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鈍在聽太師表示了同意後,也立即也表態:
“催促長公主加快行程,提前到幽州,穩住大明,然後抽調寧州九郡中和垣軍開過仗的老兵支援冀州。歐陽愛卿,你抓緊去辦吧。”
“陛下,這大明朝找我們要守衛邊境的軍餉,我們如何應對?”歐陽大將軍自然是隻有領命,同時提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沒辦法,別的還好說,一提到要錢,這滿朝文武包括皇帝陛下那都是善財難舍之輩。所以,歐陽大將軍也不得不由此一問,不然要軍方單獨出這個費用,那就是動了歐陽家的利益,他歐陽家才不幹。
“眾愛卿以為如何?”一談到錢,趙鈍也開始民主了。
“還是要給大明一些甜頭才好,總比我們自己出兵要劃算很多的。”高丘一句話說到了大景群臣的心坎上了。
是啊,大家都知道,這是大明的敲詐,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比大景自己安排兵馬防守邊境要劃算得多。
“臣等附議。”整個朝堂都是聰明人,既然是劃算的買賣,那麽自然是都願意去做的。
“好,那戶部安排相應的款項,就按我們自己出兵的一半來撥付給大明,說是給軍餉不好聽,就算是給長公主的嫁妝吧。”趙鈍立即就做出在他看來是最有麵子和裏子的布置。
“皇上聖明。”朝臣紛紛對趙鈍的決議表示了同意和尊重。
於是,大明在沒有額外多花費一分錢軍費的情況下,獲取了三百萬兩白銀的軍費。
收入了一筆橫財的李睿開心得不得了,當天就把自己的三個女人給大被同眠了。
扈三娘知道自己出身不好,而且是知道李睿明軍總司令以及後來大明皇帝這一身份的。所以這對李睿的各種要求從不拒絕。
歐陽楚楚和利明蘭雖然不知道李睿大明皇帝的身份,但從成婚時候的各種逾製,到現在三個多月了,居然都沒有人來找麻煩,就可以看出李睿的不簡單。
歐陽家和利家兩家的人都通過自己的內線帶消息給她們,要她們在大景朝廷找李睿麻煩的時候見機行事。
可是,出現在兩女眼前的是什麽?
李睿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卻也根本就沒有任何大景的朝臣來李家說過半個不字。
至少現在,她兩人就覺得,這李睿的背景一定極其深厚,讓大景朝廷不敢來找茬。
特別是歐陽楚楚,內心更是不能平靜,連他們手中握有兵權的歐陽家都不敢僭越,多少年也就隻能龜縮隱忍。
這李睿卻不聲不響就搞了這麽大一個事情,大景朝堂居然保持沉默?難不成李睿是皇帝的兄弟?
但這不可能啊。
可要不是這個願意,誰敢在婚禮上僭越地用帝王成親的禮儀?
要知道,可這是禮製,是一個王朝帝國立國的根本,連這都能視而不見,若不是皇帝的兄弟,那就隻能說明大景真的是腐朽了。
都能對危機統治根本的事情視而不見。
其實,讓兩女不知道的是,北寧城婚禮當天的所有細節,就沒有一個能流傳出去的。利家和歐陽家涉及自家小姐的夫婿,自然是要包容一二的。
而其他的呢?
老百姓見識不夠,隻知道李睿娶了大官貴族的女兒,禮儀什麽的和普通小老百姓的不一樣也很正常。
而那些知道底細的大明臣子,誰會在意自己的皇帝婚禮是不是逾了大景的製度?
