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生如夏花 1917 驚豔之才
克裏斯-範朋克的影評是難得一見的超級長評,對於“朱諾”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也表達了自己對埃文-貝爾電影的看法。但正如克裏斯-範朋克自己所說,每一個觀眾欣賞完埃文-貝爾的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觀點,這就是埃文-貝爾電影的魅力。對於“朱諾”的影評有好自然有壞,即使同樣的讚美中,對克裏斯-範朋克的解讀並不苟同的評論也大有人在。
比如說艾略特-卡特的“首映”,在經曆了“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的憋屈之後,這一次“首映”終於抓住了機會,對“朱諾”進行了大肆抨擊。
“當才華耗盡之後,埃文-貝爾終於顯露出了疲態。平庸、淺顯、幼稚、無聊……這是我對‘朱諾’的所有想法,除了插科打諢的網絡語言之外,‘朱諾’顯然一無是處,比幽默不及‘一夜大肚’,比深刻不及‘四月兩周三天’,比輕鬆不及‘女招待’,比黑暗不及‘維拉-德雷克’……也許,唯一能夠取勝的,就是年輕化了,但誰知道這樣一部討好年輕人的作品在票房上能有什麽表現呢?
在‘朱諾’的整部電影之中,無處不在的女性主義貫穿始終,朱諾、瓦妮莎和布蘭達可以拯救世界,而麥克、馬克和布裏克則隻能幼稚地玩玩音樂、永遠長不大,特別是當瓦妮莎和馬克離婚之後,朱諾還是選擇將孩子交給了瓦妮莎,更是讓‘沒有父親隻需要母親就可以給孩子整個世界’的主題推向了巔峰,而三位母親無數犧牲之後居然得到了一個男嬰,更是讓人諷刺不已。
除此之外,埃文將未成年懷孕、墮.胎等嚴肅問題可以模糊化,更是顯示出了他的怯弱,甚至於不敢正麵對抗這些問題,隻能塑造出一個美好世界。彷佛所有嚴肅沉重的問題在故事裏都微不足道,社會的壓力、學校的排擠、生活的困難都不是問題,因為隻需要你積極向上就能解決問題。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埃文的年輕——他依舊抱著不切實際的夢想。
可以想象,當年輕人們看到‘朱諾’的美好世界之後,未成年懷孕問題勢必麵臨著更大的壓力,無數未成年人都會以為懷孕也不過是如此簡單而已,那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
這樣一部平庸之作。也標誌著埃文在導演位置上的正式下滑,讓人扼腕。”
艾略特-卡特的評論幾乎和克裏斯-範朋克就是麵對麵互罵的,兩個人的話語針尖對麥芒,至於觀眾的感官如何,那就自在人心了。不過從目前威尼斯的媒體評論來看,“首映”孤掌難鳴。艾略特-卡特再次麵臨著孤家寡人的窘境。
“視與聽”的讚美立場和“電影評論”如出一轍,但是對於克裏斯-範朋克的解析卻有些許不同之處,這也是埃文-貝爾作品的一貫現象:每一家專業媒體的解讀都不相同。
“‘朱諾’的別致之處就在於,埃文用一種輕鬆調侃幾乎嬉鬧的方式,呈現出一個一般美國導演所不願設計的話題:未成年懷孕以及墮.胎問題。在美國這樣一個標榜人道主義的國度裏,這顯然是一個尷尬且不合時宜的話題。而電影則恰恰化解了這個話題的沉重和黑暗,將觀眾的關注重點轉移到了真愛與家庭、責任與成長的思考中去。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埃文在導演位置上出色的掌控能力和傑出的挖掘能力。
清新動人的吉他弦音在輕聲哼唱,就如同電影開頭的秋天般雲淡風輕。青春歲月就如同流水般靜靜流淌。這顯然不是青少年自我感知的世界,而是成年人對青春的緬懷,以及對自己成長過程的醒悟。因此電影女主角朱諾就呈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成熟,帶有一份淡定和從容,甚至還有一絲往昔不再的淡淡傷感,這主要體現在了電影懷舊感十足、如同心情律動般的配樂上。當然,這並妨礙電影特有的幽默讓人會心一笑,這種喜劇風格不僅來自於成年人對青春的懷念,而且來自於漫畫化的畫麵處理方式、色彩斑斕的布景、妙趣橫生而富有時代氣息的對白。為觀眾呈現了一出賞心悅目而另類搞笑的電影盛宴。
電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於劇情的設置和角色的勾勒。想象一下。如果朱諾決定生下孩子,然後和布裏克一起解決問題。最終兩個人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了一起,那麽這部電影就失去了這種獨特而深刻的道德挖掘,隻能淪為一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作,就好像好萊塢流水線上每年會呈現出無數遍的漢堡加薯條一樣,索然無味。
朱諾選擇了瓦妮莎和馬克,而不是將孩子獨自撫養,是埃文在將電影理想化的同時保留社會的現實性,因為十六歲的少女決定撫養孩子,並且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這是灰姑娘的故事,而不是朱諾。將孩子寄養給瓦妮莎和馬克,這是埃文對未成年懷孕的一種寬容解讀,不僅是朱諾對美好家庭的向往,同時是對人們自我能力認識的一種警醒:人應該有夢想應該學會挑戰,但卻不要盲目挑戰。
