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再立新功周仲英
密雲。
周仲英心中非常不痛快。
心中嘀咕:我怎麽碰上郝肖仁這個小人了,沒得晦氣。
事情是這樣,作為軍調處的三位長官之一,周仲英這一回也隨著小公爺出征。
軍調處個主要官員各司其職,興泰負責建州兵的招降、分化、瓦解、安置工作,這一回因為曹國公身邊缺人,就被提拔過去做了君侯的侍衛長。畢竟,興泰這蠻子武藝實在太高強了,又立下大功,獲得了國公爺的信任;俞亮負責軍事,此番被調到了小公爺孫太經身邊做侍衛。如此一來,整個軍調處的工作都壓在周仲英的肩膀上。
周仲英是一個勇於任事之人,這兩年以來,因為經曆過揚州大戰,立下大功,整個人的膽氣也變得壯起來。心中頓生豪氣,或者說野心,有心在北京之戰中有所作為。
正因為如此,他這陣子就在心中琢磨,看能不能再立些功勞。他已經看得明白,軍調處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對付建奴。如今建奴已經整個兒地被圍困在京城裏,那是秋後的蚱蜢蹦達不了幾天。一旦建奴被徹底剿滅,軍調處這個機構必然裁撤。
國公爺的心思周仲英看得明白,他老人家對於錢糧看得極緊,非常節約,每次議論揚州鎮事務的時候,最喜歡說的一個詞就是“精兵簡政”,到如今,寧鄉軍也就三四萬規模。如果換成其他軍鎮,有君侯這樣的實力,隻怕隊伍早膨脹到十萬之巨了。
建奴一旦被徹底剿滅,軍調處也沒有存在的價值,衙門裏的相幹人等也會分流。如此,自己將來何去何從就不得不讓他憂慮了。
俞亮和興泰自不用擔心。俞亮乃是將門之後,武藝高強,又懂得帶兵。一旦到了那時,絕對會成為人人爭搶的香餑餑,在以前溫健全就在君侯那裏討要過這個人。溫老三說,他以前在邊軍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普通軍官,這些年部隊規模大了,帶起兵來漸漸有些吃力,請軍鎮派些得用的幹部過去。孫元想了想,說現在馬上就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現在再做人事調動不太合適,一切都北伐之戰之後再說。
興泰更好辦,收複北京之後,部隊主力肯定會去打遼東,興泰本是建州人,自然會跟著過去的。
可憐自己本是文職,說不好會離開部隊到地方去做個州府的掌印官。
能夠做個父母官本是一件好事,可揚州鎮不同於明朝,有自己的規矩。文貴武輕這一套在孫元這裏也行不通,如果自己到地方去,離開中樞決策機構,將來還有什麽前程?
於是,周仲英就琢磨起來:自己將來如果要想有個好的結果,就得再立點功勞。
孫國公這人惟才是舉,賞罰分明。
想當初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公務員考試之後進了揚州鎮衙門,若不是在揚州大戰的時候立下大功,也不會有今日的位高權重……恩,現在也算是有些權力,手中掌管著百十來號人馬,軍調處帳目上也有兩千多元錢的經費單憑自己一支筆支應。
這人一旦風光過,就下不來了。再下地方上去做清得跟水一樣的掌印官,就沒什麽滋味的。如今,整個河北已經被戰火徹底打爛。軍鎮派出去的地方官窮得更叫花子一樣,累得跟狗一樣,哪裏有呆在君侯身邊來得滋潤。
要立功,要呆在中樞,這一句反複在周仲英心中盤旋,讓他寢食不寧。
顯然,再呆在中軍行轅是沒有任何立功的可能的。打仗的事情自有其他人,騎兵軍、金雕軍、偉字營、威武營、健銳營、炮營,什麽時候能夠輪到自己?