本來大明天子辦婚事,用的是民間的習俗就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隻是李睿這個開國君王權威太盛,不然,其他的臣子們怎麽都要勸諫他們的大明君王按照國禮娶親
她們兩個雖然是新婚,不好意思到處去打探和瞎晃**,但是,李睿也沒有限製她們兩人的行動,更沒有要求她們隻困於內宅,做些婦人爭寵的事情。
這北寧城,她們兩個還是可以隨便逛的,當然,會帶上丫鬟和護衛。
慢慢的兩女就發現了許多北寧城不同於大景帝國其他城市的地方。
歐陽楚楚從京城而來,比利明蘭從寧州而來更是見識了更多,加之自己父兄是軍人,對歐陽楚楚的管教就更加寵溺一些。
這就讓歐陽楚楚的見識比一般的女人,甚至是比很多天之嬌女的公主都要見識更廣博。不然,她也不會有膽子自己選夫婿,甚至是主動追求李睿了。
現在,在歐陽楚楚的眼裏,這北寧城充滿活力,這種蓬勃向上的活力是大景的京城和她一路過來北寧城都不曾見過的。
整座郡城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
這裏的老百姓似乎天天都很快樂,這裏的城防軍似乎對老百姓都非常客氣,這裏的江湖幫派似乎成了民間的自治團體,不但不搗亂,而且還主動幫助郡守府衙門維持社會秩序。
這裏的商人,待人很熱情,是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而不是那種為了業績和成交的職業微笑。
這北寧城的一切,讓歐陽楚楚和利明蘭都新奇不已,再加上出嫁從夫的傳統思想,兩女不知不覺地就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歸屬感。
李睿現在已經完全不需要鐵匠坊做什麽幌子了。雖然鐵匠坊還在正常地營業,吳德也時不時給鐵匠坊來送一些訂單,但是,再也沒有人會去刻意的打聽鐵匠坊的少坊頭在哪裏了。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一下娶了兩位朝廷官員的女兒,特別是還娶了當朝大將軍的嫡女,這李睿就已經不是普通人能接觸到了。
而對知道李睿底線的大明官員來說,沒有事情,誰會去打擾自己的皇帝陛下?反正,各個部門都有分工,都有各自的分管部長來操持,哪裏有太多的機會能覲見到大明的最高權利者?
就在北寧城一片花團錦簇的時候,大景的冀州卻正在遭受從來沒有過的災難。
自古以來,但凡是兩國交兵,受苦受難的都是交戰區的老百姓。
大景作為被動防守的一方,戰爭總是在大景的國土上肆掠,所以,遭受苦難最多的也是大景冀州的老百姓。
當然,這裏麵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冀州山東郡。
在這戰爭之中的山東郡仿佛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孤島,又仿佛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塊綠洲。
不管是垣國鐵騎還是大景官軍,都繞著山東郡的外圍而走,絕不進入山東郡一步。
原因很簡單,山東郡邊境上插著無數大明的戰旗。
大明在接受大景朝廷的軍餉後,也不是什麽都沒做,當然在大景朝堂眾臣看來,那就是做的太多了。
現在,大景國內大明實際控製的州郡的邊界,隻要對著垣軍攻擊方向都有大明的戰旗。
這雖然免去了大景兵力不足的麻煩,但是卻讓大景和垣國發生衝突的地域更加集中,相對而言,戰爭的烈度就更加的強。
目前為止,也不過剛剛開戰一個多月,冀州九郡,除去山東郡外的其他八郡已經淪陷了五郡。
要不是,大明暗中讓被垣軍突襲打蒙了的大景邊軍在山東郡內整編,從而緩過來一口氣。整個冀州在垣軍的突襲下,一個月內保準全部淪陷。
大明的政策很明白,對大景是用恩惠,對垣國是用武力威懾,反正不管是用什麽辦法,目前對大明是中立的。
隻是,大景朝廷上的有識之士都已經慢慢的明了,這些被明軍保護的州郡,怕是在戰後,大景也很難恢複在那裏的治理了。
但是,大景現在已經顧不上這許多了。
現在冀州就是一個瓶頸,大景集中全國的力量,在大明的幫助下,還能遏製垣國的進攻。
要是讓垣國打通冀州的各個關卡,大景後麵的麻煩就大了,整個大江以北就是一馬平川,再也沒有可以拒守大天險了。
紹熙八年五月,大景京城皇宮。
“陛下,臣建議先安排一部分人到臨安,打個前站,若冀州有失,陛下以大江天險為屏障,足以應對不測,甚至可以重頭再來。”
太師高丘在禦書房對已經屏退左右的大景皇帝趙鈍獻策。
“太師是要朕南顧?”這大景天下可是趙家的老祖宗一刀一槍打下來到,就這麽要自己放棄一半以上的江山,趙鈍總是舍不得的。
而且,趙鈍也熟讀曆史,在曆史上就沒有南方王朝能夠統一北方王朝的存在,大景南逃後,最多也就是讓大景的氣運苟延殘喘幾年罷了。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陛下在,大景皇族在,以後總有反攻回來的那一天。”高丘盡心盡力地勸諫著。
至於高丘自己內心是怎麽想的,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就在昨天晚上,自己的女婿派來了一個信使帶來了大明皇帝的書信。雖然,高丘知道自己的女婿和大明有點不清不楚,但隻有一個女兒的高丘還是會全力支持自己這唯一的後人的。
大明皇帝的書信中提到,希望高丘能見機行事,找到或者創造出合適的機會,勸諫大景皇帝遷都到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