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章過後就要上架了,轉眼間又是兩個月過去了,因為是老書的緣故前期並沒有花費什麽精力,大部分是在寫大綱,修正大綱,就像我編輯紫薇大大說,洪荒類小說太老,有很多前輩都寫過,內容構架幾乎寫爛了,要寫就寫生僻點的,要有新意,說到這,我又想起有位本書的讀者說過,要不要增加點位麵情節進去?我在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想啊想發現洪荒已經是頂級位麵了,再上去難道學學那些前輩來個至高位麵?嗬嗬,那樣寫這本書就真爛了,看在本書還有一百四的讀者份上,我就不冒那個險了,還是穩妥比較好,於是想寫一下大格局裏麵的小人物成長,作為本文的前後完美。道是什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道,這個道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追求,既然如此我就在這逐道的路上前進吧!

……正文……

世界不會因為少了誰而停止運轉。

卻說軒轅黃帝證道離去後,傳位高陽氏顓頊。

顓頊者,乃是軒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者也。生於若水,居於窮桑,其母名曰女樞,於二十年前夜晚,北鬥瑤光星光大作,落入了腹中,遂感而有孕,生下顓頊,封於高陽,是以又謂為高陽氏也。

顓頊自作了人族之主後,雄心勃勃,定婚姻,製嫁娶,分男女之別,定長幼之序,自此男尊女卑之始也。

此時九黎族殘餘人族遷至北方與南方,早已安居定戶,卻是仍盛行巫術,族人信奉巫族,不拜天地,不禮*,隻尊十二祖巫,便是連附近的一些人族受其影響,亦跟著祭奠十二祖巫,大有蔓延開來之勢。

顓頊大怒,如今人族雖然一統,卻仍有東邊的夷族心懷叵測,其戰力強大,便是他亦要謹慎地處理。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未料九黎餘族仍然在南方和北方興風作亂,遂盡起大軍,先伐南方九黎餘族,一路上勢如破竹,擋著披靡,不久之後又將九黎族平定,隻餘了少數的族人潰逃到更南之處的蠻荒之地。

顓頊攜著大勝之威,大軍又北上再次平定了北方的九黎餘族,隻餘了少數逃往更北的草原之地。如此大勝之後,顓頊將那些九黎族俘虜吸收進了有熊族,強令舉國祭祀通天教主神像,參玄修道!

一日,顓頊正在處理政務,忽然接到大臣來報,言東邊夷族作亂,其勢凶猛,難以阻擋!

顓頊聞言大驚,心中憂慮不已!如今剛征討了九黎族歸來,大軍尚未恢複元氣,夷族趁機作亂,可見其籌謀已久!隻是卻當如何?

顓頊緊急率領大軍前往前線,與夷族遙遙對峙著,望著三裏外旌旗招展,士氣如虹的夷族大軍,顓頊心頭一沉,看這氣勢,雖未必比得上當年的九黎族大軍,可卻勝過了如今的有熊族大軍了。原來人族經過百年的安逸生活,卻是於兵事上懈怠了,此時的有熊族大軍亦遠遠比不過當年的那支雄獅勁旅!

顓頊對身後的眾臣問道:“此戰吾等該當如何?”

眾臣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不知所言!

顓頊見狀心中暗歎:以我人族現下實力,若與夷族交戰,即使大勝恐怕也會使我人族兒郎損失慘重!但這一仗必須打!該如何是好!

顓頊心中憂慮但並未表現出來,舉目看向大殿外那巨大的通天教主的神像,心中想到也許找聖父或許有辦法!

念頭一出,顓頊連忙吩咐眾臣沐浴更衣,準備前往聖廟參拜。

在侍者的引領下,顓頊及滿朝大臣來到了聖廟大堂,聖廟大堂供奉著聖父通天的神像,裏麵香火鼎盛,參加祭祀的人絡繹不絕的虔誠禱告,祈求風調雨順家和平安。

顓頊手持玉圭,帶著人族朝著通天神像伏拜,三禮過後顓頊接過聖廟守護者遞過來的香燭,插立在聖像鼎前,大聲道:“人族共主顓頊鑒上……”

……

逐鹿。

熊族眾人望著高空之上的顓頊及身後的九人,紛紛跪拜於地,敬仰地望著他們的皇者!有幾個老臣更是嘴角顫抖地不知所言,神思飄渺,似在回憶軒轅黃帝之時的豪邁與悲壯!似在回憶當年的年輕氣盛,豪氣淩雲!似在感慨歲月的流逝,那早已失去的**再次回到了身上!看著顓頊,一如看著當年的軒轅黃帝般!那麽地神氣!那麽地高大!那麽地威嚴!

隨著夷族的歸服,顓頊所領的疆土已然更大,動靜之物,天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其為人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製義,治氣以教化,挈誠以祭祀。是以百姓人人敬服!

顓頊在位七十八載,壽九十八歲而終。眾臣推薦其族侄高辛氏帝嚳為人族共主。帝嚳亦是一個領袖絕倫之人,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輔佐顓頊,三十歲登位,都於毫。帝嚳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乃是一個有為有德之君,百姓共尊之。

二十年而過,一日,天現九州結界,有一條九爪金龍從結界中落下,墜入到了九州姚墟之地,頓時龍吟之聲大作,經久不息!

