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中日坦克首次交鋒
日本的四式主戰坦克和五式主戰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托”,研製工作於偷襲珍珠港之前就已經開始,開工同時研製兩款主戰坦克,一款大一款小,其本身就是學習中華的高低搭配,進行火力和裝甲上的互補。
因為中華和蘇聯強大的裝甲壓力,讓日本不得不開始研製一款用於陸地戰場的重裝備,五式和四式就是在日本上下憂患心裏中展開針對性項目的研製。四式是一款借助德國豹式坦克初期款式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測試效果和實戰性能,都優於德國的豹式坦克的初期型號,就算是後麵型號的豹式坦克,在速度方麵,也弱於日本的這款新式坦克。
局限於日本地幅和國內資源的匱乏,日本方麵原本也打算研製一款戰鬥性能能夠媲美中華的中國虎坦克,至少在戰鬥全重方麵(火力和裝甲),不能弱於中華的中國虎主戰坦克。但結果,日本人發現,德國為了顧及到中華的態度,並沒有打算把自己德國虎式坦克的坦克炮技術給日本,基於火炮技術不過關,日本隻能采取了折中的辦法,采取了從德國進口的88毫米高射炮和戰防炮,進行自己研製改裝,最終裝在了四式坦克的身上。不過,裝上了口徑較大的火炮,原本計劃裝載的86枚炮彈,隻能無奈的縮減到56枚。
這也是不得以為之,因為小口徑的火炮,射擊試驗表明,小於88毫米口徑的火炮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隻能采取了最少88毫米口徑的方案。這也是日本第一次在坦克上,裝上大口徑的火炮。以前不管是那一款戰車,日本在這方麵,最大的口徑也才五十七毫米。這是一個大膽的嚐試,不過有了德國一些製導和經驗,日本的兩種坦克最終如願定型。
四式坦克早在日本正式加入同盟國之前,就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加入陸軍,到現在已經快速換裝了許多個裝甲師團。而五式坦克,因為決定最少采取105毫米口徑火炮,車身和戰鬥全重,也比四式大了不少,研製起來也十分的困難。
可以想象,以往日本的一式坦克和九七式坦克,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坦克,戰鬥全重,還不如中華的傘兵戰車。裝甲防護就連中華的12.7毫米重機槍都承受不了。當年上海派遣軍之敗,讓日本人狠狠的記住了。
而日本配合德國展開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在裝甲方麵也吃了蘇聯t-34/85很大的虧,日本方麵為了一洗陸軍在裝甲部隊上麵的恥辱,不斷的加快研製速度。不過,就在四式這款不管是哪方麵性能都超過了t-34/85的坦克裝備部隊時,日本加入了同盟國,兩者也沒有正式較量過。
四式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位於地下工廠的五個戰車生產車間全力生產。四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隻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而五式主戰坦克,更是達到了四十噸的戰鬥全重,已經快趕上了中華的中國虎坦克了。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四人:車長、炮長、駕駛員、副駕駛員。
四式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88毫米高射炮,並準備采用自動裝彈機(非華麗添加)。采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藥。彈藥基數為56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5000發。最大速度為4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采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這些數據和現實資料數據完全不一樣,不用去查了。提一句,四式坦克和五式坦克,並非華麗創造的,二戰時,的確有這麽個玩意。)四式坦克一點也不比德國豹式坦克差,除去蝗蟲戰術外,強於蘇聯t-34/85,完爆美國謝爾曼。德國貨豹式坦克就別說了,性能是不錯,可惜費錢又費力。而美國的謝爾曼和蘇聯的t-34/85,都有一個共同點,便宜快造好操作。發揮蝗蟲戰術的話,再強大的坦克,也會被人海對死,更別說是坦克海了。而且對上蘇聯的t-34/85的話,還要算上為坦克開道的蘇聯擲彈兵和普通步兵。(其實華麗一直認為,群戰中,德國坦克被蘇聯坦克完爆,蘇聯的人海開道戰術也很關鍵,一大群步兵在前方為後麵的坦克開道,其實真正倒在t-34/85下的德國坦克並不多,更多是被數量眾多的步兵幹掉的多。至於謝爾曼坦克,除了四萬六千輛的產量之外,並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而中華的這款兩棲坦克,其實嚴格算起來,除了身上一些比較先進的設備和火力之外,並沒有比四式坦克強多少。裝甲防護方麵,也差不了多少。因為是兩棲坦克,為了保證在水中的速度,其戰鬥全重也不高。但也是達到了三十噸的水準,不比日本的四式坦克差。
