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中國速度
在蘇聯和東歐國家不但出現了持續的“中國熱”還流行著一個政治名詞“中國速度”。這是所有的國家都希望學習和效仿的。
“中國速度”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奇特現象,這可不是別的國家可以學習和仿效的。中國很多項目是不經論證,不經勘探直接就上,而且似乎一切都事先計劃好了一樣,手到擒來,馬到成功。
在幫助蘇聯設計製造T62坦克和改造米格21時,很多蘇聯專家苦思冥想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在中國專家的眼裏小菜一碟,問題一經提出馬上迎刃而解,把蘇聯那些頂級專家們驚得目瞪口呆,對中國派來的專家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無不佩服的說:“中國的專家就是厲害中國速度就是快”
當然中國專家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你要把T62坦克建造成象中國的“摧毀者”坦克那樣,回答你的肯定是,這是一個係統工程,現在蘇聯的條件還不具備。你要把米格21殲擊機建成象中國殲10戰鬥機那樣,對於這類問題中國專家會十分肯定是告訴你,不行,這個技術問題解決不了。這些中國專家非常謙虛,他們十分注意蘇聯同行們的意見和一些奇思妙想,有時還會出一些難題和大家一起討論。
“中國速度”在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的建設中也一一次的得以體現。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秋明油田的開發。象開發秋明油田群這麽大的項目,通常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曆時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前期的勘探,確定石油的儲量,然後論證是否具有開采價值,怎麽進行開采等等,這樣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而中國就不是這樣,他們完全的打破常規。首先悄無聲息的完成了薩莫特洛爾、普拉夫丁斯克、馬蒙托夫、烏斯季巴雷克、西蘇爾古特、費多羅夫、薩雷姆、梅吉翁等這些可采儲量超過1億噸以上的大油田的征地。
之後,中國遠東石油公司的先頭部隊率先開進了荒無人煙的可采儲量為28.5億噸的薩莫特洛爾這個世界上少有的超級油田地區,他們不是帶著石油勘探設備,而是帶著星位定位儀等各種定位儀器,按照測繪圖上標注的坐標點進行精準的多點定位,然後用木樁標定每一個坐標點的準確位置。
當然,參加定位的這些工作人員絕大多數並不知道這些坐標點,是根據基地空警2000預警機和轟八戰略轟炸機中大型計算機存儲的後世衛星地圖中這裏的每口油井的位置。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的質量。當他們完成這些標點的測定後。緊隨其後的是一支支石油鑽井隊開到標定一個個坐標點,在其周邊安營紮寨,搭好鑽井平台,直接進行石油開采。
中國遠東石油公司東風鑽探鑽井一隊的3856鑽井隊,這支在中國東風油田會戰中,就打出了第一口高產油井的英雄隊伍,在西西伯利亞特區的秋明油田再一次的創造了輝煌,僅用90天零5個小時,順利鑽完井深為3819米的秋明油田的第一口超高產油井,這口編號為QM1268號油井,經過二十四小時正式投產試噴,共噴原油1798噸,天然氣108028立方米。
“出油啦?” 中國速度讓蘇聯人的臉上露出了驚疑的表情,太難以想象了,從征地到打出第一口油井。連一年時間都不到,僅僅用了11個月零10天。中國人也太神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中國遠東建築總公司第10分公司和中國遠東石油公司的先頭部隊同時開進秋明油田區。他們不顧長途跋涉的辛苦,馬上投入了秋明油田的基礎建設。一條條公路連接著個個油區,一條條石油管道東方伸延,一座座配套完備的住宅小區紛紛落成。在西西伯利亞中心城市之一的秋明市一座38層綜合寫字樓——中國遠東石油大廈,以三天一層的速度拔地而起。成為了秋明市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成了秋明人的驕傲。
蘇聯人也不示弱,油氣開采叫你中國占了先機,我煉油也馬上跟進、全麵鋪開,在與中國遠東石油公司簽訂了原油供應合同後,蘇聯投資的一座大型現代化煉油廠也隨之在秋明建成。
秋明市雖然始建於1586年,但規模一直也不大,隻是一些本地烏拉爾土著人和少數的斯拉夫以及車臣人,總共也就是幾萬人。中國遠東石油公司的到來很快把秋明變成以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為中心的“石油之都”形成了以原油和天然氣生產為基礎,以石油化工為龍頭,同時帶動了化肥工業,化纖工業以及塑料工業迅速發展,使之成為一座新興的石油工業城。隨後一些為石油行業服務的石油機械製造、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化工、輕工和食品行業也都向秋明集中。這又進一步的促進了秋明市的城市發展。
這可樂壞了秋明市市政府,秋明市政府利用特區土地使用、開發、出租所得收入,在秋明市修建立了許多小區,拓寬了街道,修建了公路,建造了很多橋梁,僅用了3年的時間秋明就發展成了具有30多萬人口烏拉爾河以東的第一大城市。
隨著秋明油田的開發,這一地區的交通運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秋明市已成了西西伯利亞特區的鐵路樞紐和河運與鐵路運輸轉運的重要基地。隨著秋明市的國際機場的落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蘇聯航空公司每天都有可直飛中國各主要城市和莫斯科的班機。
前來參加西西伯利亞特區開發的除了中國的工業企業和農業高新企業一二產業的企業外,還有中國的第三產業的商業企業,餐飲旅店等服務企業、物流企業和銀行、保險這些金融業企業,這些都是蘇聯的短板。日本的第三產業也隨著中國的建設大軍也來到西西伯利亞開發區。根據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的規定,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不得進入特區。但小日本這些服務企業有辦法,他們先和中國琉球特區企業搞合資,再以中日合資企業的名義進軍西西伯利亞開發區。經這麽一變通就沒問題了,在特區內有許多日本人開的中日料理,舞廳,卡啦0K歌廳,洗浴,桑拿,按摩.......一條龍服務。服務絕對到位。隻要你人民幣的給,怎麽消費由你說的算。日本人真是幹服務行業的最佳第一人。
