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掃滅青州黃巾有功,又向朝廷繳納了許多錢財,即刻封為正二品鎮東將軍,領兗州牧;鄭綸的功勞則在曹操之後,封為正五品**寇將軍,調任河內太守,並負責東都洛陽的修繕工程。

東平接到消息之後,眾人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好消息!

郭嘉率先表態,鎮守司隸,將意味著鄭綸的勢力能得到一個近水樓台的全新局麵,一旦長安出現****,河內可以及時出兵救援,至於對待漢室的態度,則由鄭綸來決定;

荀彧則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肯定,不管洛陽變成了廢墟還是墳墓,誰都不能否決它在大漢帝國的地位,鄭綸隻要用最快的速度使之恢複往日繁華,這就是最了不起的功績;

程昱相對比較功利,司隸百廢待興,發展的空間巨大,名義上雖然隻是河內太守,但是既然有振興洛陽的使命,那麽司隸下屬的河東、河南、弘農、扶風等郡就完全可以納入河內控製範圍,這對於鄭綸勢力的擴張無疑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劉曄是漢室宗親,洛陽在大火中毀滅,無數宗廟遭到徹底破壞,使宗廟的器皿回歸,更多了一層家族的使命感。

至於鄭綸,他認為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皇帝很快會麵臨新的逃亡生涯,如果能使皇帝得到一個妥善的安置,也就是鄭綸拿出玉璽的絕妙良機。鄭綸與眾多謀士的意見一致,立刻宣布放棄東平郡。

正在此時,北海孔融派來了一個使者,鄭綸心中一動,眼睛直冒光,“快請!快請!”

議事廳裏的眾人很少見到鄭綸如此表現,不禁狐疑,麵麵相覷。

鄭綸忙解釋道,“北海至我東平,不遠千裏而來,必有緊急軍情……”

張饒此時也在堂下,聞言一怔,喃喃道,“難道是泰山犯了北海?”

過了沒多久,隻見一位年輕將軍大踏步走了進來,“東萊太史慈,拜見鄭太守!”

鄭綸心頭一顫,要說鄭綸對太史慈還真有一種特殊的好感,以前隻是聽說書先生說得大戰神亭嶺,現在可總算是見著真人了。隻見太史慈身材極其雄壯,手握一柄碗口粗的鋼槍,背後插著兩柄短戟,斜挎一張段犀角的雕弓,一襲白色戰袍沾滿了血漬,鄭綸忙站了起來,“將軍為何這般模樣?身上可有傷?快請郎中與太史將軍醫治。”

太史慈一抱拳,“多謝太守關愛,在下並無重傷大礙,現有孔太守求援書簡一枚,請大人過目。”

鄭綸問道,“北海戰局如何?”

太史慈回答,“今年泰山饑荒,如今群賊蜂擁而至北海,聲勢浩大,詐稱十萬,更兼為首的管亥、孫仲勇猛,北海危急。孔太守向來照顧家母,今番有難,某便請命;孔太守聞東平兵強馬壯,特來求援。”

鄭綸心裏早就樂開了花,沒想到孔融派太史慈到了東平,而非平原,不禁又問道,“孔北海是否還請了別處軍馬?”

太史慈一怔,“太守如何得知?”

鄭綸淡然一笑,乃道,“北海黃巾勢大,孔太守怕我東平軍少,也是人知常情。”

太史慈據實回答,“還有冀州袁將軍。”

這下輪到鄭綸一呆,不過很快就明白了,虎牢關前劉備三兄弟算不得揚名立萬,孔融自然不會把他劉備當個人物,既然還請了袁紹,鄭綸倒定了定心,袁紹怎麽可能為了救孔融而大動幹戈呢?公孫瓚才是袁紹目前最大的敵人。

鄭綸立即下令,青州營張青部一萬、破虜營三千騎兵、五千步兵、飛翼營三千攻弩手再加三百突擊營勇士,總計兩萬多精銳,由華雄、典韋、太史慈為先鋒,張青、俞涉為兩翼,殺奔北海;留下程昱和荀彧負責處理遷居河內的後勤,自願追隨鄭綸去河內的百姓數量極多,而且青州營輪換屯田的士兵需要進行年度最後一次收割,任務可謂艱巨;鄭綸親自帶著郭嘉、劉曄為中軍指揮,率後隊跟進。

