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大戰序幕

建安四年二月既望,又有信從許都遞來。曹操倒是也喜歡上了用紙——哪怕是家紙坊的產品再供不應求,司空大人遣人來索,誰都不敢不應啊——這回寫給是勳的書信便是用的上品麻紙。是勳打開信來一瞧,裏麵還夾著一紙,正是自己親筆所寫的檄文。展開檄文,就見其中幾句話旁邊,曹操加描了一道豎線,可能是比較滿意吧,主要包括: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若乃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是勳心說慚愧,這些全都不是我的原創……

還有一句話,曹操直接給抹掉了,乃是“實乃千古逆賊,皇天豈戴腐臭;人間醜物,狗彘不食其屍”。是勳輕輕歎了口氣,心說朝中社的宏文,果然不入您老人家法眼啊……

放下檄文,打開書信來瞧。曹操在信中一共說了三件事:其一,認可了是勳的建議,已經在司空府內和太學之中抽調人手,大肆抄錄檄文,不但分送各州、郡,還要各城、通衢張貼;其二,乃是前線的戰事——

袁紹親率十萬大軍屯於黎陽,修建渡船,威脅黃河南岸,曹操針鋒相對地也調兵四萬,援東郡太守劉岱於白馬——但他在朝中還有些事情沒有幹完,並未親上前線,領兵主將乃是**寇將軍趙融,副將為夏侯淵。

趙融趙稚長,曾與袁紹、曹操、淳於瓊並列“西園八校尉”。也是老牌的官僚了,威望素著,曹操把他扛出來,是為了證明己方乃是王師,所出動的不全是曹家班底。當然啦。趙稚長昏庸而無謀,癡肥而無誌——禰衡嘲諷他“可使監廚請客”,真是一點兒也沒錯——隻是一個傀儡而已,夏侯淵才是真正的統軍之將。

曹操信中說,袁氏大將顏良曾經想自延津搶渡,但被夏侯淵所阻。軍士大半落水,自己也帶箭而歸。是勳見信,心說顏良你好運氣,這要在原本的曆史上,曹操親自到了黃河岸邊,估計你壓根兒就沒命回去啦。

曹操估計這般對峙的局麵。起碼還要延續一個多月,直到袁軍造成了足夠數量的渡河之船。倘若果真如是勳所料,袁紹在黎陽隻是為了壓迫兗、豫二州,並沒有很快便殺過黃河的意圖,那麽這一階段可能還會更長,所以曹操還不急著親自趕到前線去。

青、徐方麵,袁譚與劉備集兵莒縣。南下攻打臧霸守備的郡治開陽,曹宏已赴臧霸軍中協同謀劃。然而曹仲恢政爭為長、軍爭為短,他在前線能夠派上多少用場,曹家班其實並不報什麽奢望,加之臧霸曾有敗於劉備的前科,因此曹操聞報,便匆忙遣徐晃率五千兵馬前去增援。

臧霸臧宣高,在遊戲裏一般給的數值都不高,算是二流甚至三流將領,但是勳對他可是具有一定信心的。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上。官渡之戰當中,曹操曾付之以青、徐方麵的重任,而臧霸也並沒有讓曹操失望——當然啦,也有袁譚並未全力攻打徐州的因素存在。此前臧霸敗於劉備,那是因為他地盤不廣、士兵不多。如今曹操把大半個徐州都交給他了,他即便打不退劉備,將其攔阻在開陽城下,應該並不為難吧。

加之有徐公明往救,即便不好說萬無一失,想必也應該不致大挫。

戰事初起,江東的孫策和荊州的劉表還沒來得及作出什麽反應,這也是曹操暫時還不肯離開許都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事,曹仁已經順利控製住了整個河內郡,在白陘、太行陘附近設寨一十二座,嚴密防守,並遣人北上與公孫瓚、張燕聯絡。曹操要是勳多與曹仁交通,以呈犄角相護之勢,此外還派遣李通率四千兵馬屯駐在箕關,隨時可以增援河東、河內二郡。是勳此前向曹操行文建議,暫時放棄貧瘠而難守的蒲子、北屈二縣,曹操表態同意。

放下曹操的來信,是勳伸出手指來揉了揉左右太陽穴,不禁陷入沉思之中——如今的戰役態勢,與原本的曆史便迥然不同,他已經徹底瞧不懂啦……《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是這年月的情報搜集效率、傳遞速度,就讓是勳幹著急卻木法度。他此前跟張既、賈衢、司馬懿等人商議,都認為上黨郡的袁軍將會南下威迫河內,而太原、西河的袁軍,將會沿著汾水南下,首先攻取南匈奴所據平陽四縣。

隻是到目前為止,還並沒有什麽確切的消息從並州傳遞回來。高幹究竟在做什麽?上黨郡守郭援在做什麽?西河郡守王澤又在做什麽?

