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眨眼間京城迎來烈日高照的七月。

古人有雲,凶饑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裏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帆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

據後世統計,在明朝276年的曆史中,僅是有記錄的蝗災便多達71次,即平均每3.8年爆發一次。

弘治登基已經四年,雖然始終一直堅持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但上蒼從來都不會因為皇帝的品德高尚而減少自然災害。

事實上,一個封建王朝能否有效地對抗得住自然災害的考驗,往往跟這一時段百姓能夠接受的壓榨程度有關。

在王朝的前期,廣大的百姓往往都擁有更強的抗壓能力,所以重大工程通常都是在王朝的前期方能完成。

若是到了中後期,像喜歡通過加派加征方式來加稅的嘉靖,修建方形大外城成為奢望,致使北京城最後變成了凸字形。

每當百姓承受壓榨程度達到最大峰值的時候,便會爆發出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這個王朝離毀滅便不遠了。

崇禎雖然怎麽看都不像是亡國之君,但大明王朝從嘉靖開始的加稅過於嚴重,最後其實難逃亡國的命運。

朱祐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雖然數字看似比較大,但截至目前王朝的壽命不過是123年,所以隻能算是王朝的中期。

雖然百姓還有很大的壓榨空間,特別朱祐樘還廢除高利貸這種加速王朝毀滅的催化劑,哪怕朱祐樘再如何胡來亦不會輕易到達滅國的程度,但處理這種自然災難對每個執政者都是一種巨大的考察。

朱祐樘給自己增加了執政難度,雖然加稅基本上可以解決所有的災害問題,但他要求自己不能這樣做。

華夏的封建王朝活不過三百年的詛咒,將會在他手上打破,甚至他要讓大明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失敗正是在財政出現巨大虧空後,加征了本國的關稅和印花稅,同時還製定《茶葉法》向北美傾銷茶葉而激化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正是如此,一個帝國的興盛與否,跟當時稅收的征收程度是息息相關。

飛蔽天日,塞窗堆戶,室無隙地。

山東方麵已經傳來蝗災的情況,蝗蟲在這個夏季突然間爆發,且此次來勢十分凶猛,草木及牛馬毛皆盡。

西苑,禦書房。

四位閣老和六部十八位重臣悉數到場,而今每當大明發生重大的事件,往往都會在這裏召開最高會議一起商討方案。

因朝堂的人事動**,這裏出現了幾張生麵孔。

受到駙馬王增事件的影響,跟王增關係親近的禮部左侍郎丘濬遭到波及,而他主動選擇辭官歸裏。

由於禮部左侍郎的位置空缺,各方其實在暗地裏展開了爭奪,最終由原禮部右侍郎周經頂替丘濬的官職。

周經出生於官宦之家,其父是原南京刑部尚書周瑄,在國子監學習期間表現出極高的學習天賦,於天順四年金榜題名,時年僅二十歲高中。

初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而以翰林檢討的身份成功入職翰林院,一直在翰林院苦苦熬資曆。

在此期間,他跟一些幸運的翰林官那般進入東宮任教,成為了當時的太子師,即現在天子弘治的帝師。

得益於前麵的詞臣陸續倒台,現在他的官途更進一步,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禮部左侍郎,前程可謂是不可限量。

原本周經空出來的位置應該由太常寺卿程敏政頂替,結果程敏政受其子程壎所累,更是因涉嫌是王增的同黨而被革職。

詞臣係統官員是帝國儲相的搖籃,亦是百官所不該得罪的對象,甚至是文官集團所公認的領軍人選。

隻是人終究存在私欲,這些重文輕武王朝的最大受益者卻是根本經受不住嚴查。

自弘治登基以來,詞臣成為了問題官員的重災區。上到禮部尚書周洪謨,下至翰林檢討楊廷和,這些原本要載入大明賢臣榜的人先後離開了。

隻是詞臣是一個十分特殊的係統,他們通過師生關係相互提攜,通常還擁有帝師的身份,故而往往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守孝歸來的李東陽同樣是一位帝師,在出任翰林學士後,現在又遇上禮部右侍郎空缺,故而李東陽比曆史提前來到了六部重臣的位置。

