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長江銅船洋務之先

安頓好了二哥,就該是林老虎了,廣東巡撫之位,將來二哥出京之事,現在都要仰仗林老虎的

到了總督府,林老虎的氣色還算不錯,想來他也聽到了輪船抵滇的消息。

“星鬥,此事做的不錯,這輪船可靠嗎?”

“問題是有些,但都不是大問題,檢修一下,一個月的時間,也就夠了。”

“好!這事兒做的不錯,潘仕成在廣州經營的如何?”

用輪船,林則徐主要不是為了解銅,而是為了開展大清的洋務,滇銅現在來說是件大事兒,但與洋務一比,就隻能算是小事兒了。

這次解銅如果順利的話,就為洋務的開展起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事情,看來隻能重用廣州的潘仕成了。

“還湊活,潘大人那邊船廠的規模不小,單單洋人技師,就聘了幾百,咱們大清的匠人,更是上千上萬,在建的輪船也有十幾艘,隻是……”

楊猛伸手就給林老虎畫了個大餅,一句隻是,也吊起了林老虎的胃口。

“可是那潘仕成害怕清流非議?這些年潘仕成摻和了不少事兒,雖說是在為朝廷做事兒,但那些事兒都不是什麽光彩、體麵的事情,他是不是想謀個更好的差事呢?”

林老虎也不是什麽肉頭,聽玄音而知雅意,潘仕成這是想走自己的門路呢!

“算是吧!辦船廠阻滯重重,圈地、請人、開礦,還要麵對清流們的質疑。隻怕潘大人的船廠,不能持久。

這次去廣州,我本想著在船廠摻上一股的,可看那邊的情形可不怎麽好。這事兒八成要黃湯!”

實情如何?局勢如何?瞞不過林老虎的,楊猛也是實話實說,沒有廣東巡撫之位,潘仕成那邊做事真是阻滯重重。

“嗯!這是實情,潘仕成也算是個幹員,心係大清這是他好的方麵。你說說他想謀個什麽職缺呢?”

廣州的事情,可不是什麽小事兒,林老虎也不敢誇下海口,事情能不能成,還要看聖上的心意如何?

“廣東巡撫!”

“這個……不容易!”

“八百萬斤滇銅,一個月進京,五艘輪船全部用金箔裝飾,一路行船,一路用朝廷的八百裏加急給聖上報喜。”

這主意是魏五給出的,雖說有些溜溝子。但事情做出來確實體麵,楊家行事想要減小阻力,這樣的事情以後也少不了,上麵好大喜功,下麵就要會做文章,文章做得花團錦簇。官帽子也就越戴越高。

“金箔就讓潘仕成出錢吧!事情做的麻利點!”

林老虎接了單子,這事兒就成了六七成,剩下的就看嶽父潘仕成的本事了。身在官場,誰也不能幸免,清官虎臣也難免溜須拍馬啊!

“大人,家父有意讓我二哥,入京師到理藩院任職,您看……”

“好

!這事兒我能辦!你們楊家有心了!”

宦海浮沉幾十年,林則徐也不禁為楊士勤的手段感到驚豔,質子。這法子雖說是用了幾千年的爛招兒,但絕對的好使。

“這次解銅,我做先鋒!”

“大善!帶上五百督標,沿途護持銅船!金船強軍,讓沿途各省好好瞧瞧雲南的變化。讓聖上瞧瞧你們楊家的作為,弄麵紅底黑字的楊字旗,也打出你楊老三的威風來!

讓潘仕成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弄到幾百條洋槍,讓朝廷的那幫大臣們,瞧瞧洋務之利!”

聽了林則徐的法子,楊猛隻能翻白眼兒了,這事兒聽他的就是找死,督標就算了吧!楊家這又是滇銅,又是強兵的,容易招人忌憚。

“大人,督標就算了吧!這事兒……”

“嗬嗬……老夫得意忘形了,胸中有些悶氣,難免做事無度,此事兒就當沒有提過吧!”