當然,決定坦克優劣的標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麵。除了高素質的坦克兵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精良的火控係統。雖然中華還沒有技術自己搞出什麽車載火控雷達,但一些計較基本的火控裝置,已經很早就有了。
潛式微光瞄準鏡、紅外瞄準鏡,這些都能大大提高坦克的戰鬥力。先進的坦克火控係統的運用,也一改以往需要裝甲兵們嫻熟的瞄準經驗,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瞄準方法。這些就不是日本方麵所能具備的。
小日本能夠依靠德國以前給的技術,造出四式坦克,但是他們絕對沒有辦法理解瞄準鏡的存在。
其實在戰爭爆發以來,發生的坦克戰,都是在距離五百米之內才會相互試探性射擊。真正的交戰距離,都是在三百米之內。
而中華的微光瞄準鏡可以較射一千五百米之內的射擊,不過越遠效果也就越不好。在瞄準鏡的幫助下,在八百米的距離內,其命中率完全可以達到60%以上,這在二戰中,已經是一個十分驕傲的數字了。因為這樣的命中率,就算是在德國,也需要進入四百米的距離內,才能有這樣的命中率。
新加坡要塞是個大城市,這點毫無疑問。出去城牆邊上大路旁的田地外,其他地方都是大道。日軍的79裝甲車聯隊出城門後,所走的就是堅實的土地,剛好和中華兩棲裝甲營形成對角。
一千兩百米的距離,在林中掛的命令下,兩個連十六輛坦克已經調轉炮口完畢,攻擊目標也瞄準完畢。
“開炮。”每個坦克車裏麵的車長,同一時間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十六輛兩棲坦克上的105滑膛炮同時發出怒吼,隨著炮口火光閃現,炮彈出膛。兩棲坦克也是渾身一震,劇烈搖擺了幾下。
炮彈的軌跡劃過了夜空,不過這樣的軌跡,人眼是完全看不到的。不過,當這些炮彈開始撞擊目標的時候,就十分明顯了。
中華的兩棲坦克是采用105毫米滑膛坦克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威力足以將5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擊穿,打在隻有最厚隻有五十毫米,最薄隻有十幾毫米厚的四式坦克上,那簡直就是在用牛刀殺雞。
根據空氣動力學,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火炮口徑是一定的,所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用一個輕質彈托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托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杆狀,出膛之後彈托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這種穿甲彈,有著相當強大的穿甲能力。
兩輛走在最前麵的四式坦克,隻見像是被蚊子叮了一下而已,那個尖尖的嘴,卻撕裂了坦克的皮膚,與坦克進行熱情的激吻。接著,裝甲車的肚子突然炸開,內部的彈藥被穿甲彈射入時形成的熱流殉爆,整個裝甲車,化作一團烈火。
後麵那輛四式坦克裏麵的車長滿腦門子都是汗,借助照明彈,看到對方炮管瞄準過來的一瞬間,他便立即開始換擋,剛才隻要再慢一點,他的這輛坦克,恐怕也會遭到同樣的待遇,就在他掛上倒檔後退的瞬間,對方開始了發射炮彈,在這短短的時間裏,裝甲車向後退了一個車身的長度,幸免於難。
其他的四式坦克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在兩棲裝甲營發起進攻之後,79裝甲車聯隊中,暴起了八朵火花。六輛四式坦克同時報廢。其中有兩三輛坦克中的還不止一枚炮彈。很顯然是瞄準重複了。不過,第一輪炮擊就幹掉了日本八輛最新式的坦克,給予了日本其他坦克極其沉重的打擊。
“戰車聯隊,立刻快速突擊,接近支那坦克,近距離發揮我們的數量優勢。”上野新姿在後麵的指揮車裏麵,把發生的一切都看在眼中,一輪的炮擊結束後,便立即在車載頻道中說道。
四式坦克,作為日本最先進的坦克,其中還具有很大代表性的在車內裝有無線電台,能夠實現各車間的聯係。其有效的通訊距離為十五公裏之內,也算是日本裝甲方麵,一個零的突破。
剛才還在朝著大道行駛的四式坦克,現在,所有的坦克都立刻向右轉,成了一字型的戰鬥隊形,向東的田地裏開去。爬下田地的四式坦克,同樣受到了泥漿的阻擋,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想要靠近對方,就必須要下田地,不然順著大道隻會越走越遠。因為中華的坦克在東邊,而大道是一個弧形拐向西麵。
每個日本裝甲兵的心裏,都在憋著一股勁,衝上去,揍這群狡猾的支那人,想遠距離的吊著攻擊自己,沒門!
