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歸朝,固然是一件勞動整個朝堂的大事,但是,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隨著奉天殿朝會上的兩道詔書被布告天下,京城中的各個衙門,也終於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軌道。

就仿佛,是一顆小石頭投進了平靜的湖水當中,圈圈的漣漪過後,湖麵依舊平靜的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整個京城發生的變化,好像真的就是南宮當中多了一個太上皇而已。

一切,仿佛都沒有改變,但是,風波往往總在平靜中醞釀著……

這一天,下了早朝之後,朱祁鈺用了早膳,稍稍歇息了一會,懷恩便小心的走了進來,道。

“陛下,首輔和大塚宰在外求見,說是有事要稟。”

朱祁鈺看著懷恩,略感到有些意外。

通常來說,這個時間點,雖然是處理政務的時間,但是,一般不會有大臣覲見,更遑論是王翺和王文這樣的重臣。

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如果有事要說的話,早朝上就說了,除非是……有什麽早朝上不方便說的。

於是,朱祁鈺點了點頭,道。

“召他們進來吧。”

懷恩欠了欠身,轉身離去,不多時,王翺和王文兩個人聯袂而來,大步走進殿中。

說起來,若論親近和重用,王文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天子第一心腹,但是,實際上,出於內閣的特殊地位,平日裏幾個內閣大臣,反而是最常被召見的。

似今天這等,兩人同時覲見的事情,隻發生過一回,而那一回,可是讓內閣有了大大的一番動**……

“參見陛下。”

行禮過後,朱祁鈺給兩人賜了座,也沒有繞彎子,直接了當的問道。

“剛剛下朝,兩位先生便急急趕來,可是有何重要的事務,在早朝上不便說?”

於是,王文率先拿出一道奏本,遞了上來,道。

“陛下明鑒,臣今日來,所為二事,一是迎歸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升賞敘功之事,二是為增補內閣大臣而來。”

“增補內閣?”

朱祁鈺拿過王文的奏本,一邊翻開看著,一邊皺了眉頭,開口問道。

按照之前定下的規矩,內閣定員六人,和六部相對應,負責各部的政務票擬。

但是事實上,因為內閣的特殊性,一直都沒有滿員過。

高穀被調去南京之後,倒是有大臣建議增補閣臣,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一直被耽擱了下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內閣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半內廷的衙門,所以,要不要增補閣臣,很大意義上取決於朱祁鈺這個天子。

對於朱祁鈺來說,現階段內閣的四個人也不是忙不過來,因此,他就一直沒顧上這件事情。

而且,這件事情,內閣來提可以理解,畢竟有些時候,抱怨一下閣務繁重,跟天子要個人,是能夠增加印象分的。

但是,王文這個吏部尚書來提,意義可就非同凡響了。

不過,既然王文和王翺二人是聯袂而來,自然是對於天子的疑惑心知肚明,於是,二人對視一眼,王翺上前解釋道。

“陛下,內閣空額已久,隻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曾增補,如今,太子殿下即將出閣,吾等內閣大臣,又肩負為東宮講授課程之責,事多繁重,朝中便有不少大臣,提出要增補閣臣。”

話到此處,王翺默契的往後退了一步。

於是,王文順理成章的將話頭接過來,繼續道。

”陛下,太上皇如今既歸,一眾迎歸有功之臣,自當升賞,但是在吏部部議的時候,對於該如何升賞,卻產生了爭議。”

“依臣之意,使團此行,朱鑒,羅綺,李實三人功居首位,可視功授勳衛,準蔭子入國子監,杜寧,李賢等人亦有功,但僅賜予財帛賞賜即可。”

“但是,部議之時,有不少人認為,使團之功並非武功,所以授勳衛不當,應當擢升官品,以做酬功。”

“而且……”

王文話到此處,看來王翺一眼,於是,這位首輔大人,立刻從袖中又拿出了幾份奏章,遞了上去,道。

“陛下,這是吏科給事中王鉉呈遞的奏本,他在此奏當中,盛讚朱鑒甘願身赴險境,數入瓦剌,對迎複太上皇有大功,並舉薦他入閣參讚機務。”

“和這道奏本一同呈遞上來的,還有其他幾個禦史以及吏部官員的奏疏,他們舉薦的人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希望,陛下能夠簡拔這次迎複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入閣的。”

有了這兩人的解釋,朱祁鈺大致的翻了翻遞上來的奏本,心中也便有了數。

與此同時,他留意到,王文最開始呈遞上來的那份,關於使團眾人升賞的奏疏,依舊是以授勳加賞賜為主。

可以看出來,雖然部議上產生了爭執,但是,這位大塚宰,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沉吟片刻,朱祁鈺開口問道。

“九皋先生,你是內閣首輔,這些舉薦的人當中,你覺得何人適合入閣?”

王翺的表情顯得有些謹慎。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好答。

現如今舉薦的人當中,無非就那麽幾個,使團的三個人,朱鑒,李實,羅綺,然後就是李賢,杜寧這兩個朝廷派去迎接的。

按理來說,朱鑒功勞最大,要提拔也得先考慮他。

但是,這個人的立場,就是最大的問題!

內閣和別的衙門不一樣,對於內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聖心。

現如今,雖然京城當中看似風平浪靜,但是,這幾本奏疏的出現,本身就讓政治嗅覺敏感的老大人們,感受到了一些莫名的意味。

而朱鑒這個人,一向是親太上皇的,這一點,從他孤身入瓦剌談判,然後又毅然選擇從陝西巡撫調任鴻臚寺卿便可以看出。

如此一來,是否讓他進內閣,就需要多方考量了。

尤其是,在王文這個老家夥的態度這麽明顯的情況下。

於是,沉吟片刻,王翺還是道。

“陛下,臣以為,內閣之人不僅要有才識,有功勞,更要有謀略巧思,所以,臣以為,若要增補閣臣,李實和羅綺二位大人,更加合適。”

“此番出使瓦剌,朱鑒雖當居首功,但是,銓選大事,不當用作升賞,朝廷若要酬功,勳衛蔭封賞賜皆可,官職之事,還是當選擇合適之人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