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3駱駝奇兵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亞和中亞地區,這裏除了沙漠就是石頭,生產生活條件非常低下,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溫飽線以下。
蘇聯由於執行了第四個五年計劃,國內人民生產生活水平相對來說,有了極大的提高,大農場生產和分配製度使得生產效率有了極大提高。
蘇聯將國內的剩餘糧食的大部分通過陸路運送到了中亞,供給給這裏的阿拉伯部族,並將中國南方生產的部分糧食通過補給艦隊,幾萬噸幾萬噸的運往西亞。
蘇聯陸軍派出了大量工程兵,給這些地區的成千上萬個部族,在其部落附近大打深井,有的井深達數百米,解決了這些部落上千年的吃水難題。
作為回報,這些阿拉伯部族給蘇聯提供了四百萬的適齡青年,其中有一百萬已經奔赴北非,還有三百萬的預備隊,與印度軍保持中亞和西亞的軍事存在。
莫辛納甘步槍是蘇聯步兵的製式步槍,在中國東北被東北民眾稱之為水連珠,因為莫辛納甘步槍的槍栓簧力較軟,不需要將槍抵在腰部或者肩部來拉栓上膛。
所以在中亞,西亞各國家,在中國的新疆,內蒙和外蒙等遊牧部族,都將這種槍作為騎兵槍來使用,在騎乘中,可以一手扶槍,一手快速上膛。
相對來說,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和中國的八八式漢陽造,都需要趴著的時候抵在肩上,行進中抵在腰上,才可以拉動槍栓。
正因為其可以快速上膛的緣故,在戰鬥中,相對來說,射出的子彈猶如水珠一般連貫,所以在中國將莫辛納甘步槍,稱為水連珠。
蘇聯有巨量的莫辛納甘步槍儲備,全部提供給了依附蘇聯的中亞和西亞各國家,給印度軍和阿拉伯軍隊也提供的是這種步槍。
有超過九十萬的阿拉伯青年,跨過了蘇伊士運河,跟埃及的十多萬阿拉伯兄弟匯合,他們統一的標誌是,阿拉伯彎刀,莫辛納甘步槍,還有駱駝。
阿拉伯人很少騎馬,因為阿拉伯國家生活的地方絕大部分地方是沙漠,而駱駝跑起來的速度絕不比馬慢,而且在沙漠中,駱駝的優勢不是馬所能比的。
非洲自被發現以來,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特別是北非,幾乎全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的海軍艦隊被趕走了,但是整個北非地區,還有六萬多英軍和一萬多法軍。
原本在北非還有德國駐軍的,隻是一戰末期,由於德國戰敗,德國的殖民地都被英國和法國所吞並,盧旺達就是例子。
蘇聯給阿拉伯軍隊提供了空中支援,給他們提供了大量小口徑火炮,可以使用駱駝在沙漠中拖行,在蘇聯軍事小組的指揮下,阿拉伯大軍兵分三路,同時從非洲東海岸,向西海岸推進。
英國在北非的六萬駐軍,分布在北非的六個國家中,隻有一個國家是法軍,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阿蘇爾群島。
其中的馬德拉群島是葡萄牙所有,突尼斯為法國人所有,不過這一切都將是煙雲,因為阿拉伯大軍來了。
北非的人口70%為阿拉伯人,也是這裏的原住民,阿拉伯人有統一的信仰,蘇聯人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使用阿拉伯軍隊來攻取北非。
從埃及出發,阿拉伯軍隊上遊蘇聯飛機,下有蘇聯指揮官,英國設立在北非的軍事據點,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都被攻破。
像利比亞,蘇丹的阿拉伯民眾,都自發的自衛起來,抵製英國軍隊的撤離,等候阿拉伯軍隊的到來,最後逃到非洲西北角摩洛哥的英國軍隊和法國軍隊隻有不到兩萬人。
英國當局和法國臨時政府對於處在摩洛哥的英軍和法軍,盡管有心相救,但是大西洋已經被蘇聯實際控製,所以所有救援行動都不切實際。
經過半個月的抵抗,被追殺三個月之久,從非洲東海岸逃到西海岸的英國北非最高指揮官,威爾遜中將,最重選擇了率眾投降。
至此北非全部落入了蘇聯手中,這也標誌這,整個地中海被蘇聯實際掌控,長達三個半月之久的北非之戰,英國人被俘四萬,死傷一萬,失蹤一萬。
法國人被俘三千,失蹤一千,投降五千多,阿拉伯軍隊,盡管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畢竟是第一次參加現代化軍隊作戰,死傷超過十萬餘眾。
蘇聯指揮官根本無法協調各部族騎兵之間的軍令統一,在衝鋒過程中一遇到抵抗,就會首先陷入混亂,因為駱駝畢竟不是戰馬,有怯戰場炮火的習性。
