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德意誌的榮耀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意義
如果說挪威海戰打垮了英國靠家海軍,那還為時過早?
嚴格說來,挪威海戰隻是動搖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霸權地位,並沒有徹底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也沒有達到取而代之的目的。原因很簡單,在這場海戰中,公海艦隊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兩艘戰列艦戰沉、三艘戰列艦遭到重創,另外十二艘戰列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五艘戰列巡洋艦也沒能全身而退。?
在此之後一個月,公海艦隊隻有十一艘戰艦可以出海,即便到了三個月之後,也隻有十五艘戰艦可以出海。要到一九一五年底,公海艦隊的實力才恢複到海戰之前。?
不可否認,大艦隊承受的損失嚴重得多。?
在這場海戰中,大艦隊損失了五艘戰列艦,八艘戰列艦與三艘戰列巡洋艦遭到重創,餘下十三艘戰列艦也有所損傷。一個月之後,大艦隊隻有八艘主力艦可以出海,而三個月之後也隻有十六艘。?
顯然,大艦隊的實力依然在公海艦隊之上。?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一五年底,隨著“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後四艘,以及“複仇”級的前三艘陸續服役,加上受損戰艦陸續修複,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將超過海戰之前,達到驚人的二十六艘。如果兩艘“聲望”級戰列艦的建造進度加快,趕在一九一五年底建成,還將增加到二十八艘。?
毫無疑問,公海艦隊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大艦隊。?
事實上,就算四艘“拜仁”級趕在一九一五底建成,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也提前完工,加上修複的主力艦最多也就隻有二十七艘主力艦。因為在這場海戰中有太多的戰艦受損,需要進行全麵維修,所以在建的七艘主力艦不但不大可能提前完工,說不定還將推遲。?
這欄一來,也許要到一九一六年中期公海艦隊才能在實力上追上大艦隊。?
可是,到了一九一六年中期,英國皇家海軍至少能夠獲得四艘“複仇”級戰列艦,主力艦在總量上將達到三十艘,而帝國海軍就算開足馬力,到一九一六年中期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多的主力艦?
由此可見,公海艦隊仍然沒有獲得兵力上的優勢更談不上徹底打垮大艦隊。?
隻是,這場海戰的戰略意義與政治意義顯然遠遠超過了軍事意義。?
如果說,在此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掌握著北海的製海權把守著德意誌第二帝國通往外界的海上航線,那麽在這次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再也無法對德意誌第二帝國進行全麵封鎖了。?
僅僅在五月的後二十天,帝國的對外貿易量就比前一個月增加了百分之八十。?
比如,五月中旬馮承乾就策劃了一次遠程護航行動,由十二艘輕巡洋艦組成的護航艦隊掩護由三十多艘商船組成的船隊從威廉港出發,經法羅群島進入北大西洋,然後前往美國西海岸的bo士頓。這支船隊不但重啟了德美間的貿易航線,還送去了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皇帝特使。六月中旬,船隊從bo士頓出發,在七月的第一天回到威廉港帶回來了數十萬噸美國的產品。?
雖然對帝國來說,數十萬噸貨物根本算不了什麽,西線德軍一天就要消耗三十萬噸各類物資,但是在政治、外交、貿易等各個領域這次“貿易活動”都有著難以言寓的重要xing與關鍵xing。?
別的不說,至少美國民眾對帝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當然恢複的不僅僅是導美國的海上貿易。?
到七月份,帝國的對外貿易量比四月增加了五倍,達到了開戰之後的新高,甚至超過了大戰爆發前的月均水準。?
事實上,最大的影響在外交上。?
海戰打響前,英國正在與日本進行談判,希望日本加入協約國集團,甚至為此向日本做出承諾,在大戰結束之後,承認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獲取的所有利益,包括德意誌第二帝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殖民地與實力範圍。在此之前,英國為了獲得中國的勞動力,已經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協議,在戰後歸還由德意誌第二帝國控製的山東半島。也就是說,英國對日本做出的承諾,已經違背了與中國達成的協議。顯然,為了拉攏日本這個新興強國,英國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
可惜的是,挪威海戰之後,日本的立場動搖了。?
