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勞師遠征
中國海軍出兵大西洋,顯然不是一件小事。
雖然中國官方沒有公布消息,中國海軍的準備工作也進行得很隱秘,但是中國海軍出兵大西洋並沒有秘密可言。
原因很簡單,意大利為了造勢,早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了。
這下,難題交到了田黛芳手上。
雖然馮承乾很重視出兵大西洋的行動,但是出手並不闊綽,隻從第三艦隊抽調了三艘快速戰列艦給第四艦隊。當時,原本可以出動四艘快速戰列艦,可是在十一月最後一天,“山東”號在駛出關島阿拉普港的時候,撞上了一枚美軍潛艇布設的水雷,導致艦首部位嚴重受損。直到一九四五年初,“山東”號才回到那霸港,維修工作進行了六個月,到一九四五年七月才重歸艦隊。“山東”號的維修工作持續這麽久,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海軍沒有儲備必要的零備件,很多需要更換的零件都需要臨時製造,而且很多零件都需要由德意誌第二帝國提供設計圖紙。
事實上,在一九四五年五月份的時候,中國海軍甚至打算放棄“山東”號了。
隻是,考慮到戰列艦在登陸作戰行動中依然有較大的價值,中國海軍才完成了“山東”號的修複工作。
當然,三艘快速戰列艦也不算少。
要知道,美軍隻能動用兩艘快速戰列艦,而英國皇家海軍等於擺設。
如果交戰的話。中國艦隊並不吃虧。
關鍵就是。在大西洋上,特別是南大西洋,沒有可以供中國海軍使用的基地,甚至連可以讓戰艦臨時停靠的港口都沒有。
這樣一來,如果走好望角,繞過非洲大陸進入大西洋,中國艦隊的處境就不利了。
別忘了,中國海軍戰艦的續航力並不長,即便是“白起”級艦隊航母,其續航力也比同期的“埃塞克斯”級差了一大截。雖然中國海軍針對這個問題。建造與改裝了數十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到一九四四年中期就達到了為每艘航母配備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的水準,但是這些支援艦的續航力不是無限的,也需要後方基地的支持。而且基地離戰場越近,支援艦的作用就越大。
如果以迪戈加西亞為基地,那麽中國艦隊經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再北上前往由德意聯軍控製的最近的港口,即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航程超過了一萬海裏。按照第四艦隊的基本編製,三艘快速戰列艦、三艘大型巡洋艦、三艘防空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至少需要安排十六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在航行途中進行三次燃油補給,且其中的八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需要另外四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提供燃油補給。才能確保在大西洋中部為艦隊提供後兩次燃油補給。
要命的是,這些快速戰鬥支援艦在完成了補給作業之後,返航途中還需要由四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提供燃油補給,才能夠回到迪戈加西亞。
這樣一來,問題就嚴重了。
要知道,一次調動二十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絕對不是小事。
事實上,需要出動的絕對不止這麽點。
快速戰鬥支援艦在完成補給之後,需要由護航戰艦,至少得在數艘反潛驅逐艦的掩護下返航。不然很容易遭到潛艇伏擊。此外,負責前去接應的四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也需要安排戰艦掩護。這樣一來,護航戰艦在往返途中都需要進行多次燃油補給,也就得安排更多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按照田黛芳的估計,至少需要安排二十四艘快速戰鬥支援艦。
這是個什麽概念?
當時。中國海軍總共也就隻有二十二艘快速戰鬥支援艦,而且三分之二的都在執行作戰任務。
沒有足夠多的快速戰鬥支援艦。也就隻能使用快速油輪了。
問題是,就算快速油輪能夠跟上艦隊的巡航速度,在補給能力上也比不上快速戰鬥支援艦。
事實上,補給還是次要問題。
重要的是,在航行了一萬多海裏之後,艦隊還有戰鬥力嗎?
