第七章 我有妙計
振武軍駐地,將士們興高采烈,個個張著嘴直樂嗬,如同大過年似的。
“太子就要到了,我們快去迎接。”
“若我能見太子一麵,就是死也值了。”
“沒錯。太子英明神武,睿智果斷,打突厥那一仗真是太了不起了,可以這樣說,若是沒有太子,突厥就不會滅亡。”
“甚叫可以這樣說,沒有太子突厥肯定不會這麽早滅亡。”
“見到太子,這是光宗耀宗的榮耀事兒,老了就可以說給兒孫聽,那多得意呀。”
振武軍將士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說的就是李隆基如何如何了得,他們若是能見上一麵,就是死也值得,老了也有吹噓的本錢。
李隆基在打突厥一仗中太過搶眼,比起統領全軍的王帥傑還要露臉,大名傳遍天下,將士們服氣得緊,無不以能見上李隆基一麵而自豪。
“太子也真是的,早就傳下軍令,不讓我們遠迎,要不然的話,我要到五十裏外去迎接他。哎,太子真是。”
“五十裏?太少了,至少要一百裏。”
“太子不要我們遠迎,讓人遺憾,卻又不得不服。”
“是呀。太子不在乎這些虛的,隻看實的,就算我們在百裏之外迎接太子,不能打勝仗,太子照樣不歡喜。”
緊接著,將士們又是遺憾,不能遠迎李隆基。
“太子到。”就在這時,隻聽一個尖細的聲音響起,將士們如同裝了彈簧似的,一蹦而起,快速列成陣勢。
振武軍訓練有素,這列陣的速度很快,隻一口氣功夫,就列成了陣勢,橫成行,豎成列,一派整肅。
李隆基在張說、陳玄禮、高力士、薛直、楊思勖、張小飛、蘇凡、李寬、裴孝恪、王毛仲他們的簇擁下,快步而來。
“見過太子。”將士們齊聲見禮,聲若洪鍾,個個興奮不已,眼睛瞪得大大的,盯著李隆基。
適才還在議論若是能見上李隆基一麵,就是榮耀一輩子的事兒,李隆基到了,他們要是不看個夠,就太對不住自己了。
“免了,免了。”李隆基擺手,把振武軍一掃視,臉上泛著笑容,道:“你們中有人很麵熟,打過突厥吧?”
“嗬嗬。”那些打過突厥的將士昂頭挺胸,神采飛揚,仿佛能讓李隆基記住他們是這輩子最大的榮耀事兒。
“你,斬殺三十六個突厥,對吧?”李隆基看著一個夥長問道。
“太子?你記得我?你記得我?”這個夥長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吃驚,又是振奮異常,激動得身子都在打顫。
“當然記得。”李隆基點點頭,笑道:“在磧口一戰時,你斬殺二十一個突厥,另外十五個是在其他地方斬殺的,我沒說錯吧?”
“沒錯,沒錯。”這個夥長一個頭顱直點,差點把脖子折斷了,扯起嗓子大吼:“太子記得我,太子記得我。”
李隆基記得他的事兒,說得絲毫不差,這太讓人激動了,要他不咋呼都不成。
將士們看在眼裏,羨慕不已,恨不得與他換個位置。
“你們中不少人隨我打過突厥,如今,我們又要打吐蕃了,你們有沒有信心打好這一仗?”李隆基大聲問道。
“有!有!有!”驚天的吼聲響徹天際,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吐蕃是唐朝的主要邊患之一,兩國交戰多年,唐人恨吐蕃,將士們哪有不高興的。
“很好。”李隆基把將士們戰意高熾的樣兒看在眼裏,大為滿意,道:“眾將隨我商議軍機。”大步進入振武軍的將軍府。
“太子,不歇會?”振武軍的將領有些不信的問道。
“不了。”李隆基搖頭。
“太子,一路上辛苦,喝盅茶,喘口氣也行呀。打吐蕃,不爭這一會兒。”這個將領好意提醒一句。
從長安趕到振武軍,路途不短,路上很辛苦,喝盅茶,喘口氣是應該的。
“打吐蕃這一仗幹係重大,我們要抓緊一切時間進行,可以邊商議軍機邊歇息嘛。”李隆基率先進入將軍府。
“太子雷厲風行,末將欽佩。”這個將領很是感慨,道:“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你過獎了,我是肩上的擔子太重,不得不惜時。”李隆基謙遜一句。
進入將軍府,立時有兵士送上茶水,李隆基一邊喝茶,一邊道:“打吐蕃是為了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脅,便於大唐與大食的大戰,這一戰的幹係非常大,你們有甚想法,暢所欲言,我會擇善而納之。”
唐朝和阿拉伯帝國早晚必有一戰,這事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李隆基也沒有隱瞞,直接點出來,這讓不少將領大吃一驚:“要打大食?太好了。早就聽說這大食不是好東西,橫征暴殮,殺人如割草芥。”
“太宗皇上沒有出兵援助波斯,致使波斯滅亡,這是大唐的憾事。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脅。”
唐太宗拒絕出兵援助波斯,這是大唐憾事,一提起這事兒,唐人就是非常惋惜。
其實,不僅唐人惋惜,就是後人何嚐不如是呢?
