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改革的行動追求教育的品質和教育培訓的品位
2010年,龔雄飛從海南省被引進到重慶沙坪壩區擔任鳳鳴山中學校長。憑著二十年在教育領域的積澱,他以大破大立的膽識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讓該校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課改典型。2012年,組織上再次委以重任,任命他擔任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上任伊始,尚來不及拂去仆仆風塵,他就開始率領他的團隊謀劃一場更大的教育變局——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區域教育整體變革。他所主導的區域課程改革從五個方麵展開,思路清晰而穩健。
一是理念確立,為區域中小學課堂轉型裝設“定向的羅盤”。
為了打造卓越的課堂,龔雄飛明確提出了課堂變革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區域性創建“學本教學”戰略構想。課堂教學由“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被譽為“教育領域哥白尼式的革命”。因此,龔雄飛將改革的理念確立為“兩個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堅持學本立場,以此奠定區域課堂變革的基本方向,並提出以教學轉型推進教研轉型,以教研轉型引領教學轉型,在教學轉型和教研轉型的良性互動中實現區域教育的整體變革的思路。
二是模式構建,在教師理念與行為之間架構“互通的立交”。
由於“學本式課堂”是對“教本式課堂”的革命性變革,所以需要構建一個基本範式。龔雄飛將其概括為八個字——“先學後教、互助展評”。這八個字的基本模式提出三種新的“學習方式”,即要求學生廣泛開展“自學”、“互學”和“展學”,由此構建起一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激活思維,誘導自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讓課堂回歸學生的世界,讓課堂變成陽光燦爛、靈性生長、青春飛揚的舞台。
2015年4月,陝西渭南舉行的“龔雄飛教育報告會”
三是標準研製,讓教師在課堂的迷途中找到“回家的路徑”。
龔雄飛提出了“四維三學”的評價思路,即新課堂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和教學特色”四個維度進行評價,突出“自學、互學和展學”三種基本學習方式,從教的行為與學的行為兩個方麵共設置了36個評價要點,形成“通用標準”;各個學科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學科特點和學段特征求同存異,研製出“學科標準”,引導教師在課堂的迷途中找到“回家的路徑”。
四是資源開發,幫學生在學習的跋涉中明晰“思維的導圖”。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解決策略是“導學精要”的開發與運用。龔雄飛帶領他手下的教研員做了大量創造性的工作。“導學精要”的精髓所在,是強調緊扣學習目標,精心設計主幹問題,並以問題為主線勾畫出最簡捷的思維導圖,引領學生在“自學”中直奔重點難點,迅即進入緊張有序的智力活動狀態,為互學、展學做好充分準備。
五是評價創新,為區域中小學課堂改革配置“飛翔的引擎”。
“評價是改革飛翔的引擎器。”龔雄飛喜歡用這句話強**育評價的重要性。因此,他下決心改變單純以紙筆測試評價學生學業的傳統方式,突破口選擇了小學。比如小學數學質量監測,將測試分為紙筆測試與學科綜合能力測試兩種,前者占70%,後者占30%,數學綜合能力測試是這樣進行的:以各學校各班級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隨機抽取2~3個小組),抽取一道數學題,給予學生5分鍾“自學”與“互學”,然後每人3分鍾依次進行“展示”與答辯,考評成績經折算後計入學生總成績。數學綜合能力測試既考評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與數學學科素養,同時對學生的數學合作能力(能者教會不能者)、數學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乃至於學生外在的儀容舉止和內在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麵都進行了全方位的觀測,增進了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考查。“學業評價改革邁出的一小步,將推動區域課程改革邁出一大步。”龔雄飛如是說。
客觀而論,今天我國的課程改革確實有許多問題,但人們常常會走向兩個誤區:要麽怒目金剛地批判,要麽不切實際地空談,雖然快意卻於事無補。龔雄飛的態度是:用改革的實踐和行動來完善改革。他既立足改革實踐,又長於傳播教育的理想,一次次開啟教育啟蒙的篇章。教育改革和教育研修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窮盡真理,而在於逼近現實的存在,回歸人和教育自身。
改革總是在困境中產生的,而困境卻能塑造人堅韌不拔的性格。正是這些不懼艱難的改革,在不斷地刷新著龔雄飛的人生坐標。教育改革和實踐中產生的諸多的思考與智慧,又慢慢上升為教育的資源,成為一個個生命力迸發的專題報告;而這些專題報告,又反過來影響著課程改革,引領著改革者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