高幹是在三月初發起的對河東的進攻,出乎是勳等人預料之外的,他並沒有沿汾水南下,而是命上黨郡守郭援自泫氏出兵,渡過沁水,首先進攻河東郡最東麵的端氏縣。

消息傳來,郡府上下莫不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河東郡的最東麵,由北向南分別為端氏、濩澤和東垣三縣,其中東垣縣在王屋山南,自上黨而來無路可通。端氏、濩澤在王屋山北,從端氏向西,有狹窄的小路蜿蜒於群山之間,確實可抵絳邑、臨汾。之所以是勳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條進軍路線,乃是因為由此行軍,未必比北方的蒲子、北屈之間來得方便,而且端氏、濩澤城牆高峻,非旦夕可下,加之出口狹窄,隻要在絳邑拒城而守,則萬夫難過。

郭援瘋了心啦?他走這條道兒,是在找死麽?

從端氏縣傳回來的消息,並州軍隻有兩千多人,步多於騎,縣令自稱城內糧秣尚足,兵戈完備。即便沒有救援,亦可防守超過半年的時間。濩澤縣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是勳召集群僚商議。司馬懿說:“吾料此乃疑兵也,欲使我注目東線,則高幹必率大軍沿汾水而上。”夏侯蘭則建議,可請駐紮在箕關的李通出軹關陘往救。斷其後路,則必可將敵軍圍殲於端氏城下。

是勳輕輕搖頭:“李文達所在,為河東、河內之鎖鑰,不可輕動也。”根據史書上所記載沮授、田豐給袁紹所出的招兒,要“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主要目的是為了騷擾和調動曹軍,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兩翼包夾,合圍豫州。倘若輕易動用李通,則正中敵方下懷。李通在箕關,東可援河內,西可救河東。如猛虎在山之勢,若輕易出往太行以北,反倒喪失了威懾力。此非萬全之策也。

最終的決定,是遣孫汶先率兩千兵馬前往絳邑東麵的翼城駐紮,倘若端氏危急,便可往救,倘若袁氏大軍沿汾河而來。也正好北上馳援平陽。

正如二人對弈,對方突然跳出戰團,於邊角處設下一子,自己左瞧右瞧,上瞧下瞧,似乎都毫無意義。不應吧,又恐其真有詭謀,封堵吧,又未免受敵牽製,失了先手。這時候最佳的應對方法。就是在己方大龍與敵人閑子之間布下一子,遙為呼應,呈進可攻、退可守之勢。

數日後,不出是勳所料,自家的援兵到了。

是勳自從來到河東以後。就一直在考慮,曹操為什麽會派自己來鎮守此郡呢?原本以為,王邑久據河東,素有賢名,雖有衛固、範先等將包藏禍心,士兵還是可以用的,但等到了河東一瞧,滿不是那麽回事兒,武裝力量極其薄弱——這他都已經寫信通報給曹操知道了。

既然認定河東、琅邪為曹家勢力比較薄弱的兩肋,那麽自當以強將鎮守,琅邪有臧宣高,河東怎麽也得放個李曼成啊……就算他是宏輔智比諸葛,可是基本上就沒有親自指揮過作戰,曹操真就那麽放心嗎?即便是諸葛亮吧,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時候,也難免舉措失當,導致街亭戰敗,被迫全軍撤回的呀。天才沒有經驗為輔,反而容易吃癟,曹操打老了仗的人,難道就瞧不明白這一點嗎?

在是勳本人看來,河東不似琅邪,舊有大將鎮守。臧宣高雖然幾乎等同於客將,但一來威名素著,二來曹操也不好臨時替換他,而河東的王邑,無論親近和能力都不如臧霸,故而必須更換,曹操這才會派他過來。之所以選擇是勳而非別人,主要基於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是勳乃曹家姻戚,忠誠度是可以保證的。你不見曹操同時在兗南放了夏侯惇,在河內、河南放了曹仁?雖說唯才是舉,用人唯賢,但這年月,還是親戚來得更保險一些——至於兗北的程昱,乃曹操親拔於微末之中,自與旁人不同。

第二,曹操拿不出更合適的人出來了。親眷當中,曹豹能力有限,曹洪、曹純、夏侯廉皆非方麵之才,夏侯淵則統率著曹家機動性最強的突擊兵團,必須要留在身邊兒作為勝負手。

第三,曹操派是勳來河東,主要希望他能夠羈縻南匈奴,利用南匈奴的兵力來封堵並州軍。當然啦,河東的防禦竟然如此薄弱,就連南匈奴也遠非昔日縱橫草原之強騎,這事兒得是勳來了以後,才能稟報給曹操知道,在此之前,君臣二人對形勢都還沒有足夠清醒的認知。

那麽,當是勳將河東和南匈奴的情況奏報曹操以後,曹操就不會再托大啦,而必要派發援軍。問題是袁紹已經大兵壓境了,曹操還必須留人鎮守南線,防備孫策和劉表,手中可用的閑兵真是不多。李通那四千人,大概是近期內唯一可以拿得出來的機動力量了吧,但他屯紮在箕關,不但要照顧河東,還必須隨時增援河內,是勳是不可能對他抱有太大期望的。

所以是勳也一直在想,曹操肯定要派援兵來啊,可是會派誰來呢?從哪兒調兵呢?

直到公文遞來,說有一支兵馬正從蒲阪渡河,從左馮翊前來相援,是勳才終於恍然大悟——呂布!

PS:周末慣例更新晚,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