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 2048 暢銷書榜

三月第一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一天”以首周兩百三十萬的銷量,毫無懸念地問鼎了這個排行榜的冠軍寶座。

出版市場畢竟與音樂、電影市場有所不同,“一天”首周兩百三十萬的銷量究竟有多麽出色,做一個橫向對比就可以得出結果了。

2005年,斯蒂芬妮-梅爾出版了“暮光之城:暮色”,這本書上市短短幾天,就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五名,並且在這個榜單之中停留了五十六周之久,一句讓斯蒂芬妮-梅爾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暢銷作家之一。隨後2006年八月上市的該係列第二本“新月”高舉“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的位置長達三十一周。

2007年八月,“暮光之城:月食”上市,該書首版一百萬冊,上市第一天就賣出了十五萬冊,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從暢銷書榜首位置上拉了下來,最終首周銷量達到了二十五萬冊,甚至將該係列的前兩部都重新帶回了暢銷書榜單之中。

將這個數據與“一天”做對比,首版一百萬冊是相同的,“月食”上市首日十五萬冊,創造記錄,而“一天”上市首日則是一百萬冊,成為了十年以來除了“哈利-波特”係列之外,首日銷售最強勁的書籍;“月食”首周銷量是二十五萬冊,而“一天”的這個數據則是兩百三十萬冊,這也使得埃文-貝爾輕而易舉超越了斯蒂芬妮-梅爾,成為了美國出版市場上十年之內除了.羅琳之外最掙錢的作者。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即使是埃文-貝爾也沒有。

看看出版商,他們果然不得不開始商量三版的問題了,首版一百萬售磐,再版一百五十萬在第一周結束之後就隻剩下二十萬本了,三版必須加快速度。否則再次出現斷貨的情況,那就鬱悶了。

“一天”之所以能夠在上市首周就爆出了如此驚人的銷量,“貝爾效應”自然要記上頭功,爆發力十足;而各大報刊雜誌的集體推薦更是讓小說受到了眾口一致的好評,除此之外,讀者之間的人口相傳更是不可小覷。

據不完全統計,“一天”的媒體評分達到了八分的高分。雖然埃文-貝爾一再強調他隻是一名新人作者,但這些年沉澱下來的墨水就是實力的體現。而埃文-貝爾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就是因為他首先能說好一個故事,現在不是用鏡頭而是用文字,細水長流地講述一個故事,埃文-貝爾則展現了自己的全麵天賦。

從讀者的反饋信息來看,首周衝著“埃文-貝爾”名號去購買書籍的人超過了百分之八十。這個百分比確實驚人,這些忠誠的粉絲除了表達對埃文-貝爾的支持之外,更多人則表示埃文-貝爾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小說的精彩和出色甚至還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另外還有少部分抱著批判或者獵奇心態去購買書籍的專業書迷,則更多是用“意外”來形容自己的心態。

事實就是,許多專業書迷原本以為埃文-貝爾就是想要什麽領域都試一試,證明自己是全能超人,但翻閱“一天”之後,卻可以發現。這是真正付出了心血的作品。整個故事行雲流水,精致微妙的筆觸使得整個小說始終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複古優雅,這不僅僅是一個浪漫愛情故事,更是將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情況都融入到時代背景裏,張力出讓人欲罷不能的一段現實童話。

意外之餘,不少人都在網絡上展開了討論,其實寫作一事是想通的,埃文-貝爾在歌詞裏表現出來的深厚文學底蘊和如詩般的華麗辭藻,埃文-貝爾在劇本裏表現出來的深刻內涵和悠遠反思。這都是盛名不衰的。而現在,埃文-貝爾將自己的這些能力結合起來。滲透到一個完整的故事裏,那麽這個故事能夠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這種如潮的好評之下,出版商一咬牙,三版一共印刷了三百萬本,足足比再版翻了一倍。而“一天”的銷量也是扶搖直上,在“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多個暢銷書排行榜中都穩定了冠軍,而這三百萬也僅僅隻支撐了兩周而已。這一次,出版商沒有再任何猶豫,四版和五版已經立刻搬上了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一天”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也格外出色,特別是英國市場。“一天”的故事就是根植於英國,發生在愛丁堡、倫敦等多個城市,而埃文-貝爾從小就在倫敦長大,對於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描寫更是十分到位。“一天”在英國首周銷量就達到了兩百萬,雖然依舊不敵“哈利-波特”係列,但依舊躋身了二十一世紀以來首周銷量最出色的榜單前五強。