中國政府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讓中國人的心眼太好了呢。怎麽整?日本人也要活呀,也要發展呀。總要給日本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找條活路不是嗎。
但特區的中國共產黨內部有規定,縣團級以上的幹部不得出入洗浴,桑拿,按摩等場所。這些幹部還不要以為去洗浴,桑拿,按摩沒人知道,在這些地方的進出口處都有中國的電子警察24小時全方位的值班。而且這些日本的企業在與中國琉球特區企業搞個合資時,中方就明確規定,不準接受中國人300元以上的大額消費,並有義務向中國的合資方舉報中國人大額消費的情況。
最後這些消費場所到成為蘇聯的黨政軍的高官們最願意前去消費的地方。
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是中蘇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也是中蘇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溝通的好地方。在這裏中蘇兩國人民在一起工作,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起感受著彼此的風俗,習慣,文化。這裏的學校是以中俄文兩種文字授課。每個機關,企業都有中俄文***。
中蘇兩國人民是不是能彼此熔合在一起呢?應該說沒什麽問題。中國文化的兼容性比較強,蘇聯也是多民族的國家,在這裏的蘇聯人很多都是本地的土著人和蘇聯其他少數民族,當然斯拉夫民族也有,但總體人數上並不占多數,想翻什麽大浪也很難。因為這裏的政權是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中蘇兩國政府都說了算,又都說了不算的中性政府。沒有人為那個指定的民族服務,大家一律是平等的。
特區政府所忠於的不是中國政府,也不是蘇聯政府,忠於的是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而且執法機構也是由中蘇兩國人員組織的,你想偏袒誰,欺辱誰也不行。
這裏中蘇兩國都有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相同,沒什麽好爭的。以哪種文化做主導,這不是誰規定的,是有這裏的人們自由選擇的。哪種文化起主導作用最終還是由物質上的實力所決定的。
這種中蘇兩國文化上的較量的優劣,在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的首府就可見一斑
坐落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位於蘇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裏的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首府——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也就是後世蘇聯全麵資本主義複辟後重新恢複沙俄時期老名的葉卡捷琳堡市。這是蘇聯的除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之外第三大城市。蘇聯歐亞兩部分就在這裏連接。
葉卡捷琳堡在18世紀就曾經是沙俄冶金工業中心。19世紀上半葉,冶金業帶動了葉卡捷琳堡的迅速發展。19世紀的最後25年,葉卡捷琳堡成為烏拉爾地區的經濟、財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爾姆、圖們、車裏雅賓斯克鐵路的重要樞紐。
1918年7月16日,紅色的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者在伊巴特葉夫宮槍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之後蘇聯共產黨在20至30年代在這裏興建了諸多的大型工廠,同時創建了一些工業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業潛力的加強,使這個城市的人口在二戰前的最後十年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三倍,達到了43萬人。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斯韋爾德洛夫斯克成為蘇聯軍工產業中心。戰時蘇聯又把大型工廠、科研和學術機構後撤至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就連蘇聯國家科學院總部也撤到了這裏。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成了蘇聯“國家支柱地區的首府”。
成立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後,蘇聯在這裏的原有的人馬並沒有撤走,蘇聯黨政軍主要領導人的子女包括赫魯曉夫大女兒拉達.尼基吉奇娜在內的300多名蘇聯高幹子“下海”又來到了特區首府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蘇聯在這一地區不影響不可謂不大。
可是當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成為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首府後,這座被俄國人統治了300多年的城市正在悄然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光是硬件上的變化,而是主流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市工作生活的中國人不到10萬人。在這裏有108家中資企業,39家中蘇合資企業。中資企業主要從事電信行業和微電子行業,還有就是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外貿、商業公司及銀行,保險業。合資企業主要是中國和原來的蘇聯大型的軍工企業合資生產銷售,攤鋪機。盾構隧道掘進機,瀝青攪拌站和水泥拌和站等大型工程機械。蘇聯負責機械方麵的製造,中方主要是負責這些大型工程機械的電氣、控製這方麵的關鍵技術,形象點說蘇聯負責四肢,中國負責大腦和神經係統。
從中國人來到這裏後,最先倒閉的是原來蘇聯的電信係統,在競爭中被中國的電信企業擠垮。這裏中國電信企業絕對沒有進行惡意競爭。不給蘇聯同行留一口飯吃。蘇聯電信無論從產品到服務實在不著人待見。
中國電信企業以其交換機容量大,跑道寬,通話質量好的技術優勢取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