其他六部侍郎的位置同樣出現了一些變動,如今亦是成為大明王朝重大決策的參與者,很多人對於決策都是躍躍欲試,對參與決策擁有很高的積極性。

“從山東反饋的災情來看,這場蝗災勝過以往,損失將不可估量。此次將諸位召集過來,商議朝廷當如何防蝗治蝗!”劉吉主持這場最高會議,率先給會議定調道。

朱祐樘跟以前那般,下麵的重臣在下麵議事,而他則呆在閣樓之上品茶。

現在的大明朝廷既不是以前的廷議決策模式,亦不是早前太祖和太宗時期的獨斷專行,而是兩種模式相互結合。

朱祐樘並不是一個喜歡事事親力親為的皇帝,而是選擇做一個戰略製定者,具體的事務通常是交由這幫重臣來決定。

隻要下麵的臣子能夠拿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他通常都不會做過多的幹涉,而是繼續穩坐釣魚台。

現在麵對這一場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他亦是想要借助這幫古代精英的智慧,由他們來製定災害的策略。

十八位六部重臣已經慢慢習慣朱祐樘的執政風格,他們雖然沒有入閣其實等同於入閣,雖然不是相爺實質跟相爺無異,故而對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加的敬畏。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今蝗災乃上蒼的譴告,故防蝗在於修德,治蝗則行開倉賑災。明君以齋戒修身,開倉放糧救賑災民,如此便應上蒼而解蝗災之困!”禮部左侍郎周經跟很多清流那般主張順應天道,故而表達自己的觀點。

其實蝗災說輕不輕,但真論多麽嚴重亦不見得。

原本成化朝留下的家底並不算少,而今弘治朝雖然處處花銷巨大,但清丈田畝令國家的糧倉達到前所未有的充沛。

隻要大明朝廷願意開倉放糧,那麽所有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這其實亦是很多朝代的慣用方法。

至於建議皇帝修德,這跟日食其實是一個道理,隻要皇帝做做樣子即可。不僅麻煩事情會很少,而且亦可以向天下萬民交代。

兵部尚書劉宣麵沉似水,當即出言嗬斥道:“庸儒執文,不識通變!蝗災乃天災,時隔幾年便現,早已不足為奇,與天子德行所幹?”

“劉尚書,你錯矣。蝗災之事在堯舜未聞,周朝不興,自唐宋帝王失德方見蝗蟲食人。今天子固然聖明,然天子非聖賢孰能無過?若按吾之法以應上蒼,蝗蟲之禍足可平息!”周經知道劉宣是在維護天子,但亦是表達自己正統的觀點道。

他倒不是要指責自己的學生不好,而是人非完人,自己學生最明顯的缺點是殺戮太深。自朱祐樘登基以來,被斬的權貴已經遠勝成化朝。

單是今年三月那場殺戮,幾個案子加起來,被拖到西市砍頭的人數已經突破一千,而弘治已經成為貨真價實的暴君。

如今出現這場蝗災雖然來得迅猛,但其實亦是在情理之中,所以提倡自己學生修德。既可讓自己學生放下對權貴階層的敵意,亦可解決這一場蝗災的根源。

茶香嫋嫋,韓幼英的玉手將茶杯輕輕送到朱祐樘麵前,在觀察朱祐樘反應的時候,發現眼前的男人越發的波瀾不驚。

朱祐樘默默端起茶杯品了起來,雖然周經的話不中聽,但自從遇到東方道後,自己或多或少相信這種玄學。

盡管他心裏並不認同周經這種消極的做法,但亦是沒有過多的反感,有意見總比那些一聲不吭的悶葫蘆要強。

尹直在江西老家這些年感悟良多,亦是站出來表態道:“周侍郎,農業興盛,必滋生害蟲,這才是蝗災之因。古籍並未記載蝗災,一則農業不興,二則記載不全,與天子有何幹係?”

