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天色向晚,華燈初上,偌大的京城又換了一副模樣。
自從聖上取消了宵禁令,盛京的夜色便五彩斑斕起來。勾欄瓦肆裏笙歌泛夜,青樓之上鶯歌燕舞,尤其是在大運河的兩岸,燈紅酒綠,繡旆相招,端是熱鬧。
在運河西岸,正是酒肆雲集的康樂坊,坊中大小酒樓足有十餘家,遍布各處。隻要進了坊中,從幾文錢一壺的綠蟻,到幾百錢一壺的葡萄酒,天下美酒但有所需,皆可得嚐。
坊的東北角上有一間酒肆,門臉不大,門口的酒旗也隻是用一根竹竿挑著,風吹日曬之下已經破成幾綹,連“酒”字都已經殘破不全了。想來是已多年沒有換過了。
此刻正是酒客漸多之時,可這家酒肆的門板卻已經插上了一半。一名路過的漢子往門裏看了一眼,然後打個了招呼:“馮掌櫃,又打烊了啊?”
“啊,習慣了。”
被喚作馮掌櫃的是個四五十歲的漢子,一身褐襖,頭上的發髻隻用一條粗布胡亂纏了,有一縷頭發還散落著,正好擋住了他的左邊額頭。
他看上去不像是個掌櫃,倒像是個夥計。
馮掌櫃名叫馮七,正是這家酒肆的主人。
這酒肆中其實也隻有他一個人,所以掌櫃是他,小二也是他。隻是街坊熟客們抬舉,都喜歡叫他一聲馮掌櫃。
在康樂坊所有的酒肆中,馮七這間也是唯一天黑就打烊的。按馮七的話說,自己開店多年,已經習慣了有宵禁的日子,一時改不過來,也不想改了。
有街坊也勸過馮七,自從宵禁令取消之後,大家喝酒的習慣漸漸變了,都喜歡日落之後喝上兩口。這天黑就打烊,會少賺不少酒錢。
馮七對此隻是一笑了之。
他心裏明白,習慣其實並沒有什麽改變,喜歡夜裏喝酒之人大多是喝花酒的。而自己店裏隻賣自釀的一種綠蟻酒,這種酒辛辣剛烈,勁道十足,而且很便宜。喝的人也幾乎全是販夫走卒,要的就是這股衝勁來解乏、忘憂。
解身體的乏,忘勞苦的憂。
所以,自己並不需要改變什麽。
馮七望了一眼門外的那麵酒旗,準備插上最後一塊門板。
突然,從門外伸進來一根木杖,硬生生擋住了馮七手中最後那塊門板。
馮七先是一愣,隨後便是一驚。
這根木杖看上去很眼熟,它渾身烏黑,杖上還有幾個看似不規則的骨節,在漸暗的天色下泛著隱隱的光澤。
“烏金杖?”馮七心裏不禁暗叫了一聲。
還沒有等馮七探出頭去,門外又響了一個聲音:“老七,這就關門了?”
這聲音馮七更熟悉,雖然上次聽到已經是十九年前了。
“恩公,原來是你!”馮七猛地探出頭去,臉上是又驚又喜。
門外站著的正是風破,他衝著馮七咧嘴一笑:“十九年了,你還記得我這老兒?”
“恩公這是哪裏話,我馮七就是不記得父母雙親,也不敢不記得恩公啊。”馮七恭敬地道。
說話間,馮七趕忙將風破讓進了房內,然而又將頭探出門外,左右掃視了一番,這才將最後一塊門板插上。
故人重逢,馮七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像開了一朵桃花,一直看著風破傻樂。
“老七,你光傻樂做甚。”風破看著馮七道,“就不請我喝碗酒嗎?”
“喔喔。”馮七如夢方醒,連忙在一陣手忙腳亂中取來了一壇酒,給風破斟了滿滿一碗,又端來一碟黃豆放在了桌上。
風破也不客氣,端起酒碗就往嘴裏倒,足足喝了兩大口。
“嗯。”風破抹了抹嘴,不住地點頭道,“還是這個味兒,這酒真是有力氣!”
說著,風破又抬眼掃視了一遍屋內,“這酒肆也幾乎和十九年前一般模樣,老七,你就沒有想過添置些什麽?”
