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祇遹
一
幾枝紅雪牆頭杏[2],數點青山屋上屏[3]。一春能得幾清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二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4]。綠窗春睡覺來遲[5]。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注釋]
[1]中呂:宮調名。陽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來》。春景:曲題。
[2]紅雪牆頭杏:作者乍看枝頭,以為看見了紅色的雪,仔細一看,才知到原來是紅杏已經開花了。
[3]屏:作動詞,是說奇山像屏風一樣襯在屋後。
[4]燕子泥:形容燕子正在銜泥築巢。
[5]綠窗:綠色紗窗。覺來遲:睡到很晚才起來。覺:醒。
[賞析]
《陽春曲》這個曲調原本就是用來吟詠春天的。胡祇遹這一組《陽春曲·春景》共有三首,這裏選其中第一首和第二首。
第一首詠初春,可以叫作“春晴”。開篇兩句寫景。首句寫牆頭杏花。杏花是什麽樣呢?像堆瓊砌玉的紅雪一般,這就生動地突出了花的繁茂。雪因杏更白,杏因雪更紅,彼此掩映,更加鮮明豔目。第二句繼續描寫青山,“數點青山”,是形容青山遠遠地點綴在屋後的樣子。這兩句是描寫春天特有的景物,牆頭有幾株杏樹,樹上繁花似錦,透著雪一樣的晶瑩潤澤屋後幾座青山,這景象是不是就是一幅風景畫呢!作者采用剪點取景的方法,杏花則取“幾枝”,青山則飾“幾點”,輕輕點染,使這幅畫顯得更加搖曳多姿。三四句寫作者的感受。他讚歎地說,三月的景色實在太美了!所以,最適合飲酒作樂,最適合自在悠遊地陶醉其中。看似在發議論,實則是抒情,是讚美這陽春三月的令人陶醉,在醉眼朦朧中,這景色將會更美,流露了作者在這大好春光中的悠然和滿足的心情。
第二首可名“春睡”,寫出了春天的美好。這時春天已接近尾聲,花兒也逐漸凋零了,而且春雨蒙蒙的,一般多愁善感的作者,都會為這樣的氣氛感到傷感,但是作者不同,他反而覺得殘花會醞釀花蜜,雨水正有利於燕子築巢,這樣的景致一樣充滿生氣。這首小令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前兩句描寫了春雨蒙蒙的蜂飛燕舞的晚春景象:所剩不多的花間,蜜蜂紛飛采蜜;斜斜的細雨中,燕子在軟泥間銜泥築巢,這是一幅生機蓬勃的迷人畫麵。作者運用擬人手法,不言蜜蜂采花釀蜜,而說蜂兒蜜是殘花醞釀的;不言燕子在細雨中銜泥,而說細雨給燕子調和了泥,這就使殘花、細雨顯得更加多情,增添了動人的清韻。這兩句對仗工整,動靜結合,細膩傳神。第三句化用了唐朝詩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表現春天時一種悠閑、慵懶的情緒。這個人後來被窗外的黃鶯給吵醒了,在此,作者又化用了唐朝詩人金昌緒一首五言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此曲中的主人公似乎也是在好夢正甜時被吵醒,但他不像少婦那樣哀怨,反而以一種輕鬆的心情,欣賞枝頭吟喚不停的黃鶯。而黃鶯的歌聲,又在靜態的花、輕飄飄落的細雨、忙碌的蜜蜂和燕子間,加入美妙的音響。這樣,使得這一幅春天的美景顯得更加明媚動人。就連元曲大家關漢卿,在自已的創作《詐妮子調風月》中,也引用了這首曲子的開頭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