就是到了今天,一提起這事兒,就有不少人很遺憾的說“要是當年唐太宗出兵援助波斯帝國,說不定中國都征服世界了”。
感慨一完,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的出起了主意,卻是沒有一個妥善之策,主要就是與吐蕃對耗,憑借唐朝強大的國力把吐蕃拖垮。
這也是一策,隻不過是下下之策,一是會費時太長,沒有數年十年時間不可能解決,這不利於唐朝的既定戰略。唐朝打吐蕃並不是最終目的,隻是想要讓唐朝早日準備對阿拉伯帝國的大戰。唐朝越早準備,在將來的大戰中,就有更高的起點,勝算更大。
二是消耗太大,這麽多的軍隊,人吃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拖上幾年十年,那種消耗太過驚人了,即使以唐朝的強大國力也有些吃不消。
“太子,我以為,此戰就兩策。”楊思勖眉頭一挑,道:“一是攻打石堡城……”
“攻打石堡城?不可能!不可能打下來!”楊思勖的話才開了個頭,就被一片叫嚷聲打斷了,將士們個個反對。
“石堡城有多難打,我們太清楚了,這麽多年來,我們一直想要打下來,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
“是呀。石堡城是天下間最難打的關隘了,要想打下石堡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長有翅膀,飛上去。”
將士們的反對並不是想象的,而是唐朝用血的代價得出的結論。
石堡城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就象一隻展翅的鷹,兩邊是懸崖峭壁,壓根兒就上不去。隻有一條小道,通過石堡城。
位置之險要,放眼天下間也難以再找出一個。
為了打下石堡城,唐朝多次進攻,除了失敗還是失敗,這一失敗就是數十年。
是以,在將士們的印象中,石堡城是不可攻克的。
“……攻打石堡城隻是一策,另一策就是準備通過山道進入大非川,進行奇襲。”楊思勖沒有理睬將士們,接著道:“這兩策應當同時進行準備。若是不能打下石堡城,就翻山越嶺,進入大非川。”
這兩策是李隆基離開長安之前,由王孝傑提出,楊思勖卻是把這兩策具體化了,道:“這兩策都需要精兵強將,參戰將士務必要千挑萬選,務必是多次經曆戰陣的老卒。”
“沒錯。”張說率先讚成道:“唯有精兵強將,才能完成這兩策;唯有戰陣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卒,方能處變不驚,多增勝算。”
“我也讚成。”陳玄禮、薛直他們齊聲讚同。
“楊思勖,你說得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李隆基讚賞的點頭,道:“此事就這麽定了。翻山越嶺一事,就交由張說處置,陳玄禮輔助。攻打石堡城一事,就交由楊思勖處置,薛直輔助。”
“遵命。”對這分派,沒人有異議。
張說的才華早就為實戰證明了,楊思勖雖然初臨戰場,他極富軍事才華,已經讓眾將服氣了。
“薛直,你是千騎第一人,很能打,這攻打石堡城正是你武勇的用武之地,你要好好幹。”李隆基勉勵一句。
“太子請放心,薛直定當竭盡所能。”薛直胸脯挺得老高。
“謝太子。”楊思勖初當大任,不免幾分激動,道:“太子,末將以為,要想攻打石堡城,不能明著打,要奇襲。”
“奇襲?這能成麽?”將士們驚疑不定。
奇襲雖是好辦法,可對於易守難攻的石堡城未必有用,因為唐軍就用過,卻是沒有成功。
“石堡城並不大,再多的軍隊也是展不開,是以,需要精兵強將。”楊思勖沉吟著道:“末將的意思是挑選數百身經百戰,戰陣經驗極為豐富,而又能挽三百斤,善於跳躍者。”
“楊將軍,挑選戰陣經驗豐富的老卒是必須的,可力挽三百斤又是為哪般?”有將領不解的問道。
攻打石堡城這樣難打的堅城,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兵這是必然,隻是這和力挽三百斤沒有關係呀。
“我當然是有用。”楊思勖道:“力氣大,就可以擲東西,一定會砸得吐蕃頭破血流。”
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啪!”猛然間,李隆基一拍額頭,眼睛賊亮賊亮的,道:“楊思勖,你提醒了我,我有一計,可破石堡城。”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