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陷阱

第二天,正當劉戀坤和羅德尼科娃還在**纏綿時,蘇聯內務部的警察們突然的衝了進來。

一個看上去很清瘦但十分結實的大尉用低沉的聲音喝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劉戀坤還沒來的及穿上任何一件衣服,他十分尷尬的站在地上,驚恐的回答:“我叫劉戀坤。”

“我們是蘇聯內務部的警察,你被捕了”那名大尉十分蔑視的看了看劉戀坤下麵那又短又細的縮成一小團的“作案工具”,很平靜的說道:“我們將以罪對你進行起訴。”

“我們是在戀愛,正常的戀愛”劉戀坤定定神,大聲的申辯著。“這一點羅德尼科娃可以證明。”

“這些話等你到內務部再說吧。”那名大尉說完後,向另外了兩個軍官甩了一下頭,一名內務部的少尉迅速的把一副手銬銬在劉戀坤的手腕上,十分粗暴的把赤身的劉戀坤推到了門外。一名軍官拉開已經停在外麵的一輛黑色轎車後門,把劉戀坤推進車廂,兩名內務部的軍官一左一右夾著他坐在後排。那名上尉跳上司機座位,迅速發動引擎,汽車駛上大街,右邊的那個軍官從衣兜裏取出一塊黑布,折成長條,紮在劉戀坤臉上,遮住了他的眼睛。汽車快速行駛,大約開了半個多小時,汽車開始減速之後,戛然而停。

車門打開,劉戀坤被拉下汽車。兩個內務部的軍官左右架著他,上了幾級台階,走進了一幢建築物。隨後,他感覺又拐了幾個彎,他們站了下來,鬆開了手。劉戀坤蒙著眼睛,扣著手銬,光著屁股孤零零地站在那裏,心裏湧起一陣恥辱和恐懼,他意識到十有不是善兆。這時背後響起了三個人的腳步聲。他們走到劉戀坤背後停了下來,隨後打開劉戀坤手上的手銬,解掉了蒙目的黑布。劉戀坤慢慢的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置身於一間100平方米左右空****的放映室裏,前麵掛著一塊3米見方雪白映布。自己的後麵放著一部幻燈機,和一台磁帶錄音機。

一名長著亞麻色頭發四十來歲的蘇聯上校例行公事的詢問了一下劉戀坤的姓名,年齡,國籍,職業。一名女中尉坐在一邊用打字機劈裏啪啦的做著記錄。

“交代一下你的犯罪經過吧。”那名上校十分威嚴的低聲說道。

“你們能讓我穿上衣服嗎?”劉戀坤用哀求的語氣和審問他的那個上校請求道。

“不行”這位上校毫無商量餘地的一口回絕:“還是快交代你的問題吧。”讓被審問者一絲不掛的接受審問,是蘇聯內務部對付被審者的一個策略。據心裏專家認為,這

樣做有利於打擊被審問者的自尊心。因為通常說來,一個人一絲不掛的站在穿衣服的陌生人麵前,會感到難為情和膽怯,極度的缺乏安全感,這樣可以使被審問者的反抗心理受到挫折,除非是個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克服這種心理,坦然麵對。

劉戀坤一絲不掛,站在那裏,十分難堪地忍受著兩個異國同性和一個年青的女性朝他投來的包含著鄙視成分的眼光。他不由的把兩手捂在自己的。低著頭,兩眼看著地上,缺乏底氣的小聲的說道:“我和羅德尼科娃同學是正常的戀愛關係”。

“閉嘴”那名上校大聲的嗬斥道:“你們是正常的戀愛?那你和在哈爾濱剛剛結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又是什麽關係?”