越二十年而過,姚墟之地出了一個天下聞名的孝子,其名曰重華,又曰虞舜,乃是帝顓頊之後,隻是五世為民,不行政事,其父盲,其弟,皆不喜舜。

此時堯帝已年老體衰,又黃河洪水泛濫,湮沒了無數百姓家園,堯帝自覺已無法再造福人族,是以召來四嶽大臣,讓他們舉薦可以接替人族共主之位的人。四嶽向堯帝推舉他的兒子丹朱,堯帝搖首道:“朱兒封於丹地可以為一地之首,可其才卻難為天下之主,不可!”

有大臣向堯帝舉薦虞舜,稱他不僅是個孝子,更是個有為有才之人,可以為人族共主。

堯帝言道:“吾亦曾聞舜之孝名,隻是尚未見過,不知其人如何,畢竟共主之位關乎天下百姓之福,不可隨意傳下,須得考驗一番方可定奪!”

於是下旨召來舜,將自己的先後生的兩個女兒嫁與他,又讓舜陪在身邊助他處理政務。如此三年之後,堯帝見舜能夠很好地處理好家中之事,使家人和睦;又處理人族政務井井有條,張弛有度,有理有據,甚得眾臣子的推崇和百姓的愛戴。於是堯帝乃禪位與舜,對他道:“舜,吾已年老,難為我族之事,如今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天下水患日夜危害百姓,你定要平定水患。不負吾望!”

舜神色堅定地說道:“舜定將水患平定,還我人族一個朗朗天下!”

堯帝滿意地點點頭,隨即隱居去了,將天下交給了虞舜。

舜在位時黃河洪水泛濫更加嚴重了,他向四方大臣問道:“眾卿可有甚麽辦法平定水患!”

眾臣子彼此相覷,皆無甚法子可想。有臣子出班進言道:“陛下,我族中有人名曰鯀者,於堯帝年時曾治水有功。其人善治水。陛下何不召來鯀,著其治水。以平天下!”

舜帝聞言大喜,隨即下旨封鯀為司空大臣,主理治水事務,人族一切人力物力任憑驅使。

鯀受舜帝之命,乃專心於治水大業上。他暗思:洪水滔滔,隻有堵之,方可不讓其危害人族,是以征調了大量的百姓前來掘土堵水,哪裏有洪水肆孽,便去哪裏堵截。如此洪水日後一丈,圍土便日高一丈,九年之後,耗費了人族無數的人力物力,黃河之地隨處可見堆得高高地土牆,洪水被堵,一時沉寂了下來!

鯀以為洪水已被他製伏,於是報與舜帝。舜帝大喜過望,於家中招待眾臣,同賀鯀治水之功。

眾人正喝得大喜間,忽然天際陡然一道亮如白晝的閃電一閃即逝,旋即一聲驚天雷鳴炸響,天地隨之一暗,旋即傾盆大雨滂沱而下,遍布整個北部之地。

舜帝放下手中地酒液,豁然起身來到門外,望著天邊的大雨,擔憂地向鯀問道:“愛卿,此時天降暴雨,黃河之地會否有恙?”

鯀站起身來,滿臉憂色地說道:“陛下恕罪!微臣亦不知!”

舜帝正欲說話,這時隻見一個兵士匆匆地從外跑了進來,朝著舜帝拜倒說道:“稟報陛下,天降暴雨,暴雨衝破了圍著洪水的土牆,洪水湧出,湮沒了無數的百姓莊稼,死者無數!”言罷,那個兵士已是淚流滿麵!

啊地一聲,鯀驚呼而出,似是不敢相信般,整個人瞬間呆滯地站在那裏,不能言語!

眾臣大驚!一時間屋中盡皆沉寂了下來,等待著舜帝的旨意!

虞舜此時陰沉著臉,臉上地肌肉不斷地跳動著,兩行熱淚落下臉頰,他朝著東海方丈島跪伏於地,口中哽咽道:“聖父在上!舜無能,錯用鯀,以致我人族無數百姓葬身洪水,乃舜之過也!”

眾大臣見狀,亦紛紛隨著他跪倒於地,口稱有罪不已!

鯀此時回過神來,慘然朝舜帝拜道:“鯀無能,求陛下降罪!”

舜帝站起身來,看著麵色蒼白地鯀,瑟聲地朝著那兵士命令道:“將鯀押至羽山,斬之!”那兵士應了聲是,押著鯀,鯀也不抵抗,任由他押著出了屋裏,朝著羽山而去!

滂沱大雨中,鯀被斬於羽山,舜帝命人收斂其屍,送回其家。[]望著仍然下著的暴雨,舜帝向眾臣子問道:“眾位卿家,爾等還有何策可治理水患?”暴雨之後,不僅九州北部黃河之地遭遇水患,如今連南部長江水域亦起洪水,此時舉國皆受洪水之苦,更甚從前!

