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懷玉率羅家數十軍士於“並州”尋找徐世勣蹤跡,許是天可憐見,又或是得羅成英靈指引,竟是於並州“五原郡”的道觀中終是見著於此修心、談經論道、不問世事的徐世勣。
此乃天意,不願羅家於此等危難的境地雪上加霜吧!
秦懷玉拜見徐世勣,將徐天被刺牽涉到羅家生死存亡的情況與之講明。
徐世勣聞聽後仰天長嘯,歎世事無常,竟是將原本最不可能有交集的徐、羅兩家置於旋渦之中,想昔日與羅成、秦瓊、單雄信、程咬金、史大奈、柴紹、樊虎等數十家兄弟於賈家樓結義,如今是死的死、遁世的遁世,再無交集,想故人紛紛離去,再無昔日光景,如今卻聞得此等為難之事,如何是好哇!
沉吟良久,徐世勣終是不忍故人之後被徐天血腥手段所滅,遂收拾行囊,告辭觀中道門師兄師弟,仍是著道袍胯上戰馬,於羅家數十軍士的簇擁中往長安城疾馳。
此時的長安城中,皇宮太極殿上,李世民臨朝卻是如垂簾聽政一般端坐金鑾,仍是使側下的太子李治處置國政,他卻仿若一尊大神塑像,不言不語卻又萬分威嚴。
如今大唐國政李世民已然多交於監國的太子,病體好轉之後卻當起甩手掌櫃,大多時間與後宮佳麗嬉樂並暢談人生,除非有太子不能決斷之事,這老兒甚少親自處置國事,於帝位他倒是想得通透,再不似往昔那般緊緊抓住,許是因徐天的穿越而改變了這廝戀權的性子,許是這廝因兒子爭奪帝位發生的事有些心灰意冷,許是“玄武門”事變的血腥之氣不能散於胸中而有愧疚,不管何種原因,李世民已然不再是曆史中記載的那位太宗皇帝,更是仿如一位有諾大帝國急於使自己的兒子成長並繼承,發揚光大的老狐狸。
今日殿堂上氣氛有些凝重,韋家與長孫家先是奏本彈劾徐天麾下親衛打傷打殘兩家族人和侍衛之事,待兩家氣勢洶洶說罷,李治處置起來倒也中規中矩,以父皇頒旨不得使包括皇親國戚幹擾科舉之由,駁斥兩家彈劾齊王乃無中生事,待兩家大臣惶惶而退之後,再有李靖提及武科考試何時繼續的奏本。
太子李治於位上言道。
“武科比武之事,待校場刺殺齊王一案告下方在繼續,著京兆尹府十日內偵破此案。”
李治話音落下,有“京兆尹”府府尹馬周唯唯諾諾,卻是滿麵愁眉不展,蓋因此事過去日久,“京兆尹”眾捕頭竟是沒有發現一絲線索,十日的限期如何能完成這要命的差事。
馬周愁啊!
