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中,老大人們低低的議論起來,撚著胡須神色各異。

但是,卻都沒有蕭鎡如今的神色複雜。

他當然也看出了天子的用意,但是,他卻不知道,該不該期待天子接下來的做法。

從蕭鎡自己的角度來看,如果天子真的打算對翰林院動手,將這批超額的官員清理出去,不管是塞到哪,隻要離開了翰林院,蕭鎡的壓力都會減輕很多,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站在掌院學士的角度來看,這很可能意味著……天子對清流進一步的打壓。

這可不是什麽值得讓人高興的信號。

於是,雖然知道不合時宜,但是蕭鎡還是不由得想起一句話。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這句話放在此處,倒真是恰如其分。

不過,無論蕭學士是如何作想的,都改變不了局麵。

果不其然,下一刻,天子便道。

“此乃吏部失職!”

“十三道禦史分掌全國各處,尚不敢有員額超出,翰林院掌文翰之事,何以竟冗官至此?須得整飭!”

於是,王文立刻便起身,拱手道。

“請陛下吩咐。”

隻見天子略一沉吟,右手輕輕的在案上敲了兩下,隨即便道。

“吏部即刻整理待選名冊,待年後開印,則會同蕭學士專門針對翰林院展開一次考績,另外,將庶吉士散館時間提前,和此次考績一同進行。”

“此次散館,選三名成績優秀者,各授修撰,編修,檢討,其餘發回吏部待選,此後,翰林院修撰,編修,檢討,定額各五人。”

“如今翰林院中超出定額的官員,視其考績結果,考評為上等者,轉遷部院,可擢升二級,考評為中等者留任,考評為下等者,平調部院或地方。”

“此次考績之後,翰林院當恢複定額,不得超員授官,若有,則責吏部!”

好嘛,這下誰也別說誰,兵部要忙起來了,吏部和翰林院也閑不下來。

王文和蕭鎡同時上前,拱手領命。

“臣遵旨。”

隻不過,蕭鎡的臉色,明顯要比王文更加愁苦幾分。

相反的,明明是受了斥責的王文,反倒更平靜一些。

本來,這也不是他的責任,要真的說是誰導致了現在的局麵,該是幾代先皇對翰林院超額的視而不見。

給幾代先皇背鍋,算背鍋嗎?

當然,更多的是,王文作為銓選的一把手,能夠看出很多其他人一時未必能看出來的門道。

這次對於翰林院的整飭,很難說天子是蓄意為之還是順水推舟。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天子依舊保持了自己慣常的風格,不動則已,動則若雷霆之勢,而點到即止。

在今天之前,沒有人會想到,天子會對翰林院動手。

可是,一旦動手,便是徹底的整飭,所有超出員額的官員,一律要被清出翰林院,並且從此之後,嚴格按照定製來執行。

與此同時,仔細揣摩天子的話,可見剛柔並濟之道。

雖然說要整飭翰林院,但是,天子在調任官員的問題上,卻十分大方。

按照往常的慣例,翰林清流華選,調任部院,例升一級,在這一點上,天子沒有過分苛責。

考核上等者,轉調部院甚至可以直升兩級。

要知道,翰林院超額的官員當中,官職最高的,可是有正六品侍讀,侍講,照此辦理的話,可以轉調諸寺的正五品少卿或各部的正五品郎中。

這兩個官職,無論哪一個,都是含金量極高的位置,這一點,光看前段時間朝堂上圍繞著兵部那幾個郎中的激烈爭論便可以看出。

雖然那次的情況特殊,但是能落到七卿層麵上博弈的官職,個個非同小可!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天子雖然是整飭翰林院,但是,卻實實在在的給了這些翰林官員好處。

當然,代價就是,他們走之後,翰林院的勢力將會大減。

可是,很明顯可以想見的是,相比較自己的仕途,翰林院的發展又算個啥?

動若雷霆,卻又春風化雨。

天子的手段之高明,果真讓人敬服!

心中默默的對翰林院的事情做了初步的評估,王文沉吟片刻,又道。

“陛下,那都察院這邊要求的科道官員?”

作為吏部和翰林院的大頭目,王文和蕭鎡在這件事情上都沒有什麽異議,自然也就如此敲定了下來。

既然在官員的安置上,天子給出了明晰的態度,那麽想來執行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麽安排,還是給足了清流麵子的。

但是,翰林院的問題是解決了,可轉回頭來,都察院這邊的需求,卻還是沒有進展。

風憲官和其他的官職不同,六科十三道,無論是給事中,都給事中,掌道禦史還是普通禦史,雖然職權有差,但是品級統統都是七品。

而再往上的僉都禦史,直接就蹦到了正四品。

翰林院超額的這些人,最低的檢討是從七品,最高的侍讀,侍講是正六品,就算是往上蹦兩級,也夠不著僉都禦史。

所以,就算要調,他們也隻能往其他的寺監或六部的五品或六品官職當中調任。

至於考評下等的七品檢討和編修,倒是可以平調入科道。

但是問題是,科道缺的是能夠在整飭軍屯當中有所作為的得力大臣,這幫人若是考評下等,調任過來,不明擺著是添堵呢嗎?

王文是看不慣於謙,但是也沒有到要在這種事情上刻意為難的程度。

事情討論到這種程度,也的確需要天子出麵來敲定了。

於是,朱祁鈺思索了片刻,道。

“庶吉士散館之後,選授一部分,明年春闈當中,再選授一部分,剩下不足的,令朝中三品以上大臣自朝中八品以上官員及監生中舉薦。”

“如今科道官員有一百二十二人,缺額二十八人,此次選授科道,專為兵部整飭軍屯而設,共授官五十人。”

“本次新授科道官員,以一年為期,期滿考績,依照科道員額核定,優者擢升,劣者黜落。”

王老大人眼前一亮,有天子這句話,一切就好辦了。

還是那句話,銓選是吏部的老本行,真要選授官員,不是什麽難事,朝廷當中別的沒有,人是一抓一大把。

科道作為僅次於翰林清流的官職,含金量是很高的。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兼具京官和地方的兩種屬性。

從歸屬上來說,十三道禦史都是都察院的官員,屬於京官。

但是從實際的執掌上來說,他們負責的卻是各地的巡查工作。

在升遷的時候,科道官員是按照京官的標準,外遷地方,可以直接升一級,如果考核為優等,調任地方可以越級拔擢。

與此同時,出巡地方,也可以被視為有地方經驗,雖然和主政一方仍然有所差別,但是,也不會被視為隻會誇誇其談,不懂實務之輩。

所以說,禦史這個職位,看似品級不高,但實際上兩頭占便宜。

真的要選人的話,擠破頭想進來的人多得是。

王文之所以遲遲不肯答應,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禦史這個團體,實在太討厭了!

上一次京察的時候,都察院對吏部的為難,他可都還記著呢。

所以,要補齊都察院的缺,王老大人是老大不願意的。

但是,如果說,吏部有額外對於這批科道官員考績的權力,那就大不一樣了。

王老大人聽完天子的話之後,已經開始盤算著,明年的這個時候,自己該如何製定專門的考績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