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在熱河隻呆了六天就匆匆趕回京城,一回京就忙著聯絡留守京城的宗室和六部九卿,文祥和桂良也沒閑著,一直忙到十一日下午,陸續收到了三封“知名不具”的書信,三人才齊聚已革大學士賽尚阿曾經的宅邸,現如今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三人坐在第二進的花廳裏,商量起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勝保已率兵經河間、雄縣一帶兼程北上,再過三五日便能進抵京畿。行在那邊,董元醇的折子讓那幾位坐不住了,把能辭的兼差竟全給辭了,太後順水推舟讓他們擬旨命老七為步軍統領。等諭旨一到,老七便可名正言順地接管九門。”見老丈人若有所思,恭親王又笑道:“僧格林沁那邊一樣無需擔心,這是他差親信送來的信。”

正在商量的可不是小事,那是要賭上身家性命的,桂良不敢有一絲大意,仔仔細細看完之後,把信順手交給了文祥:“博川,你也看看。”

文祥邊看邊沉吟道:“僧格林沁站在咱們這邊,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熱河和密雲那邊下官一樣不是很擔心,下官擔心的是那幾位疆吏,尤其胡林翼和曾國藩。”

“官心、軍心、旗心、民心,全在咱們這邊,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胡林翼和曾國藩跟肅順是有些交情,但他們終究是漢臣,而這江山是咱們滿人的,可以說這是咱們滿人的家事兒。何況他們遠在湖廣和兩江,就算敢謀逆也是鞭長莫及!”

見文祥有些猶豫,恭親王接著道:“再說咱們要對付的是那幾位,並非他胡林翼和曾國藩,朝廷之前是如何待他們的,咱們今後依然如何待他們,甚至可以給的更多。他們都是聰明人,我估摸著他們應該不會犯傻。”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文祥喃喃地說。

“博川,我敢斷定,等咱們快刀斬亂麻,把生米煮成熟飯,他們就算有什麽想法,也不會更不敢輕舉妄動的!”恭親王微笑著端起茶杯,語氣是那麽地篤定。

文祥想想又問道:“王爺,太後那邊呢,兩位太後會不會突然改主意,在節骨眼上打退堂鼓?”

“兩位太後早下定決心,隻是熱河那邊全是他們的人,直至今日載垣還是行在步軍統領,所以隻能忍辱負重,虛與委蛇。”

“如此說來,就剩那個韓四了。”桂良抬頭道。

“至於韓四……太後已經命他護駕了,估摸著他和他手下的那幾百兵已經護送皇上和兩宮太後到了密雲,至於將皇上和兩宮太後恭送回宮之後該如何處置,就看博川的了。”

“博川,你估摸著韓四會就範嗎?”

“隻要把他跟肅順支開就行,剩下的事交給下官。”

“博川,你是說要是不支開,動手時他敢阻擾?”桂良緊盯著文祥問。

想到韓秀峰的為人,文祥輕歎道:“不管怎麽說肅順也是先帝托孤的讚襄大臣,大行皇帝遺詔也已經頒令曉諭了,他受先帝之恩深重,要是見人敢違先帝遺詔,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隻是愚忠,並非跟肅順穿一條褲子?”

“大人有所不知,在別人看來他跟肅順交情不淺,但事實上他跟陳孚恩等人不一樣,不但從未對肅順言聽計從,甚至對肅順是敬而遠之。甚至連奉先帝密旨在南苑練兵的事,肅順都一直被蒙在鼓裏。可以說他心裏隻有先帝,沒有別人。”

“遇著這麽個榆木疙瘩還真不大好辦。”桂良放下茶杯道。

在恭親王看來韓秀峰隻要不會壞他們的事就無足輕重,輕描淡寫地說:“都已經把他給支開了,沒什麽好擔心的。至於將來如何處置,等事成之後再說。”

“王爺,韓誌行是沒念過幾年書,也的確是個榆木疙瘩,可論辦差他真是個能吏。別的不說,就說咱們總理衙門,要不是他當年打下的底子,籌設起來哪有現在這般容易?更何況他在護駕巡幸木蘭時,還想著王爺您,還把包爾舉薦給您。”

“博川,我知道你跟他的交情,也知道他是個能吏,可咱們接下來要辦的大事,在他看來或許真是大逆不道。要是不處置,要是把他留在京裏,就算你我放心,兩位太後也不會放心啊!”

