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艦隊出動

在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和希特勒會談的第二天,和代表團同時來德國的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也見到了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

在會見中,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根據前一天的希特勒和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的會見結果向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提出:英國已經接近崩潰,最後投降隻是一個時間問題,軸心國的勝利指日可待,現在該是考慮勝利後世界的安排問題了。他邀請蘇聯一起參與瓜分大英帝國遍布全球的遺產問題。

不過這個素來以頑固、不妥協而聞名於世的蘇聯外長卻始終緊繃著臉,靜靜地聽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表述。他對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發出的邀請蘇聯一起參與瓜分大英帝國遍布全球的遺產不置可否。反倒是對德國與蘇聯之間的一些問題更感興趣,對大英帝國是否已經失敗並不關心。

他劈頭蓋臉地向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1、德國軍事代表團在羅馬尼亞是想做什麽?

2、德國軍隊出現在芬蘭,目的何在?

3、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意義是什麽?

4、德國所謂的‘歐洲新秩序’和日本的‘大東亞新秩序’究竟指的是什麽?蘇聯在這兩個秩序其中的地位如何?

連珠炮似的提問把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鬧了個手忙腳亂,他在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會談前根本沒有想到這位一向慣於說‘不’的先生會提出這麽多問題來,故而隻能避重就輕地回答了兩個問題。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對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避重就輕的回答很不滿意。他開始揪住德軍出現在芬蘭的問題不放。莫洛托夫說:“蘇聯政府認為,最後解決芬蘭問題是它的責任,《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規定,芬蘭是蘇聯的勢力範圍。”

裏賓特洛甫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揪住德國在和芬蘭的合作上不放,也來了火,他針鋒相對地說:“波羅的海如果發生衝突,將嚴重影響德蘇關係,後果不堪設想。”

莫洛托夫卻說:“這不是波羅的海問題,問題出在蘇聯和德國交界的土地上。”

裏賓特洛甫大聲叫了起來:“你們不得與芬蘭再次作戰。”

莫洛托夫回答說:“你這是違背去年簽訂的條約。”

這時雙方陷入了僵局之中。在場的裏賓特洛甫的高級外交助手理查德。舒爾茲見此連忙上前為雙方找台階下,他說“實際上根本沒有理由使芬蘭問題成為一個爭端,或許這隻是一個誤解。” 裏賓特洛甫立即借此順勢轉圈,開始試圖把話題重新扯回大談德蘇兩國瓜分大英帝國的前景上,而莫洛托夫卻死死揪住芬蘭問題不放,堅決要討論與蘇聯國家安全有關的問題。他說:“對於德國駐紮在芬蘭的問題,蘇聯仍在等待回答。蘇聯還想知道德國對土耳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最終打算,昨天你們的回答是非常空洞的。我們的華西列夫斯基回來後和我說了這些東西。我們對你們的態度很不滿意。還有德國對羅馬尼亞新邊界的一些保障措施絕對是針對蘇聯的,應予以撤銷。”

裏賓特洛甫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他立即跳了起來,有些粗暴的拒絕了莫洛托夫的要求:“這是無法滿足的。要是蘇聯也像德國一樣,向保加利亞提供保證,德國會說些什麽?”

他接著說道:“難道保加利亞的鮑利斯國王要求莫斯科給予保證了嗎?”言下之意是:即使蘇聯想效法德國,也不可能啊!他接著說:“如果德國要找借口,與蘇聯摩擦,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這種借口。”

雙方最後的會談以在表麵上發表了一個看起來還象那麽回事的共同談話新聞結束。

莫洛托夫回到了住所,在裏麵焦急等待他的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詢問了他和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會談具體情況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通過這次會談,雙方都摸清了對方的底細。華西列夫斯基知道,蘇德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由於在此之前,由於多方麵的原因,斯大林一直相信德國在拿下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動手的,這裏麵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他斯大林本人看過希特勒所寫的書,希特勒在書中對俾斯麥避免兩線作戰的教誨極為推崇,他認為,德國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陷於兩線作戰境地。希特勒在書中對德國領導人的失誤長籲短歎,這在斯大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它無疑會避免重蹈覆轍。對此,斯大林深信不疑。

另外在1939年8月,當希特勒拋棄他一貫的**立場,急不可耐地與蘇聯接觸時,斯大林試探性的提出了一個漫天性質的要價,他認為德國一定會和他討價還價。沒料到希特勒很爽快的在 1939年8月23日滿足了他的要求。蘇聯與德國瓜分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也成了蘇聯的努力範圍。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斯大林的判斷:希特勒不會兩線作戰,在徹底拿下英國之前,莫斯科將高枕無憂。他頑固的認為:如果沒有征服英國,希特勒是不會進攻蘇聯從而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境地的。並在此後的一次講話中指出,德軍之所以在西線獲勝,首先在於它避免了兩線作戰。如果西線戰事沒有結束就匆忙進攻蘇聯,那無異於自殺。他認為對英戰事將在1940年底開始,約需半年時間,然後才能折向東進。這樣,蘇聯起碼在1942年前不會卷入戰爭。這種觀念在他心目中是如此堅定,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再也無法改變。

