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初綻 第一百六十七章 心思不同
洛陽宮的武成殿內,被緊急召來的大臣們站得滿滿當當的,所有的大臣都已經知道前些日子前方大軍傳來的戰報,我大軍接連幾戰告捷,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是大喜,今日皇帝緊急召見,許多的大臣也都聽到消息,前方又有我軍大勝的消息傳來。
皇帝沒到殿之前,殿內的大臣們都在相互探詢消息,翁翁私語聲不絕於耳。
我大軍連接取勝,皇帝緊急召見議事,許多大臣都在猜測,是要問詢大夥,對突厥人接下來的對策了。
皇帝和皇後快步進殿來,殿內的諸臣都停止了私下的交談,端直身子站著,聽候皇帝宣布事情。
李治沒有在禦座上落座,而是站著身子,手中揮舞著幾份軍報,大聲地宣布:“諸位愛卿,朕剛剛接到前方軍報,繼阿史德奉職部被我大軍殲滅後,我軍連續大捷,阿史那泥熟匐部和阿史德溫傅部接連被我定襄道的大軍殲滅,突厥人擁立的偽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其手下所殺,餘部盡降,阿史德溫傅事先偵知我大軍將攻營,倉皇之下率兩萬餘人逃跑,但在我大軍追擊下,最後隻帶領數千人,逃入大漠,餘部盡降…”
“突厥反叛的三大部落,數十萬之眾,在短短十數天之內,盡數被我裴大總管所領之定襄道大軍殲滅,哈哈哈…”李治大笑幾聲,“安北之危解矣!”
李治話音剛落,在朝堂上年剛最大,這次也被皇帝召至洛陽的劉仁軌,以讓人不可思議的速度站了出來,恭敬地行了一禮,奏道:“陛下,此是陛下英明決策,裴大將軍調度有方,前方將士奮勇殺敵之故!陛下力排眾議,堅持在年前派大軍出征,實是出突厥人意外,我大軍在突厥人不備間,趁夜突襲其大營,突厥人沒有防備之下,頃刻間潰敗,實是不意外…裴大總管督軍有方,製定的戰術非常的周密,臣認為,陛下應當給予裴大總管以重獎!”
對於這次征戰,諸臣在朝議時候意見紛雜,大部的朝臣們都是反對在大冬天出征,他們認為寒冬裏安北之地冰天雪地的,非常不利於我大軍的行進和作戰,而一直在那一帶生活的突厥人,則是對地形熟悉,對環境適應,我大軍又是長途跋涉數千裏,才能進入安北之地,與以逸待勞的突厥人作戰,肯定處於下風的,有可能再蹈蕭嗣業的覆轍,那樣的話,不要說平定突厥人的叛亂,其他地方的叛亂會接連而起,整個國家就會陷入不穩定的狀態,實是危險。
但被任命為大軍統帥的裴行儉一力堅持在寒冬裏出征,說突厥人一定想不到我大軍會在這個非常不利於我大軍作戰的季節裏出征,這樣我大軍雖然行程艱苦些,但也會出乎突厥人的意外,那樣可以做到出其不意而攻擊,甚至一擊就可以將全部突厥叛軍殲滅。
當時大力支持裴行儉意見的正是劉仁軌,正是劉仁軌這位戰功卓著的戰將的大力支持,還有皇帝李治對裴行儉的信任,大軍最終在年前出征。
如今裴行儉以比任何人預計都還要出色的戰果,向所有的人證明了他所提議的正確性,正是在突厥人沒有防備間,我數路大軍從幾個方向全麵突進,最終成功地殲滅突厥叛軍,安北一帶出現的危急局勢徹底解除,在我大軍這樣的威壓下,其他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也一定不敢再造次。
“陛下,臣附議,應當給予裴大總管以重賞!”中書令李義琰馬上出列奏道。
接著還有幾名重臣也站出來,表示一定要給予領軍的裴行儉以重賞。
李治揮揮手,示意諸臣先不要說這些,他繼續說道:“突厥人的叛亂已經基本平息,裴大總管也送來了後續的安排計劃,計劃派出各路大軍渡過大漠,至漠北,威逼漠北的各部落頭人,到漠南來議事,諸位愛卿覺得,此計如何?”
吏部侍郎魏玄馬上站出列奏道,“陛下,臣覺得裴大總管此計甚可,突厥人的叛亂已經基本被平息,潰逃的阿史德溫傅數千人不足懼,但那一帶的形勢要安定下來,還是要費一些時日,關於後續的安排,臣覺得,如今安北的天氣剛剛轉好,正是最適合用兵的時候,我大軍數十萬人雲集在大漠南側,應該趁此時候,再派大軍威逼安北境內的各部,讓那些搖擺不定的部落重新歸附我大唐,裴大總管派出大軍至漠北,令各部落頭人來議事,此正是讓諸部落齊心歸我大唐最好的策略!”