好事也得分做法,滿清滿清,這大好的河山是滿人的天下,滿清開朝兩百年,雖說與漢人分不出什麽了,但滿漢終究有別,雲南的綠營兵太強,對朝廷來說雖然是好事兒,但強悍的綠營兵,對旗人來說卻是威脅,在護國與忠君之間,林老虎果斷的選擇了護國。

八百萬斤滇銅,雲南已然有了複起之象,這已經是滔天的功績了,再加上萬餘強悍的綠營兵,這對聖上來說就不是功績了,這是功高蓋主之象呐!

楊家要是真的按照自己說的來,那離著滅族也就不遠了,楊家是忠臣良將之家,不該有這樣的遭遇,想到這裏,林老虎也打算調.教一下楊老三了。

“星鬥,給你一個月的時間,銅船能夠按時啟程嗎?”

洋務對於林則徐來說自然是越快越好,現在抓住了就不能輕易的放棄,十年之間朝廷錯過了太多機會,天大的機會就擺在他林元撫的麵前,以果敢沉穩著稱的林老虎也有些失態了。

“我二哥要進京,加上解銅入京,這一趟回來,也差不多到年底了。”

朝廷考究官員,現在也是漏洞百出,隻要二哥在年底之前入職,過了年在理藩院就算有一年的資曆了,到時候外放,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林老虎著緊洋務的事情,而楊猛卻是在著緊自己二哥的事情,質子隻是楊家表忠心的手段,做做樣子也就是了,可不能真把二哥當做朝廷的人質。

“哦……一個理藩院司員的職務是跑不了的,過了年,外放也不是難事兒,楊家不是掌管著雲貴川三省的銅課嗎?

川西北的土司、領主眾多,來年開春外放四川,應該不是什麽問題。”

世道如此啊!林則徐在心裏感慨了一句,為了拉攏楊家,隻能拿著官職說事兒了。自己的關門弟子楊毅,委實是個不錯的,京師是繁華之地,但也是個大染缸。黑的能染成白的,白的能染成黑的。

楊毅的心智夠了,但閱曆不足,加上與自己在西北苦守了七年之久,久旱甘霖有時候可不是好事兒,莊稼裏的雜草

。大多是這個時候竄出來的。

在林則徐的心裏,楊毅的曆練之地,應該在地方上,京師對楊毅來說,還是太過複雜了,苦寒之地是磨礪人的好地方,京師的繁華糜爛,對自己的弟子來說,就是毒藥。

楊家質子隻是做個姿態而已,不做朝廷會猜忌。做了朝廷也不會太在意,這事兒大有文章可做。

“一個月足以,加上裝飾銅船,一個月之後銅船就可從鹽津古渡,兩個月之後,到達京師。”

大清的官場。就是這麽個樣子,沒有利益的交換,就沒法做事兒,提條件也是楊家掩飾自己的手段之一,如果楊家沒有條件,林則徐說什麽是什麽他反倒會懷疑楊家的動機,多摻上些東西,對楊家來說,也是好事兒。

“好!我發折子,讓你二哥直接帶到京師。這段時間我會督促沿途各省,預備好快馬,咱們為了洋務做上一場風風光光的大法事。

你到了京師之後,潘仕成那邊的事情,我再上一個折子。喜慶之餘,這事兒就好辦多了,你也給潘仕成,漏點風聲吧!”

楊家、潘仕成,還有他林元撫,現在就是在結黨,清流的實力太強,三股勢力單挑出來,都不是清流的對手,三家合力再加上隱在暗處的李星沅,才堪堪能與清流們鬥法。

潘仕成那人,是個實實在在的商人,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民間,他看重的隻是利益,潘仕成做的事情雖說不錯,但林則徐還是不太想與他親近的。

但是為了朝廷,為了天下百姓,這事兒又不能不做,楊家便成了林潘之間的紐帶。

“謝大人體恤!”

