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卷 第十一章
梁無國雖然在心裏麵是這麽擔心的,但是,幸好的是在這裏的日本士兵還是挺給梁無國麵子的,當梁無國上去和在這裏的日本士兵談判的時候,和梁無國說話的日本士兵語氣還是相當和藹的,口氣也相當的好,沒有冷言冷語,惡語相對!
雖然,梁無國此時的身份不明,特殊無比,但是,畢竟,梁無國此時的身份有點類似於南川盛櫻老公的身份,故此,在這裏的日本士兵知道太刀師團師團長的名字,所以,愛屋及烏,在這裏的日本士兵也是多多少少會給梁無國麵子的。
如今在這裏南京已經成了日本人的地盤,中國人可以說在這裏是一點地位也沒有了,故此,既然,在這裏的日本士兵是這麽客氣的和梁無國說話,那麽,梁無國自然也不能不用好態度和在這裏的日本士兵說話,不然,梁無國真的是有點敬酒不喝喝罰酒的味道了。
此時梁無國可以說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既然,南京這座中國古都已經淪陷了,那麽,梁無國自然也不能囂張的起來,無奈之下,梁無國隻能用好聲好語和在這裏的日本士兵說話了。
梁無國跟在這裏的日本士兵談判的內容其實也是很簡單的,那就是梁無國向在這裏的日本士兵提議等會讓從中山陵出來的中國人先不要開槍,能不能讓他梁無國先和在這裏的中國人談判一下,然後再由在這裏的日軍決定在中山陵裏麵的中國人的死活。
在這裏的日本士兵雖然都是一群嗜殺成性之人,可是,他們在內心之中還是相當佩服英雄好漢的,在這裏的日本士兵心裏麵明白能在中山陵這裏的中國人絕對不是一群貪生怕死之人,他們躲在中山陵肯定是為了保衛中山陵才這麽在這裏,故此,在這裏的日本士兵也不想把在這裏的中國人給殺了,給統統打死掉,也想留一條生路給他們,再說了,日本天皇也是下過命令不準動中山陵的,在這裏的日本士兵都是傳統的日本士兵,他們還是相當尊重和效忠日本天皇的,故此,在這裏的日本士兵又多了一些不想殺在中山陵的中國人的心思!
隻是,在這裏的日本士兵都是苦於沒有找一個台階下去,想在這裏的日軍有一位日本士兵是死在了在中山陵的中國人的手下,這個仇在這裏的日本士兵是肯定要報的,而在這裏的日本士兵又不是像梁無國這樣敢和整個中國人作對之人,故此,他們實在是沒有勇氣說出來,他們隻能任由自己亂來了。
現在好了,既然有梁無國這個帶頭出來調和,這樣在這裏的日本士兵也是心安了,他們也放心接下來和在中山陵的中國人對峙了,於是,在這裏的日本士兵是很痛快的答應了。
在這裏的日本士兵出於意料的痛快讓梁無國感到有點吃驚無比,但是,仔細想想梁無國也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把事情給想複雜化了,趁在中山陵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梁無國回到了南川盛櫻的身邊,前者跟後者對話了幾句以後,後者就安安心心放心的站在了原地了。
其實,梁無國也沒有和南川盛櫻說一些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隻不過,梁無國交待南川盛櫻一定要好好的站著,因為等會兒可能會有槍戰發生,所以,梁無國事先先說一聲,以免梁無國自己一時之間疏忽大意出了事情,會發生讓梁無國追悔莫及的事情。
南川盛櫻可真是一位典型的日本溫柔女子,她是聽完了梁無國說的話以後,南川盛櫻是什麽話也沒有說,是立即乖乖的退到了一旁去了,站在了一處安靜的地方一句話都不說了,因為,南川盛櫻心裏麵明白接下來在這裏的地方絕對是應該是男人們做的事情,她一個小女子做的就是不說話,乖乖的安安靜靜的站在一旁就是了,除此之外是什麽事情都不要做了。
此時的南京是十二月份,也就是一個會下雪的冬季,此時的南京正在下著微弱的小雪正徐徐的落在了地上,大地之上已經鋪上了一層微弱的白地毯,隻不過,這層小小的白地毯上麵有著無數種層層的腳印在上麵,看上去有種令人感覺到不整齊和肮髒的成分在裏麵。
在這裏的中日兩國的人馬殊不知就在他們等待在中山陵的中國人出來的時候,在中山陵之外發生了讓中日兩方的人馬都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至於是什麽事情,咱們慢慢說來,不過,在說之前我們必須說說青幫這個黑社會了。
青幫是中國曆史悠久的幫會,雍正四年間翁岩、錢堅及潘清三人所創。徒眾昔皆以運糟為業,故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青幫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
時值清雍正年間,因清朝立國之初履履征戰,再加上阿哥們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爭,待傳位雍正皇朝時國庫便已空虛,南北貧富差距立現,曆代史中,凡民饑則國必亂,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將問題綜整入理並召來眾國策大臣相商對應之道,從吏治大加整頓清查虧空,將以往鑄銀所餘耗損由地方運用之稅賦,全部歸公管理,史稱火耗歸公,再繼而取消人頭稅而改行攤丁入地,擴大墾田麵積,首重農務,為養清廉官吏之風,創設軍機處,並革除滿清旗主製度,將西南區少數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歸流。