卻見那曾舉薦鯀的大臣出班奏道:“啟奏陛下,鯀之子禹亦精通治水,且臣聞言,其治水之道不同於鯀之治水之道,陛下何不召他來一試,倘若覺得其法可平定水患,便讓他主理此次治水事務如何!”

舜帝聞言皺眉道:“禹之名吾亦曾有耳聞,隻是卻未見過,可先將之召來,待吾親自考量與他,是否精通治水之道!”

於是舜帝便下詔召來禹,隻見其人雙眉濃密,身高九尺,虎步雄軀,英武非凡,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綻放出懾人的光彩。好一個英偉漢子!舜帝心中暗讚道。

隻見禹躬身向舜帝行禮,道:“微臣姒禹,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舜帝點點頭,道:“卿且平身!吾聞卿善治水,但不知卿有何策?”

禹聞言微微沉思片刻之後,方道:“回陛下,堵不如輸,治水當以疏通為主!”

舜帝聞言喜道:“卿果然能治水!吾欲讓卿領司空一職,主理治水大業,卿可願領?”

禹聞言忙跪倒於地拜道:“臣願受領,誓要平定洪魔,以慰我父在天之靈!”

舜帝聞言,想到了那被斬的鯀,不禁歎了口氣,道:“你有此誌,原是好的,隻是望你以我人族億萬百姓安危為念,莫要再似你父般了!”

禹聞言心中一凜。旋即堅定地說道:“陛下暫且寬心!禹知矣!”

舜帝點點頭,道:“既然如此,你且回去準備一番,從此我族億萬百姓之性命,便交到你的手上了!”

禹聞言心中不禁想起了剛剛成婚三日的妻子塗山氏。心生一暗!禹隨即拜別了舜帝,回到家中,遠遠便見妻子倚門而望,心中一暖。忙加快腳步行到妻子麵前,牽著妻子的手進了屋中。

待到坐定之後,方道:“我受共主之命,承父職以治水患,一會兒便走,我不在家中,一切要靠你了!”

塗山氏聞言手一抖,旋即鬆了下來。溫柔一笑道:“此乃造福人族之大事。夫君且去,妾在家中會照顧好母親大人的!”

禹點點頭,隨即又拜過了母親,便在兩個女人的注視下,走向洪水泛濫之地!

人間,禹站於高地之上,望著下方洶湧澎湃,奔流不息的滔滔洪水,皺著眉頭,苦思對策!如今雖知治水當以疏導為主,可是前有無數大山擋住了去路,他對山川紋理亦是不熟,卻是不知從何處下手!禹心裏在感歎著!

卻在這時,從三十三天之上飛來三寶靜靜地懸浮在禹的麵前,禹定睛一看,隻見三寶中有一斧頭,斧頭上刻有“開山斧”三個鎏金大字;一棍上刻著“如意金箍棒”;還有一圖,上繡有山川水流,地理麵貌,正散發出七彩光華,將斧棍的光華給壓了下去。

禹將三寶收入手中,三道不同的氣息從三寶內湧入了他的腦海裏,頓時三寶的信息盡在心中。得之那圖原來正是通天的山河社稷圖,借與他測繪山河,勘察地理所用;那一斧一棍乃是玄墨為他所煉的治水法寶,開山斧可開山裂地,如意金箍棒可測量水深,正是於治水大業有用之物!

禹朝著法寶來時地方向拜了三拜,道:“人族弟子姒禹拜謝聖父、守護者之恩了!”

禹天生神力,又得了三件靈寶,憑著他們治水。開了許多地疏通河道,走過許多道路,八年而過,已是渾身瘦弱,腳不留毛。

自此,人族水患已解,四海亦與內陸相交連。

為了定住人族氣運大禹又求蓬萊弟子為其煉製九鼎以鎮九州自此人族氣運始定。

大禹在位四十五年之後而逝,人族自經曆了諸多磨難以及三皇五帝地治世之後,終於大興!其子啟更是建立了人族史上第一個王朝,起名為夏。自此,人族翻開了新地一頁!

歲月悠悠,夏啟立國四百餘年,傳至桀,因其殘暴不仁,殺害忠臣,為天下棄也。黃河下遊有部落曰商,其祖乃堯之孫契,傳至夏桀時首領名曰湯。湯乃是一個仁慈厚德之人,曾勸解夏桀,不意反被夏桀下了牢籠。待到出了牢籠,返回湯地,得丞相伊尹,感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遂起仁義之師伐桀,終於推翻了夏朝,放桀於南巢,被天下諸侯推舉為共主,從此建國號商,都於亳。

此時人道已定,修行者隱於山川大澤,一心修道,天地間一片安寧。

隻有那些準聖以上的大能知道天地間大劫的氣息愈來愈濃厚……

PS:這一章算是總結吧,由於通天立人教,而天庭各項神祗皆有人族或者散仙擔任,也就不存在封神之因,所以我決定從商朝開始改變……

中午上架:大爆發,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打賞!兄弟們這本書成敗全部靠你們了!因為下一周平均每章訂閱少於五十本人就停止碼字,發完存稿果斷封筆!這幾天我會加班碼字所以一切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