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廷接連獲得徐曉樂率軍重創吐蕃軍,占領大非城的喜訊,使二聖聞奏自是大喜,李治覺得禦駕親征西涼的條件已然成熟,除指派朝廷官員往大非城麵見徐曉樂,商議撫慰吐穀渾貴族的事宜以外,特旨使薛仁貴加緊調兵遣將,準備征戰西涼。
大唐戰爭機器再次開動,使朝野對征戰西涼的氣氛高漲,此戰與徐曉樂率軍應對吐蕃,本質上雖都是抵禦外敵,然、規模卻是不能相比,皇帝禦駕親征,震動四方,引得大唐多少英雄兒女竟相望。
“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一時、大唐各地衙門有大量披掛甲衣,持各種兵器的青年要求隨軍參戰,此等情形,各地衙門迅速奏報朝廷,李治獲悉後大是欣喜,頒旨各地衙門善待從軍兒郎,對軍屬實施免除稅賦的新政。
便在朝廷派出官員往大非城,準備出征西涼之事時,徐曉樂率軍已然轉戰烏海一線。
噶爾 · 欽陵率五萬軍到達大非川一線,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吐穀渾駐軍是否已按軍令於此駐紮待命,卻是未獲該部軍士的任何消息,這老小子心中頓升起不好的預感,於軍帳中大聲對斥候統領喝道。
“ 再探!”
待斥候統領出帳,又對諸多將領說道。
“ 徐曉樂用兵,善於奔襲作戰,本大帥甚是心憂駐守吐穀渾之軍的安危,如是此部駐軍受到唐軍襲擊,損兵折將,將影響我吐蕃使西涼軍生亂,欲趁大唐不能兩線應戰而棄守鄯城、廊州、河州的戰略目的,且、我軍遭此重創後隻能退兵自保,如今前方大非城再入唐軍之手,以唐軍城防火器的犀利,對不善於攻城戰的我軍,無疑是道危險的屏障,我軍隻能圍困城池引徐曉樂率軍馳援,拖住他用兵的長處,攻其所短,使其陷入我軍的包圍,如此,方能扳回我軍失利的局麵。”
噶爾 · 欽陵倒是打得好主意,卻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徐曉樂竟然敢率孤軍深入烏海,冒險行切斷他後路的策略。
他所以敢兵出烏海城往大非川,正是相信了謀士噶爾 · 讚魯對徐曉樂部不過數萬兵力的估計,想自己麾下如今尚有駐守吐穀渾三萬軍,加上所部五萬軍和駐守烏海的兵力,於大非川一線擊潰徐曉樂部問題不大,犯了自以為是的軍中大忌。
等待吐穀渾駐軍消息的時間是痛苦的,噶爾 · 欽陵失了為帥的沉著,於軍帳中焦燥地來回走動,蓋因在損失大量兵力的情況下,這部駐軍對整個戰局極是重要,當真容不得有半絲的閃失,否則,他便要考慮如何退兵自保,那時的情形,將對吐蕃軍十分危險,如果不慎使吐蕃二十萬大軍全部折戟沉沙於大唐邊關一線,吐蕃國力將受到沉重的打擊,再無有敢與唐軍硬懟的能力。
徐曉樂率軍先至河口,將於此處的數千吐蕃軍剿滅後,留下三千人馬,以李敏忠為統領駐守此處,隨後提軍兵臨烏海城下。
駐守烏海城的吐蕃守將乃吐蕃貴族努 · 卓丹,這廝生得頭大耳闊,膀粗腰肥,不高而矮小的身軀,偏又使一柄比他身子還長的潑風大刀,聞報唐軍襲來,大驚之下,趕緊奔到城樓並吩咐緊閉城門,站立城樓之上,見得有數萬唐軍騎兵已然擺開攻城之勢。
這矮胖子仗著城高牆厚,並不把數萬唐軍放在眼裏,對守城兵士大聲喝道。
“ 你等不必慌亂,使弓弩、投石車擊殺敢於攻城的唐軍便是,待得大帥回兵,我等便出城兩麵剿殺這部唐軍。”
城樓兵士得令,迅速將用於城防的弓弩、投石車、擂木等器具準備妥當,待唐軍攻城開始便發動守城的防禦之戰。
徐曉樂勒馬於軍前,馬背上用望遠鏡觀察吐蕃守城情形,見得這胖子於城樓耀武揚威,收起望遠鏡,取下背上的狙擊步槍,於馬背上瞄準這廝頭顱,旋即扣動扳機。
清脆的槍聲過後,城樓上的吐蕃兵士見得主將碩大的頭顱瞬時被掀去半邊,使靠近努 · 卓丹身邊的數位將領,被這廝頭顱爆出的血漿腦花濺得滿麵皆是,突發的情況,頓時讓城樓上的兵將皆是驚呼、慌亂起來。
便在吐蕃軍這等驚呼和慌亂之中,徐曉樂傳令徐念蔣吩咐五百親衛炮擊城樓。
“ 轟轟轟!”