“陛下,臣附議!”中書舍人魏元忠也站出來奏言,“安北一帶諸部落時叛時附,臣覺得一定要用雷霆手段,趁我大軍取得空前勝利的同時,利用我大唐的兵威,威服各部落!裴大總管此計甚是可行!”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侍中郝處俊出列奏道,“我大軍連戰大捷,反叛的突厥各部盡被殲,漠南、漠北各部落定不敢再作亂,臣覺得陛下可下詔令,命各部落頭人來長安朝拜,將陛下的恩典賜於他們,攜我大軍兵威之盛,各部落頭人一定不敢不來,再加上陛下的恩典,臣覺得無須再派大軍進入漠北,即可達到此效果。若我數萬大軍進入漠北,雖然能威逼各部落來附,但這樣有可能會遭到各部落暗地裏的抵製,最終埋下再叛我大軍的種子,待我大軍撤出安北後,有可能再生亂,不如用懷柔政策效果更佳…”
赦處俊吞了口唾沫,繼續說道:“再者,如今西麵吐蕃人大兵壓境,我諸多邊州告急,臣覺得,安北的大軍一定要早些撤回,不然吐蕃人真的攻擊我邊州,那勢必是一場災難!”
雖然吐蕃使團因種咱原因至今還留在長安,但吐蕃人還是知道了我數十萬大軍出征安北的事,在從西麵鬆州到青海的一線都有軍隊調動,準備攻擊我邊州的跡象,我大唐精銳的兵馬大部都隨裴行儉出征安北了,西線的局勢十分危急,朝廷雖然已經下令征召軍士,開赴鬆州到青海一帶的邊州,以抵禦吐蕃人可能的攻擊,但我大軍在安北久久不歸,再加上我大唐拒絕了吐蕃的和親請示,並變相扣留其使團,吐蕃人還是會冒險攻擊我邊州的,那是件麻煩事兒。
聽赦處俊如此一說,剛剛表態支持裴行儉計劃的魏玄同和魏元忠也不敢再站出來堅持已見,而中書令李義琰也站出來支持赦處俊的說法,“陛下,臣附議,北邊的叛亂已經平息,西邊的局勢吃緊,我大軍應該盡快班師,以應付吐蕃人可能的攻擊!”
接著又有薛元超等重臣站出來,建議皇帝令定襄道的大軍早一些撤軍回朝。
剛剛麵上滿是喜悅之色的李治神色有些不自然起來。
此前的朝會上,諸臣間就如何應付吐蕃人可能的攻擊已經爭論過多次,一些大臣早就建議從安北抽軍,以應對吐蕃人的威脅,甚至有一些大臣指責此次出征安北的將士人數過多,以致無力應對吐蕃的威脅,但在李治的堅持下,最終還是沒有從安北抽軍回援。
見今日支持大軍盡快班師回朝的重臣人數占多數,原本一心支持裴行儉所提計劃的李治也猶豫起來,他在此前與劉仁軌的商量分析中,認為西麵我方可以依靠堅固的邊城守衛,吐蕃人即使派兵攻擊,也很難有作為,他們都認為,吐蕃人這是虛張聲勢,不足懼。但今日諸多的重臣都反對,劉仁軌甚至都沒站出來發表意見,這讓李治下不了決心。
“待朕與皇後娘娘商議一下,再作決定,”沒有多少大臣支持,再加上武則天先前的意見,李治有些悻悻,隻得宣布諸臣散去,過兩日等前方最新情況傳來再議——
散朝後,李治和武則天回到仙居殿,一進殿,武則天就急急地對李治說道:“皇上,臣妾還是認為,安北的大軍應該盡速班師回朝!安北一帶三十萬人馬,皆是久經戰事的精銳之師,若一直久居安北,定是大大不妥,西麵和青海一帶吐蕃人的威脅不得不防…”
李治怔怔地看了一會武則天,有些頹然,他如何不知道武則天的心思,隻是不點破而已,這位自己心愛的女人在捷報傳回來以後,已經數次要求下詔令大軍班師了,今日朝臣們也都是要求大軍班師,當下也隻得服軟,“既然皇後也是如此認為,西北吐蕃人的威脅不得不防,朕也同意定襄道的大軍班師,那就再擬一詔,除一部鎮守安北外,大軍大部班師!同時傳給已經出發的戶部尚書崔知悌及安北的裴行儉,令大軍做好班師的準備!”
在皇帝召集諸臣商議軍情的次日,朝廷發布了詔命,因我定襄道大軍在平定突厥人叛亂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令裴行儉率大軍將士班師,隻留下左金吾衛將軍曹懷舜、右武衛將軍崔獻屯率一部駐屯安北單於都護府,防禦突厥人再次的叛亂,軍務交由朝廷派出的安撫使戶部尚書崔知悌掌管,並由李知十、泉獻誠等將先率一部,急馳青海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