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遇 1
清澈的琴音裏,是赫哲小聲的唱音。
聲音雖小,卻是能聽得出赫哲吐字清晰,音色純美。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門端。
人馬風塵色,知從河塞還。
時我有同棲,結宦遊邯鄲。
將不異客子,分饑複共寒。
煩君尺帛書,寸心從此殫。
遣妾長憔悴,豈複歌笑顏。
簷隱千霜樹,庭枯十載蘭。
經春不舉袖,秋落寧複看。
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
虞卿棄相印,擔簦為同歡。
閨陰欲早霜,何事空盤桓。
猶記得當日彈這曲子,赫哲思緒飄遠,問自己是否是大梁京城人士,而她隻說了她是半個大梁人便匆匆而返。
如今,這《長相思》赫哲一個字不差地唱完,偶爾抬眸看一下她,她怔怔坐在桌前,思緒早已飄遠,神色愈落寞。
我注視她好久,她才回過神,淡淡笑笑,“唱得不好,王妃見笑了。”
我凝眸於她,溫言道,“本宮猶還記得,當日赫哲夫人提及自己乃是半個大梁人,想來亦是緣分……”
赫哲起身,來到那把古琴“梅花斷”前,駐足良久,柔荑終是忍不住撫摸上去,撥動琴弦,一陣清音過後,赫哲並未接著我的話說下去,卻是聲音飄渺,“這‘梅花斷’果是好琴。”
赫哲竟識得這是天下少有的“梅花斷”,我心裏不免驚奇。“梅花斷”古琴年代久遠,天下罕見。這赫哲看上去不大,論年齡應該比我還小上幾歲,且在柔然許久,剛開始她去我所在的氈帳聽琴,以為她僅是通曉音律,喜愛聽琴音而已。如今她竟能如此準確說出眼前的古琴係名動天下的“梅花斷”,我心裏驚奇萬分的同時對赫哲不免高看幾分。不禁出口讚道,“赫哲夫人果是慧眼,這便是昔日在大梁皇宮皇兄知我喜愛撫琴,特意為我置辦的……”
“唔……”赫哲聽後緩緩轉身,一雙美目愈漆黑,讓人幾欲看不清其神色,“大梁的皇帝還好吧……”語氣似嗔似怨。
赫哲神色迷惘,我聽了卻是心裏一跳,這赫哲,自從此番相見之後,就有許多不同尋常之處,“大梁的皇帝還好吧”,此話聽起來甚是怪異。
我不動聲色,端起茶盞輕啜一口,這才淡淡迂回道,“赫哲夫人身在柔然,心卻在大梁國,說是半個大梁人本宮都有些不信了。”
赫哲恍然回過神,轉身看向我,“王妃,其實,我的父親是大梁人,母親是……”
果不出我所料,赫哲並不是一般人。這點在幾年前與她偶有接觸的時候,隻是覺得此人外表溫婉、如空穀幽蘭,叫人過目不忘,並未有過多的想象,不曾想過赫哲還有這曲折的身世。
隻是這身世曲折地已經遠過自己的想象。
赫哲說她是半個大梁人不假,她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大梁國多年前因沈思月沈貴妃事受連累被流放至邊疆的沈太傅,亦是大梁國天下第一文豪的沈興的兒子沈從月;亦是母親唯一的哥哥。
初聽到這個,我眼前一暗,手上端著的茶盞險些掉下來。
一旁的芬姚手疾眼快,上前擋在我的麵前,遮住了赫哲的視線,接下我手裏的茶盞衝我遞了個眼色。
我麵上平靜,但縮在廣袖裏的手卻是緊緊攥住袖口,竟是不由自主地有些顫抖。
再去看赫哲的時候,卻是越看赫哲越陌生,這就是自己舅父的親生女兒?與自己竟是有著如此近的血緣關係的親人?
昔日的梁傾雲公主早已隨母而去,如今的沈卿卿是先皇義女,與沈太傅家自然毫無關係。我自是不能冒昧認下這個表妹。
片刻的暈眩之後,我回過神,繼續聽著赫哲講她的身世。
赫哲看上去甚是年輕,原來隻比我小兩歲。
亦就是說我隨母親還在大梁的皇宮安享盛世繁華的時候,赫哲就已經在了。隻是,那時的赫哲,並沒有在沈府。
沈興身為天下第一文豪,兼之是太子太傅,其地位自是非常人可比。沈府人丁雖是不是那麽旺,亦是家大業大。沈興沈太傅,亦是我的外公,膝下隻有一子沈從月及一女沈思月。沈思月美名遠播,一朝入宮為妃;沈從月則是秉承父親,將書香門第揚光大。沈從月亦是當朝科考文試第三,自然前途不可估量。其後沈從月被先皇胞妹大熙涵公主看中,招為駙馬。
自此,沈家地位在朝中如日中天。這恐怕亦是當初左相為何忌諱沈太傅最重要的原因。
沈從月與大熙涵公主很快有了一子兩女,加上沈興沈太傅收養的早過世的兄長家的侄兒侄女,漸漸上下亦有了幾十口人。
沈從月雖是文官出身,身上卻沒有普通讀書男子的文弱,亦是習武之人,儒雅中透著英挺。
大梁國每兩年都會有一次科考。而沈從月便是奉旨到各地科考地巡考督察。與赫哲的母親相遇,便是在那時。
江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又是出絲綢之地;常有來往異國的客商來此交換貨物買賣。赫哲的母親是柔然人,自小隨家人輾轉大梁,往返於大梁和柔然間,買賣貨物,倒是積累了不少的財富。
赫哲的母親雖是來自異族,卻是對大梁的音律極為著迷,不惜花重金置辦名琴,請來通曉音律的樂師學習琴藝。
如此,我也算是知道了為何赫哲會認識這把名琴“梅花斷”,想來亦是受其母親的影響。
赫哲的母親彼時在街邊買上絲綢,正在等待家裏的馬車來接;卻見前麵的店鋪傳來吵吵嚷嚷的聲音。一時好奇,上前去看,一家古琴店鋪前卻是兩個人在爭吵。
賣家拽住買家的袖子不讓走。一打聽,才知道是買家,那個年輕的後生要為其妻子置辦一把琴,花了不少銀子在這個店裏買了一把琴後,回到家中卻是被人認定根本不值這些銀子,便回來退貨。
賣家是個長相略胖但不像是狡詐之人,聲言自己的店鋪開了近十載,從未有過欺客事情。賣家掂著手裏的琴,堅持稱這琴是好琴,是後生不識貨而已。
後生不聽,堅持要回百兩紋銀。
如此一來,雙方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