而瓦妮莎和馬克這對夫妻的存在,不僅僅是寄養家庭的意義,更是對朱諾家庭的一個補充,當離婚率越來越高,整個美國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在麵臨著單親家庭的問題,在單親家庭中如何避免孩子的成長受到影響,成為了最大的社會課題。埃文通過麥克和布蘭達的婚姻給出了他所認同的答案:婚姻不一定會是長久的,但是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卻是永遠存在的,也是最重要的。離異不是核心問題,父母本身才是。
另外,在瓦妮莎、馬克、朱諾和布裏克四個人的身上,埃文還揭示了更多的深層含義。瓦妮莎和朱諾所代表的女性,預示著在這個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裏,其實女性也能夠掌握主動權,她們不再是男性的附庸,甚至於能夠越過男性為自己當家作主。由於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主體。這也注定了,母親的責任感和母愛的偉大讓女性堅強起來,這是女性比男性更加成熟的根本原因。
馬克和布裏克所代表的男性,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埃文的化身,他們一直在執著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布裏克在夢想的,戲外的埃文已經實現了夢想,而戲裏的馬克則沒有失敗了。眾所周知。埃文一直是堅定的夢想追求者,即使麵對無數困難,他也沒有放棄自己對夢想的執著,但生活卻不是這樣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實現夢想的。當夢想無法實現,生活的壓力來襲時。又應該如何呢?埃文通過馬克和布裏克折射了自己的想法。
布裏克還在成長,他需要不斷的摔跤來鍛煉自己,夢想能否實現,不僅是堅持就能夠達到的,還需要努力,還需要毅力。而馬克選擇了放棄,他在生活的壓迫之下選擇了婚姻,但是當真正的婚姻責任來臨時——完成一個家庭,馬克逃避了。於是他開始抱怨妻子封鎖了自己的夢想,他選擇了再次上路,去追求自己所謂的夢想。
但是從埃文的鏡頭裏卻可以看出,離開了瓦妮莎的馬克,他隻會沉迷於老搖滾和血漿恐怖片,然後勾引幾個能為此心動的年輕少女,寫下幾筆消散在風中的趣事,就此老去。顯然,埃文對馬克的態度是不讚同的。
在‘朱諾’之中。埃文通過布裏克和馬克表達了他對夢想的想法:追逐、堅持、努力、毅力。這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要麽就選擇一路到底,否則一旦選擇了生活。那麽就請終於自己的生活,不要責備生活剝奪了自己的夢想,不要將責任推到妻子身上,因為這就是你的選擇。
其實貫穿於整部影片,埃文都在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可怕的不是選擇,而是選擇之後的堅持。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做出了選擇,朱諾勇敢地承擔起了責任,於是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馬克選擇了,卻又後悔了,還推卸了責任,於是他離開了,被排斥在了瓦妮莎的生活之外。
比起女權主義來說,埃文通過‘朱諾’想表達的更多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墮.胎的選擇,夢想的選擇,生活的選擇。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唯一的答案就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我們需要做的,隻是選擇之後,堅持下去。
所以,想象一下,‘朱諾’的故事如果不是這樣,而是朱諾和布裏克一起生了下孩子,在家人的幫助下撫養孩子,這樣一個典型好萊塢式的結局,那勢必流於平庸了。但埃文沒有,他堅定不移地用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故事,向我們傳遞了更加深刻的含義。
電影圍繞朱諾懷孕這一事件展開,深刻地探討了人對待生命對待情感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也包含了人對自身以及自我人生的選擇,當然還有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問題,正是這些來源於社會並且與社會緊密聯係到一起的挖掘,讓朱諾懷孕變成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而非無可挽救的災難。
或許,成長都需要代價,青少年走向成熟帶有太多的無奈和妥協,有些東西被永遠留在過去,人卻在不斷前行,畢竟存在即使希望。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曾經的選擇,而是做好現在的選擇,看向不遠的未來吧,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除此之外,影片貫穿始終的音樂更是充滿了青春和活力,輕鬆俏皮,包括色彩明朗的畫麵和可愛動人的漫畫,無不透露著青春的美好。這讓我們不由開始緬懷自己的青春,回想自己成長道路上的磕磕絆絆。如果不是埃文-貝爾,無法想象這會是一個什麽故事,這就是他的魅力。”
“如果不是埃文-貝爾……”這篇來自於“視與聽”的影評,再次送上了一片讚譽。
爆發還沒有結束,繼續求雙倍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