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人傑當稱王?

眾所周知,呂布好色。而且呂布對於自己的女人,也是極為重視的。魏越、魏續、曹豹等人,正是依靠與呂布的姻親關係,才最得呂布的信任。對別的諸侯來說壓力不大的女人問題,對呂布來說,卻是沉重無比,讓他的心中百轉千回,糾結不已。

“怎麽,君侯難道不以妻妾子女為念,一意孤行到底?既然如此,那便請回。待來日我將手中美女賞賜三軍將士,便與溫候你決一死戰!”

張狂話語中的“將美女賞賜三軍將士”雲雲,顯然是一種威脅。隻要呂布執意不降,張狂絕對做得出將呂布的姬妾女兒當做賞賜,分給部下諸將的行為。這種事情在當今亂世中,本就是常見的。

聽到張狂發出的威脅,呂布咬碎鋼牙,卻無可奈何。

形勢不饒人。哪怕不考慮自己的妻妾都在張狂手中,光以如今的戰場形勢而論,呂布也已經處於絕對的下風。除非出現某些奇跡,否則對呂布來說,他基本上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呂布並非一個會慷慨赴死的人。他會貪利,會害怕,也會膽怯。麵對從各方麵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張狂,呂布動搖了。

——大家都是大漢官吏,何須拚到你死我活……

思考了良久,終於,呂布單膝艱難的跪倒,低著頭向張狂說道:

“張……方伯,呂布願降……”

聽到呂布最終說出了這種話,張狂滿意的笑了。

“哦?既然如此,便讓人傳訊三軍,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吧!”

對於呂布的降服,張狂並不太意外。如今的呂布軍,由於陳登獻出廣陵郡。已經陷入了四麵包圍的戰略狀態,隻能夠苟延殘喘。在如此絕望的情形下,張狂再以呂布好色的弱點相逼,按照郭嘉的分析。呂布降服的可能性超過了八成。

“君侯。真的要投降了嗎?”

聽到呂布傳下來的命令,他的親衛們一個個都麵麵相覷。待呂布再次重複了他的命令之後。親衛兵在沉默中,乖乖的服從了呂布的意誌。呂布甚至能夠感受到,有好些個親衛都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顯然是在慶幸不用與張狂軍對上了。

呂布軍的軍心。已經在郯縣陷落後大為動搖。對大多數將士們來說,他們很擔心跟著呂布繼續作戰,會禍及身在郯縣的妻兒老小。因此,當親衛隊將呂布決定投降的消息傳遞下去之後,從多處呂布軍大營中,居然都傳出了“萬歲”的歡呼聲。

隻有鮑信等少數軍將,對此等結果失望不已。悄悄的從軍營中離去。而呂布對於鮑信等人的行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未有任何反應。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呂布是這樣想的。

伴隨著呂布的被迫投降。整個徐州大地,除了彭城國被及時趕到的曹操占據,其餘如東海、下邳等地,紛紛輕鬆的落入了張狂的手中。這個巨大的變故,再次讓本來就對張狂的擴張憂心忡忡的南方諸侯,陷入了巨大的恐慌當中。

於是,從兗州到益州,從豫州到揚州,甚至是從荊州到司隸的官道上,都出現了不少趕著馬車飛快奔走的使者。

對南方諸侯所發起的大串聯活動,張狂並不是太在意。除了吩咐韋笑多加關注以外,張狂並沒有任何動作。事實上,他正在忙於重新架構自己的政權組織模式。

張狂起兵之初,由於人少地狹,采用的是軍法統治。等到攻克美稷,開始在河套地區屯田以後,張狂勢力才正式開始了民事管理的探索。不過那時候,河套一帶依然屬於半軍半民的管理方式,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政統治機構。

在並州入手之後,為了統治驟然擴大的地盤,缺乏統治經驗的張狂,不得不借用了漢室的統治模式。雖然在軍事組織上,張狂一直沒有套用漢軍的編組方式,但是在民政這一塊,幾乎是完全照搬了漢室的“郡縣鄉裏”製度。

吞並冀州,是張狂勢力發生質的飛躍的關鍵點。由於將重心放到了冀州,張狂對並州和幽州二地的關注程度明顯下降了不少。而當青州和徐州又陸續落入張狂手中以後,原本的州牧治理模式,不但在名義上變得不合適起來,更兼在統治上發生了大量的弊端。