雖然說四版、五版已經板上了日常,但是出版商不可能每次都局限一個數字,賣完了以後再版,因為每再版一次,都是要交一筆開印的費用。所以,如果印刷多了,會滯銷,那就可能會虧本;印少了,不夠銷售,又要再版,那麽利潤就相對降低了。而且,目前美國市場就已經賣出了五百五十萬冊,剩餘的市場到底還有多少空間,這是十分值得商榷的問題。如果可能的話,沒有五版那是最好,所以四版的數字就要夠狠夠準。

當埃文-貝爾得知出版商四版印刷了六百萬冊的時候,吃驚地下巴都快合不起來了,對著泰迪-貝爾調侃到,“他們是想掙錢瘋了吧。”

但事實證明,出版商沒有瘋,埃文-貝爾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或者說,低估了出版市場對於“一天”這樣一個有文學底蘊又有浪漫色彩還有童話成分又不乏現實殘酷的優秀作品的渴望。

四版六百萬結果還是銷售一空,而且顯然市場還沒有飽和,五版再次出現在了出版商地日程表裏。麵對如此盛況,相比於埃文-貝爾的疑惑不解,出版商反而是習慣了,畢竟之前四次“判斷失誤”已經讓他們收到了教訓。

不過,每一次再版,出版商都要糾結一次,都要在數量和利潤的對比之中來回掙紮。隻能說,這是一種甜蜜的掙紮。

在整個金融危機的籠罩之上,低迷的出版市場引來了久違的銷售長虹曲線,最終“一天”一共再版八次,蟬聯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多達四十八周——距離一年時間也就不遠了,而停留在榜單之內的時間更是長達七十二周,讓人咋舌;在英國市場裏,“一天”的表現也不遑多讓,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長達三十三周,停留在榜單之內足足八十一周,其他各個書籍銷量排行榜冠軍數不勝數。

“一天”在全球一共席卷了三千萬冊的銷量,這種實力比專輯要強大太多了,埃文-貝爾目前最暢銷的專輯單張銷量也沒有這個數據,最主要還是因為傳統書籍市場的潛在購買力其實還是比音樂要強大的。看看“哈利-波特”係列的銷量,再看看“暮光之城”係列四本書在全球銷量破億,就可見一斑了。

當然,埃文-貝爾的作家處女作“一天”全球拿下三千萬銷量,也創造了傳統紙質書籍的一個銷量神話。

回想一下,當初米歇爾-海瑟薇和埃文-貝爾商量著說首版一百萬的時候,大家十分意外的表情,甚至還擔心出版社是否會倒閉,現在就覺得十分有趣了。結果出版社不僅沒有因為自己的鋌而走險而倒閉,反而讓整個出版市場都活躍了起來。難怪人們都說富貴險中求,危險越大回報也就越豐厚。

甚至有不少出版商都蠢蠢欲動,想著是不是讓埃文-貝爾再創作一本小說。當然,這個想法也隻是想法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是埃文-貝爾目前的主業音樂和電影,都不見得埃文-貝爾定時定量。

比如說,最近關於埃文-貝爾新作的消息又再次石沉大海了,因為埃文-貝爾完全就是窩在紐約和克裏斯托弗-諾蘭進行著關於那個夢境的劇本創作。

對於埃文-貝爾新作的猜測,目前又很多種說法,最靠譜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埃文-貝爾和克裏斯托弗-諾蘭的合作,這個說法越來越有市場,特別是埃文-貝爾最近和克裏斯托弗-諾蘭兩個人本來就聚集在一起進行劇本創作,狗仔隊無數次拍到了兩個人同進同出的身影,這也讓人們的期待感不斷上升。

第二個就是關於“一天”的。雖然說“一天”是一部小說,但沒有人會忘記,埃文-貝爾自己就是一個改編劇本的好手,如果將這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改編成為電影,然後由埃文-貝爾導演,甚至出演,那就是再完美不過了。

不過,關於這第二種說法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阻礙,因為人們發現,埃文-貝爾居然從來沒有主演過愛情電影!這絕對是一大新聞,在屏幕上呼風喚雨、在生活裏緋聞不斷的埃文-貝爾,居然從來沒有主演過浪漫愛情電影,這實在是一大遺憾。那麽,“一天”能夠成為這個破例的第一次嗎?沒有人能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