“ 啊”劉戀坤吃了一驚,這些蘇聯人是怎麽知道的?他怔怔地望了對方一眼,然後又低下了頭。

“我們人是一夫一妻製,尤其是中國對待這個問題更是十分嚴肅的。好了,我們也不想再聽你的犯罪供詞了,我們已經掌握了你犯罪的全部證據。”這個蘇聯上校轉過頭對旁邊打字的女中尉說,“蘇菲娜,給他放一段羅德尼科娃舉報中國留學生劉戀坤她的錄音和證據的照片。”

錄音機裏傳出了羅德尼科娃聲淚俱下,詳細的訴說整個劉戀坤私入民宅,強行奸yin自己的經過。接著又向他展示了,羅德尼科娃被撕破的衣服,被掐成紫紅色的脖子,打腫了的臉,以及被咬破了的嘴唇和ru房......與羅德尼科娃舉報事實完全相符合的照片,更令他感到震驚的是自己所穿的衣服,也被做成了與之相符的撕破的痕跡和掉下來的衣扣實物證據。

劉戀坤傻了,徹底的傻了,麵對這偽造的天衣無縫的“確鑿證據,”“鐵證如山”,自己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呀。這樣的事要是傳回國內,最少也要開除黨籍,軍籍,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審查,整不好還要背上個裏通外國的罪名,自己的一起全都毀了.......這可怎麽辦呢?

怎麽辦呢?蘇聯內務部的同誌們早就為他安排好了。

“這個案子我們可以不轉給中國黨和政府,我們可以私下的處理一下。”劉戀坤聽了這位上校的話,頓時眼前一亮,連忙說:“隻有不讓組織上知道,怎麽樣都行”

“好吧,我們都是無產階級的同誌,隻要寫個檢查,保證你在蘇聯期間再不進行這樣的犯罪活動,一切都不成問題。”這位上校很豁達的說。

“好,好,”被嚇傻了的劉戀坤,完全不考慮後果的滿口答應道。

接著劉戀坤在羅德尼科娃舉報自己私入民宅,實施的材料後麵寫下了保證再不發生類似的事情。這位上校拿著這個按有劉戀坤指印的保證書看了看,滿意的笑著對那個蘇聯漂亮的女中尉說:“蘇菲娜,給劉戀坤同誌找一套衣服,帶他履行一下參加第一總局中國處的手續。”

“不,不,不”劉戀坤連忙說:“我不參加你們的任何組織,這是我們黨的紀律所不允許的。”

那位蘇聯上校用右手拿著羅德尼科娃舉報材料和劉戀坤寫在後麵的保證書,在自己的左手上拍了拍說:“你們黨的紀律所不允許,難道你們的國法就允許一個犯嗎?”

就這樣劉戀坤被一步步的逼著參加了蘇聯內務部第一總局中國處,成了一名可恥的蘇聯特務。

不過履行完這一切手續後,蘇聯內務部真的象他們所承諾的那樣,再也沒找過劉戀坤的什麽麻煩,而是加大了對他的管理業務的培養,鼓勵他努力學習,將來回國後要努力的做好各項工作。

這種難堪的場麵很快就“私了”了。蘇聯方麵並答應不再幹涉他和羅德尼科娃之間的事情,並提醒他注意別被留學生中的中國黨組織發現,蘇聯方麵盡量的為他們之間的交往提供方便。不過不久,羅德尼科娃“轉學”了,“家”也自然的搬走了。僅是和他保持著為數不多的電話和通信聯係。

蘇聯就這樣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埋藏下了一個“長線005”間諜。

利用間諜是各國獲取情報的極為重要的手段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間諜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實施圈套的陰謀,借助於先進的電子竊聽和攝影錄像等科技設備。仗著偷錄偷拍的“證據”,訛詐上圈套者叛國投敵以獲取對方的絕密資料。

蘇聯克格勃這個世界上最為龐大,最為專業的情報組織,為了獲得自己所需情報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的女間諜“燕子”和男間諜“烏鴉”全都經過職業訓練,他們的出色表演足以令古往今來的間諜自愧不如 。

而把劉戀坤“拿下”的羅德尼科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羅德尼科娃很小就有極高的表演天賦,11歲經過嚴格選拔她進入莫斯科舞蹈學院中專部低級班,16歲進入高級班,經過八年專業學習,在她畢業之時,她沒有象大多數的同學那樣直接進入俄羅斯各個劇院工作。學校黨支部書記找到了她,和她進行了認真的談話,告訴她,“經過上級嚴格的政治審查,黨組織決定保送你到特殊學校把你培養為特殊舞蹈人才,希望你不要辜負黨和國家對你的殷切期望。”