阿爾及利亞為北非乃至非洲最大的國家,又因為地處北非中西部,從這裏起飛的飛機,跟埃及起飛的飛機一起,幾乎可以監控整個地中海,所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阿爾及利亞被占領的第一時間,蘇聯的地中海艦隊就跟了上來,在地中海南岸阿爾及爾市北部,也就是阿爾及利亞首都,卸下了大量建築物資。
英軍在阿爾及利亞共修築有六座軍用機場,不過都是那種隻有兩三架戰機,隻是象征空軍軍事存在意義的簡易機場,而蘇軍工程部隊,會將其改建為現代化軍用機場,以供蘇聯空軍駐紮。
鑒於一年多前的法國空軍偷襲西班牙的直布羅陀炮台,暴露出以一個炮台守衛直布羅陀海峽稍顯不足,所以蘇聯軍方決定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另一端摩洛哥也修築巨型炮台。
由於法國空軍的轟炸,使得蘇聯人和西班牙人也放開了手腳,被炸毀一座三聯裝425MM巨炮炮塔被拆除,以250MM三聯裝巨炮代替。
在這基礎上,將山頂的四座250MM三聯裝巨炮拆除,運到了對麵的摩洛哥,換上了四座380MM蘇聯產的戰列艦主炮。
使得西班牙的直布羅陀炮台的火力沒降,反而有了質的提升,毀壞的425MM炮管也送回了裏海造船廠,這對蘇聯戰列艦主炮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
摩洛哥是非洲的最西北端,跟西班牙直布羅陀炮台山脈地形不同的是,這一邊是沙漠延伸的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隻有五十米。
蘇聯人在這靠近海岸的地方,強行使用水泥鋼筋打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防禦堡壘,是用水泥鋼筋修築,比使用純鋼鐵打造戰列艦簡單多了。
整個堡壘東西長兩千米,南北寬一千米看著超級巨大,超級耗費資金,其實修築這座炮台,耗時隻有三個月,資金也是西班牙炮台的五分之一。
蘇聯人根據炮台上的主炮塔和副炮塔數量,和配置次序,一共插了一百三十多個支柱,這些支柱最大的直徑有五十多米,最小的直徑有二十多米,內部裝有供彈係統。
這些支柱使用鋼筋混凝土實心澆築,主要是追求的支柱需要承受一定彎曲性,又可自動恢複豎直記憶,主要是要承受三門380MM主炮同時射擊的後坐力。
蘇聯工程師再增加支柱的彈性之餘,設計了仿造巨型船隻水密箱的模式,用來製造這座炮台,炮台被分成了無數塊小的方塊,裏麵注滿了沙子。
這些獨立的注滿沙子的水泥鋼筋水密箱,以重力完成了整座炮塔的成型,就跟混凝土預應力水壩一樣,上麵布置的炮台射擊的時候,底下建築可以吸收多餘能量。
蘇聯在這裏所付出的隻有一些鋼筋和混凝土,外加9座三聯裝380MM巨炮,和21座三聯裝250MM副炮,以及大量的對空對地自衛火力。
根據計算,這座新建的炮台,直麵可以承受425MM主炮攻擊,由於炮台內部全是沙子,可以吸收大量的動能,而且炮台炮塔不在炮台上。
所以隻要不直接命中炮塔,即就是將炮台轟爛了,上麵的炮塔依舊可以還擊,直到將炮塔下麵支柱內部自帶的供彈係統打壞為止。
供彈係統是知道巨型火炮出現後,才有的一種自動工作係統,戰列艦的彈藥艙都位於戰列艦的腹部,使用彈藥是自動供彈機將炮彈提高十多米,然後自動上膛。
所用彈藥種類,是由最底層的彈藥艙水兵按照炮長的命令,隨時更換的,在這裏使用的供彈係統,隻是將上揚十四五米漲到了六十五米而已,工作原理跟戰列艦等巨型戰艦一樣,
這座蘇聯在摩洛哥的新建炮台,以自身武力能夠跟一支標準的海軍艦隊互相對射,由於其強大的生存力,所以綜合實力不下於蘇聯大西洋艦隊,造價還不到兩艘戰列艦。
而蘇聯的大西洋艦隊,現在有航母四艘,戰列艦十三艘,戰列巡洋艦十五艘,巡洋艦二十六艘,驅逐艦三十九艘,補給艦等後勤艦隻三十多艘。
這總體實力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大西洋艦隊,美國大西洋艦隊和英國艦隊,法國的殘餘艦隊相加,或許有一戰之力。
如果蘇聯大西洋艦隊退守直布羅陀海峽,美國,英國和法國艦隊必敗無疑,兩邊有兩座炮台,後麵還有蘇聯新建的地中海艦隊和裏海艦隊支援。
不過這一切都將隨著航母的出現而發生改變,戰艦巨炮再厲害,隻要喪失了製空權,海軍艦艇就是一個挨打的鐵烏龜,再硬的殼子,也經不住捶打。
蘇聯已經上馬了新式航母的建造工程,應為太平洋夏威夷海戰,日本海軍大臣,特混編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給蘇聯上了一堂艦載機神話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