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鼓作氣

僵持下去,美軍受到的影響更大。

十月底,在拖延了一個多月之後,德意聯軍終於發起了攻打百慕大群島的作戰行動,隻是首先登場的是中國海軍的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與中國海軍攻打波多黎各一樣,德意聯軍也動用了戰略航空兵。

當時,德軍在亞速爾群島部署了兩百多架重型轟炸機。

攻打百慕大群島的作戰行動一再推遲,主要受亞速爾群島機場擴建影響,直到十月下旬才基本完成。

隻是,亞速爾群島太小了。

雖然德軍在擴建了原有的機場之外,還修建了一座大型野戰機場,但是能夠部署的重型轟炸機也就隻有兩百多架。

所幸的是,百慕大群島也不夠大。

兩百多架重型轟炸機,加上第42艦隊的近三百架艦載機,已經能夠對美軍形成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了。

更重要的是,美軍此時正在波多黎各苦戰。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講,百慕大群島更加重要。主要就是,百慕大群島就在美國東麵,離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幾座主要城市都不到兩千公裏,因此部署在百慕大群島的重型轟炸機能夠直奔美國本土。

相比之下,波多黎各就差多了。

即便中國軍隊占領了波多黎各,除非動用“超級空中霸王”,不然就隻能轟炸佐治亞州以南的地方。問題是,波多黎各沒有一座機場能夠部署“超級空中霸王”,主要就是沒有足夠長的硬質跑道。如果中國軍隊打算在波多黎各部署“超級空中霸王”,首先就得修建一座足夠大的機場。顯然,這需要花上不少的時間。也就是說,即便攻占了波多黎各,中國軍隊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也就需要再進一步。比如攻占離美國本土更近的古巴。

但是波多黎各並非無足輕重。以波多黎各為跳板,中國軍隊能夠用最低的代價攻占價值巨大的古巴。要知道,古巴不但離美國本土更近,而且有好幾座大型機場,其中位於關塔那摩、聖地亞哥與哈瓦那的機場都能部署“超級空中霸王”,此外還有好幾座機場隻需要把跑道延長幾百米就能部署這種超級轟炸機。這樣一來,中國軍隊就能以古巴為基地。對美國實施戰略轟炸。

要知道,到時候倒黴的。肯定不僅僅是東海岸地區。

“超級空中霸王”從古巴起飛,其作戰半徑幾乎能夠覆蓋美國全境,而去不了的東北地區也能用部署在西海岸地區的轟炸機來彌補。也就是說,到時候美國全境都將在中國戰略航空兵的威脅之下。

顯然,百慕大群島上沒有這麽好的基礎設施,而且也部署不了多少轟炸機。

也正是如此,美軍隻能死守波多黎各。至於是否能夠守住百慕大群島,對整個戰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要知道,沒有中國海軍的協助與支持,德意聯軍根本不可能攻上美國本土。

顯然,中國海軍在打到古巴之前,肯定不會去協助德意聯軍作戰,也就不可能從東麵威脅到美國本土。

隻是,百慕大群島也不是可有可無。

德意聯軍不可能從百慕大群島攻打美國本土,也不可能利用部署在百慕大群島的轟炸機來摧毀美國東海岸地區,但是隻要百慕大群島落入德意聯軍手裏。部署在該地的巡邏機與轟炸機就能切斷從東海岸到墨西哥的航線,讓東海岸的航運全麵癱瘓,從而讓美軍無法及時向加勒比海地區增兵。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雖然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基礎設施極為健全,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南北走向的幹線鐵路就有三條,但是物資運輸依然主要依靠海運,鐵路與公路運輸隻占了很小一部分。如果海運癱瘓,將帶來極為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工業分布並不均衡。

要知道。美國在獨立之後,打了一場南北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由資本家支持的北方聯邦與由農場主支持的南方邦聯。也正是如此,美國東海地區的工業分布有一個特點,即重工業主要集中在礦產較為豐富的北部地區,而紡織業、食品加工業等輕工業,則主要集中在農業鏟除較多的南部地區。

和平時期,這還不是什麽大問題。

可是到了戰爭時期,這就是大問題了。

美國東海岸的北部地區,也就是以費城、紐約與波士頓為核心的工業區,能夠生產出大量的鋼鐵、化工產品等等,還能製造出大量的坦克、火炮、戰機與艦艇,是美國軍事工業的支柱,而且也囊括了大部分軍工企業,但是北部地區的農業並不發達,加上又擁有東海岸地區近七成的人口,所以在糧食上嚴重依賴南部地區。結果就是,北部生產出的軍火供應美軍作戰,而南部生產的糧食則供應了所有人。

