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孫元的設想

時間已經到了弘光一年四月二日,一個惡劣得不能再惡劣的消息用八百裏加急的形勢傳了過來,多鐸大軍在三月底從河南歸德府出兵南下,一路掃**,已經占領宿州、鳳陽、徐州等地,如今,他們的目標是泗州。

以清軍的腳程,最多十日就能打到泗州。

泗州這個地方的要緊,孫元自然是知道的。當初高迎祥就是在這裏被他設計擒住的。

清軍若是拿下泗州,隻需兩日就能由泗州經天長殺到揚州城下。這一條線路,也是建奴進南京的最短直線距離。

不但孫元知道泗州的要緊,就連史可法這個軍事門外漢也曉得其中厲害。

消息一傳來,史可法心中也如真實曆史上一般慌亂。

急忙請孫元和高傑一道入城商議應對之策,出席這次會議的還有總兵劉肇基等人。

孫元是侯爵,自然和史可法一道坐了上首,主持這次軍事會議。

看著身邊的史閣老,想起自己剛到揚州鎮,進南京覲見史尚書時,他愛搭不理的樣子,孫元心中不覺一陣感慨。

史可法一見孫元和高傑二人,就急問下一步該如何應對,又讓二人盡快組織兵馬開赴泗州抗戰。

高傑對可法的瞎指揮本有一肚子怨氣,隻道:“閣相,我秦軍剛從河南敗回,部隊損失大,軍心沮喪,如今正亂成一團。可謂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沒十天半月恢複不過來。這個時候開去泗州,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史可法又對孫元說:“寧鄉軍大部正駐紮在高郵和泰州,可即刻西進。”

孫元苦笑:“閣部,我軍若動,揚州鎮就整個的空虛了,若是建奴準塔部南下,淮安失守,準塔就可以支趨南通,整個防線就會崩潰。而且,大運河異常要緊。高郵、泰州的守軍的首要之職是守住這條水路,使其不能為建奴所用。如果大運河落到敵人手頭,敵可乘船運動,幾日之間就能越過揚州,直接殺到南京碼頭。抽調那邊的兵力去泗州,風險實在太大。孫元不敢苟同。”

其是這兩處的兵馬在未來的大決戰中是需要運動的,不過,那得等到劉春確實掌握山東軍,守住淮安以後。否則,一旦淮安丟失,高郵、泰州若無兵防守,揚州鎮的老窩都要被準塔給抄了。

此事做不得,也不能同史可法明說。

高傑也點點頭:“寧鄉軍暫時不能動,否則我揚州說不定就會處於建奴的大包圍之中。如果運河丟失,且不說南京直接處於建奴兵鋒的威脅下,就連我揚州也要腹背受敵。調動寧鄉軍,不合兵法。”

孫元:“泗州那邊孫元也知道,城牆在經曆過多年戰亂之後,都已經坍塌,根本就守不住。而且,那地方河流、湖泊縱橫交錯,不利於大軍行動,去再多再強的兵馬也是無用。”

明末自財政崩潰之後,從崇禎初年到現在,國家都窮得厲害,每年的收入用來應付國內外的戰事和政府機關的各項支出都是捉襟見肘。至於地方上的基礎建設,已經十多年沒有搞過。

比如河防和漕運,再比如各地的城牆維護。

泗州自崇禎九年被高迎祥占領之後,飽經戰火,城牆早已經坍塌,境內的橋梁、官道損毀嚴重,已經十多年沒有修葺過。這樣的基礎設置,要想抵擋住建奴的進攻,無疑是癡人說夢。

史可法心中大為不快,眉頭一皺,道:“難不成依穎川侯的意思,就眼睜睜看著泗州陷落,百姓成為建奴的刀下亡魂而不管了?如果真有百姓死在敵人屠刀之下,穎川侯可安心?”

這已經是道德審判了,孫元經受不住的同時,心中也是惱火。

明朝如今都糟糕成這樣,半壁江山淪陷,千萬百姓死於兵災和饑荒,若凡事都要考問良心,估計這天底下所有的官員都要自殺贖罪了。

東林黨人最討厭的地方就是,一遇到有人和自己意見不合,就當成敵人上綱上線,來一場觸及靈魂的審判。

如今形勢都已經惡劣成這樣,孫元也沒興趣和史可法爭論,隻淡淡道:“閣部,我手頭的兵馬暫時不能動,對於守住揚州,擊退建多鐸部,在下還是有信心的。多鐸,某手下敗將,不值一提。不過,打敗了他有如何,多鐸退回京畿南,過得一年再次南下,江北百姓不又要受一遍罪。或許,朝野有很多人都幻想著我大明朝和建奴劃江而治,重現北宋初年舊事。可惜啊,不思進取的結果,最後是靖康之恥。”

“某卻不以為然,依孫元看來,這次建奴主力齊來,正是一件好事,正可聚而殲之,一舉剿滅困繞我大明朝幾十年的外患。當年濟南之戰的時候,某就有這種想法,可惜關寧軍不出力,致使建奴從天津衛北返回,從容回師東北。”

孫元站起身來,走到掛在牆壁上的那張巨大的輿圖前,用手指著揚州,道:“某有個想法,卻不知道閣部和各位將軍意下如何。我軍放棄泗州,吸引多鐸主力進攻揚州,將建奴牢牢地釘在揚州城下。然後,我寧鄉軍從泰州、高郵由東往西;秦軍由南而北;黃得功廬鳳軍由西向東,三路大軍形成一個大包圍的趨勢,包多鐸的餃子。至於北麵的泗州,乃是水鄉澤國,建奴雖然很輕易拿下泗州南下,可要想從容北逃,卻不是那麽容易的。”

聚殲建奴多鐸主力這個設想甚是驚人,有寧鄉軍在,以孫元手下那不遜色於建奴的戰鬥力,或許還真有可能,這個**是如此巨大,竟叫人無法拒絕。

確實,建奴人不多,死一個少一個。多鐸這次帶了八萬人馬過來,扣除漢軍和輔兵,真正八旗兵丁也就一兩萬。如果能夠將其盡數留在揚州,一下子就消滅了滿清三成以上的兵力,對敵人而言,那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若真成了,意義可以同戰國長平之戰,白起將趙國五十萬降卒盡數坑殺,消滅了趙國所有青壯,使趙國再也不能對秦國的統一之路造成威脅相比。

對於人口眾多,如同龐然大物一樣的明朝來說,損失幾萬青壯根本就不算什麽,這些年每年因為天災餓死的壯丁都是這個數字的十倍。但滿清人口實在太少,幾萬人足以讓他們因為失血過多而虛弱下去。

戰爭,尤其是僵持不下的國戰,很多時候打的就是綜合國力,人口乃是綜合國力中的第一要素。大家都這麽耗著,直到一方將一代青年人打光為止。

底下眾人頓時小聲的喧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