“不必如此說話,咱們都是為朝廷做實事的,雖說多半時間會被攻訐,但朝廷不會忘了咱們的。

今天之後,你也不要做別的了,每日裏到總督府來報道,我要教你一些東西。”

得了楊猛的提醒,林則徐對於這次解銅入京,也謹慎了許多,京師那個地方,天大的事情能當成屁事,屁大的事情也能被當做潑天的大事兒。

滇銅複起,起的不是滇銅,而是楊家,大多時候朝廷都是看人不看事兒,楊老三的表現,才是開展洋務的關鍵。

楊家老二隻是個幌子,楊老三才是關鍵的人物,楊老三的一言一行,都關係著滇銅和洋務,回過味的林則徐,也隻能幫著楊家摸攏朝廷了。

“這……”

雲南的不少事情,都要安排一下,一個月的時間雖說很長,但楊猛本想著趁機去滇西看一看,林則徐也不一定能強過魏五,跟著他學東西,楊猛覺得是在耽誤時間。

“解銅之事幹係重大,有些人有些事兒,你也要提前準備一下的,不然在京師漏了怯,影響的可是滇銅和洋務的大局。”

這話林則徐是沉著臉說的,有些事兒不想還好,一想起來,輪船抵滇洋務即將開展的喜悅,也被朝廷清流們強大的實力,給壓了下去

有些人把他林元撫也劃作了清流,可是與不是,他林元撫清楚,太平年間清流們可以粉飾太平,動亂年間清流們的作用,誤國誤民多過拯救危難,那批人雖說讀了一輩子的書,但讀書濟世他們卻做得遠遠不夠。

“知道了!標下告退!”

見林則徐一臉凝重,再想想魏五的勸告,楊猛也收起了心中的不屑,解銅入京,不僅關係楊家的路子,也關係到二哥的安危,準備的再怎麽充分也不為過。

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楊猛也知道了林老虎的厲害,對於人心的把握,林老虎一點也不次於魏五,但在做事兒上,林則徐的耿直性子,卻是他的一個死穴。

看不過眼,就要開口動手,這也是林老虎不能入住軍機的一個原因,難得糊塗才是在大清做官的座右銘。

林則徐對朝局的分析,與魏五大致相同,但根子裏卻是截然不同的,魏五看人看利益,林老虎看人看作為,在林老虎的眼裏,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如何,不是看他的為人處世,而是看他的功績。

身居要職而屍位素餐的,在林則徐看來就是誤國誤民之人,一個月的時間,楊猛跟著林則徐學了太多的東西,作為老師,林則徐也是個好老師,說的東西深入淺出,大大拔高了楊猛的大局觀。

而楊猛入京,林則徐隻給他四個字,那就是囂張跋扈!

五艘金燦燦的銅船,十五艘駁船,八百萬斤滇銅,一座楊家進貢的銅山,這次滇銅解京的船隊,規模很小,但聲勢不小。

二十艘船,露在外麵的部分全部貼了金箔,單單金箔,就花了八萬兩銀子。船上布滿了各色的旗幟,一路鳴炮,二十艘頂上罩著黑煙的船隊,大搖大擺的途徑沿途各省。

八百裏快馬,也在各處宣揚這,運銅金船的事情,自鹽津古渡開始,沿江兩邊的人流就沒斷過,五艘冒著黑煙的怪船,也給長江和大運河兩岸的百姓、官員,帶來了震撼。

五艘金船,輕輕鬆鬆馱貨八百萬斤,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數量,八百萬斤貨物,若是換了大帆船,也得一二百艘至多,洋務之利十倍的說法,也在銅船經過的地方,被傳的沸沸揚揚。

五千八百裏長江水道,三千五百裏運河水道,九千裏的綿延航線,沒人的地方慢慢行進,有人的地方全速行進,解銅船隊,隻在白天行船,晚上則是泊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為大清的百姓和官員,演示輪船之利。

一份份奏折從魏芷晴的手裏,不斷轉交到驛馬的手中,船經哪些地方一日一報,奏疏全部按照捷報的樣式來做。

八百裏加急,帶上的不止是楊猛的行船捷報,還有各地官員或貶或褒的奏疏,一時間,長江水道,大運河水道,仿佛成了戰場,一摞摞的奏疏,雪片一般發向了京師。

林則徐數著行船的日子笑了,潘仕成聽到銅船的消息也笑了,而望著麵前的一摞摞奏疏頂上那一份大紅的捷報,道光帝也笑了。

而擁著魏芷晴的楊猛,站在船上,笑的更是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