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鄔熙曆史上的那幾個傳說(22)
艾仕幀教授接著回憶道:“也不知道當時的醫院醫療水平有限還是我的問題過於怪癖。反正醫生檢查完後,就有點嚇壞了,說我的眼睛的著色點和常人不一樣。這是一個什麽概念的,就是我們各自看到的黑、黃、藍、綠......這些顏色,其實呈現到每個人的眼睛中,都是不一樣的,先拋開色盲色弱不說,就單單正常人而言,同樣看到的藍,其程度也是有著一些差異,在醫學的領域中有一個色差值。就拿藍色舉例,正常人看到的藍色係數1~1.99之間都是正常的(編者按:係數1的藍色相對於1.99的藍色,是要淡了很多!),如果是1以下,也就是0.99以下的話,就這個藍色有色弱的可能。再往下,就有色盲的可能了!在這裏需要提醒一下的就是一個人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顏色,係數不可能都一樣的,譬如說張三看黑色的係數是1.27,而看紅色的係數就是1.09,不盡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色差值,色差值越接近,分辨率就高。怎麽理解,就是我看所有的顏色的係數都差不多大小,那說明你的眼睛的色彩分辨率很高,看到的畫麵更為逼真。可惜的是,醫生給我查出來的問題是我所看到顏色的色差值都達到了一個峰值:2,而且這個峰值在檢查的過程中還在增長增長,一些顏色的色差值係數已然達到了2.01、2.02的樣子了。醫生把大致的情況告訴了我母親,我母親很簡單的問醫生道:‘那怎麽治?總不見得讓我的孩子繼續疼痛下去吧?’醫生說這一點都沒辦法,讓我母親另請高明,最後就給我隨便配了一點止痛藥了事。我母親見我的眼睛隻要一閉上就疼,就帶我把鄔熙幾乎所有的醫院都走了一遍,隻可惜,沒有一個醫生能知道我的症狀所在。知道我母親帶我去見了一個老中醫,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老中醫?老中醫看眼睛能行嗎?這事還得西醫來醫治吧?”李誌明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艾仕幀教授略略的笑了一笑,隨後緩緩的說道:“很多時候,中國人的病隻有中國的醫術才能救得。老中醫,一輩子安心懸壺濟世,不炒作、不熱衷於功名利祿。那才叫一個真正的醫者仁心呢!”
“艾教授,不要去跟李誌明矯情這個。他哪能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把那老中醫的事情跟我們說說唄!”蔣凱支持著艾仕幀教授說道:
艾仕幀教授點了點頭,喝了一口上好的金駿眉,帶著思緒,慢慢的回憶了起來......
徐濟寧。一名不為人知的老中醫,解放前隱居於龍虎山(編者按:這地方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在作者“見鬼”係列的第一部《見鬼實錄我和我身邊人》中就有有關龍虎山的描寫。),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名熱血青年,據說在山裏食得一種草藥,讓其身材高大魁梧,孔武有力,據說一拳能震裂三塊紅磚。在民間,有“徐巨人”的綽號。由於平日裏最看不慣那種為非作歹之事,頗能伸張正義。深受百姓愛戴。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公然發動侵華戰爭,三十多歲的他,義無反顧的參加了國民革命軍,保家衛國,展現中華好兒女的風采一麵。
徐濟寧參軍後,就被就近分配到了國民革命軍的第八集團軍。這個第八集團軍實在是太有名了,軍長張發奎就不用多說了,這人物一直做到中華民國的陸軍總司令,是一名中國不可多得的將才。txt全集下載其中最有名的戰役,就是和第九集團軍的張治中一起聯袂參與了“八一三淞滬之戰”這一戰役雖然以中國軍隊失敗而告終,但有效的牽製日軍三個多月,這也讓日軍揚言三個月滅我中華的“戰略計劃”宣告失敗巴頓奇幻事件錄!而生在鄔熙的徐濟寧。參軍後參與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八一三淞滬會戰。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兩次抗擊日軍的淞滬會戰,第一次是以蔡廷鍇為總司令、蔣光鼐為總指揮的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1932年,日本製造一.二八事變(編者按:一.二八事變是日軍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1931年的918事變後日本在東北三省建立起的偽滿政權鬧劇的視線,於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自導自演了挑釁事件,這個挑釁事件實在是不敢恭維。是由日本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一手策劃,她在1932年1月18日下午唆使2名日本日蓮宗僧人與3名日本信徒到毗鄰上海公共租界東區(楊樹浦)的華界馬玉山路的三友實業社總廠去生事。