斯大林不僅對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時間判斷失誤,對希特勒發起進攻的方式,也陷入一廂情願的假設。他認為,如果德國要侵略蘇聯,那麽,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將首先從邊境挑釁開始,然後才會大規模地入侵。隻要不給德軍以發動進攻的口實,戰爭或許就打不起來,起碼還可以再拖一段時間。於是,他竭力滿足德國的要求。德國所需要的原材料,蘇聯竭力滿足;報紙上連篇累續地歌頌德軍戰績,大唱德蘇友誼。在西歐戰役和希臘戰役結束後,為了撫慰希特勒,莫斯科甚至驅逐了比利時、挪威和南斯拉夫三國的外交使團,理由也很簡單,這些國家現在都處於德國的控製之下,它們的合法政府已經不複存在,再讓這些國家的使節留在蘇聯,那不是有意與德國為難嘛!因此,斯大體幹脆將他們驅逐了事。至於說蘇聯與南斯拉夫政府之間的友好條約,那就顧不得了。

雖然在此前德國的一係列軍事活動也引起了斯大林的一些懷疑,但是這些懷疑被他的情報人員根據他的口味進行修飾的情報給消滅的差不多了。所以雖然命令總參謀部製定了那個計劃,但也隻是將它作為一個備用計劃來看待。

由於以上原因,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雖然在德國嗅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氛,但是他們也不敢去捋斯大林的胡子。他們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上違心的說斯大林對希特勒不會在近期進攻蘇聯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周天雷開始製定德國海軍的下一個大的作戰計劃和方針策略的時候,德國空降兵司令施圖登特將軍也在製定一個他準備讓空降兵大出異彩的計劃。

在西歐戰役裏,德國的空降部隊除了在挪威地區外有一次比較大規模的空降外,在荷蘭和比利時的空降的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挪威的空降與其說是空降,還不如說是機降。在希臘戰役中空降兵的任務也不是很多。

施圖登特將軍敏銳的認識到在占領了克裏特島後,德國很快就會對還滯留在埃及的英軍部隊來一次最後的攻擊。由於在希臘方向的陸軍部隊正在逐步撤離該地區,隻留下少量的部隊做為占領軍的麵目出現。

對埃及英軍的攻擊看來將會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一個方向是隆美爾指揮的北非裝甲集團軍,另一個方向就是亞曆山大港和塞德港,如果占領了亞曆山大港和塞德港,攻擊前者可以截斷英軍的後勤線,並可以順著尼羅河迅速攻擊埃及的首府開羅,後者是對蘇伊士運河進行攻擊。隻是由於飛機的航程不夠,不然他還會下令直接用傘兵攻擊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上的蘇伊士城。空降部隊先行,然後海軍的登陸部隊後行。雙方一起占據這兩個軍港,如果不成也可以隻占領一個軍港。

而隆美爾這邊也在製定對付英國第8集團軍的計劃,他知道英國人現在的防守兵力是捉襟見肘。他們不僅要防禦自己的進攻,還要防禦德國有可能對亞曆山大港和塞德港的攻擊。在茫茫的沙漠上英國軍隊是無法守住自己的防線的。

而蒙哥馬利這邊也陷入了困局。他知道德軍占領了克裏特島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麽。可是他手上的部隊數量也並不是足以去防禦兩個方向發起的進攻。他於是決定趁德國剛剛攻占克裏特島,需要休整的機會對隆美爾指揮的北非裝甲集團軍進行攻擊,以求先打敗隆美爾指揮的北非裝甲集團軍,然後再調轉身來防禦德國在克裏特島隨時有可能發動的攻擊。他知道美國的援軍很快就會到來,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禦德國對埃及沿海地帶有可能發動的進攻。可是美國人在一戰結束後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打仗了。而且美國人抵達這裏還需要時間,在抵達埃及後還需要時間來適應北非的戰場。如果德國人在這段時間內休整過來,對埃及沿海地帶發動進攻。那自己的的後方可就很難保證安全了。

所以他必須盡快先擊敗隆美爾的部隊。可是埃及的英國空軍在希臘戰役中損失較大,還沒有恢複過來。蒙哥馬利隻好在空中掩護很不得力的情況下發動了幾次對隆美爾的部隊的進攻,但是都被隆美爾的部隊在北非德國和意大利空軍的掩護下給擊退。

在英國和德國在埃及較力的時候,巴頓率領的部隊在美國西海岸的幾個秘密登船點開始登船。巴頓本人乘坐休伊特海軍少將的旗艦‘芝加哥’號重巡洋艦從容的離開了舊金山港口。

不久他們就與從其它港口出發的艦艇群在美國公海外開始匯合。艦隊開始按照計劃中排好的隊形開始向西航行。整個艦隊由80艘艦隻組成,其中的運輸艦隻有36艘,滿載著美國的特遣部隊和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備。艦隊的主力艦隻除了休伊特海軍少將的旗艦‘芝加哥’號重巡洋艦外還有‘休斯頓’號重巡洋艦,‘波特蘭’號重巡洋艦。此外還有‘海倫納’號輕巡洋艦和‘聖路易斯’號輕巡洋艦。而戰列艦則是‘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賓夕法尼亞’號。航母則出動了‘列克星頓’號和‘企業’號。參加護航的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停的在‘列克星頓’號和‘企業’號進行起飛降落。機群在艦隊上空掠過,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響徹整個東太平洋。

為了掩護這隻艦隊的目的,特地發布了一個通告,說這個艦隊是要進行遠航訓練,並在印度洋舉行一個準實彈演習。所護送的部隊是送往美國在海外駐軍各島嶼進行輪換的。美軍陸軍將大規模換裝新式武器,所以輪換回到美國的部隊要進行新式武器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