拖著煙霧的炮彈在城樓炸響,巨大的響聲中,城樓上磚石紛飛,爆炸的威力撕裂城樓上用於防禦的重型兵器和守城兵士的軀體,煙火中,四處是被被爆炸氣浪拋飛的殘肢斷臂、武器碎片,慘叫著摔下城樓的兵士。
一波炮擊之後,有數十枚火箭彈齊射向城門,劇烈的爆擊聲中,城門轟然倒塌。
見得城門倒塌,徐曉樂傳令吹響衝鋒的號角,隨後、竟是縱馬當先往城門衝去,身邊將領見主將率先衝鋒,害怕有失,皆是拍馬緊隨……
隨著衝進城門的唐軍騎兵越來越多,城中二萬多被炮火嚇破膽的吐蕃軍倉促、慌亂中忙著應敵,兩軍交戰的情形可想而知,沒了主將的吐蕃軍,此時是各自為戰,首尾不能兼顧,隻是靠著軍人的本能作出反擊,如何是有陣型、相互間掩護殺敵的唐軍騎兵對手,不到兩個時辰的戰鬥,吐蕃軍大部兵力已然死傷遍地,餘下的人馬蜂擁出城逃命。
待城中大勢已定,徐曉樂傳令單思敬率數千人馬盡快加緊城防,使人修繕被擊毀的城門。
烏海城原吐蕃軍的議事大廳中,徐曉樂召集眾將,再施軍令。
“ 著令單思敬率五千兵士和傷殘的將士駐守烏海城,待大軍休整一夜後,著劉浪、程大寶和尉遲小黑以烏海城為前進基地,統領一萬五千騎兵對駐紮大非川的噶爾 · 欽陵部實施擾襲的策略,起牽製吐蕃軍的作用,切記休得與其正麵作戰,待本將軍率徐念蔣等數千將士沿原路繞回大非城,完成對噶爾 · 欽陵部的前後夾擊之勢。”
眾將得令,各自領命行事。
隔日天明,徐曉樂率軍出城,迂回大非川往大非城疾馳。
此時,在大非川中的噶爾 · 欽陵,已然獲悉駐守吐穀渾的三萬軍被徐曉樂率部奔襲並擊潰的消息,這廝聞訊,再是口吐鮮血並陷入短暫的昏迷,待隨軍郎中救醒後,於榻上傳令全軍急速往烏海城退兵。
如是他此時知道烏海城已然易手唐軍,恐怕會被活活氣死。
便在噶爾 · 欽陵部撤出大非川往烏海城快速行軍的途中,這位吐蕃元帥終是接報烏海城失陷的消息,強撐著病體仰天長嘯,悲憤而道。
“ 吐蕃二十萬大軍兵敗,某家之錯也!使數萬吐蕃將士丟棄性命換來的戰果,如今將**然無存,如今情勢,我等當收攏各部殘軍,據險要之地,稟報大王遣使與唐廷求和,我軍方有一絲出路,否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
話落,這廝又是昏迷過去,謀士噶爾 · 讚魯使人侍候大帥,吩咐全軍迅捷占據大非川外一處險要之地,派出數十小股部隊,往四處收攏被唐軍擊潰的吐蕃殘部。
徐曉樂率部抵達大非城中便見到朝廷派來宣撫吐穀渾貴族的官員,稍事歇息,這小子便召集眾將軍議,吩咐數百唐軍兵士護衛朝廷官員往吐穀渾行宣撫之事,待朝廷宣撫官員往吐穀渾去後,再傳令廊州、河州結集在大非城的兵力,速往河口和烏海城,替換哪裏駐守的金吾衛騎兵。
待分派得當,使信兵快馬奏報朝廷,唐軍已然攻克、占據烏海城的消息,請求朝廷派兵補充鄯城、廊州、河州守軍兵力,並派員接管烏海至大非城的防務,行使扼製吐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