如果艦隊以經濟速度航行,也就是十四節的速度航行,需要三十天才能走完全程,因此戰艦上的大部分設備,特別是動力設備就得持續運轉三十天。雖然這在戰艦的可承受範圍之內,但是長期航行之後,戰艦上的各種設備,特別是機械設備肯定會出問題,而且某些問題必須在港口裏才能解決。
當然,戰艦本身的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
要知道,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艦隊的持續作戰部署時間全部在三個月以上,最長的超過了半年。也就是說,艦隊將在海上活動數個月之久,期間隻進行補給、以及在錨泊狀態下進行簡單維護。
真正的問題,在官兵身上。
即便在戰鬥部署狀態下,戰艦也不是時刻處於戰鬥狀態。平均情況下,隻有三分之一的時候在執行作戰任務,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幹別的,比如進行補給,比如在錨泊地等待新的作戰命令等等。
在這些時候,艦隊官兵都能夠得到短暫休整,甚至有機會去錨泊地附近島嶼上活動。
也就是說,官兵並非時刻都繃緊了神經,總會有休息機會。
遠航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在前往之前沒有去過的海域,如果航線上危機四伏,那就更加糟糕了。
說白了,關鍵就在官兵的心理上。
不管是在太平洋上、還是在印度洋上,中國海軍官兵都知道,後方不遠處,就有海軍基地,艦隊隨時可以返回。即便在戰鬥中遭到重創,也能很快得到營救,不會存在無路可退的情況。
遠征大西洋,顯然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要知道,隻要進入大西洋,離得最近的基地就在數千公裏,甚至上萬公裏之外,因此艦隊處於無路可退的狀態之下。對艦隊官兵來說,這就意味著,隻要戰敗,他們要麽成為海魚的腹中餐,要麽被送進戰俘營。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當然,對艦隊官兵的心理造成影響的因素還有很多。
比如,以當時的技術,新鮮食物隻能儲藏半個月。為此,中國海軍的每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上都有大型冷庫,專門用來儲藏可以冷藏保鮮的新鮮食物,特別是深受海軍官兵喜歡的水果與蔬菜。問題是,在冷藏狀態下,也隻能保存半個月。也就是說,即便快速戰鬥支援艦上攜帶了冷藏食物,在出航半個月之後,艦隊官兵就隻能吃到冷凍食品與罐頭食品了,而為官兵提供必要的維生素的食品隻有兩樣,一是青檸檬、二是戰艦上培植的豆芽,而這兩樣是艦隊官兵最為反感的食物。
顯然,糟糕的夥食條件,對官兵的士氣與鬥誌有很大的影響。
戰後,就有人評論,中國海軍能夠在大戰期間保持高昂的戰鬥力,與其豐富、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夥食標準有很大的關係。有人估計,在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用與官兵夥食的費用占到了作戰總支出的百分之十以上。比如,為了讓艦隊官兵能夠在執行作戰部署任務的時候吃到新鮮食物,中國海軍幾乎在每一座前進基地都設置了大型冷庫,而且把新鮮食物的轉運周期嚴格控製在半個月之內。當時,為了向前線運送一些容易變質的新鮮食物,中國海軍甚至動用了軍用運輸機。
前麵就提到,戰前很多人選擇加入海軍服役,就與海軍超好的夥食有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在海軍官兵中,特別是基層水兵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偏遠農村地區,部分在大戰期間應征入伍的官兵甚至是文盲,入伍之後才進行了文化培訓。對這些人來說,豐盛的夥食肯定要比一套漂亮的軍裝更有吸引力。
當然,這些因素,都會對官兵的精神狀態產生影響。
可以說,這也是任何一支遠征艦隊必須麵對的問題。
四十年前,沙俄的第三太平洋艦隊在對馬海峽全軍覆滅,就與遠征數萬公裏,最終以疲憊之師迎戰嚴陣以待的日本艦隊有關。不久前,英國皇家海軍的第二印度洋艦隊在初戰中遭受重創,也與遠征有關。
這樣一來,經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就沒有多大的價值了。
顯然,最理想的選擇是走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之後,可以在意大利休整,然後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大西洋。如果德軍能夠在多佛海峽裏清理出一條航道,艦隊甚至沒有必要繞過英國本土。當然,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不歡迎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則可以在北非的大西洋方向上獲取一座港口做為前進基地。
問題是,最理想的選擇,往往是最不可能的選擇。
關鍵就在蘇伊士運河。
當時,德軍還沒有進軍中東,而中國陸軍還在兩河河口,離蘇伊士運河都不算近,而英軍則在步步退縮之後,已經把重兵集中在了巴勒斯坦地區。英軍仍然在堅持,主要就是不想讓蘇伊士運河全部落入敵手。
此外,就算占領了運河東岸地區,艦隊也未必能夠經運河進入地中海。
別忘了,英軍早就在運河裏布設了大量水雷,僅清掃這些水雷,就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那麽,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成為了第四艦隊遠征歐洲的為一選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