鄭綸沒有告訴太史慈,他這個東平太守其實已經調任河內,但是並不意味著太史慈對此一無所知,可鄭綸居然就是在調任之前痛快地接受了出兵的請求,而且還出動了東平目前所能動用的最強的軍隊。

圍攻北海的黃巾軍分為兩部,一部是管亥率領的黃巾起義軍,一部則是孫仲率領的泰山軍,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管亥貫徹的是與張饒一樣的方針,通過攻城掠地來補充軍隊的給養,而孫仲則把據點深深地紮進泰山山區,把掠奪來的物資運回山寨。因此這兩股勢力隻是因為眼前利益一致而暫時形成聯盟,軍隊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揮,而且在輪流擔任攻堅任務的時候,彼此都有很大程度的保留,所以北海被圍困一個月,其實並沒有遭受到最猛烈的進攻。

鄭綸大軍的到來,就象是一把鋒利的鋸齒,把原本聯係就不夠緊密的兩支敵軍分割開來!孫仲早就聽說東平軍的厲害,盜賊的本性充分顯露無遺,匆匆地收拾手下兩萬多人逃回泰山;管亥親自引軍迎戰,太史慈三將輪番交鋒,管亥毫無懼色,直從晌午酣鬥至傍晚,不見疲憊,眾將暗暗稱奇。臨出發前,鄭綸曾囑咐三將,若遇管亥,務必生擒,因此三將都不曾盡力,饒是如此,管亥的戰力還是令三人大為讚賞。

鄭綸的後隊趕到之時,天色已黑,三將回營,各自羞慚。

典韋惱道,“那賊果然好手段,俺老典一開始是不敢違了軍令,到後來才發現,要拿住那賊還真得廢些手腳才行。”

張青也到中軍大帳報到,一聽眾人在議論管亥,不由也起了幾分自豪,“管將軍是我青州軍中最驍勇的,自是了得。”

典韋卻不以為忤,爽聲一笑,“汝青州確實出豪傑。”

鄭綸望了一眼郭嘉,“奉孝,你可得幫我想個辦法,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難得大家都如此看重管亥,不知何時我軍能添此猛將?”

郭嘉問張青,“你與管亥交情如何?”

張青想了想,回答道,“他在青州北,我在青州南,彼此無甚往來,僅有數麵之緣。”

“這麽說,你無法說服管亥歸降?”

“是的,此人性情極其剛烈,實非能輕易臣服之輩。”

郭嘉點頭,“我軍遠來疲憊,敵或趁夜襲營,各位將軍可先暫回,小心戒備。”

眾將應諾而散。太史慈沒有自己的行營,有些不知所措。

郭嘉笑道,“子義就留在這裏,不必離開了。”

一語雙關,鄭綸向郭嘉遞過一個讚許的眼神。

太史慈疑惑,“既然我軍至,若與城內呼應,兩下夾擊,賊軍必敗!如何還敢來偷襲?而我們又為什麽不入城呢?”

“不急不急,”郭嘉早就把搜集來的情報研究透徹,兩股合力都攻不下北海,如今隻剩下管亥孤軍,更不敢攻城。郭嘉又指了指鄭綸,“我們太守大人不是剛說了嘛,來北海解圍就是消弭戰禍,並非隻有硬拚才隻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能讓管亥棄暗投明的話,何樂而不為呢?”

太史慈玩味著郭嘉的話,倒還真的對鄭綸的軍隊產生了興趣,既有華雄典韋這樣的猛將,又有郭嘉這樣的智者……智者,很快就被印證了。

就在郭嘉部署完防禦之後不到半個時辰,管亥就帶著大隊人馬偷偷地摸了過來,早有暗哨通知了全營士兵。

郭嘉為什麽這麽肯定敵人會來偷襲,鄭綸感到非常好奇,太史慈也一樣。可是郭嘉怎麽都不肯說,隻說以後自然會明白,或者等到管亥投降,也許太史慈長留在軍中……鄭綸開心,開心得吹起了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