如果從天上看,平時寂靜的田地,如今已經是一派喧鬧的景象,一大排坦克,正在爭先恐後地向東方衝擊。天地中,其實早就沒有了糧食,因為冬季糧食已經收割完畢,接著要等待入春,才會有開始新的種植。不過,正式因為沒有了水稻存在,一片水田的田地,更加的難走。
如果此時天上飛來幾架武裝直升機的話,暴露的坦克突擊群,沒有防空火力的跟進,絕對沒有任何幸免的機會。不過,這也是日軍的幸運,因為新加坡四麵都是戰鬥,他們運氣很好,選了一麵沒有武裝直升機的戰場。
其實這裏也有安排武裝直升機護航,隻不過一輪的攻擊剛剛結束,已經回到兩棲攻擊艦上休整了,有些則是還在後方返航加油途中。中華陸軍的武裝直升機,也顧不上這裏,短時間內也調配不過來。
而不管是中華的空軍,還是日本如果突破過來援助的空軍,就算來了,黑暗中也沒有太大的效果,這次戰鬥,注定了是雙方裝甲集團的正麵衝撞。
當看到自己的引以為豪的戰車聯隊的新式坦克進入田地後,速度已經降到了平時的一半。上野新姿感覺情況不妙,中華的第二次攻擊快來了。他立刻命令自己的裝甲兵,直接開火!就算無法命中,也要打亂中華坦克的攻擊。如果這樣慢吞吞的,那麽很快就會招來對方的進攻,與其原地呆著被人打,還不如主動出擊。
後麵的坦克部隊,也在向前跟進,一一進入水田地,上野新姿明白,現在也絕對不能命令自己的坦克部隊撤出水田。而今,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在田地中,將對方的二十幾輛坦克消滅,盡快離開田地,重返硬土地,向後麵進攻而來的中華部隊采取衝鋒式的攻擊,用裝甲突擊碾碎對方的攻勢,讓中華士兵也嚐嚐被坦克碾壓的滋味。
天空中,在第一波照明彈的效果即將要消失的時候,第二波照明彈再一次的升空。從指揮車中,上野新姿感覺情況對自己非常不利,雙方的坦克部隊都是一字排開,隻不過,對方在自己正麵完全展開。自己的坦克下了田地後,卻是成一列縱隊,雙方成了一個丁字形,有點像海軍搶占的t字頭。這樣,自己的火力根本沒法施展開,這等於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和一群狼拚命。
“一連二連,繼續進攻,不要停,不過也要警惕城牆上的戰防炮。三連繼續火力壓製對方的戰防炮。快速挺進,不要讓對方形成對我們的相紮之勢。”看到對方的坦克也下了田地,越來越靠近自己的坦克部隊,林中掛下了作戰命令。
頓時,一字型的衝鋒隊形開始從兩邊卷曲,一連和二連從兩邊向日軍的79戰車聯隊包抄過去。
雙方的距離在逐漸接近。
“一大隊,對付6點鍾方向敵人,二大隊,對付9點鍾方向敵人,三大隊,對付3點鍾方向敵人,各大隊注意,快速靠近敵人,不要讓他們拉開距離。”上野新姿在無線電裏麵喊道。
本來自己的情況非常尷尬,不適合火力的發揮,沒想到,對方指揮官笨蛋式的指揮,居然向自己的側翼進攻,這樣,坦克的火力剛好完全發揮出來。
雖然中華坦克一直給人的壓力都很大,但是,上野新姿一點也不害怕,隻要靠近對方後,中華兩棲坦克,他沒有任何懼怕的道理。如果此刻在他眼前的是中華的陸地主戰坦克,那他沒有高出對方一倍的數量,他是絕對沒有如此的心情。
畢竟噸位和火力都在那裏,就算是88毫米坦克炮,沒有在很近的距離內,也根本別想擊穿中華的主戰坦克。而他麵對的是兩棲坦克,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因為隻要一炮,88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彈,足夠將中華的兩棲坦克擊毀。
三十輛四式坦克開始射擊起來,這是他們的第一次進攻,也是四式坦克出來以後的第一次實戰。呼嘯的一是穿甲彈,足夠將中華的兩棲坦克摧毀,但前提是要打中目標。
此刻雙方的距離已經拉到了一千米以內了,三十顆炮彈順利的落在了兩棲坦克營之中,濺起了無數的泥土和水漿,可見田地中出現了一個個大坑,還在噗哧哧冒出白煙。被炸開的泥漿,好像一個個小小的隕石坑,泥漿鼓起的四周,將田地裏的水阻擋在坑外。
而日本的攻擊也並非沒有收獲,還是有炮彈命中了兩棲坦克,其中有兩輛坦克當成被擊穿,這兩輛坦克並沒有僥幸的機會。