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冀州與其他州,從理論上來說,都是一個平等的大州。可是冀州州牧府卻將並州刺史府、幽州刺史府、青州刺史府等同級機構都管理起來了。如此行事,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不少其他州郡的掾吏,也因此不自覺的抵製起從冀州州牧府下達的各項命令。

對於這種現象,第一個指出來,並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是董昭。董昭在並州刺史的位置上幹了兩年,就轉到了幽州刺史的位置上。當青州被拿下以後,董昭便上書張狂,認為己方如今的地盤太大,不再適合用區區一個冀州牧來加以統領。

在上書中,董昭很直接的提出,此時的張狂,完全可以自行稱王,然後以王爵的名義,統領北方四州。

這是張狂下屬獻上的第一份勸進文書。

張狂接到董昭的上書,當時並沒有同意。他在給董昭的回信中,說明了自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發展戰略,表示如今時機還不成熟,漢德還未完全衰弱,不適合隨隨便便的就稱王。

張狂可是清清楚楚的記得,三國時期第一個稱帝的大諸侯袁術,可是在稱帝以後,勢力飛快的土崩瓦解,最後走投無路,在投奔兄長袁紹的路上吐血而亡。所以,第一個稱王稱帝的人,結局多半都不太好。

得到張狂的回信,董昭對這個問題沉默了幾個月。不過,當呂布向張狂投降,徐州的地盤大半入手之後,董昭再次上書張狂,勸說張狂稱王。

在上書中,董昭列舉了多條張狂應該稱王的理由。

第一條,南方諸侯們在從長安的韓遂那裏搶走了天子以後,立刻漢家天子的名義,宣布張狂為大漢的叛逆。張狂若還是以漢家任命的冀州牧為主要官位,則在麵對南方諸侯的時候,天然便有氣虛的感覺。

第二條,作為現實問題,張狂治下的土地越來越多,區區一個“冀州牧”的官位,已經不足以治理地方。張狂隻有在稱王以後,奉王爵之尊,才可以順理成章的壓製住各地州郡。

第三條,董昭列舉了當年漢光武帝的故事,表示大夥兒跟著張狂東征西討,就是為了“攀龍鱗、附鳳翼”,期待有朝一日成功得誌。如今張狂占據了大漢的半壁江山,卻連個王位都沒有,未免使得眾將官大失所望,各自離散。如果人心一散,則張狂未來的大業,還能夠有什麽指望?

董昭的勸進文一公開發表,立刻引起了各地州郡大吏的群起支持。為了向張狂表示忠心,也為了以後的官位能夠再提上一提,表示支持張狂稱王的文書,如雪花般飄到巨鹿城中。除了程昱、趙雲等寥寥數人之外,差不多所有的重臣大吏,都對張狂的稱王表示強烈支持。

其實在張狂心中,又何嚐不想早日稱王稱帝?

不過,張狂到底是來自後世的穿越者,他在史書上,見多了各種實力不足卻強行稱帝者的下場,深知“帝”“王”的位置,是一份有進無退的高風險職業。萬一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個不小心,可是後悔都沒用的。

而且,漢室雖然比從前又大大衰弱了,可是在大漢的統治下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還在決定天下局勢走向的中堅力量。這批人哪怕對大漢有再多不滿,卻始終在內心最深處懷有一份對大漢的留戀之情。冒冒然的去挑戰這批人的底線,風險太大而收益有限。

要知道,曆史上曹丕篡漢,也是在亂世維持了幾十年,成長於大漢依然完整時期的那批人幾乎都死光了,人們不得不接受漢室必亡的結論之後,才順利完成的。曹丕的老子曹操當了好些年的魏王,就是不敢亂動,還不是生怕自己的行為引出大麻煩來嗎?

當然,董昭等人隻是希望張狂稱王,並沒有直接支持張狂稱帝。但是按照漢家的故事,漢高祖當年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張狂這個異姓者,隻要稱了王,那天下還有誰不知道他最終遲早是要稱帝的呢?

考慮到以上這些事情,張狂倒是不急於稱王稱帝。不過董昭等人說的也是有道理的,張狂現在手中有五州之地,還要加上小半個司隸,確實需要更加高級一些的官位來領導手下了。

要不然,張狂自己不過區區一個州牧,他的手下總不可能升官升的比張狂還要高吧?

如此一來,很多州郡大吏呆在張狂手下不就升官無望,還有多少做事的動力呢?

所以,王是不好直接稱的。不過,換成比“王”低上一級的“公”,張狂覺得倒是可以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