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橫生枝節

英緬戰爭,打的雖說慘烈,但關注英緬戰爭的,除了雲南的楊猛,就隻有一個歐洲國家法蘭西了。

因為法蘭西在安南有所圖謀,所以也並沒有在歐洲國家宣揚英緬之間的戰事,而英吉利一方隻動用了一萬多不到兩萬的本土士兵,剩餘的四萬多人,都是殖民地的印度兵,這也是這場戰爭不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前幾個月,緬軍為了汙染下緬甸的水源,在緬甸的江河之中,投了無數的屍體,因為不是雨季的緣故,水流的速度相對較慢,這些屍體大多沉在了江河之中,並沒有順流而下,進入大海。

馬圭的這場戰爭,是在雨季開始的第一天打的,此後暴雨一直就沒有停歇,急速的水流,加快了屍體的行進速度,區區五晝夜,幾萬具屍體就漂進了安達曼海。

半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正當時,當英泰聯軍休整的時候,這幾萬具浮屍也漂散在了溝通歐亞的海路之上。

英緬戰爭再次爆發,幾天的時間,就成了歐洲最火熱的話題,英軍在緬甸大屠殺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散布這些消息的,大多是與英吉利有嫌隙的歐洲國家,這些負麵消息也給了英吉利政府莫大的壓力。

侵占殖民地是一回事,在殖民地大屠殺又是另一回事了,這樣做很容易被其他國家詬病的,英吉利是維持歐洲平衡的主力,一旦國際聲譽沒了許多事情就難做了。

而這個時候,安德烈也把安南的消息帶回了國內,若是沒有緬甸的大屠殺,法蘭西政府也會好好的思量一下,可接踵而至的緬甸大屠殺,就是英吉利謀奪東南半島的鐵證。

在法國佬的眼裏,東南半島就是黃金半島,除了可以溝通巨大的清國市場之外。東南半島上大麵積的原始柚木森林,也是造船業的原料聖地。

安德烈帶回來的消息,加上英吉利的行動,這兩者正好互為佐證,一下就暴露了英吉利想獨吞東南半島的野心,這對法蘭西來說是不可容忍的,英吉利不僅在政治上擺了法蘭西一道。而且在安南也給法蘭西製造了一個相當強大的對手,西山叛軍。

有些東西,說是說不明白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最多的還是看動機與利益,既得利益。成了法蘭西分析英吉利國策的主要依據。

有些事情想不明白還好一些,一旦想明白了,那就意味著麻煩,資助緬甸反攻英吉利,這個法蘭西做不到,但是在歐洲散布謠言這事兒,法蘭西做起來還是手到擒來的。

最了解一個人的往往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對手。法蘭西與英吉利就是一對這樣的存在,分分合合之間,兩國雖然相互看不上,對對於各自的軟肋和優點,彼此都是極為清楚的。

占領東南半島,封鎖馬六甲海峽,做亞洲霸主,之後就是稱霸歐洲。一時之間,英吉利成了歐洲各國,極為忌憚的存在,畢竟許多國家在亞洲都有殖民地和市場,英吉利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有了東南半島的陸基依靠之後,獨霸亞洲的市場。進而稱霸歐洲,這可不是臆想,而是即將成功的計劃。

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三個老牌的殖民帝國。與法蘭西慢慢的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亞洲,都有自己的訴求,一旦英吉利侵占緬甸之後,還想謀圖別的亞洲國家,那事情就隻能通過歐洲本土的戰爭來解決了。

政治局勢的不利,讓英吉利的政客們也有了決斷,兩個月的時間,無論緬甸的戰況如何,都要停戰,否則緬甸的戰爭,就要威脅到英吉利的本土了。

政客們作出了決斷,而英吉利海軍也麵臨著一個抉擇,自浮屍進入安達曼海的那一刻,停靠在勃生與渺彌亞的英吉利海軍也坐不住了,簡陋的通信手段,很難及時有效的傳遞消息,無奈的英吉利海軍,隻能派一支陸戰隊,和一部分探測水文的水手,進入緬甸戰區了。

自打二十年前的英緬戰爭之後,下緬甸就是英吉利的殖民地了,對於緬甸的氣候,英吉利人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雨季到來,洪水就會緊跟著雨季的步伐而來,可半個月不斷的大雨,並沒有引發第一場洪水,伊洛瓦底江的水文情況,根本不足以通行海船。

英吉利海軍的陸戰隊,到了馬圭,水手們也了解了一下馬圭附近的降雨量,許多水手,都是經驗豐富的氣象專家,遲遲不來的洪水,對英吉利的這些水手們來說,相當的詭異。

英吉利人是謹慎的,英吉利也有一套相對完備的軍事係統,當這個詭異的消息到了前線英軍將領們的手裏,他們也對前後區別很大的緬軍,起了疑心。

從軍事角度來說,馬圭以北的地區,並不適合防守,這樣的地理,無論是對英軍還是對緬軍,都是一樣的,緬軍死守馬圭以北的防線,裏麵肯定有陰謀。

雖說想不出水壩這樣的計策,但英軍的將領們可以確定緬軍是有陰謀的,有了水手們的提示,英軍也將自己的駐紮地點往高的地方挪了一下,而這個舉動對緬王來說,無疑是最壞的結果。

