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的一種新的樣板,筆者不想用學術性、專業性的理論去分析論證“學本式卓越課堂”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筆者嚐試運用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發展理念來探討“學本式卓越課堂”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樣板價值。

1.創新精神。如前所言,“學本式卓越課堂”是對“卓越課堂”的創新和發展,“學本”是學習借鑒國內外多種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後的創新和發展。沙坪壩區沒有囿於市教委文件要求的“卓越課堂”,不是機械盲從,更不是畏難抱怨,而是從本區的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實施落實“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創新性地提出了“學本”思想和觀點,引領了全區“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與落實。他們的三年實踐探索很好地體現了“卓越”的內涵:與眾不同,超越一般,很好地體現了“不唯書,不唯上”的創新精神,符合創新的發展理念與要求。

2.協調統籌。大麵積的區域推進是各種改革的難點所在,教育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沙坪壩區“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實踐通過協調統籌很好地解決了區域推進的難題。該區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教科研機構和中小學校共同響應,四方聯動,分工合作,協調同步,形成合力,統籌推進了全區域、全部學校、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實施,有效地解決了組織統籌,經費保障,考核評估,專業引領,校本研修等區域推進的具體問題。

3.綠色生態。一種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應該是具有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生態的和諧性的。在“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的實踐中,沙坪壩區製定了“卓越課堂”推進“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前三年100%達到“規範課堂”標準。第二步,後兩年60%達到“高效課堂”標準、20%達到“精品課堂”標準。為完成這一戰略,研製了教師教學能力考核機製:每年9月至12月開展全區大練兵。第一年“樹樣板”,舉行優質課競賽;第二、三年“補短板”,舉行過關課展評,不合格教師需接受培訓幫扶再考核。三年累計參加校級“練兵課”教師多達6032人,參加區級競賽課和展評課教師達1123人。教師素質的提升,抓住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中的“牛鼻子”,保證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生態和諧和可持續。

4.開放包容。“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體現了鮮明的開放包容特征。他們注重模式構建,但不唯“模式化”。區級層麵提煉了區域的“先學後教、互助展評”教學模式,學科層麵形成了區域“‘學本式’卓越課堂”模式群,各個學校創生了多種校本教學模式。他們還基於學本立場科學有序地推進校本課程建設。舉辦了涵蓋全區所有校級幹部和中層幹部的課程建設研修班,引導學校管理者充分吸納、比較、鑒別各地課程建設的做法與經驗,精心謀劃學校課程建設的目標與策略,先後引入“自主識字同步讀寫”“群文閱讀”“數學文化”等優質課程,並督促指導學校探索構建多樣化、可選擇的學本化課程體係。

5.共享成果。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在“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中,研製了1份區域“卓越課堂”評價通用標準和24份學科標準應用於小學到高中所有學科。他們組織開發、逐年修改的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等9個學科的《導學精要》,免費提供給各校作為學生課堂學習支持係統的重要內容。他們從2014年開始探索建立新的學習質量監測機製,現在已由小學過渡到初中,2015年先後對小學語文、科學和初中物理、音樂學科進行了學習質量監測,既有力地支持了“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建設和研究,也體現了改革成果的共享性。

綜上所述,“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概念、模式、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更在於為“卓越課堂”計劃深入實施,為全麵深化課程改革,樹立了一個區域推進的樣板,總結了新鮮的成功經驗,研究成果符合“五大發展理念”。

重慶市教科院副院長,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常務副主任,市政府兼職督學

王緯虹

(載重慶市教科院主辦的《今日教育》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