“他在兩江為過官,把他外放去兩江剿賊平亂?”

“這麽大事我做不了主,還是到時候請兩位太後的懿旨吧。”

……

與此同時,韓秀峰已率河營,同侍衛們一道將皇上、兩位太後和隨駕的文武官員護送到了河槽行宮。

之前的諭旨上說得明明白白,皇上先到一處,會在行宮跪迎大行皇帝的梓宮,可事實上皇上隻迎了一次,然後就傳旨加緊趕路,甚至抄過好幾次並不好走的近道,大行皇帝的梓宮已經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頭。

如果隻是這些也就罷了,護駕這一路上從隨行的文武官員竊竊私語中聽的幾個消息,讓他越想越膽戰心驚。

肅順等讚襄大臣和兩宮太後先是在擬好的諭旨上用不用印起了矛盾,可以說他們是在被逼無奈之下才主動奏請辭去正黃旗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和步軍統領等兼差的,試圖向兩宮太後表明他們並沒有擅權亂政之心。

結果剛主動解除兵權,禦史董元醇就上了一道奏請太後權理朝政,並簡親王一、二人輔弼的折子!

太後權理朝政那就是後宮幹政,至於簡選親王輔弼,那還要他們這幾位讚襄大臣做什麽,於是又鬧得不歡而散。

讓人更擔心的是,大行皇帝龍馭賓天不久,就已下諭不許各地統兵大臣赴承德河叩謁梓宮,可剛才在路邊解手時吉祥卻悄悄跑來說,勝保不但打算去叩謁梓宮大行皇帝,還率兵北上。他率兵回京畿之地做什麽,究竟是誰給他下令的?

韓秀峰越想心裏越不踏實,可曹師爺等一幫“小軍機”全在左右,又不敢表露出來,更不用說找人打聽了。

鄭親王、怡親王等幾位隨駕的讚襄大臣,卻跟沒事人一般聚在前頭的公房裏批閱各地所上的折子,甚至為了一些諸如四川正在鬧賊匪,如果跟之前那般協濟其它省份軍餉合不合適等事,爭得麵紅耳赤。

想到他們居然一點也不擔心到了京城之後會發生什麽,韓秀峰真為他們著急。回頭看看已經歇了燈的皇上和兩宮太後的寢宮,再想到鈺兒之前閑聊時不止一次說過西太後如何精明,猛然驚出了一身冷汗,感覺那籠罩在夜色中的寢宮裏,仿佛蟄伏了一頭張著血盆大口的巨獸!

“誌行,想什麽呢,外頭風這麽大,也不多穿點,你不怕著涼啊?”

“子瑜兄,您走路怎麽都沒聲兒啊,嚇我一跳。”

“不會吧,我腳步挺重的。”曹毓英笑了笑,隨即指著不遠處的一間值房:“閑著也是閑著,這會兒睡又睡不著,一起去打會兒牌。”

“沒那麽多銀子輸給你們,我可不敢再跟你們打了,再說我還得去查哨。”

“我陪你一道去。”

“留步留步,這點事哪敢勞駕老兄您。”

“沒事沒事,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曹師爺變了,變化很大。

從接駕到現在這麽多天,韓秀峰隻是在龍輦外聽東太後說過一句話,隻聽見年幼的皇上哭鬧過幾回,從未見過兩位太後娘娘,也從未見過皇上。

而曹師爺則成了兩位太後娘娘跟前的紅人,鄭親王和怡親王等人批閱過的折子,草擬好的諭旨詔書,兩位太後都會傳召他去龍輦邊幫著看,雖然隻是領班軍機章京,可這一路上他的所作所為跟領班軍機大臣差不多。

再想到這些天曹師爺一閑下來,就有意無意地跑過來說這說那,甚至好幾次奉太後懿旨率大頭等侍衛查點河營官兵人數,韓秀峰意識到曹師爺不隻是擔心聖駕安危那麽簡單,十有八九是在監視他這個領兵護駕的上駟院卿。

兩位太後究竟在擔心什麽,或者說她們在謀劃什麽,韓秀峰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隻能裝作沒事人一般,帶著他查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