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月小產了。
而一番追查之下,是衣物上染了可讓女子落胎的藥汁,矛頭指向柔貴妃!
消息傳出,讓柔貴妃名聲大跌,反倒是麗妃更受到肯定。
證據確鑿,此事還鬧大了,皇帝即便再寵愛柔貴妃,也不能視若罔聞,隻得先奪了貴妃的宮權,將其禁足在長歡宮,讓麗妃暫代後宮大權。
柔貴妃一再喊冤申辯,可人證物證具在,根本無從抵賴。
一時間,麗妃崛起。
朝堂上,嚴首輔雖不再表態,但是祈王一黨及那些反對鄭氏不滿太子的朝臣,紛紛奏請處置柔貴妃,冊立麗妃為繼後。
皇帝自然沒有處置柔貴妃,但是,不知道是為了安撫麗妃母子還是跟朝堂表明自己不會立繼後,隻當朝下詔,冊封麗妃為貴妃。
此後宮中,便是有兩個貴妃了,而經此一事,柔貴妃失了鄭氏一黨的支持,名聲不複,以後自然不如以往了。
倒是麗貴妃,名聲資曆臉麵子嗣都壓在柔貴妃之上,儼然是後宮第一人了。
祈王歲仍然依然不得皇帝疼愛,但是子以母貴,也還是愈發風光了。
然而麗貴妃的風光,不到三日便坍塌了。
麗貴妃上位後,表麵上溫和寬厚,實則暗中調動提拔了一些自己的人,想要瓦解鄭皇後和柔貴妃多年在宮中積累的勢力。
也就在這風風火火的勢力更迭中,皇帝也還在查鄭寧月落胎的事情。
他並不相信柔貴妃會害鄭寧月的孩子,不光柔貴妃喊冤,他也覺得柔貴妃是冤枉的。
不隻是因為他寵愛柔貴妃,就無腦信任柔貴妃不會害人,而是怎麽想柔貴妃都沒必要害鄭寧月的孩子。
分明,那個孩子,他都已經說了以後會給柔貴妃養。
盡管柔貴妃對此好似並不熱衷,可這個事情也算是定了的,因為就算複位鄭寧月,也得過幾年再說,在那之前,孩子隻能是柔貴妃來養,至於複位以後,孩子既然都養在柔貴妃那裏了,自然也不好挪地方。
而且,他也是希望柔貴妃能有個孩子傍身,而鄭寧月那個德行,也不宜養他的皇子公主。
既如此,柔貴妃怎麽可能會害這個孩子?
還這麽明顯的指向她自己?
以柔貴妃的聰明和在後宮的經營,絕不可能這麽草率,必定會抹除一切痕跡的才是。
所以皇帝查了,一查,果然查出了端倪。
鄭寧月是衣服上被人浸染了會讓女子落胎的藥汁,而她的衣服,都是有柔貴妃專門安排人準備和清洗的。
先前查出的結果很粗劣,是柔貴妃讓人以藥汁浸染衣物,而奉衣局負責這一步的宮人稱,有一個宮人接觸過那些水,而那個宮人事發之後就自殺了。
宮人死後,查她發現她原本是個傳膳宮人,還算體麵,有個情郎是禁軍的一個侍衛,他們暗中苟且違反宮規,之前柔貴妃執掌宮權的時候發現了,便把她罰去奉衣局浣衣去了。
這次是她有孕了想要出宮,有人要挾她,隻要她暗中在鄭寧月的衣物上染上那些藥汁,就放她出宮。
然後經查,她也不是自盡的,是被滅口的,從她傳給情郎的信上看到,她說很快,辦完了這件事,她就可以出宮成親了。
有奉衣局的人作證,指認那宮人曾在前幾日和柔貴妃身邊的一個宮人往來過。
查過去,柔貴妃身邊的那個宮人也招認是柔貴妃命她安排的此事,之後就自殺了。
所以這才人證物證指向柔貴妃。
但是太拙劣了。
皇帝一開始就不信,隻是處罰柔貴妃來迷惑背後之人的眼。
皇帝私下一番深入追查後,終於經過柔貴妃手下那個宮人的詳細情況中,又查到了一個與她有關,並且很有嫌疑的關鍵人,是內廷的一個嬤嬤。
那個嬤嬤是**新入宮的宮人的,在宮裏頗有資曆,經查,是她掌控了柔貴妃身邊的宮人來探聽柔貴妃的事情,也是她從那個宮人那裏得知了浣衣宮人和侍衛的奸情,安排了這一出。
隻是查到她的時候,她被發現死了一日了。
據說是因為麗貴妃更迭宮中勢力,沒把她調去她想去的地方,她心生不甘,悲憤交加後,暴斃在自己住處的。
可太巧了,查到她,她先一步死了,明擺著是滅口。
皇帝立刻叫了最厲害的太醫和仵作查,仵作和太醫一起檢查驗屍後確定,她是本身吃不得花生,死前食用了許多花生,這才過敏導致窒息暴斃。
經過她身邊一些人的口供,證明她性子孤僻古怪,唯獨對麗貴妃頗為敬重推崇,據說,是前些年她得罪了皇後受罰,險些死了,是麗貴妃救了她。
就在鄭寧月小產之前,麗貴妃身邊的一個內侍,來見過她幾次。
且都是私下偷偷見到,不過卻被服侍她的小宮人好奇之下偷窺到了。
那個內侍,皇帝也暗中讓人去抓來審問,沒幾下就招供了。
如此,事情明了,麗貴妃才是幕後真凶,是她謀算害了鄭寧月的孩子,嫁禍給柔貴妃,好鏟除異己,為自己造勢奪權。
皇帝立刻問罪麗貴妃,麗貴妃百般喊冤,可罪證確鑿,她喊冤也無用,隻讓皇帝更加厭惡。
皇帝立刻下詔,麗貴妃謀害皇嗣,嫁禍柔貴妃,草菅人命,即刻廢為庶人,打入冷宮。
柔貴妃也就此無罪。
如此,麗貴妃風光不過幾日,冊封禮都沒能撐過去,就跌落雲端了。
自己的母妃這才當上貴妃沒幾日便成了庶人,祈王都傻眼了。
可皇帝處置了麗妃還不夠,還派人到祈王府,一番申飭祈王,停了祈王的議政資格,命他緊閉府中。
。
薑明熙小產後養了十日,可算是養好了許多。
許是本就還算相信陸引的忠心,派人跟蹤陸引十天,發現陸引雖然確實在被人看不到的地方,對臨安公主不甚上心,但是對皇帝,卻怎麽都看不出半分二心。
而且,他也裝出對薑明熙有些記掛的樣子,讓手下去打聽了幾次薑明熙的情況,卻很是克製的沒有過問太多,也沒再靠近公主府。
所以,得了回稟後,皇帝證明了自己的猜測,皇帝便也不再讓人繼續盯著陸引了。
察覺皇帝的人撤走後的當夜,陸引立刻來了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