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很不湊巧,那天在街上巡邏的人,認識方弘。

他將此事告訴方弘,還說不少同僚都在旁邊。

沒過兩天,方問渠在街上做的事情,被傳了出去,所有人都知道了。

等方弘上值的時候,還有同僚在他身邊調侃道,“方大人,我聽說你兒子要當大英雄。”

方弘:“……”

十幾歲的孩子了,怎麽一點兒都不穩重!

方弘很生氣,覺得丟人,索性將人交給一個江湖朋友,讓方問渠好好學習武功,以後要是沒成為大俠就揍他。

方問渠性子活潑,從小沒吃過太多苦,學武功的時候,吃盡了苦頭。

他爹的朋友,是個做事極其認真的人,所以教他的時候非常嚴厲。

方問渠在那邊待了五年,才回到家裏。

陸晏舟露出了然的表情。

方問渠根本不想聽自己的過往,他揮揮衣袖又跑了。

嶽母忍不住歎了口氣,“這孩子真是的,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在外麵忙什麽?”

陸晏舟寬慰道:“嶽母放心,大哥,不是不知分寸的人。他在外麵肯定沒有做壞事。”

玉馥秋笑著回,“晏舟真笨,你還真信你嶽父說的話呐?他隻是想看看兒子會不會反駁他,說出來在外麵都幹了什麽。”

陸晏舟:“……”

這就是文官嗎?心眼兒真多。

方問悠在一旁捂著嘴偷笑。

陸驍抓著一塊兒糖糕,遞到方弘的嘴邊,“你吃,甜。”

“呀,我們的寶寶都會說話了?”

玉馥秋湊過去,在陸驍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小孩兒被親的‘咯咯’笑了起來,把兩位長輩逗的樂的停不下來。

“夫人,我看我們要失寵了。”

陸晏舟靠近夫人耳邊,煞有其事地小聲蛐蛐。

方問悠聞言白了他一眼,“你呀,還跟孩子爭寵不成?”

方弘夫妻倆沒注意他們說的話,心思都在陸驍的身上。

晚上吃飯的時候,方問渠回來了。

方問悠見他臉上帶的傷,急忙問道:“哥,你這是怎麽了?”

話音剛落,她吩咐下人快去拿藥過來。

方問渠揮了揮手表示沒有事兒。

“隻是輕傷,悠兒你別擔心。”

“不擔心你也得上藥呀。”

玉馥秋也過來查看他的傷勢,“竟然有人能傷到你,對方是什麽人?”

兒子出去的時候還是大白天,青天白日就敢行凶,這是路上遇到了什麽匪徒嗎?

下人帶著藥急匆匆的跑過來。

方問悠親自上手用藥粉,給哥哥上藥。

“別提了,不是惡徒。”

方問渠隻說了這個,就轉移話題問了別的,“驍兒呢?”

陸晏舟在旁邊解釋:“他下午睡了很久,現在還沒醒,或許是白天累著了,你不用擔心他,能吃能睡著呢。”

這也就是孩子還小,要是他知道他爹這麽編排他像豬一樣,肯定不高興。

幾人一起吃了晚飯。

陸晏舟見天色已晚,決定在這兒住下。

次日清晨,他和嶽父一起出門去上朝。

路上還碰到了工部尚書,他們打了招呼,等到了門口。

他們聊起皇上下的命令,之前皇上說要他們想辦法,怎麽驅逐外敵,如何發展大雍。

生怕皇上覺得他們德不配位,讓他們辭官,不少人回家冥思苦想,思考對策。

等上了朝,陸晏舟上前一步,直接說道:“臣認為,若是想要驅逐外敵,那麽就要重視武舉,培養將軍和士兵,不光要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還要讓他們的學識方麵有所增長。”

平心而論,不少低級將軍在謀略和調兵遣將方麵略遜一籌。

他認為,大雍需要更多的人才,不光是武將,還有其他行業。

就像現代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一樣,雖說科考是一條出路,但這太有局限性。

陸晏舟想要大雍像二十一新世紀那樣,全麵發展。

他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了出來。

楚天潯的臉上掛著微笑,看不出來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這時就有大臣提出疑問。

“陸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我們現在經不起這麽大的變動。”

戶部侍郎表示:“所有的改革都需要錢,我們的國庫沒有那麽充足。”

陸晏舟的眼眸閃過一抹光芒,“所以我們要將經濟放在第一位。”

那麽首先就要發展經濟。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陸晏舟站在那裏侃侃而談,他用了許多現代的詞匯,很多大臣都聽不懂。

楚天潯在心裏默默複讀了幾遍,揣測詞語的意思。

怎麽大力發展生產力?

優先選擇創建新型產業,促使老百姓有就業的機會,老百姓富足之後,在促進他們的消費能力,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在大雍,並不是每一家都有地的。

許多百姓都是靠著給人打工,來賺取生活所需,他們賺的錢少,肯定沒有消費能力,如果他們沒有消費能力,那麽店鋪的東西就不好賣。

稅收不隻是農稅,還有商稅。

雖說是士農工商,商在末尾,但商人繳納的稅款可不少。

國家要發展也需要錢,但不能壓迫老百姓。

所以隻能從其他方麵增加資產。

不少大臣聽的雲裏霧裏的,高淵率先詢問:“陸大人你先別講了,你就告訴我們首先要做什麽?”

陸晏舟聽到高大人的問題,停頓了一下,說道:“先修路,等到交通發達之後,發展貿易。”

他補充,“商人來往的路上,鼓勵百姓開店,什麽類型都行,可以增加點福利,例如開店的話,前三年不需要交商稅。”

戶部尚書豎起耳朵,認真聽陸晏舟提的建議。

眾人這下都聽懂了,大家紛紛插言,根據陸晏舟說的東西,拓展出了許多方麵。

陸晏舟對此特別滿意,國家不能隻指著一個人。

他提出了觀點,其他人可以以此為踏板,說出更適合這個時代的建議。

楚天潯對現在正在討論的官員,甚是滿意。

下朝以後,楚天潯派德順去請陸晏舟過來。

他在屋裏等著哥哥,想問問剛才自己沒聽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