想這“京兆尹”府尹之位看似風光,卻特麽真不是人幹的差事,大凡長安城中稍有風吹草動,如是案子牽涉朝廷官員和世家族人,這案就不是易與的事,那家都不好惹,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隻憑懷疑捕人訊問,起不到卵用不說,還會被人於朝會上彈劾。
難啊……
馬周暗自感歎!卻又不得不接旨照辦,寄希望於麾下捕頭能在這十日裏得些線索,那怕沒有抓捕著人,也能有個交待而不至於被太子申斥。
殿堂上諸多大臣如何知道馬周的苦惱,皆是各自稟報治下軍政之事,李治擇其輕重緩急著有司衙門照辦或緩辦、停辦,處置政事倒是越來越有章法,李世民龍榻上見著太子此等表現自是欣慰。
徐天出班列躬身拱手,慢條斯理言道。
“皇上、太子殿下;臣以為武科比武之事不必因行刺案件使其耽誤過久,如今長安城中聚集各州城武生甚多,勢必給城裏的治安帶來不穩定的因素,想這些武生皆是各州城選拔出來的翹楚,自是性格乖張,稍有不迭或是受人鼓惑與長安城裏巡城的兵士發生衝突,那時該當如何處置,是故,使此次武生比試盡快結束為當務之急,朝廷選拔得棟梁之才使此次武科開考劃上圓滿句號,而沒有被選上的考生可按其自願是否從軍,根據其能授予相應的軍職,也能充實軍隊的力量,而留下於長安城中未被選上又無意從軍,終日無所事事閑散玩樂的武生,守法者任其自由,凡有觸犯律法者,視輕重打殺或流放充軍了便是。”
徐天此話決非無的放矢,此段時間陳老三麾下的“荒幫”和“虎威幫”眼線,混跡三教九流打探刺客消息時,發現有諸多考生與各世家、朝廷勳貴或是江湖上的幫派之人有些勾連,似此等拉幫結派的征兆,如是不能於萌芽中將之扼殺,任其發展下去,定然後患無窮。
朝堂上提出此事,徐天除了擔憂那些因涉世不深,很可能被人利用的武生外,同時也有警告朝廷那些不安好心的大臣之意。
太子李治聞徐天之言,稍加沉吟之後再是言道。
“齊王所奏,其擔憂甚有道理,如此,著李靖、李孝恭協同兵部擇日完成比武之事。”
李靖、李孝恭領旨。
李世民雙目掃視群臣,見再無有臣子奏報軍政之事,終是出言而道。
“今日朝會便到此,徐天留下,諸位卿家散了吧!”
眾臣山呼皇上萬歲、太子千歲,陸續退出太極殿。
徐天隨皇上、太子往“掖庭宮”禦花園散步閑談,李世民開口笑道。
“你小子殿堂上所奏話中有話,是否發現有什麽不妥之事,可否說來朕聽聽?”
“小子以為偵騎司近日應將精力放在長安城中,皇上自然便知道此番話的含意,非是小子疑心病重,然、萬事使於萌芽之時而施監控,當可防範於未然。”
“朕聽你小子這話,似乎已然有所發現,是不是刺客也有消息,或是長安城中武生與刺客有所關聯。”
“那倒沒有,不過,刺客確也有消息,小子敢肯定此事與昔日燕王羅家、邊塞折家軍、同安大長公主、蕭瑀家有關,不知皇上聞此消息,有何想法?”
徐天此話使李世民、太子李治聽來當如石破天驚,竟是有些目瞪口呆,一時不知該如何言說。
想這些人裏除了有皇親國戚,蕭氏大族參與之外,那羅家、折家皆為大唐護邊功臣,如是徐天今日不提及此事,而是私自對提及的諸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以這小子的能力,徐家親衛的狠辣,怕是這些人再難有命,這等辣手之事,朕該如何處置,方能化解危機於無形呢?
李世民沉默暗中思忖,良久歎息言道。
“你能與朕說此事而未暗自行動,成熟了啊!朕心甚慰,這樣吧,朕允你對羅家、折家參與此事之人,實施抓捕並任由處置,然、卻不得殃及無辜施濫殺之刑,畢竟羅家與折家於社稷有功,可恨這兩家不識時務,竟是不自量力行此等讓人不恥之事,朕不忍羅成、羅通等英魂不得安寧,能網開一麵便留下些餘地吧,至於同安長公主與蕭瑀朕會嚴令宗正寺審理,定然與你個滿意的答複。”
其實、徐天今日說起此事,雖對已然抓捕刺客的事有所隱瞞,大多的原因卻是想知道李世民知悉此事後會有何種態度,如是李世民仍然以大局為借口將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說不得小爺便會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大不了與朝廷再來次一拍兩散。
如今看來皇上並不護短,估計是早被這些皇親國戚、世家大族沒有節製的手段所煩,欲借此機會整肅朝綱,給太子李治留下個剪除了大多不利因素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