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瞻
去來兮!黃雞啄黍正秋肥。尋常老瓦盆邊醉[1],不記東西。教山童替說知[2],權休罪[3],老弟兄行都申意。今朝溷擾[4],來日回席。
[注釋]
[1]尋常:常常。
[2]教:叫。
[3]權:姑且,暫且。休罪:不要怪罪。
[4]溷擾:煩擾;打擾。
[賞析]
李伯瞻,蒙古名徹徹幹,又作薛徹幹。漢名屺,字伯瞻,號熙怡。居於龍興(今江西南昌市)。其散曲多寫其淡泊情懷,表現對官場的冷漠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李伯瞻出身顯赫家世,其曾祖父曾為西夏國主。李伯瞻自己曾官至翰林直學士、階中義大夫,但這首小令把平常家居生活和尋常的人情往來寫得極富詩意。
回到鄉裏去吧,金秋時節,林裏的黃雞飽啄禾黍正肥美。常常在老瓦盆邊喝得大醉,走路迷迷糊糊辨不清東和西。隻好教書童向老弟兄們告罪:請你們別怪罪,了解我的心意,今日打擾了你們,明日一定設酒席回請你們各位。
開頭以“去來兮”三字冠首,那種掙脫官場枷鎖,無官一身輕的愉悅撲麵而來。二三兩小段以“黃雞、黍、老瓦盆”發掘平常生活的清淡樸素之美,顯得特別醇厚。一“肥”一“醉”表達了對日常生活的喜愛,連“不記東西”都透著忘情物外、渾然可愛的醇厚美。最後兩小段用“老僧拉家常”的口氣,表達了醇厚的人情美。全曲語淺情濃,如話家常,讀來甘厚溫馨,讓人感到平淡生活中蘊藏著深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