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自古有多種學說,各有主張。其實,佛教講“人人皆有佛性”,每個人的本性裏,都有成佛的性能,亦即都有善良的一麵。人性善美的特質有四點:

第一,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

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對他的讚美;讚美如花香一般的芬芳而怡人,所以我們和人相處,在適當而不矯情的情況下,不妨替人戴一頂高帽子。能夠對人多一些讚美,在佛教裏認為這也是“添油香”;我們何妨把所有人都當成未來佛一樣,多替他添油香,自己也能廣結善緣,增加福德。

第二,助人如冬陽,適時而溫暖

“饑時施食,渴時施茶”,當別人有了困難的時候,適時提供幫助,這種“急難救助”,就好像冬天的陽光一般,溫暖人心。所以,助人要及時,尤其真正的救人,應該是“救急”比“救窮”更重要;如果我們的社會,人人都肯“雪中送炭”,而不急著“錦上添花”,人間就會更有人情味。

第三,信心如舟航,乘風而破浪

人要有信心,才能安然走上人生的旅途。信心就像舟航,在茫茫的大海裏,需要有舟航才能乘風破浪,安渡彼岸。人生也像大海,需要靠信心的舟航,才能到達目標。所以,建立信心、確立目標,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第四,希望如滿月,明亮而美好

人是因為希望而活著,有希望才有明天,有希望才有未來。希望像滿月一樣,圓滿、明亮的月亮最美,讓人感到清涼、感到自在;人生有了希望,就像黑夜裏有了月亮,給人希望、光明,所以希望如滿月,明亮而美好。

人性有善有惡,社會因此有黑暗與光明;我們應該發揚人性善美的本質,才能建設社會的光明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