“也沒啥可添置的,賣酒的嘛,有酒、有人、有桌椅就行了。”馮七還是一臉傻樂,“不瞞你說,連門口那酒旗我也未曾換過,雖說破是破點,但看上去順眼啊。”
“哈哈哈,好你個老七,天下還真有如你這般念舊之人,也是難得。”風破也樂道。
“恩公過獎了,我馮七這一輩子,也沒甚過人的本事,卻是個念舊記恩之人。”馮七也給自己倒了一碗酒,然後捧著酒碗向風破敬道,“今日還能和恩公重逢,也是一大幸事,我是個粗人,也說不出個甚來,就敬恩公一碗酒吧。”
“如此甚好,這酒可比那些客套的鳥話強上千倍萬倍。”風破也拿起了酒碗,
酒喝了兩碗,風破很放肆也很滿足地打了個酒嗝。
“這中原武林還是那五宗八門的天下嗎?”風破從碟子裏抓了幾粒黃豆,卻不著急放進嘴裏。
“當然。”馮七回道,“當年一劍出昆侖,天下武功皆以劍法為尊,這五宗之中,東南西北還不是皆以昆侖為宗。”
“不過,就他們那點功夫,在世人麵前可稱高手,但在恩公麵前,也隻是如孩童一般罷了。”馮七將口中的黃豆嚼爛,然而紮巴紮巴嘴道。
“誒,莫提我,莫提我。”風破看著馮七那副吃像,樂了,“我二人不是早就有言在先,休得與人提起老夫武功之事嗎?你這就喝多了?”
“恩公莫怪,是我一時嘴快,糊塗了。”馮七咧嘴也是一樂,“不過此處並無外人,恩公何須擔心。”
“言多必失。你這一旦念念不忘,保不齊那日喝多了,在別人麵前說漏了嘴,那也未必。”風破晃晃腦袋,“你這人吧,啥都好,就是這一喝多了就誤事,難道往日的教訓還不夠?”
風破說這話時,表情輕鬆,可馮七一聽則是臉色微變,隨即有些尷尬地笑了笑:“恩公莫再提那舊事了,小人一直記著恩公的話,每次和酒絕不過三碗,這十九年來從未犯禁。”
“恩,我自然信你,你本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當年刻骨之痛也必不會忘。”風破將幾粒黃豆扔進了嘴裏。
馮七見風破酒碗已經空了,連忙又給滿上,隻是不再言語。
“老七,你就不想知道我今日為何到此?”風破見他不說話,便問道。
“我隻記得恩公當年離開京城時,曾說過,此去不知何時才會回來。此番回來想來必是有要緊之事。”馮七的臉上漸漸恢複了平靜,“恩公自己不說,小人自然也不敢問。不過,恩公但有所問,小人自當知無不言。”
“我剛才不是問過了嗎?”風破手裏捏著幾粒黃豆摩挲起來,炒過的黃豆外皮鬆脆,碎屑頓時落了他一手。
“恩公之意是……想知道當今中原武林是何人執牛耳嗎?還是……”馮七有些猶豫。
“你剛才不是說了嗎,還是什麽五宗八門。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長進些。”說著,風破把一手的碎黃豆倒進了嘴裏,嚼了起來。
等嚼得差不多,他又道:“我是想知道,最近武林中是不是出了什麽不太尋常之事,比如……”
說到此,風破想了想才道:“比如,在五宗八門之外是不是還有什麽厲害的角色?”
聞聽此言,馮七臉色微微一變。
“聽恩公如此一說,倒還是真有。”馮七回道,“莫非恩公也遇到三生會的人了?”
“喔,三生會?”風破眼中一閃,“這是個新出來的門派嗎?之前似乎從未聽聞過。”
“它其實算不得是一個門派。”馮七道,“但這三生會旗下的確高手雲集,據說這些人的武功即使放在五宗八門裏,也是算一流好手。”
“喔。”風破把剛抓起的一把黃豆又放了回去,“來,你且細細說來。”
馮七也連忙把酒碗推到一邊,一臉正色地說道:“大約是在三四年前,這三生會開始漸漸在江湖上出現。可它既無固定宗門所在,似乎又無處不在,其門下之人來無影去無蹤,行事隱秘,從不以真麵目示人。”
“莫非他們是一幫打家劫舍的強人,劫富濟貧,或是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風破接著問道。
“這便是這三生會古怪之處了。”馮七頓了頓,“這夥人既不劫掠,也不殺富濟貧,更沒有和官府鄉紳作對。”
“是嗎?那他們究竟幹的是何勾當?”風破興趣越來越大了。
“剿匪、緝盜。”馮七有意放慢了語速,十分肯定地說道,“但凡殺人,也皆算是俠義所為。”
此言一出,風破也是微微一怔,原本低著的頭也不由抬了起來,“剿匪、緝盜?是真的剿匪嗎?”
