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春天來了
軍隊裏多是一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冬季閑了下來,難免會聚在一起喝個酒取個樂,使得這葉河小鎮也變得熱鬧了起來,靠著軍隊吃飯的人著實不少,隻不過打架鬥毆的事也多了起來,憲兵隊幾乎每天都要抓上十個八個的關個禁閉什麽的,不過都是軍人之間的爭鬥,下手都有分寸,頂多就是鼻青臉腫,見紅歸見紅,卻沒有鬧出人命來。
這一個冬季,僅僅是駐紮,消耗也不小,特別是在遠東新占領區域還沒有完善的交通網絡,軍資運送的成本更大,不過倒是讓北地居地著實賺了一筆,畢竟軍隊經過,賣些野味什麽的也能賺上一些錢,從側麵也帶動了北地經濟的發展,隻不過財政支出卻占了相當大的一筆,讓搞行政經濟發展的行政官員們怨言頗大。
四月,北地的冰雪已經開始融化了,河水也開始解凍,雖然棉服仍然脫不下去,但是天氣已經開始轉暖了,冰雪消融,但是陰暗的山角處還是白茫茫的一片。
河水一開化,軍隊就開始進行春季的整編工作了,隨時準備上戰場上,原本熱鬧的葉河小鎮也變得顯得冷清了起來。
隔河打下一排排的木樁,拉過粗大的繩索,用木頭做成的密封箱也一個個的被綁到了繩子上,上麵再鋪上木板,就是簡易的浮橋,大軍過河還是不成問題的,內陸的工程兵部隊也開了過來,準備在這裏修建一條永久式的鐵橋,春暖之時,後方抓獲的俘虜也開始了遠東交通網的修建工作,使用俘虜是一件成本極低的事情。
但是於對於這個時代的俄羅斯人來說,給自治區當戰俘,是一件極為輕鬆的事情,因為自治區從抓獲第一個俘虜的時候,就開始修訂完善俘虜使用政策,考慮到人道主義精神,俘虜不可能用到死為止,做為戰爭俘虜,如果對方出錢贖人的話,可以送回去,如果沒有人贖的話,如果工作記錄良好的話,工作滿三年就可以得到自由之身了,拿到一筆錢返回家鄉,或者直接留在自治區也可以,像這種重獲自由的俘虜如果能通過新公民考試的話,拿著一張新公民身份證,無論是哪一族人,走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歧視,就連一部分滿族人都可以挺胸抬頭的走在自治區的街頭,強大,才會包容。
自治區本身已經好些年沒有打過仗了,俘虜建設隊幾乎消散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都成為了自治區治下的新公民,雖然經過三年的勞作,可是這些俘虜們絕大部分對自治區都不會心懷恨意,因為在俘虜隊伍裏,不會受到任何的虐待,病了有醫生給看病,平時也能吃飽飯,隻要能幹活就行了,甚至還有工錢可拿,雖然數量不多,隻要自治區平均工資的一半左右,可畢竟是俘虜不是。
這些俄羅斯的俘虜也要遵尋這個體係,甚至還要考慮到俄羅斯人的口味問題,從他們當中選取會做飯的自行解決夥食問題,隻要老老實實的工作,不會受到任何的刁難,甚至工程隊走到哪裏,都有些做生意的小商人趕來兜售一些便宜貨品,比如衣服,比如小食品,罐頭,甚至還有穿著更加舒適的盜版軍靴,當然,還有那種流動式的妓院,有一些歐洲娘們和俄羅斯女人充斥其中。
對俘虜的限製也就是十人連坐製,相互堅督,甚至還擁有很大的自由,這些俄羅斯人當了不過幾個月的俘虜,就再也沒有人主動逃跑了,當俘虜的日子裏,好像比他們從前的日子還要好過,甚至要好過得多,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甚至不用擔心沒有女人,隻要半個月的工錢,就可以逛上三四回妓院,這好事上哪找去,就是那些用來防病的套子戴起來有些不太爽快。
在葉尼塞河以東的占場上,自治區抓獲的俘虜多達十萬之眾,這些俘虜承擔起了遠東交通網絡的修建工作,首先修通的就是一條條的水泥公路,不過遠東多山,公路經常要繞山而行,遇水還要修橋,甚至還在遠東地區修建起了幾個鋼鐵廠,這投入有點大了。
不過自治區的統治穩固最大的依仗就是交通,隻要交通便利,無論哪裏出了問題,做為自治區最強大的後盾,軍事力量可以依靠著交通網絡在最短的時間趕赴到戰場,執行保衛任務,而且交通也是一地發展必不可少的依靠,甚至自治區奉行的人口遷移政策,就是把交通不便地區的人都遷出來,安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當然,故土難離,如果不想離開也是沒有辦法,反正你要自給自足,也不收你的稅,隻不過想要更好的生活,交通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所以越來越多人的人願意走出深山,在自治區的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在交通可達的地方重新安家落戶,甚至連祖墳的遷移都在資助之列,畢竟中國人最重鄉土,更重祖宗。
自治區完全有條件這麽幹,因為自治區不像南頭的大明朝那樣土地兼並嚴重,自治區屬於地廣人稀,北方所屬,南洋,澳區都有著龐大的地域,甚至自治區並不禁止土地兼並,隻要你願意,你有錢,你甚至可以成為擁有良田百萬傾的超級大地主,但問題是,你得能找到人給你種地啊。
現在自治區的居民到哪都能找到一份比種地要強的工作,放著自由人不當,任何當被你盤剝的佃戶呢,正是因為這種情況,黑奴才會在自治區允許購買,倒不許倒賣,而且還要承擔教育之責,在自治區當地主是沒什麽前途的。
因為雇傭者要支付被雇傭者的學習、醫療等支出,工廠倒還好些,利潤較大,可是搞農場的可不行,人太多了就賺不了什麽了,何況人也多不到哪去,所以自治區的地主是最憋屈的,對佃戶要像孫子一樣哄著,護著,逢年過節,地主還要帶上禮物給佃戶去拜個年,問個好,家裏有什麽事,要噓寒問暖,否則的話把人弄急了,就算是不進工作工作,隻要到農會在各分部打了個招呼,就可以轉移到澳區或者東北去,自治區的財政要負擔路費,劃規土地,甚至還有一筆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