日方5人在廠外觀看廠內工人義勇軍操練,並投擲石子挑釁,引發衝突。而之前川島芳子早已經雇傭打手扮成工人模樣混入人群。衝突中日方5人遭到不明人士攻擊,一人死亡,一人重傷,然而警察並未成功逮捕犯人,因此日本指控攻擊事件為中國人的工廠糾察隊所為。這事到了1月20日的淩晨開始升級,日本數十名日僑青年同誌會成員趁夜放火焚燒了三友實業社,又砍死一名、砍傷兩名前來組織救火的工部局華人巡捕。隨後日方又組織了1200人的遊行隊伍前往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煽動日本軍方出麵幹涉此事,在遊行途中,這1200人開始鬧事,打砸搶無所不為。隨後,日本方麵做出響應,在1月21日由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村井倉鬆向當時的上海市長吳鐵城提出四點無理要求:1、上海市長對該事件進行公開道歉;2、逮捕和處罰作案者;3、對被害者進行經濟賠償;4、取締和解散上海以抗日救國會為首的一切反日組織和團體。中方對於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予回應,於是,一.二八事變就這麽著粉墨登場了。),起先國民政府竟然采取了“忍讓政策”,說什麽“滬市為我經濟中心,總以和平應付、避免衝突為是。”在這種“忍讓政策”之下,上海市長全盤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四點無理要求,滿以為這樣就能平息戰亂,事實呢?事實證明:日本人就是一隻喂不飽的白眼狼。那邊堂而皇之的接受了中國的“道歉”,另一邊已然挑起了事端,突然進攻上海的閘北,淞滬會戰就此打響。曆時三個多月。最終在歐美各國的調停之下,於當年的5月5日簽訂了《中日停戰協定》,這個協定也為第二次淞滬會戰(1937年)的發生埋下了伏筆。這一場戰爭,我國已死傷一萬四千多名官兵的代價,阻擊了日軍的無理侵占。在這裏需要交代一句的是:日軍的傷亡代價是3091名。跟中國官兵的傷亡比差不多是5::1,這個數據可以讓我們深思一下電視中的抗日神劇,那些導演和編劇是怎麽胡編亂造的,是怎麽腦洞大開的?
第二次淞滬會戰是第一次淞滬會戰後的五年後,為何說第一次的淞滬會戰會給五年後的第二次淞滬會戰埋下伏筆呢?就是那狗.日的《中日停戰協定》,該《停戰協定》中,竟然有這麽一條: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筆者每次想到這裏,都要狠狠的點上一顆香煙,猛抽一口,然後吐著口水自言自語道:“這算是哪門子的協定?自己的國家不能駐防自己的軍隊。丟人算是丟到家了。再來反觀日本,在“一.二八”事變以後,日本即在上海虹口、楊浦一帶派駐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兵力有海軍陸戰隊3000餘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也就是這個,給中國的第二次淞滬會戰的失敗埋下了重大的伏筆。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侵占平津以後,又準備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8月9日,日軍蓄意製造事端。派遣駐上海陸戰隊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滕要藏乘軍車闖入虹橋中國軍用飛機場,遭到中國守衛士兵的阻攔後,他們竟開槍打死一名機場衛兵。中國軍隊進行自衛反擊,當場將日軍官兵二人擊斃。這事件又是日本一手導演的。臭名昭著的“虹橋事件”,日本帝國主義以虹橋事件為借口,在命令大批日軍陸續登陸,派飛機在滬寧、滬杭線上空偵察的同時,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向上海市長提出如下要求——中國方麵的事件責任者謝罪,並處刑;限製停戰協定(地區內)內保安隊員人數、裝備、駐軍地點;撤除該地區內所有防禦工事;設立監視以上實行的日支兵團委員會、力行取締排日抗日。
這一次。我們的老蔣同誌算是硬氣了一把,斷然不能同意日方這樣的無理要求,既然你日本要跟我中國宣戰,那我中國就準備血戰到底。開什麽玩笑,上海是老蔣的龍興之地,豈能隨隨便便的就這麽給日軍顛覆的?日方見中國拒絕本方的要求,於8月13日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官下令全軍進入戰鬥狀態,嚴密警戒,並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派兵,作出了“不和南京政府談和平,要嚴厲懲罰南京政府官道無疆最新章節。”的決定。(這也是後來日本為何會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慘案,源頭就在這裏。)