“不瞞恩公,小人起初也不太相信,但確實如此。”馮七微微一笑,“如今在不少州縣,這三生會已是名聲在外,不僅頗得百姓之心,就連官府也敬其三分。”
“嗬嗬,有點意思。”風破不禁冷笑了一聲,“那你且和我說說,這些人究竟做過些好事。”
“那就要從四年前的雄州說起了。”馮七接著道,“那年雄州城裏出了個采花大盜,一連劫走了好幾家大戶人家的女兒,可當地官府懸賞緝拿了半年,也依然無果,最後就連雄州長史大人的千金也被劫走了,整個雄州地界的富貴人家莫不人心惶惶。”
“這采花大盜還真是有些手段。”風破抿了一口酒。
“這從五品官員的家眷被劫,可不是小事。”馮七接著道,“雄州的刺史大人也是如坐針氈,已經準備上報大理寺了。”
“不用說,此時那三生會的人出現了,對吧。”風破馬上接道。
“嘿嘿,恩公已經猜到了。”馮七一樂,“據說是在一個清晨,不知道是何人將一具屍首放在了雄州州衙的大門口,屍首上用一塊石頭壓著一封信,信中不僅寫明了此人便是采花大盜,還告知長史大人的千金就被關在城東的一座廢棄道觀裏。”
“不用說,長史千金必然獲救了。”馮七講得眉飛色舞,風破卻似乎有些意興闌珊,“我隻是想知道,官府是如何確認這屍首便是那采花大盜的?莫非長史的千金見過這采花大盜的真麵目?”
“恩公問得是。”馮七接著說道,“因為那采花大盜一直蒙著臉,那長史千金的確未曾見過他真麵,可據那女子所言,這采花大盜左臂上刺了一朵牡丹花,這便成了確認的證據。”
“喔。”風破微微點了點頭,“這倒是也能自圓其說。”
就這樣,風破喝著酒,嚼著黃豆,像個悠閑的聽書人聽馮七講著這個三生會的故事。
三四年的光景,無數江湖血雨腥風,隨著一壇烈酒慢慢地化開。
原來,當年采花大盜告破之後不久,雄州又出了一件大事。
一夥在雄州城北烏龍山盤踞了數年的山匪,在一夜之間被盡滅,三百餘匪眾橫屍在山寨內,未留一個活口。
眾匪之中,屍首唯一不在山寨內便是匪首嚴一山,他的屍首被人放在了州衙的大門口,臉上還用一塊石頭壓著一張懸賞海捕文書,上麵的畫像正是他自己。
在那張海捕文書的背麵則還留有一行字:匪首嚴一山以下三百餘人盡已伏誅,速往烏龍山匪巢查驗。
雄州刺史蔡童生得報之後大吃一驚。
要知道,這夥烏龍山的山匪盤踞多年,日漸做大,起初還隻是打劫過往的商販,到後來居然連官府的車馬也敢劫,鬧得雄州一地人心惶惶。
蔡童生也想過發兵剿匪,可僅憑州衙的那些緝事差役的不良人,又怎麽是數百山匪的對手?而要調動折衝府的府兵,則需要上奏朝廷,拿到兵部的兵符才可。
可是,蔡童生卻不想驚動了京城,一來,在他上奏朝廷的折子裏,雄州境內一直是歌舞升平,海清河晏;二來,因為區區山賊就驚動兵部乃至皇上,隻能讓人覺得他這個刺史太無能。
所以,這也成為了蔡刺史的一塊心病。
如今,突然有人幫自己把這心病除了,蔡童生自然是又驚又喜。不過,麵對著從天而降的好事,蔡童生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畢竟那是三百多山匪,倘若沒有成建製的府兵進剿,誰又有如此本事呢?
為穩妥起見,蔡童生先派一名不良帥領著二十人先去烏龍山打探了一番,結果果真是山匪盡滅,屍橫遍野。
在得到山匪盡滅的回報之後,蔡童生才想起來,之前的采花大盜身上的那封信也是用一塊石頭壓著。當初並未在意,直到石頭又一次出現。
這顯然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在差人將石頭查驗之後,蔡童生才得知,兩次出現的石頭名為三生石,是一種產於孔聖故裏的石材。三生石又分陽石和陰石,陽石為褐紅色,常帶木紋圖案;陰石則多為玄黃色。
而兩次出現在屍首上皆是玄黃色的陰石。
不久之後,雄州境內便開始有了三生石的傳說,一首童謠也開始在街市上流傳起來。
歌詞唱到:
天有道,地無疆,世間自古有滄桑。
桃花紅,梅花香,三生石出無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