自從起複重返朝堂,特別在江西看到百姓的疾苦,更加深刻地理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含義。

現在麵對這一場蝗災,他能夠理解皇帝的心思。

不要總是等到百姓奄奄一息再前去救人,而是要想辦法從根上著手解決問題,從而避免百姓落水垂死。

此次的蝗災是山東方麵遇災,但北直隸這邊暫時還沒有災害,所以當務之急其實是如何預防蝗蟲。

戶部尚書李嗣知道這個問題需要重視,亦是發表自己的看法:“據史料所載,蝗災通常是連續兩三年。今不僅是治時下的蝗災,亦要預防明年的災情,故謀之長遠當從防蝗和治蝗著手!”

“兩位大人,古往今來都要商討防蝗治蝗,然成效幾何?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競天災?今天子修德順應天道,便可解蝗災之困,此為祖宗之法也!”周經麵對兩位重臣的施壓,亦是從容不迫地應對道。

“天子失德乃無稽之談,治蝗隻需一個除字!治蝗猶如麵對當年建虜,百蟲飛來又如何?隻要咱們齊心捕殺,救百姓於水火,千蟲萬蟲亦可除之!”兵部尚書劉宣曆經戰場早已不再相信天道,顯得鬥誌高昂地提出主張道。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默默地點了點頭,亦是不再迷信所謂的天子失德。

而今天子雄才大略,令大明帝國蒸蒸日上。若當今天子存在問題,那才是這世間最大的問題,何況遵循天道其實就是怠政。

禮部左侍郎周經知道自己撐起清流的門麵更容易得到陛下的重視,便繼續進行爭辯道:“若是能夠除盡蝗蟲,因何古往今來蝗災不滅?宋以金帛誘百姓捕殺,然成效平平,宋法隻是徒增朝廷開支!”

在應對蝗災這場禍事上,先人雖然早期迷信天人感應,但後期還是做過努力。比如宋朝規定凡是捕獲蝗蟲一鬥的人,就給錢100文。

隻是曆史早已經證明,哪怕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能夠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卻是注定還是要失敗。

宋朝的方法其實是對的,但奈何給的錢太少,而且朝廷的信用太低,故而沒能讓滅殺蝗蟲從量變到質變的程度。

現在周經主張天人感應,反倒是目前最輕鬆解決這蝗災的處理手段。

朱祐樘一直在閣樓上聽著,到這一刻仍舊不打算站出來表態,默默地接過韓幼英遞來的茶水繼續品嚐。

雖然他作為後世人能夠看到解決蝗災的方法,但他更希望由這時代的精英打破這種思想枷鎖,讓治蝗和防蝗走出關鍵的一步。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此事若不進行親自嚐試,又何以知曉不能治蝗防蝗?”兵部尚書劉宣擁有堅定的意誌,並不打算退讓地道。

“宋法久遠,然蝗蟲終是有數!以金帛賞百姓,雖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確實值得嚐試!”戶部尚書李嗣清楚蝗災的損失和獎勵的開支哪項更大,亦是表示支持地道。

“老夫亦同意進行全民捕殺,蝗蟲焉有不盡之理!”吏部尚書李裕思索片刻,亦是進行表態地道。

劉吉看到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便是輕輕地咳嗽一聲。

在場的官員發現不是閣樓上的那位,而是最前麵的首輔劉吉,便是紛紛投去了關注的目光。

劉吉迎著眾人的目光,亦是微微一笑地道:“既然大家的意見相佐,那麽便進行投票!咱們是該沿用舊法,還是支持劉尚書和李尚書的全民捕殺之法,在這裏先進行投票吧!”

工部尚書賈俊等人對這種處理的方式已經是習以為常,亦是紛紛進行投票表決,隻是讓人沒有想到劉吉竟然率先舉手支持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