雍正是個以農務為先的皇帝,在史上記載,他同時也是個嚴苛至極的皇帝,大興農務以降,自必然得大設天下糧倉,暢通糧運之道,綜觀中華大地,南米北麥,雍正厲行改革前的運輸管道,以走旱路為主,中華大地物大地博,旱路行走著實不易且風險居多,於是在雍正年間,大出皇榜由欽差田文鏡招民興辦水路糧運。
當時,杭州有三位異姓昆仲好友揭皇榜願受此任,並結為異姓兄弟。這三位依年歲長幼而分,長者姓翁單名岩,字福明,道號德慧,江蘇常熟人,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鼓樓街,秀才出身,後棄文習武,在河南少林寺習藝,雍正二年加入天地會;次者姓錢單名堅,字福齋,道號德正,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遷居河南,經商,雍正二年隨翁祖加入天地會;最年幼者姓潘單名清,字宣亭,道號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門外啞叭橋人。
此三位清幫的祖師爺,均因受教於羅祖教下,此外,長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羅祖教下本源自禪門,為追本溯源,因此清幫同時也供奉禪門達摩祖師至六祖惠能,傳道亦傳禪以宗教立幫。
三位清門祖師於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創立糧運之道,水路運糧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這段航程,建設了七十二個半碼頭,設立一百二十八幫半,而其中所謂的半碼頭,指的是專做南北雜貨小買賣用的碼頭。十七世紀時,訓民必先教民,古時候的通識教育並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勸人為善的理念,對於約束幫眾行為,則是最好規律法條,而這半幫指的即是承傳祖訓,修行修身傳教傳道的香火船,此為蘭山半幫,幫主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頂山門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號文銓,後代稱為姚祖。
清幫雖為翁、錢、潘三位祖師所創,然草創之初,翁、錢二位祖師爺先後仙逝,潘祖獨撐大誌,與門青幫會員造型
下弟子共同訂定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條有序滿幫是良才,強調師帶徒的體製,幫中大小以字輩論之,嚴然是個大家族,並設立家廟,凡入幫者,不論何姓,一旦入幫,均為潘家子孫,因此不僅僅是入幫會,而是入家族,且不論何字班輩,一師皆為師,一徒皆為徒,受四方長輩恩下,也使得清幫有別於其他幫派會社,師徒兄弟間感情特別親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於運糧時在鳳林閘下仙逝,由潘祖開山門弟子王降字相陽,浙江杭州西門外人,及關山門弟子蕭玉德,字明新,蘇州府昌門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門外,是為王祖及簫祖,因此後,清幫對於各師父領下的開山門、關山門弟子均特別敬重。
此外,潘祖仙逝之時,有第五代文字輩弟子王培玉,字藍田,道號文功,直隸通州壩人,當時僅進過小香,清幫稱為一腳門內一腳門外,由眾師兄幫他上大香開法後(清門規矩,師父若過舫,其門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開法者,可由頂山門弟子主香代師執行,唯不可代師再收徒,其守墓終日,純誠哀慟不已,飲食不思,數日後隨潘祖仙逝,清幫為念其護主忠誠,又因其為糟船舵工,在職上他係全船安危於一身,故封其為護法小爺,於香堂門傍供奉,永做記念。
清門中為記念這些祖師,則稱為三老四少,三老分為前後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羅、陸祖,後三老為翁、錢、潘祖。四少即為:朱、劉、黃、石,四個講道庵室所出學生,分別為翁祖講道的朱寺庵、錢祖劉寺庵、潘祖黃寺庵、護法小爺石寺庵。
四庵代表為:翁祖弟子黃泉,錢祖弟子石士寶,潘祖弟子蕭玉德,最特別的則為石寺庵,誠上所述,護法小爺開法不久便已仙逝,哪來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實指的是領幫行運,護祐全幫的總領幫主,或是護祐清幫有功之人,意為培養忠義護主之風,在潘祖之後,為文字班宿慶祥領幫,故石室庵弟子以宿慶祥做為代表。
繼潘祖之後,眾推宿慶祥領幫行運,幫隔數代後,乃至清鹹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皇糧遭毀,無法承運糧務,至此後,清幫主要經濟命脈斷絕,後至清光緒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幫半,僅餘六大幫頭,而最後這六幫,接續傳承家運,至光緒二十七年**改為官運,不再行運江河,昔日千船萬旗大江飄的景象,從此之後正式走出曆史,指為糧船不開,雀杆不點頭,因此後期的清幫弟子,均在陸上行走四方,又稱為旱碼頭入會。
有人認為,清幫是洪門的一支派,其實不然,但確有傳說翁、錢二位祖師均乃洪門天地會會員,且創幫之始,很多成員出身洪門也甚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