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決心(5)

"創作壁畫時最大的難題是巨大的壁麵難以控製,於是繪製前,畫師通常會先在紙上用白描的手法畫出圖像的草稿或是小樣,再據此描摹到牆壁上。***這種畫稿被稱為粉本。粉本既有整體的壁麵設計稿,也有單個人物的圖像。除了在繪製壁畫時使用,還可以保存在寺觀裏作為日後修複的藍本。粉本是畫工創作的重要依據,同一個粉本常常被反複使用。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在不同的區域、寺觀裏見到形象相同的神祇圖像。

"1934年11月,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辦的一個中國文物展覽上,一件據說是出自晉南平陽府附近龍門寺的大型壁畫,引起了西方藝術界的關注。三年後,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了這件被改成十二幅卷軸的壁畫,並將它們還原成兩幅壁畫,重新修複、安裝到牆上,命名為《神仙赴會圖》。在這兩鋪位壁畫上,59個列隊前行的道教神祇,在畫麵構圖和人物細節的刻畫上,與永樂宮三清殿的壁畫如出一轍。種種跡象表明,這幅早於永樂宮繪製的壁畫,同樣出自朱好古畫坊,並且很可能與三清殿壁畫《朝元圖》使用了同一個粉本。

"那幅現存於加拿大的《神仙赴會圖》上的六位主神:東壁的紫微大帝、玉皇大帝及鳳冠中帶有坤卦符號的後土,與永樂宮基本一致;西壁的三身神祇,第一位是穿道袍、戴道冠的老者,左右肩裝飾天日月紋樣,下部為仙山紋,當為道教祖師老子,此處代表勾陳天皇。耐人尋味的是,在他背後,還有兩個打扮特殊的神仙,其一著帝王裝,袞冕上裝飾著帝圖十二章;其二頭戴金鳳冠,外衣右肩上有一個綠色的嬰兒圖案,嬰兒頭向下,為下降狀,手裏捧著一朵蓮花。

"帝圖十二章又名十二章紋,通常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種圖案,因繪製在天子的袞服上而得名。雖然六尊主神中,四位男神均為帝王裝束,但能在袞服上繪製十二章,其身份顯然非同一般。而朝服上繪有降生嬰兒圖案的女神,似乎是一位母親的形象。據考證,這兩人便是宋王朝的趙氏先祖——聖祖、聖母。

"查閱《宋史》104卷,在封禪一條記載,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十月做了一場夢:昏睡中的宋真宗在夢裏依稀聽到元始天尊對他說:趙氏始祖本是人皇九兄弟中的一位,唐時落入凡間,主趙氏之族。

"夢醒後,真宗便將聖祖降臨一事詔告下,並為先祖奉上尊號聖祖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聖母為元天聖後,並在京師的玉清昭應宮設聖祖殿。又詔示天下州府軍監天慶觀,增置聖祖殿,其中供奉的聖祖、聖母的形象,也要比照玉清昭應宮的聖祖、聖母形象來製作。這場轟轟烈烈的神化趙氏祖先的活動,在民間一呼百應,聖祖、聖母顯靈的故事層出不窮,二聖也成為宋代道觀的常見主神。

"不難想象,蒙古人上台後,曾經叱吒風雲的趙宋先聖地位一落千丈和二人有關的文獻、圖像都遭到係統性地清除。元滅南宋後的至元三十年,即1239年,忽必烈曾下嚴令毀掉南方道觀所有的聖祖殿,成宗鐵木耳也於兩年後詔毀南方天慶觀的聖祖像,如果有道士膽敢私藏聖祖、聖祖母像,就會被處以極刑。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下,能夠存留至今的有二聖形象的宋代道教造像,大都地處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比如四川安嶽縣的獅子岩造像和大足南山三清古洞造像等。南方尚且如此,北方形勢更是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覺得,當年主持永樂宮三清殿壁畫繪製一事的老仙長和參與繪製壁畫的朱好古畫坊的畫師們其實都是在頂風作案。

"在接手永樂宮壁畫工程之前,他們把聖祖、聖母的形象公然畫在了平陽府龍門寺的《神仙赴會圖》上,也許因此地偏僻難尋,畫師們竟也相安無事。不過,在奉敕建造的永樂宮就不同了,一一行都在元朝統治者的嚴密監控下。聖祖、聖祖母的形象是絕對不能使用的。怎麽辦?急之下,永樂宮中的道家老仙長們和畫師想起了木公和金母。這對神仙眷侶其實就是世人熟知的東王公、西王母,他們雖然不屬於宋代流行的六帝二後的主神,但卻是全真教《上清靈寶**》中的主要神祇。如果加上南極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就完全可以拚湊成六帝二後的全新格局。於是,永樂宮的眾位老仙長便和畫師們相互配合著,不露聲色地為聖祖、聖母改頭換麵——去掉袞服上的十二章紋,改成青色服飾,女神衣服上嬰兒的圖案也變成了代表金母的震卦。重新打造的木公、金母組合,雖神似先聖,但因為沒有榜題,旁人也挑不出什麽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