原本日軍8月13日就要打響淞滬會戰的第一槍,怎奈一場台風的到來,把日軍的軍事行動延遲了一天,到8月14日,日軍率先襲擊了中國的杭州和廣德。中國軍隊立即反擊,中國空軍對上海日本海軍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實行了轟炸。
老蔣在8月14日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等這份聲明書發表完畢後,老蔣才組建了第八、第九集團軍,抵抗日軍。看看這第八、第九集團軍是怎麽組成的,第八集團軍由蘇浙邊區部隊組成,張發奎擔任總司令,守備杭州灣北岸,並掃**浦東之敵。第九集團軍由京滬警備部隊改編以及張治中麾下的三個師、一個旅,再加上上海警察總隊、江蘇保安團等部組成,張治中擔任總司令,擔負反擊虹口及楊樹浦之敵任務。大家看到了嗎?我們軍隊的組成,竟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警察,戰鬥力低下可想而知。根據一些相關的史料記載,張治中是臨危受命,由於當時中國的交通條件有限,要在短時間內將張治中麾下的三個師、一個旅的所有兵力集結到上海,顯然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怎麽理解?大家千萬不能用現在的交通概念去揣摩當時的交通運力。誰都清楚:最快集結兵力的有效交通運輸是火車。可當時中國的鐵路並沒有如今的發達。很多地方是不通鐵路的,換而言之,張治中的三個師一個旅到了某地因為沒有鐵路怎麽辦?那就開始駁載,用大卡車運。運到前方,隻有河,沒有公路怎麽辦?那繼續駁載,用船運。蔣介石在14日發表聲明後,才讓張治中的第九集團軍進軍上海。命令之重。時間又短,這讓張治中非常為難。名義上是張治中麾下的三個師一個旅組建成第九集團軍,但實際上,真正開赴到上海主戰場的,壓根就沒有三個師、一個旅,可能就一個團、一個營。參與真正戰鬥的還是當地的保安、警察力量。所以,戰後很多人紛紛指責張治中不會打仗,擁有如此精良的裝備(編者按:當時第九集團軍是老蔣最為倚重的部隊,特別是宋希濂的36師,全部都是德式裝備。)。且張治中還參加過第一次淞滬會戰,最終還是失利。這其實真的有點冤枉張治中了,張治中的三個師一個旅沒有全部達到戰場,那其他的武裝力量呢?都是警察、保安,他們所使用的武器也可想而知了,都是漢陽造的中正步槍,跟日軍使用的步槍比起來,那真叫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先來說說小日本的步槍吧,基本上都是打一槍拉一下栓。速率快,精度準,而漢陽造的中正步槍竟然還沒有準星,憑感覺瞄準了就可以射擊了。這個精準度就不用說了,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再來看那速率,中正步槍是出了名的配件組裝貨,什麽意思?就是幾把壞槍,將其拆卸,將其中好的部件重新組裝起一把槍。不管你怎麽組裝。這配件總有不磨合的地方,往往是打了一槍,手拉槍栓根本就拉不動,非得把槍豎在地上,然後用腳去蹬槍栓,所以漢陽造的中正步槍還有一個綽號,叫“腳蹬子”。這樣的射擊速率能夠日軍的比?人家打了四五槍,你才打了一槍,這樣的武器裝備實在是有點像小學生跟中學生幹仗的意思。除了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以外,人員構成也大不如日本。當時中國從事警察的都是些什麽人?不是文盲就是流氓,指望他們打仗,實在是一件極為奇葩的事情。當時中國軍隊的文化素質有多麽的低下,幾個細節可以說明一切:1、有很多老兵不知道燈泡是什麽玩意兒,看到發亮的燈泡,還以為可以湊上前點煙抽;2、不知道燈泡是什麽玩意,那就更不懂得電是什麽東西了,當時日軍在防禦係統中已經拉上了電網,我們軍人不懂呀,要突破那電網,就直接用大刀去砍電網,結果可想而知,人被掛了上去,其他的戰友也不明白什麽情況,見戰友掛在電網上,那趕緊去拉吧,結果,一個個都連了上去,根據一些老兵的戰爭回憶錄,在戰爭中,經常會看到一個電網上掛著七、八個戰友的現象,這些都是不懂電所引起的慘劇;3、不懂得防疫隔離。由於戰爭是群體作戰,且多有死屍腐爛後有瘟疫的形成,所以在戰爭中,防疫隔離極為重要。但我軍當時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意識,且設備設施簡單簡陋,一條毛巾一個班使用,一人染上紅眼病,全班都是紅眼病。基本上就是還沒等日軍來攻,我們就已經自毀長城了。
張治中也就仗著這些人依舊能把日軍在上海拖了三個多月,從這一點上來說,張治中已然是殫盡竭慮了。雖然淞滬會戰以中方的失利而告終,但由於堅持3個月的抗戰,為中國工業設備設施(編者按:當時也就中國的沿海工業最為發達。)以及沿海的各大院校內遷贏得了時間。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中國的教育、工業生產並沒有因為國都南京的淪陷而一蹶不振,相反,中國文學的高峰恰恰就出現在近現代史上,這時期出現了一批諸如郭沫若、鬱達夫、矛盾、老舍......一係列文學家,從間接層麵上來說,張治中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