他前一段時間盡同錢閣老、湯於文一群人混帳東西打交道,笑臉陪夠,廢話說夠,自己都厭煩了。
在小公爺出征的時候,周仲英突然福至心靈,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大好機會。首先,這一路大軍迂回去密雲,說不好會從北向南攻打北京,仗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自己運氣好,說不定會弄點功勞。其次,小公爺身邊也沒什麽人才,自己去了也有施展的餘地。最要緊的時候。於是,他就跑到孫元身邊請戰,又說這次去密雲,那邊應該沒有什麽建奴,政治當優先於軍事,軍調處去那裏當有用武之地。
孫元覺得周仲英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果然,正如周仲英預料的那樣,自己一到小公爺身邊,倒是小立了一功。在孫天經拿下鎮邊城之後,軍調處在安置那群降兵上派上了用場,得到了青主先生的嘉獎。
得到口頭獎勵之後,周仲英大為振奮,馬不停蹄,又從俞亮那裏借了五個軍調處的士卒,騎了馬朝密雲開撥準備打探密雲建奴守軍的虛實,把斥候的活兒一並幹了。
他就是這麽個喜歡出風頭的人,拿軍中湖廣籍士卒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顫翎子”,意思是說他就好象是開屏的孔雀,還是一頭老孔雀。
就在昨天晚上,周仲英恰好碰到了正在劉春麾下參讚軍務的郝肖仁,兩人大吵了一頓,鬧得很不愉快。到現在,周仲英還是在心中將這廝恨得咬牙切齒。
事情是這樣,昨天一大早,周仲英就帶著士卒從鎮邊城出發向東。
他在走的時候隻是叫人通報了小公爺和青主先生一聲,也不等他們同意就開拔了。實際上,軍調處直接對孫元負責,不歸任何人統領。
出發的時候周仲英雄赳赳氣昂昂,可都了半天,心中卻有些畏懼。如果他直接向東,就要進入平原地區。東麵除了密雲,還有順義和懷柔兩縣,這兩地難保不會有建奴駐軍。如果發現了自己,突然殺過來,那就麻煩了。
想了想,為了保險起見,周仲英就兜了個圈子,沿著長城向北,到晚間的時候,就到了孫元曾經駐過軍的渤海所。據手頭的情報得知,渤海所自君侯當年移鎮揚州之後就廢棄了。這地方畢竟不是要衝,在軍事上的價值比不上居庸關和密雲。況且,當初明朝的國家財政已經徹底崩潰,即便是北京附近的關卡和隘口的駐軍也被大量裁撤。
後來,建奴入關之後,又恢複了不少。
渤海所雖然不是要地,軍事上的價值也不高。可好在當初曹國公在這裏經營了兩年,設施完備,駐有堅固的工事城防,城外還開墾了不少田地,有一定的經濟上的價值。於是,這裏就被建奴重新起用,裏麵也駐有一支幾百人的軍隊。
之所以走這裏,那是因為這裏都是山嶺,地勢險要,就算裏麵的守軍發現了自己。大不了往山裏一鑽,敵人也隻能徒呼奈何。
周仲英本是個糟老頭子,又是個文人,騎馬走了一天腿都騎腫了。實在忍受不了這跋涉的痛苦,他就從一座荒廢的小村子裏弄來一輛板車,讓戰馬拉了做為自己的坐駕。
上了板車,伸直雙腿,血脈暢通,果然舒服了許多。
周仲英大喜,看這那五個騎馬走得渾身泥點子,麵龐都被風吹裂了口子的手下,心中大為不忍,就招呼他們上車來。
寧鄉軍將士以吃苦耐勞而榮,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見自家長官讓他們上馬車,頓時麵麵相覷。
“怎麽了?”周仲英一點不開心。
見長官臉色不好看,一個騎兵才苦笑道:“多謝長官體恤,我等感激不盡。不過,咱們軍中自有紀律。這次來偵察敵情,各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若都下馬擠車上去,一旦建奴來襲,咱們根本來不及反應。”
周仲英笑道:“你們都是好漢子我卻是知道的。不用擔心,建奴都去了南麵,這裏也沒幾個敵人。都上車來吧,這是命令。別忘記了,你們可是我軍調處的人,難道你們不聽我這個官長的話嗎?軍中的軍法,也執行不到你們頭上來。”
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連聲道:“多謝長官。”
坐了一天的馬,大家都覺得累了,紛紛跳下戰馬,坐上馬車。這下,果然舒服了許多。
上了馬車,一行六人閑著無事,就開始聊起天來。這五個兵士其中有一人乃是孫元麾下的老兵,才渤海所的時候就開始追隨曹國公。按照孫元的說法,也是老革命了。
從渤海所時期到現在,寧鄉軍不知道擴編過多少次,往日的那些老兵都是部隊最可寶貴的財富,不少人都得到提拔做了軍官。混得最次的,也是一個隊伍長。偏生這個家夥現在還是個大頭兵,這就叫人很是費解了。尤其是這人還有個來曆,曾經做過孫元的馬夫。
於是,就有人問他既然是國公爺的老人,怎麽現在還是這樣?
