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開路先鋒
軍情似火,戰場上沒有什麽客套的時間。薛長官定下作戰方略之後,所有軍官便分頭返回各自的部隊,安排對106師團的總攻。情報部門反饋回來的消息稱,日軍的大本營已經注意到與106師團中斷聯係的情況,並且開始派出飛機進行搜索,估計很快就能找到106師團的位置,留給國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羅毅回到突擊營的臨時駐地,把配合國軍153旅作戰的情況向各位軍官作了介紹,蘇曉峰不屑地說:“這種事,國軍幹得了嗎?幹脆咱們包了就得了。”
王大成說:“從絕壁上爬上去不是什麽問題,但清理山頂上的鬼子,再守住陣地,必定是幾場惡戰,咱們人手不一定夠。”
羅毅說:“就是人手夠,咱們也不幹。國軍人多,能夠拚得起,咱們就這千把人,拚幾回就沒了。這一回咱們過來,薛長官明確說了,不讓我們去打硬仗。”
蘇曉峰悻悻地說:“也罷,反正咱們立的功也不少了,這一次的機會,就讓給別人吧。”
羅毅說:“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把153旅帶到山頂上去,所以,我們要選出一支小分隊……大概50人左右吧,承擔開路先鋒的職責。大家看看,誰去比較合適?”
軍官們互相看了看,陸雙勇先舉起了手:“我來帶隊吧,論攀岩,在軍官裏麵我是第一。”
蘇曉峰說:“我是第二,我當副隊長。”
羅毅擺擺手:“雙勇去吧,曉峰就別去了,咱們的高級軍官不能都去。”
蘇曉峰嗬嗬笑著:“就我還成了高級軍官了?這些天見的人,不是師長就是旅長的,我當個連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王大成支吾了一下,說:“本來我也打算去的,既然羅子這樣說了,我也讚成,這裏上千人的隊伍,也需要有軍官來指揮。不過,我們情報部門得去一個人,萬一在山頂上遇到審問俘虜之類的事情,需要有個懂日語的。”
副支隊長邱彬接過來:“我去吧,我跟小鬼子打過好幾回交道了,業務熟悉。”
眾人一起盤算了半天,最後定下了小分隊的名單,包括薛炳文、薑會明、邵平等人,都是具有一技之長的精兵,陸雙勇當了臨時的隊長,邱彬當副隊長,一行人跟著張宗林派來的傳令兵回去了。
張宗林接到陸雙勇等人,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冷冷地打一個招呼,便下令全旅開拔。張宗林治軍果然很有一套,一個旅的士兵拔營起寨,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的。突擊營小分隊對於這一帶的地形比較熟悉,在前麵帶著路,向彰古峰陣地的背麵運動。
彰古峰背麵的地形十分險峻,有多處懸崖和溝壑,還有密不透風的荊棘林。突擊營的士兵多數是在山溝裏長大的,又經曆了多年山地訓練,有著應付此類地形的豐富經驗。陸雙勇指揮著小分隊的士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153旅打開了一條通道。
“這支部隊有他們的特點,光他們這一套工兵技能,就值得我們日後好好學習。”張宗林站在一條裂穀邊上,看著正在架繩橋的突擊營士兵,對自己的副官說。
“江東突擊營這支部隊,據說連委員長都表揚過,看來還真不是虛的。”副官也感慨道,這一路上過來,突擊營的體力之好,也讓他覺得佩服了。
部隊的麵前是一條深達四五十米的大溝,寬隻有二十幾米,大溝綿延數十裏,根本無法繞過。陸雙勇派出兩名士兵,帶著繩索沿著穀壁下到穀底,再爬上對麵的穀頂,將繩頭固定在牢固的大樹上。在係好了七八根繩索之後,突擊營士兵在繩子上鋪上墊子,製作成一座簡易的吊橋。為了安全起見,在吊橋以上1米高的地方,還另外結了兩根繩子,能夠供過橋者作為扶手之用。整個修橋的過程中,突擊營士兵配合默契,前後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工程,也難怪張宗林會感慨了。
陸雙勇看到橋已修好,跑過來對張宗林敬了一個禮說:“報告張旅長,繩橋已經修好,請組織弟兄們過橋吧。這橋承重能力不足,每次過橋不要超過4個人。”
“雙勇兄和弟兄們辛苦了。”張宗林難得地說了一句客氣話,讓副官都覺得大出意料。
張宗林從出發時就一直繃著臉,他的士兵已經習慣於長官的這種表情了。他們知道,這位長官雖然略有一些傲氣,但在平日裏待人溫和,對待士兵也十分關心,隻是一到打仗的時候,就完全變了一個人,頗有一些六親不認的架式。誰如果在打仗的時候貪生怕死或者貽誤戰機,等待他的就是張宗林毫不留情的懲罰,甚至是當場擊斃。據傳,他的妻子就是因為被懷疑通共泄露情報,而被他開槍打死了,他還因此而被剝奪了軍籍,坐了一年的牢。如果沒有這樣的變故,他今天遠不是一個旅長的職務了。
“願為張旅長效勞!”陸雙勇嫻熟地答道,在待人接物方麵,陸雙勇比蘇曉峰要更懂行一些,如果換成蘇曉峰,估計就該拍著張宗林的肩膀說點牛哄哄的話了。
副官看著支撐繩橋的繩子,有些猶豫地問道:“陸營長,你們用的繩子這麽輕,還這麽細,能撐得起四個人嗎?不會有什麽危險吧?”
陸雙勇嗬嗬一笑:“沒問題,這是新材料的繩子。我們過去已經做過實驗了,這麽寬的距離,用六根繩子最多可以承重八個人,我說四個人主要是出於穩妥的考慮。”
“是這樣?那我倒要見識見識。”張宗林走到繩橋邊上,摸了摸繃得緊緊的繩子,遲疑道:“這是什麽材料?非棉非麻,但真是非常結實。”他看到突擊營的士兵正在四人一組地沿著繩橋跨過溝穀,繩子沒有一點繃斷的跡象。
陸雙勇在一旁傻笑著:“不好意思,張旅長,我也不懂這是什麽東西做的,隻有我們營長懂。聽他說,這是美國人最新發明出來的東西,叫作尼龍,貴得很,一尺要一塊錢呢。”
“這樣好的材料,一塊錢一尺也不算貴,副官,把這種材料的名字記下來,回頭讓軍需官向上級打報告,我們也要裝備。”張宗林吩咐道。
“尼龍?”副官連忙拿出小本來記下,一尺一塊錢的確很貴,但相對於這種材料在戰場上的使用價值來說,這點錢也算不上什麽了。傳統的麻繩重量太大,在機動作戰中使用不便,哪有這種化學纖維的效果好。
突擊營使用尼龍繩絕對是屬於超前的,1938年的這個時候,杜邦公司剛剛解決尼龍纖維的工業化生產問題,尼龍製品的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了。不過,早在1935年,尼龍已經在實驗室裏被合成出來了,羅毅等不及工業化應用,直接請軍火商史密斯找到杜邦公司,用高價訂購了一批尼龍繩,作為特種部隊的裝備。由於尚未進行工業化生產,這批尼龍繩的價格的確貴得驚人。
“命令部隊過橋,每次不要超過四個人。”張宗林下令道。
153旅的士兵開始陸續地過橋,重機槍也被分拆開,由兩人一組抬過橋去。突擊營留下幾名士兵,在國軍通過之後,負責拆除繩橋,回收材料。其餘的人在陸雙勇的帶領下,又一馬當先地衝向了前麵的道路,繼續擔任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