洪水在兩天之前,就爆發了,三道水壩已經垮了一道,混雜著泥石流的洪水,威力太大,第一道水壩僅僅支撐了一天,就垮塌了。

如今第二道水壩也岌岌可危,正在加高加固的第三道水壩也不知能不能擋住肆虐的洪峰。

好在馬圭前線隻有英軍在向高地轉移,暹羅軍隊並沒有接到轉移的命令,時間對緬王來說,還是有些倉促了,若是再等上十幾天,即使是英軍駐紮的地方,也會被洪水淹沒的。

但時間不等人,英軍的表現,好像已經知悉了水壩的事情,炸開水壩,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不過英軍的動作,對緬王來說也是件好事兒,這樣就不用放棄前線的緬軍了。有了緬王的命令,馬圭前線的緬軍紛紛放棄了陣地,往山裏轉移。

緬軍的表現更加印證了英軍的判斷,大雨之中的伊洛瓦底江河穀,也變得越來越詭異了,當滾滾的洪水帶著悶雷一般的聲響,來到馬圭的時候。英軍的將領們眼裏露出的大多都是恐懼。

望著洪水之中載浮載沉的巨木,英軍的將領們,瞬間就知道了緬軍的計策,可現在卻有些晚了,大部分的暹羅營地,都在洪水的範圍之內。而一小部分的英軍營地,也在水位線之下。

大洪水的威力是可怕的,速度也是恐怖的,一個小時不到,十多萬英泰聯軍,就消失在了洪水之中,被洪水卷走的這些人。幾乎沒有任何的生還幾率,接近三十萬的英泰大軍,曆經無數廝殺之後,依舊在十八九萬上下,一場洪水,讓暹羅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剩餘的那三四萬人,眼裏也隻剩下了無盡的恐懼。

駐紮在馬圭的三四萬英軍。雖說早一步遷到了高地,可身後的補給隊伍,也在喪生在了洪水之中,二十幾艘內河炮艦,也經受不住這樣的洪峰,一艘接一艘的翻覆在濤濤的洪水之中,一場大洪水。就決定了戰爭的勝敗。

現在擺在英軍麵前的問題,隻剩下如何撤退了,這一場洪水,危及的可不僅僅是在緬甸的英軍。一旦剩餘的這三四萬英軍回不去,對印度的局勢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撤退成了英軍最重要的任務,從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山上撤退,直接就被英軍的將領們給否決了,從馬圭翻越山林撤到孟加拉,從地圖上看,是可行的。

但現在卻不是時候,那邊的山林多是原始森林,即使在冬季翻越這樣的山林,對英軍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考驗,雨季進入原始森林,全軍覆沒很容易的。

沿著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山林撤退,對英軍來說也是相當的麻煩,除了一雙腳,他們能帶走的東西不多,一旦被緬軍追擊的話,也是很容易全軍覆沒的。

就在英軍將領們籌劃撤退的時候,暹羅軍隊卻潰散了,大部隊消失在了洪水之中,後麵就該是緬軍了,暹羅人對緬甸人做了什麽,他們是清楚的,緬軍的報複手段他們更清楚。

剩下的這幾萬人根本不是緬軍的對手,再留在馬圭附近就是找死了,對於叢林暹羅人比英軍熟悉的多,前一刻還人聲鼎沸的暹羅軍營,下一刻就一片死寂,在暹羅軍營附近駐紮的英軍,連暹羅人是怎麽逃走的都不清楚。

現在是英軍最需要暹羅人幫助的時候,暹羅軍隊卻突然潰散消失了,這對英軍的將領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好在有一萬多英吉利本土的軍團坐鎮,不然兩萬多的印度軍團,也會跟暹羅軍隊一樣,在恐懼之中潰散。

防守,等待洪水退卻,沿著伊洛瓦底江平原撤退,就成了英軍唯一的選擇,在雨中翻越緬甸的原始森林,危險程度遠高於緬軍的追擊。

大雨持續了三天,洪水也持續了三天,洪水消退之後,熟悉洪水的緬軍並沒有什麽多餘的動作,而英軍將領們的心卻直接沉到了穀底。

齊膝深的黃泥,直接就成了擺在英軍麵前的又一道天塹,火炮、輜重、馬匹看來都要放棄了。

大雨過後就是暴烈的陽光,半天的時間,洪水留下的淤泥,已經結成了一層硬殼,麵前可以走人了,這對英軍的將領們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喜訊。

就在英軍將領們的心情大起大落的時候,緬甸的百姓們卻開始了又一項勞作,編草鞋。

遠在猛臘的楊猛聽到洪水的消息之後,也長長的舒了一口大氣,自己的謀劃算是成功了一半。

“告訴韋駝子,可以動手了!

五萬新軍,留下一萬編入藍旗軍,咱們也該離開猛臘拉。”

一個接一個的陰謀,促成了東南半島現在局麵,隻要英軍大敗,身在安南的法蘭西根本就不是威脅,隻是英軍敗得還不夠慘,讓他們丟掉印度,才是楊猛最終的目標。

“爺,桂平的三點教洪秀全,發了團營令,號召三點教的教民到金田團營編伍,咱們要如何應對啊!”

索朗白瑪帶來的情報,一下就毀了楊猛的好心情,看來三點教也按捺不住了。

“操!時間太倉促了,咱們還沒準備好!讓魏五安排理教的人,去廣西傳教,首倡自保護產,廣西的事情,隻能靠這個了。”

印度的事情必須要辦,廣西的三點教,現在無論是裝備還是人員,都差的太多,讓他們多發展幾個月,也沒什麽大問題,現在打趴下英吉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