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上,凡事都有因果關係,要怎麽收成,必先怎麽栽。如果你沒有努力的因,怎麽會有收成的果呢?四種“一定少”,提供參考:

第一,隻知讀書的人,活用一定少

我們常聽人譏稱別人是“書呆子”,什麽樣的人被稱為書呆子呢?就是隻知道讀書、隻會死背書,而不能將所學活用於生活中的人。伊川先生說:“讀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讓生活有反省的準則;讀書是為了增加知識,為了讓生活減少錯誤的機會。如果讀書是為了文憑或為了考試,則“雖讀盡古今天下之書,無益也”。所以讀書應以力行活用為主。

第二,隻知利己的人,朋友一定少

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隻想到自身的利益,必定是一個隻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那麽他的朋友一定不多。因為,隻知利己的人,必定常與朋友鉤心鬥角、相爭相奪,終致朋友紛紛遠離。古雲:“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好,而忘人之好。”朋友交往,雖不能隻在利益上往來,更不能心存自私,應該要用奉獻、付出、真誠的心與人來往,如此才能受人敬重。

第三,隻知享樂的人,成就一定少

一個人如果隻知享受,而不肯勤勞、不願努力、不懂奮發上進,一定不會有所成就。就如農民如果沒有春天的播種,又怎麽會有秋天的收成呢?程頤說:“懈意一生,即為自棄。”一個隻知享樂的人,就等於是一個未戰已降的士兵。所以,安逸享樂是人類的敵人,若不能戰勝他,則永遠不能獲得成功。

第四,隻知貪懶的人,財富一定少

《佛光菜根譚》說:“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精進是無盡的能源,懈怠是隱形的危機。”有的人貪圖安逸、懈怠懶惰,這樣的人很難發財致富。因為財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賺得;財富不是由享樂中得來的,而是靠勤勞節儉積成。一個懶惰的人,沒有耕耘,如何能有收成呢?所以,隻知貪懶的人,財富一定少。

語雲:“好馬不需馬鞭,勤人不用督促。”一個懂得自我學習的人,必能視勤奮為快樂之源;一個懂得自我成長的人,必能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進步與成功。所以,四種“一定少”足堪我們引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