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寅時三刻。
天色剛剛微微泛明,一輪朝陽自雲朵當中剛剛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們還在睡夢當中,朝廷的武大臣,卻都已經各自起身,早早地來到了午門外等候。
今天,是土木軍報傳到京師之後的第一次朝會,而且是大朝會。
在京的武官員,七品以上者無論掌事官,還是待選官,抑或是勳貴外戚,皆可列席。
此等重要場合,無論朝臣們懷著怎樣的心思,都絲毫不敢怠慢。
距離朝會還有足足一刻鍾的時間,但是午門外的廣場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員,武分列,已經站滿了整個廣場。
因著皇帝不在京師,舉行朝會的三大殿皆不得啟用,禮部商議之後,決定直接在午門外的廣場上舉行朝會。
卯時的鍾聲沉沉響起,隨著太陽緩緩升起,清晨的陽光灑在宮城的城門上,封閉許久的宮城大門,緩緩打開。
一隊浩浩****的儀仗,自宮城左邊的側門而出,打頭的是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校尉和身著宦官服飾的內臣。
鼓樂聲起,群臣各歸其位。
不多時,尚寶司已經在廣場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簡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鈺端坐案前,他的身後,左邊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右邊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順。
與此同時,有眼尖的大臣,隔著遠遠地瞧見,在郕王身後,被浩浩****的隨侍宮女內宦遮蔽著的左側門中,不知何時豎起了一道屏風
“升朝!”
隨著禮官中正響亮的聲音響起,群臣齊齊下拜。
“參見郕王!”
待群臣行禮過後,朱祁鈺起身開口道:“國家多難,上幹天咎,皇兄奉天討賊,不意被賊所留,本王奉聖母皇太後懿旨,總攝大政,統禦百官,爾等當盡心竭力,護我京師,力保江山,鞠躬盡瘁!”
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衛我大明!”
朱祁鈺微微頷首,道:“今日召開朝會,第一件朝務,是廷推六部尚書及五軍都督府都督京營提督大臣。”
說著,朱祁鈺停了停,開口叫道:“吏部尚書何在?”
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
朱祁鈺道:“此番廷推六部尚書,由爾代本王主持!”
王直拱手領命,轉過身對群臣道。
“今日廷推六部尚書共二人。”
“其一,戶部尚書候選者三人,戶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禦使王曜。”
“其二,兵部尚書候選者三人,兵部侍郎於謙,刑部侍郎江淵,大理寺卿俞士悅。”
“以下為六人履曆”
有明一代,廷議是決定朝廷國政最常用一種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來說,廷議所涉及的事務,都是國政大事,通常由皇帝親自主持。
不過今上登基之後,因其幼弱,漸漸變為由和負責廷議事項的六部尚書代為主持,並逐漸形成定製。
廷推作為廷議的一種,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權威的選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員銓選由吏部執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書代為主持。
因為廷推具有極強的權威性,所以無論是程序還是人員,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首先是參與廷推的官職,一般來說,如果是京官,則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職才有資格經由廷推任命,外官則僅有巡撫,總督兩種官職可以參與廷推任命。
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會提前擬定三到七人的備選名單,然後由吏部尚書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員逐一投票,現場公布結果。
正常來說,六部尚書級別的大臣,要麽由皇帝下旨特簡,要麽由九卿會推,鮮少有經過廷推產生的。
所謂會推,實際上是一種小範圍的廷推,有明一代,將六部尚書,左都禦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稱九卿。
在內閣權壓百官之前,九卿便是官當中的頂級大佬,會推便是由這九個人,共同進行推舉,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書的主要產生途徑。
但是這一次和以往不同
隨著土木之役大敗,六部當中的戶部和兵部兩位尚書,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個。
除此之外,刑部尚書金濂和工部尚書石璞,皆在外地隨軍平叛。
九卿當中又五個都無法參加,會推自然無法舉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廷推。
這麽一會工夫,王直已經讀完了幾個候選大臣的履曆。
隨即,在禮官的指揮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臣,依次上前,將自己的意見投入早就準備好的箱中。
過程漫長而無聊
朱祁鈺就這麽看著,心中卻不由得歎了口氣。
見微而知著,從這場廷推便能看出,勳戚的勢弱,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要知道,作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權威度無可置疑。
但是這些年來,由於五軍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經漸漸成為了臣的專用程序。
不知從何時起,廷推已經有了心照不宣的規矩,廷推武臣,則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武百官參與推選,但是若是廷推臣,則隻需要三品以上的臣參與推選即可。
會推亦是如此,若是會推五軍都督府都督,則由五軍都督府實職都督及都督同知,會同九卿推選,但是若是會推七卿,則隻需九卿參與即可。
到了明後期,則更加離譜,甚至就連廷推高級武臣,也沒有勳戚們參與的份。
從根上起,讓勳戚武臣就受製於臣,如此下去,怎麽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壓?
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最後一名臣入列,王直開始唱票。
按照廷推的規矩,候選者應該有三到七人,然後推舉出兩到三人,由皇帝選定最後的人選。
但是這次情況特殊,一是大臣們死的太多,一時之間難以找到這麽多資曆威望都足夠的候選人,二是結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數,不過走個程序,故而王直隻報了票數最高者。
“此次廷推,兵部尚書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於謙,戶部尚書得票最高者,戶部侍郎沈翼,恭請王爺決斷。”
朱祁鈺點了點頭,命人從王直的手中,接過票數的結果,用朱筆在上頭寫了個準字,道。
“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於謙為兵部尚書,掌兵部一應事務,擢戶部侍郎沈翼為戶部尚書,掌戶部一應事務,二人接令!”
於謙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首道。
“臣等二人謝朝廷恩典。”
雖然今日結束之後,吏部才會重新擬定調令,鑄造官印,啟動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東西。
經過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準的於謙和沈翼二人,現在已經可以被稱為六部尚書,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
隨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於謙卻仍站在原地。
按照之前議定的程序,接下來應該舉行的,是廷推京營提督大臣,此乃兵部執掌,所以他也就沒有回列,而是等著朱祁鈺開口。
不過沒等到朱祁鈺開口命他主持廷推,卻反而等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隻見武臣序列當中走出一人,手裏捧著一本奏疏,上前道。
“臣南京中軍都督府都督豐城侯李賢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