羅德尼科娃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報到通知書就擺在眼前,這還能有假嗎?羅德尼科娃在工廠當工程師的父母也興奮莫名。這可不是一般的好運氣,甚至比考上舞蹈學院還要令人激動。雖然羅德尼科娃一家都不知道這是讀哪門學科的學校,但黨組織保送去的特殊學校,肯定是前途遠大光明的。

一個星期後,羅德尼科娃與另外三個容貌姣麗的中學生模樣的姑娘從莫斯科登上了專機到喀山市機場,下了飛機又是專車把她們接到了學校。

在掩飾在一片森林中的韋雷內伊蘇聯特種情報人員培訓學校的營房門前,羅德尼科娃望著警衛森嚴的警衛和穿著軍服的人們她犯疑了,“這是哪門子藝術學校啊?一定是軍事院校吧?”

當天,她和同來的三個姑娘就領到軍裝及生活用品。四個姑娘住在一間宿舍裏。住下後羅德尼科娃才知道她們都是和自己一樣,來自不同的加盟共和國藝術院校。她們和羅德尼科娃一樣納悶:來這裏究竟學的是什麽藝術專業?

第二天,女校長勞彼茲蘇亞校長一身戎裝給她們作了開學典禮的講話。這是個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穿著筆挺的蘇聯大校軍裝,帶著列寧勳章。使她看上去很酷。她沒有告訴和羅德尼科娃一樣的100多名新女生這是什麽學校,隻向她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當黨和祖國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會怎樣做?”這位勞彼茲蘇亞校長講了很多耳熟能詳的蘇聯女英雄的故事。最後,她給這些女學員兩天時間寫心得,題目就是《你將怎樣接受黨的考驗》。

羅德尼科娃滿腔熱情無比豪邁的向黨表示:“當黨和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赴湯蹈火,奮不顧身,為神聖的奮鬥終身”。

在入學的第三天,全體新生被組織到小禮堂看電影。影片剛一放出來,銀幕上出現的一幕讓黑暗中的新生們叫聲一片,羅德尼科娃用雙手掩住了雙眼。從指縫中,她看見銀幕裏一個赤luo的男人**浪著一個碩大的“凶器”yin笑著迎麵走來……

驚叫聲中夾雜著坐椅的劈啪聲、開門聲,有幾個姑娘跑出去了。她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坐在座位上。她偷偷望著銀幕,天哪一個女人正在表情貪婪的伸著舌頭象添冰激淩一樣的添著......(此處省略237個字)羅德尼科娃沒離開座位,她一直堅持到電影散場。就在電影散場時,勞彼茲蘇亞校長突然出現了,她命令全體學員回教室參加考試。

接到試卷一看,傻了眼,要考的是剛才那出yin穢的電影內容,最後還有一道問答題:怎樣才算聽黨的話?

羅德尼科娃雖然一直堅持到電影散場,但她還是無法描述出電影的內容。整個考試沒有人合格。

勞彼茲蘇亞大校把召集在一起的語氣是沉痛,語重心長的對這些新生們說:“同學們,你們有哪一個不是共青團員的?請舉手。”她環視一周後看沒有舉手,接著說,“你們都是共青團員,是黨的有力助手,你們的心得都寫得很好,要聽黨的話,敢於為赴湯蹈火,奮不顧身。但怎麽樣呢?黨還沒讓你們赴湯蹈火,僅僅是讓你們看一場電影,你們都完成不了,如果真的有一天,為了黨和國家需要你們奮不顧身,你們能辦到嗎?

不要隻做口頭派,要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不要說男女間的是科學,是人的本性,是人類得以生存下去所必須的手段這些常識性問題了,你隻要相信這是黨和國家需要你麵對的困難,你就應該勇敢地麵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