“該死,混蛋,狗草的小日本,曰你先人個板板。”林中掛怒了,看到自己的兩輛坦克在對方的攻擊下,就連裏麵的坦克兵都沒有逃生的機會,眼看幾年來朝夕相處的戰友就這樣死在自己的眼中,他真在怒了,吼道:“注意,各單位注意,不要過分靠近,火控係統,九百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馬上射擊,給我往死裏狠揍……”
其他兩棲坦克裏麵的裝甲兵也是充滿了怒氣,眼看戰鬥死在自己的眼前,誰都不好受。其實根本不需要林中掛的命令,一連二連剩餘的十四輛坦克已經瞄準完畢。
林中掛是個營長、車長,同時他也是一個可以隨時客串炮長的瞄準手。對自己車上的那款紅外夜視瞄準儀已經使用得早已輕車熟路,他打開紅外燈,將105毫米滑膛炮對準了正前方的一輛四式坦克,他能夠感覺到,那輛四式坦克,恐怕也在瞄準著自己,這種感覺,非常讓人難熬。
“嘎吱!”所有的兩棲坦克都停了下來,運動中的射擊,仍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壁壘,所以,他們想要準確命中對方,也得停下來,但是,這隻是暫時的。
“轟,轟,轟!”就在停車的一瞬間,兩棲坦克營開始第二次炮擊。
炮彈在0.01秒的時間內,就從炮膛內鑽了出來,甩掉後麵的彈托,伸開四個尾翼片,一枚枚穿甲彈頭,仿佛一個個快速移動的飛鏢,向對方飛去。
對付飛來的穿甲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快速機動,炮彈不是導彈,都是在發射前就瞄準好的,隻要在這個時間裏,坦克向前移動一段距離,就可以成功躲開對方的射擊,在彈雨中幸存下來。
兩棲坦克的105毫米滑膛炮,配合尾翼脫殼穿甲彈,那威力可是相當大的,隻要命中,絕無生還的可能。
坦克在設計的時候,各處的裝甲都是厚度不相同的,最厚的地方,就是前裝甲,其次是側麵,最薄弱的,就是後裝甲。
由於一字排開的四式坦克需要對付三麵而來的敵人,所以,上野新姿將自己的坦克分開對付三個方向的敵人,這樣,轉向左麵的敵人,就會將炮塔的後部留給右麵的敵人。
四式坦克的炮塔是焊接式的,和蘇聯強調低矮的炮塔有所不同,日本的坦克,炮塔都比較高大,這樣,人員在裏麵呆著比較舒服,而在炮塔的後部,也比較容易存放部分彈藥。
但是,這種設計,也毫無疑問地增加了受彈麵積。
兩棲裝甲營的裝甲兵們並沒有時間去關注是否命中,發射出炮彈之後,所有的人立刻忙碌起來,炮長再次尋找新的打擊目標。駕駛員卻是精神最高度集中的,他們手腳並用,換擋,加速,脫離剛才的危險區域。
坦克的三大指標,就是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兩棲坦克的防護能力雖然不強大,但是這是一款適用於兩棲登陸戰的坦克,為了能夠快速抵近灘頭,發動機馬力十足,而且車身比較輕,機動性比主戰坦克還好。
隻是,這裏是水稻田地,泡在積水的泥土,限製了兩棲坦克的加速。
而在另外一邊,日本的四式坦克也在麵臨同樣的問題。不但在馬力上輸給兩棲坦克一大截,最倒黴的,就是有幾輛坦克在發射炮彈的時候,由於強大的後坐力,導致車身後部陷入泥漿之中,履帶無力地空轉著,卻怎麽也爬不出來。
兩棲坦克的炮彈,在四式坦克極力掙紮要快速挺進的時候,出現在對方的上空。
一輛在努力掙紮著的四式坦克,每次駕駛員一加油門,三十噸的坦克車身就向上一顫,可是,卻掙脫不了泥濘的土地。坦克車內,其他三個車組人員不停的吼叫著,催他快一點讓坦克動起來。因為在靜止中的坦克,是死得最快的。他們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隕俱隕。
就在車長忍不住要大發雷霆時,一枚穿甲彈貫穿了這輛倒黴的四式坦克,一股巨大的金屬熱流穿進了炮塔,內部的三人,頓時在這股熱流中被射死,接著,穿甲彈進入炮塔內,自動供彈裝置正準備裝填進炮膛的彈藥被引爆。
“轟!”一聲巨大的響聲之後,這輛坦克的炮塔,就飛上了天,前麵的駕駛員,也立刻被震得七竅流血,丟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