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再讀烽火年代

我們為了編寫一部烽火歲月的長篇小說,特地前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湧現出不少英雄先烈的巨城鎮南莊村進行采訪。

前五年,我們來的時候,汽車沿山路盤旋而上,碎石灰土,坑坑窪窪,實在難行。這次來的時候,一溜平展展的水泥硬化路,那用青沙石和磚塊鋪就的石坡路盡頭,便是那古戲台。

此時正是五月榴花似火紅的立夏之前。一拐進村口,老遠就聽到一陣絲竹管弦、銅鑼鉸鈸聲。原來是村裏正過四月二十四的廟會,唱最後一台戲。我們擠到戲台旁,順手買了一串油炸糕,邊吃邊欣賞村裏新修的彩色大壁畫、大牌樓以及在三年困難時期修就的大禮堂。關帝廟前的那棵距今1500多年、唐朝以前的古槐樹,蒼老的身軀又煥發出一股青春的朝氣,蓬蓬勃勃,根深葉茂。且不說那有若蒼龍鱗甲八米多粗的樹身和直通雲天四十多米高的枝枝丫丫,單仰目觀望,那威武不屈的剛毅精神,低頭再看那緊紮在地下的深根,就可以看出這棵遮天蓋地的古槐樹飽經滄桑。它曆經悠悠的曆史長河,向人們敘述著幾朝幾代的軼聞和民間傳說。

南莊村在烽火年代的“小延安”精神是出了名的,那五龍廟內的烈士石碑,銘刻著抗日英豪的英名,劉貴孩老師和村裏的老人給我們講述了當年南莊人和日寇生與死的英勇戰鬥。

敵人的碉堡已經修到了巨城的山堖,摩托車日日夜夜在公路上穿梭。南莊,南至柴家莊,北至張家井,東南距衛堖三裏許,西距辛莊三裏許,溫河從村前流過。處於這樣的地理位置,南莊人開始挖地道,和敵人進行作戰。戶挨戶,把整個村修築成了一道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地下長城。民兵連連連出擊,今天端碉堡,明天炸軍火,白天站崗放哨,夜晚埋地雷、拆鐵道,深入敵後,組成了摧不垮、打不掉的紅色陣地。民兵隊的隊長叫劉晉民,是個二十來歲的神槍手,他從敵人手裏繳下的二八匣子槍,一瞄就準,喊聲打你的帽子就打不了你的眼睛。敵人隻要提起南莊村無不膽戰心驚。在與日寇的戰鬥中,有多少南莊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日軍在南良打死了年僅36歲的南莊村抗日幹部王增福同誌。在解放戰爭中,民兵隊長劉金蘭,1947年4月28日,隨軍解放陽泉時犧牲。剛去世五年的武委會成員劉千祥,被日軍攆到窯坡地裏用刺刀渾身捅了七刀,使其差點送了性命。

“小延安”精神鑄就了一代代英雄,譜下了一首首壯歌。困難時期,全村人齊心協力搶修大橋的故事,今天人們聽起來似乎不敢相信,山穀之間,能搭起50多米高的虹橋,談何容易!晚上樹上吊一盞汽燈,燈下人頭晃動,過年顧不上吃餃子就啃著紅粱麵窩窩上陣,這座橋現在仍然能經受住幾十噸重的大貨車從橋上而過。當時千人大會戰的勞動場麵,老人們談起來還津津有味。

“小延安”精神,是南莊人的驕傲。

現如今的小康日子裏,南莊人修村路、興學校,書記劉所銀依然是早晨吃著玉米粥,主任王增長依然一身農裝。他們把一分錢掰開幾瓣花,再大的困難壓不倒,再繁的任務扛起來,這千人村的大熔爐不知凝聚了多少能人誌士。

南莊人這一幕幕動人的故事,激勵著南莊人勇往直前。“小延安”精神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