雖然大戰遠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但是德意誌第二帝國的表現,讓日本當局不得不有所顧慮。說得簡單一些,就算德意誌第二帝國暫時無暇東顧,照顧不到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與勢力範圍,但是隻要德意誌第二帝國成為歐戰的最後勝利者,就肯定能夠在海洋戰場上擊敗英國,也就肯定有能力出兵遠東。?
即便日本是遠東地區的新興強國,也最多隻算得上是個暴發戶,與德意誌第二帝國這種擁有悠久曆史,而且以強軍立國的帝國相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再退一步,哪怕德意誌第二帝國無法在遠東擊敗日本,也有能力在遠東扶持一個能夠對日本構成威脅的強國。?
顯然,日本不可能冒險得罪如日中天的德意誌第二帝國。?
換句話說,英國要想拉日本參戰,就得開出更高的價碼,讓日本認為有足夠的利益去冒險得罪德意誌第二帝國。?
問題是,英國還能開出什麽樣的價碼呢??
必須承認,日本的野心不小,膽量也不小。?
五月底,在英國佬束手無策的時候,日本當局主動開出了條件,即英國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遠東殖民地轉讓給日本,日本就以協約國成員身份參戰,並且派遣艦隊與作戰部隊去歐洲作戰。?
這下,動心的是英國了。?
要知道,英國最初隻是希望日本能夠參戰,幫助英國掃dàng遠東地區,鏟除德意誌第二帝國在遠東的根據地,並沒有想過讓日本派遣艦隊與軍隊參戰,更沒有指望日本能在歐洲戰場上做出貢獻。再說了,即便英國答應,法國、俄國等協約國成員也不大可能答應讓日本介入歐洲戰爭。?
當然,英國看重的不是日本陸軍,而是日本海軍。?
雖然日本海軍的規模與實力都遠不如歐洲列強,甚至連僅屬於歐洲二流海軍強國的意大利都比不上,但是英國皇家海軍連續遭受慘敗,實力大不如前,還有漫長的海上航線需要保護。如果日本能夠派遣艦隊參戰,哪怕是在地中海這類由英國皇家海軍主宰的地方執行護航任務,也能大大減輕英國的戰爭負擔,讓英國皇家海軍能夠把更多的戰艦派往至關重要的北海。?
六月,英國首相特使親赴東京,與日本進行入盟的最後談判。?
英國特使帶著首相開出的優厚條件,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在日本提出的基礎上,用盡可能低的代價讓日本參戰。?
隻是,能否拉攏日本,還是個未知數。?
除了日本,美國的立場也受到了影響。?
在此之前,美國的銀行家、企業家、貿易家把賭注主要押在了英國身上。這一點,在美國的對外貸款中體現得非常明確,即大部分貸款都發放給了英國,給德意誌第二帝國的貸款並不多。在這場海戰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特別是那些把持著美國命脈的大資本家認識到,英國不見得是最後的勝利者。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打贏了這場戰爭,那麽美國押在英國身上的所有賭注都將泡湯。?
六月份,美國提供給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戰爭貸款ji增到一點四億帝國馬克。?
這是個什麽概念?在此之前的大半年裏,美國發放給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戰爭貸款總共也就不到兩億帝國馬克。?
顯然,美國佬意識到,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非常不安全。?
美國在發放貸款上的態度,等於美國的外交立場發生了轉變。雖然美國的出發點不見得是讓德意誌第二帝國打贏這場戰爭,但是戰場局勢已經表明,參戰的歐洲列強沒有一個能夠成為真正的勝利者。如此一來,美國的野心就顯lu了出來。?
說得簡單一些,美國開始資助德意誌第二帝國,並非想讓德意誌第二帝國成為最終的勝利者,而是希望借德意誌第二帝國打殘英國,使英國成為失敗的勝利著,在戰後喪失維持其全球霸權的能力,最終把霸權地位移交給美國。?
當然,國家沒有這樣的意識,但是統鼻國家的權利集團有這樣的意識。?
這種意識,最終必然轉化為行動。?
由此可見,挪威海戰最為重大的意義,就是讓更多的國家認識到,強大的日不落帝國不見得能夠打贏這場席卷了整個歐洲,乃至大半個世界的戰爭,而新興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很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這也正是馮承乾想要達到的目的。?
可以說,馮承乾策劃…的每一次海戰,都瞄準了英國的根基、也是英國致命的“阿喀留斯之踵”?
帝國海軍取得的每一次勝利,都意味著日不落帝國又每衰落走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