關鍵就是,這些物資能夠順利流通,北部地區生產的軍火能夠運到南部地區,而南部地區生產的糧食能夠運到北部地區。

如果運輸出了問題,那麽北部的工廠就會癱瘓,南部的美軍將彈盡糧絕。

美國運輸業的支柱,正是海運。

沒有了海運,美國的戰爭潛力就無法發揮出來,也就不可能在加勒比海戰勝中國軍隊。

顯然,這就是百慕大群島的重要性。

隻是,守住百慕大群島並不現實。

原因很簡單,百慕大群島太小了,無法部署足夠多的守衛部隊,而且離美國本土還沒有近到可以讓戰術航空兵發揮作用的地步。在大西洋艦隊被擊潰之後,美軍就失去了守住百慕大群島的資本。

守不住百慕大群島,美軍就隻能設法阻止敵人利用這座群島。

唯一的辦法,就是對群島進行持續的轟炸,讓敵人無法利用群島上的機場,無法在這裏部署航空兵。

如此一來,美軍就得在這邊保持一支規模不算小的戰略航空兵。

雖然僅以壓製而言,每次轟炸行動都用不了多少轟炸機,但是壓製的關鍵,就是得持續進行,絕不能中斷。

這就是說,轟炸機部隊的出動頻率非常高。

問題是,轟炸機不是戰鬥機。

當時,任何一種重型轟炸機都不可能持續高強度出動。正常情況下,重型轟炸機每兩天才能出動一次。主要就是,重型轟炸機的任務時間都比較常,出動一次要飛行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多個小時,而“超級空中霸王”甚至能持續飛行二十個小時。這樣一來,每次出動之後都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維護。比如“超級空中霸王”在執行了一次為時十六個小時的作戰任務之後,需要一個地勤分隊的十二名官兵花上三十六個小時進行維護,然後才能執行下一次作戰任務。因為地勤分對並非隨時都有十二名官兵,加上部分轟炸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高射炮擊中過,或者是出了別的大故障,所以平均維護時間在四十個小時以上,有的時候還需要近五十個消息。

顯然,美軍的轟炸機也不例外。

比如,B29在正常情況下,出動一次需要花一天多進行維護,如果縮短維護時間,那麽在連續執行三次作戰任務之後就需要花一周的時間進行全麵維護,並且在此期間更換掉一些易損部件。

當時,美軍為了壓製百慕大群島上的德意聯軍,動用了差不多兩千架轟炸機。

這樣一來,美軍能夠用在加勒比海戰場上的轟炸機就減少了許多。

因為轟炸機需要戰鬥機護航,而能夠從美國本土飛往百慕大群島的隻有遠程戰鬥機,以及像P51D這樣的新式戰鬥機,所以美軍用在加勒比海方向上的戰鬥機也有所減少,而且調走的都是新式戰鬥機。

顯然,這對守衛波多黎各極為不利。

除了兵力部署之外,物資調動也對美軍產生了影響。

總而言之,美軍得在兩條戰線上作戰,而中國海軍隻需要關注波多黎各,德意聯軍則把重點放在百慕大群島。

可以說,隻要這個局麵僵持下去,美軍遲早會精疲力竭。

隻是,顧祝同並沒打算拖垮美軍。

十一月一日,兩個增援的陸戰師通過空運到達巴拿馬,隨即就登上了已經返回巴拿馬的登陸艦隊。這兩個師並沒有成建製的投入戰鬥,而是被拆散之後,編入了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

主要就是,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需要的隻是兵力。

更重要的是,空運隻能運送作戰人員與輕武器,無法運送重武器,而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保住了大部分重武器。

兩天之後,運載著近五十萬噸物資的船隊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了加勒比海。

船隊沒有在科隆港停留,而是直接駛往蓬塞港。為了迎接這支船隊,負責占領蓬塞港的第三十一陸戰師與第三十二陸戰師已經清理出了一條深水航道,還搭建了幾條浮動碼頭,更準備了上百艘拖船與駁船。

船隊到來,意味著陸戰隊將再次發起進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