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三鎮的節度使任命也就是由將門軍頭舉薦,朝天再給詔書。

說白了,朝廷已經失去了對於河朔三鎮節度使的任命權。

李存孝當年撕了河朔三鎮猛將,永熙皇帝精神大振,不再因為河朔三鎮的精兵強將眾多感到威脅了。

李存勖這些年以來,一直坐穩了京州節度使的官位。

李豬兒的手掌,重重地拍在了官帽椅以上:“如果李存孝是自己人就好了,不用想出彎彎繞繞的計策,過於麻煩了,直接讓李存孝撕了辛稼軒和趙慶。漕運禦史事後得知了這件事,也無可奈何,畢竟殺了他長子的人是李存孝。”

石敬瑭眼前一亮,還真有了讓李存孝撕了辛稼軒的想法,不過隻是想想,很快又把這個念頭驅逐腦外。

李存孝隻對一個人忠心耿耿,從小把他養到大的兄長李存勖。

以這位京州節度使的精明,不會幹出殺了辛稼軒的事。

盧杞想到計策了:“辛稼軒挖到了銀子,送到宮裏交給了永熙皇帝,隻是為了堵住舊黨官員的嘴,給了新黨官員一個重新啟用的借口。在沒有真正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以前,這個借口永遠隻會是借口。”

石敬瑭聽了盧杞自信滿滿說法,精神抖擻了起來,想要聽聽接下來有什麽良策。

盧杞看到石敬瑭的視線,說出了一個良策:“想要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在於收稅。小汴京的官差允許包戶從火耗銀子裏拿走一筆,根本原因在於包戶掌握了鄉野的土地情況,能夠及時的把糧稅收上來,這才允許他們從中勾結,拿走一筆銀子。”

石敬瑭聽到這裏,有些明白盧杞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說,如今包戶全都死了,沒有人幫著辛稼軒收取糧稅了,等到這一次的夏糧征收過後,隻要數額不對,征收不了足夠的糧食,火耗歸公的新政照樣是推行不下去。”

盧杞回答道:“公子說的對,也不對。隻要推行了火耗歸公的新政,小汴京的糧稅不是運進國庫,直接運進了天子的內帑,無論是最終收取了多少糧稅,對於天子來說都是一大筆銀子。”

盧杞看到石敬瑭若有所思了起來,繼續說道:“人心總是貪婪,等到夏糧征收的數額不足,朝廷裏的官員可以立即彈劾辛稼軒中飽私囊了,從中拿走了一筆銀子,足夠讓辛稼軒斬首示眾了。”

“好!”

石敬瑭精神大振:“那咱們就等著,本公子就不信了,辛稼軒難不成還能憑空變出來一百多名包戶,幫著他收取足夠的糧食。”

辛稼軒暫時沒去想夏糧的征收,一門心思想著把一百多萬的銀子運到京城裏,隻要交給了永熙皇帝,終於可以給陝王一個交待了。

辛稼軒坐在鈔關禦史衙門,再次發愁了:“挖不出銀子的時候,愁的睡不著覺。現在把銀子全都挖出來了,數額太多了,同樣是愁的吃不下飯。”

趙慶知道辛稼軒實在因為什麽發愁,笑而不語,應該是擔心半路被人搶走了。

畢竟,李林甫帶著鈔關禦史衙門的銀子前往京城,全都被石秀姑搶走了,剛剛過去沒多久。

趙慶很想說這次肯定萬無一失,石秀姑不會過來搶銀子,因為上一次過來搶銀子還是他的計策。

不過,這話說不出來,說出來了就相當於承認了砍頭的罪名。

趙慶有其他的辦法幫著辛稼軒排猶解難:“學生按照東翁的意思,寫了一個口信送到了陝王的府邸,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宮裏的人過來了。”

“公子,快去碼頭。”

趙慶這句話剛說完了,鈔關禦史衙門就衝進來一名官吏,這名官吏還是辛稼軒的族人,急匆匆的衝了進來。

辛稼軒看到族人著急的樣子,還以為銀子被搶了,立即拿起文士劍衝了出去。

辛稼軒剛剛衝出門,突然想起來了,銀子都在鈔關禦史衙門裏放著,張巡親自帶著漕軍看守銀子。

辛稼軒困惑的說道:“碼頭?碼頭發生了什麽事。”

官吏急得滿臉是汗,一時半會說不清楚了,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就在辛稼軒想著是不是石敬瑭的調虎離山之計,要不要去一趟碼頭。

鈔關禦史衙門的大門口,傳來了一連串密集的腳步聲,還是硬底官靴踩在地麵的聲音。

辛稼軒頓時緊張了起來,他這輩子隻聽過一次這麽密集的官靴腳步聲。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每次想起來,都是不寒而栗。

果不其然,辛稼軒下意識想要躲避的一幕,出現在了花廳裏。

幾名宮裏的大太監親自過來了,領頭的那名大太監,還穿著一件大紅色蟒袍。

大太監身後是一群穿著錦衣華服的千牛備身,手裏拿著千牛刀,神情嚴肅的圍住了花廳。

領頭的大太監走進花廳裏,隻問了一句話:“銀子放在哪裏了。”

辛稼軒站起來拱了拱手,帶著大太監走了出去:“銀子全都堆放在了鈔關禦史衙門的庫房,過去就是用來存放銀子啊,全都是用石頭建造成的庫房,不是普通的木頭庫房,不會因為走水被人搶走了銀子。另外,張巡帶著數百名漕軍守在附近,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更別說偷走銀子了。”

領頭大太監點了點頭,陰柔臉容難得出現了一個笑容:“你是辛家的長子辛稼軒吧,這一次差事辦的不錯,雜家會在天子麵前幫你美言幾句。”

辛稼軒連忙拱手:“多謝公公。”

領頭大太監來到了庫房門口,看到守衛嚴密的庫房,越發滿意辛稼軒辦的差事了。

千牛備身立即走了過去,開始檢查庫房裏的銀子,數額不多也不少,陝王說出的數額沒有任何差錯。

領頭大太監立即把所有的銀子運到了黃船上,親自坐鎮,帶著大批千牛備身押送銀子前往了京城。

蟒袍大太監來到小汴京的動靜,很快就引起了石敬瑭的注意,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千牛備身搬著銀子上了黃船。

石敬瑭鬆了一口氣:“幸好沒聽李豬兒那個狗東西的計策,要不然,本公子的腦袋就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