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耗子其人

三耗子一聽牛二柱要打退堂鼓,一個勁兒的布愣腦袋,你別他平時膽兒小,那得看什麽事兒,隻要跟錢沾邊兒,這小子比誰膽兒都大,這也難怪,三耗子本身就是一個掏兜兒的佛爺,沒這個膽量他也做不了這一行。

說了半天三耗子,對他的來曆卻隻字未提,這人也是本書中的主要人物,這裏不得不詳細補述一下。三耗子原籍山西,爺爺那輩兒逃荒到了天津,三耗子既不是他的乳名,更不是他的大號,而是江湖中的綽號,這人學名叫發財,你還別嫌這名字土,舊社會有文化的人極少,每日裏關心的就是如何填飽肚子,穿暖衣服,最好還能發筆財。三耗子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粗,也沒啥避諱,就直接給兒子起名發財。這名字雖然不怎麽樣,聽著倒也吉利,隻可惜自家姓氏不好,姓卜,連到一塊兒叫卜發財,你說這能好得了嗎?

卜發財的爺爺原本是想到天津尋口飯吃,他們在這兒有個親戚,是卜老爺子的本家侄子,十年前從老家到了天津,隔三差五就回去一會,每回回老家都是耀武揚威,腦袋上頂著禮帽兒看,身上半新的繭綢長衫,手裏還提著一根花裏胡哨的文明棍兒,挎著一個騷裏臊氣的娘們兒,走道兒一步三搖,好像整條路都盛不下他似的。鄉下人眼皮子淺,沒見過大世麵,一見他如此顯擺,都認為他發了大財,爭先恐後的恭維奉承,這小子也不客氣,撇著大嘴,不服不忿,就跟所有人都欠他兩吊錢似的。

卜家原本就和這小子沾親帶故,現在看他得了誌,自然也要巴結,每次回來都要請他喝酒,把家裏過年的年貨拿出來招待他。這小子最愛灌馬尿,酒量卻不大,三杯酒下肚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說自己現在是曹老板手下的紅人兒,曹老板手眼通天,和直隸督軍曹錕是親兄弟,在天津衛跺一腳海河水倒流,那勢力打得沒邊兒,就連山西督軍閻錫山都要給幾分薄麵,自己這次回來就是閻老西兒派了一輛人力車把自己拉過來的。諸位,您說他說話有譜兒麽,別的不說,他真要能和閻錫山說的上話,老西兒能派一輛破人力車送他麽,那不是打他封疆大吏的老臉?由此可見,這小子根本就是胡唚,可卜老爺子一個鄉下老頭兒,又生性質樸,哪裏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當時就都當真了。也是合該著倒黴,這一年山西大旱,家裏窮得實在揭不開鍋了,眼看一家就要餓死,老頭兒也是憋得實在沒轍,忽然想起他這個有出息的侄子,登時就有了主心骨兒,和家裏一商量,把破東爛西收拾收拾,一路拉麻袋要飯,終於到了天津。

老卜頭到了天津,四處打聽這個飛黃騰達的侄子,你還別說,認識他的人還真不少,三打聽兩打聽,真就找找正主兒了。可人也找著了,卜老爺子也就傻了眼了,一看這侄子那是什麽達官貴人,分明就是個賣苦力的,比自己也強不了多少,他的老板倒是姓曹,卻和人家曹大帥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隻不過家裏開了個車行,錢倒是有幾個,卻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三耗子他爺爺把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在家裏等死呢,還省了受這一道兒的罪。

那小子一見老家來人求幫,當時也有點兒傻眼,他自己窮的連老婆孩子都養不起,哪有閑錢給被別人?不過人家跋山涉水前來投靠,又不能不管,不說別的,回老家一揭自己的老底,那可就再也沒臉回去了。這人知道怠慢不得,隻好甜言蜜語哄了老頭一回,好歹將他們安置下來,有事兒以後再說。

老卜家在沒人住的破房裏安了身,湊活過了幾天,總算打聽明白了這小子的底細,原來這本家侄子是個拉膠皮的,一天到晚累死累活,也掙不了幾斤棒子麵兒錢,他回家的那一身行頭不是借來的,就是一天兩個大子兒租來的,就連那女人也是個暗娼,回家一趟給人家一塊大洋。老爺子連殺了他的心都有,可事到如今,又沒有別的辦法,要想再回山西,半道兒上就得餓死,天津又沒有別的熟人,隻好還得低三下四,再去求他這個裝模作樣的侄子。這孫子雖然慣會耍嘴皮子,辦事也算麻利,沒過兩天就給三耗子他爹找了個事由兒,和他一樣,到曹老板那裏拉膠皮。

所謂拉膠皮,也就是拉人力車,這東西北京叫人力車,上海叫黃包車,說白了也就是“王八”車,天津叫膠皮,三教九流中也有這麽一號,不過卻是下九流,一天到累個賊死也掙不了幾個大子兒,不過這裏頭也有區別,會做買賣的,一般都和幫派勾著,天天到火車站、碼頭等著,別的人不拉,專拉外地人,他可沒安著什麽好心眼兒,這路人專走冤枉道兒,好多蒙外鄉人的錢,一天拉那麽三四趟,全家人的嚼裹兒也就有了,這種人其實就是指著拉車騙人。不會做買賣的,拉著車滿大街轉悠,人也拉,貨物也拉,一天到晚直眉瞪眼,也不會說話,有時候不但賺不著錢,弄不好還得挨打。

三耗子他爹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哪裏懂得這些彎彎繞兒,隔三差五就得挨一頓打,錢也少得可憐,可為了一家人能吃口稀粥,也隻得忍氣吞聲。

卜家到天津第二年,三耗子出生了,這家夥天生瘦弱,又自幼營養不良,比同齡人矮小得多,這才有了三耗子這個綽號兒。卜家添丁進口,有了後代傳人,自然是一件喜事,但家裏負擔加重,也平添了幾分愁緒。三耗子他娘饑一頓飽一頓,奶水不足,從小吃的就是米湯,長大了也就來點兒稀粥,身體也就分外單薄,家裏人看見他就發愁,生怕他那一天餓死在外邊兒,倒不是真怕他翹了辮子,孩子死了倒可以再生,隻是買棺材辦白事又要花錢,家裏就要雪上加霜。不過說來也怪,這孩子瘦的一把骨頭,天天就喝點兒幾粒米的稀飯,卻是一天比一天精神,半點毛病沒有,父母長輩都以為他過慣了苦日子,能忍饑挨餓,慶幸之餘,也不去管他,哪知道這小子天生有一門絕技,那就是偷!

其實這也怪不得三耗子,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兒,吃的比大人都多,可家裏又沒有多餘的糧食,難道眼睜睜等著餓死?所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世事如此,半大孩子為了活命,偷一兩個饅頭、窩頭,倒也無可厚非,隻不過三耗子有一點不好,那就是嘴太饞,煎餅果子、燒餅、麻花他都打不到眼裏去,專門偷人家的養的雞鴨家禽,你還別說,這小子天生就是幹這行的料,自從自學了這門兒手藝,竟然一次也沒失手過。

這一天三耗子家又斷了頓,他爹跑了一天也沒拉一個活兒,手裏沒錢,全家人隻好跟著挨餓。大人還算好說,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可三耗子那時正是十幾歲,胃口最好,哪裏忍受得了,勉強挨到半夜,就再也受不了了,肚子裏跟開了鍋似的,擰著勁兒那麽疼,三耗子一骨碌爬了起來,心說不行,再這麽下去我就得餓死個屁的了,倒不如趁著天黑,出去打點兒野食回來。

《鬼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