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牛在方恨少發動攻擊的剎瞬間,也同時發動。
他整個人撲向李安:“整個人”的意思係指:除了他自己,還有他的膽色、氣慨、豪勇、須發,乃至裹傷布和流著血的傷口!
他罩向李安。
──因為他發現在這幾人之間,就以李安最沉得住氣,最不易給激怒,隻怕武功也最沉實。
他決定攻堅。
──攻堅就是往最難攻的地方攻進去,隻要把最難攻克的所在攻破,那麽,對方的防線就一定全然崩潰了。
他來勢洶洶,好象把自己當作一塊大石頭,而李安就是一隻抬鉗冒泡的螃蟹。
但李安果然應對沉著。
他沉腰。
沉馬。
甚至沉住了氣。
他舉起他那沉甸甸的銅鞍,雙手一抬,手腕急轉,向猱撲過來的唐寶牛反撐了過去。
銅鞍上刻著十幾個甲骨銘文,就在他把銅鞍急旋之際,每一個甲骨文字,都好象變成活的暗器,脫離了鞍,向唐寶牛飛打過去。
唐寶牛怒吼一聲,一拳打在鞍上。
蓬的一聲,李安的身形,矮了一矮,可是,仍然撐住了,隻腳下一陣脆響。
唐寶牛又怒叱一聲,再打一拳。
李安的身子,又矮了一截,但雙手舉鞍,依然吃住了,隻聞腳底一陣咇剝急響連聲。
唐寶牛咆哮一聲,一頭撞進鞍上。
這一下,李安在鞍下,好象不見了一大截,原來足膝以下,全紮入破板、泥土裏去了。
然而唐寶牛攻勢沒完。
他又一膝頂了過去。
他那一頭兩拳,隻不過是在和身撲下的剎那間事,已攻出了三招,這一膝沉壓下去,算是第四招,其間完全沒有頓止、陡歇過──他顯然才不讓李安有任何歇息回氣的機會。
可是,何吉和陳慶,也決不會讓他有機會發動一連串的攻勢。
他們一個守南、一個守北,而今,都一齊抄掠向西,一左一右,一戟一磬,一搠一砸,夾擊唐寶牛!
就在這一剎,李安忽覺鞍上一輕:唐寶牛竟不見了!
李安大喝了一聲:“緊守崗位──”
但沒有用。
陳慶與何吉,為了要解李安之危,以及左右夾攻唐寶牛,已滑離了原先的位置。
李安首先警覺。
他一叫,何吉、陳慶立即意會,馬上疾退回原來方位上──可是唐寶牛並不是往南邊闖。
更不是向北方衝。
他隻撲向東。
守東位的是張平。
──正在跟方恨少展開近身肉搏、貼身殊死戰的張平!
唐寶牛飛身撲去,吐氣揚聲,一膝就頂撞了過去!
他那一膝,變得向張平撞去!
但他開聲叱喝,卻不是向“瓶魔”張平而發的。
“快走!”
他叱向翡翠。
以及明珠。
──他們已殺開了一條血路:
快快逃走!
──機會難逢。
時機稍縱即逝,不容錯失。
像唐寶牛這種人,對敵之際,決不會等待時機。
一個真正的戰士,絕對知道:時機如美人,要捉住她,不可以窮等待,隻有引誘時機,追逐時機──要是沒有,就創造出一個來。
唐寶牛那一膝,還擊不倒張平。
但張平的防線已崩潰。
方恨少、唐寶牛二人使詐,聯手攻破了他。
翡翠、明珠立即掠身趕至,闖出大門。
晨光滿湖。
涼風送爽。
陳慶、何吉已一齊趕了過來──李安稍慢,因為他半截身子還陷入破板裏、泥土中,正吃力、設法把雙腿抽拔出來。
但何吉、陳慶、張平三人已結不成陣,也不及阻攔唐寶牛等四人。
唐、方一到了門外,掀翻桌子,往閣裏一倒,誇啦花啦,百幾十隻竹牌,一桌“麻將”,全散向閣內四人疾射出去!
唐寶牛一麵大笑道:“看我‘蜀中唐門’的‘麻麻煩煩密密麻麻千瘡百孔十發百毒中毒’!”
這些麻將往屋內發射出去,當然不似唐寶牛所說那末厲害,但百幾十張竹牌一齊激射,也決不是好應付的。
“平、安、吉、慶”就應付得極為狼狽。
唐寶牛、方恨少打算發出了這一大蓬麻將,轉身就走。
──逃離這兒再說。
他們是轉了身。
但沒有走。
因為他們發現:
翡翠明珠沒有走。
她們在這要害關頭,居然跑不動。
跑不動的原因隻有一個:
因為怕。
──害怕。
甚至已到了駭怕的地步。
她們怕,是因為看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原來一直就在她們背後,如影附身,不即不離。
此際,方恨少也看到了這個人:
他的心也涼了大半截。
原來蔡青山已經來了。
他現在就坐在欄杆之上,搖著雙腳,好象在欣賞晨色,陶醉在晨光之中,徜徉在晨風裏。
他的神情很悠閑。
他的眼色很淡漠,白多黑少,瞳孔有點綠,臉上似笑非笑,神色間似有點不屑。
他還在端視自己的指甲。
唐寶牛這時候也看到這個人了。
他一下子明白過來:
大家怕的,正是這個人。
他卻一向天下怕、地不怕,不知怎的,從見到這個人開始,他也有一種感覺:
怕的感覺。
幾乎是說不出原由的,一向號稱不知“怕”字怎麽個寫法的唐寶牛,心中居然莫名其妙的,有點害怕起來。
怕這種感覺,一向是會滋生、蔓延、茁壯、傳染的。
唐寶牛決心不讓“害怕”坐大、鞏固、穩定下來。
所以他率先招呼:
“嗨。”
還向那眼白多眼珠隻一點的人說聲:
“早。”
並且熱情的伸出了大手:
“我叫唐寶牛,唐太宗的唐,珠光寶氣的寶,對牛彈琴的牛,你叫我唐巨俠便可。”
然後他問:
“你貴姓?”
“盟主有令,”那人隻怪眼一翻,淡淡地道:“四個人都留下來,押回青山總盟裏去。要是反抗,先殺書生和明珠,留下這莽漢和翡翠的狗命有用。”
他不是回答唐寶牛。
而是向張平、李安、何吉、陳慶吩咐。
下令。
他說話全不帶感情。
唐寶牛卻充滿感情、十分熟絡地作了回應:
“狗先生,素仰素仰,幸會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