周仲英心中也是大奇,問他究竟是怎麽回事?
那人有些不好意思,說你們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故意埋汰我嗎?
眾人又紛紛道,你是老前輩了,咱們佩服你還來不及,怎敢埋汰。那人才道,你們又不是不知道咱們寧鄉軍普通士卒在得到提拔之前都要在夜校去學習一陣子,考核合格之後才能做軍官,至少也得懂得書寫。俺大老粗一個,一看到方塊字腦袋就大了一圈,去了夜校兩天就逃了,依舊回部隊當普通士卒。
眾人都大歎,說你若是不跑,說不定現在就是個大將軍了。
那人搖頭,當不當將軍俺不在乎,也不後悔,直娘賊,讀書太叫人難受了。不過,你們也別惋惜,俺不覺得有什麽呀。這官兒我也當不來,耐不了那個煩,還是現在自在。對了,打了這麽多年仗,俺立的軍功多了去,早已經掙下了幾百畝地,身上還存了幾百塊錢。等到天下太平了,俺就去領了這幾百畝地,做個地主老財,娶他幾房老婆,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眾人都笑,說你也就這點出息。
又有人好奇地問,說你他娘立了這麽多功,怎麽沒被提拔?
周仲英卻點頭道:“君侯英明啊,所謂職以任能,功以賞爵,真真叫人佩服。”
見大家不明白自己說什麽,就解釋說,這當官當將軍,得看你的能力,你能力足夠高,就能得到提拔。若是能力不夠,勉強提拔也要壞事,隻能多給些田地宅子和金銀作為賞賜。而官職,則不能用來賞功。
大家這才明白,都說道理是對的。
說著話,突然有人叫了一聲:“糟糕!”
這一聲很大,眾人同時抬頭朝前方看,心中都是咯噔一聲:直娘賊,剛才隻顧著說話,卻衝到敵營裏來了。
隻見,眼前是一座敵人的墩台,上麵已經點起了黑色狼煙。墩台下麵是十幾間土坯房,有清軍慌亂地從裏麵鑽出來,人數大越五十,乃是周仲英等人的十倍。
以一敵十,還沒有做任何準備,這下麻煩了。
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凜,正要跳下馬車準備戰鬥,就聽到那些清軍喊了一聲:“吃人的孫太初來了!”就丟掉手中的武器,一道風似地潰了。
敵人如此懦弱,真是出乎了周仲英等人的意料,還沒等他們下馬車,這座墩台就被拿下來了,這仗也太輕鬆了點吧?
拿下墩台之後,進了敵人營中,幾乎是一無所獲,隻十幾床爛棉絮,一口大鐵鍋,和幾十把長矛,幾口雁翎刀。至於裏麵的糧食也沒幾斤,也帶不走。
“這建奴的軍隊真是窮得厲害啊!”將就敵人的鐵鍋燒了點熱水之後,罵了幾聲,周仲英等人又繼續前進。
走不了二十裏地,又碰到了敵人。
前麵是一座驛站,建奴以這座驛站為依托設下一座小寨,駐了兩百多人馬,牢牢地卡住這條官道。
可惜,周仲英等人還沒到,裏麵的敵軍就一哄而散。好在這次周仲英他們早有準備,騎上戰馬一個衝鋒,取了兩顆首級,見了血,一個接一個清軍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求饒。
這已經不能稱之為戰鬥了,隻一壺茶工夫,五個騎兵就如同放羊一樣押這一百多個敵人過來。一審問,才知道這些都是以前投降建奴的明朝邊軍,這些人打仗早就打夠了,兵無戰心,一遇到有人來攻打,無論是誰,一個字“降。”
仗打得如此輕鬆,又從他們口中得知,渤海所裏還駐又五百多人,都是一樣的烏合之眾,周仲英有點動心,正猶豫著是不是將渤海所一起拿下。
正在這個時候,渤海所那邊就有人過來了,說是願意陣前義氣。
等到晚間進了渤海所,周仲英等人徹底地膨脹了:看來清軍真的是太爛了,咱們反正已經拿下渤海所了,索性將密雲一並奪了。掉哪媽,頂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