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飯是因為家裏幹淨衛生,可是我們在廚房做飯時卻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好的習慣,而我們卻渾然不知。這勢必將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

誤區一:洗手就能保證蔬菜衛生。

開始做飯前洗手的確是一個好習慣,但隻洗一次是遠遠不夠的。專家提示我們,每當你從一項工序轉到另一項工序時,都必須記得洗手,否則可能會交叉傳播細菌。比如切好肉後,即將洗蔬菜之前;或者洗完青菜,要剝蔥蒜前,都不能忘記洗手。

誤區二:水果隻洗能吃皮的,不能連皮一起吃的不洗。

比如,西瓜和橙子,未必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麽衛生。當你切開西瓜的時候,瓜皮上的細菌可能已經被西瓜刀帶到瓜瓤上了。那麽切之前用水清洗一下就夠了嗎?當然不。清洗這類水果,你需要用板刷慢慢刷去表皮的汙泥和細菌,然後再把刷子認真清洗幹淨。

誤區三:蔬菜到家就洗。

保持蔬菜的新鮮幹淨是好事,但是研究學者們發現,如果你在把蔬菜放進冰箱前就洗好的話,殘留的水分會滋生細菌。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當你需要做那道蔬菜時,再清洗它。另外,像生菜和卷心菜這類蔬菜,隻需把最外層葉子撕掉,然後再用清水洗幹淨就可以了。

誤區四:冰箱溫度越低越好。

要想確保食物貯藏在最佳的4攝氏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買一個溫度計,把它放在冰箱內,並每個月檢查一次。同時最好在冷凍區也放一個溫度計,以確保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

誤區五:邊做飯邊整理廚房。

很多人認為邊做飯邊打掃廚房的台子,既保持衛生又節約時間。而且很多人隻用同一塊洗碗布,就將所有需要清洗的東西都擦洗了,從而引起了細菌的交叉傳染。正確的清理廚房方法是,洗用一塊布先把手擦幹,然後用專門的廚房去汙紙巾和抗菌消毒劑來清理切菜板和廚房的台麵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做飯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沒有洗過的菜直接放在台子上,尤其是生肉。可以把它們放在盤子裏,既衛生又方便了後麵的清潔工作。

誤區六:做好的飯菜放在烤箱上。

研究表明,食物在5攝氏度至57攝氏度之間,最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把做好的飯菜放在剛烘烤過東西的烤箱或爐子上,是非常危險的。即使是米飯或通心粉之類的主食,也不要放在仍有餘溫的烤箱上。

另外,有些人認為隻要把剩菜加熱,就能保證衛生。其實不然,飯菜放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滋生細菌,而有的細菌即使經過加熱仍然存在。所以,最好把剩飯剩菜放在冰箱裏,等到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把剩飯菜放在比較小而淺的盤子裏,會更加有助於快速散熱。

廚房環境衛生

說到廚房,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那裏是我們每天家加工飯菜的功能。可是廚房的的環境卻經常被我們忽視。

廚房作為加工製作飯菜的場所,免不了有許多殘剩的食物。這些殘剩的食物不僅招引蒼蠅、老鼠,滋生蟑螂等蟲害,也為微生物、細菌進行繁殖提供了適宜條件。如果不及時清除廚房的殘剩食物,人們在加工製作食品菜肴時,就有可能發生汙染,引起就餐人員發生胃腸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等。

廚房的衛生要求:

廚房應遠離汙染源。如垃圾箱、廁所、汙水溝等,防止不良環境汙染食物。

廚房的硬件設施應該齊備。如照明、通風、冷藏、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消毒、汙水排放,以及存放廢棄物的設施等。

禁止加工或使用不符合衛生標準或衛生要求的食物,杜絕變質、黴變生蟲、病死的畜、禽、等動物性食物進入廚房。

提倡“三刀”、“三板”(生熟麵),切生食和熟食的菜刀、砧板不能混用。應經常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汙染。

廚房的麵積大小應與工作量相稱,不能過小。廚房的各種設施要備齊,布局要合理。

容器一定要分清。盛生食和盛熟食的容器一定要分清,不得混用。冰箱、冰櫃,貯放的熟食和生食也應明確分開。

廚房工作人員要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工作前後要洗手,要注意個人衛生等。

每天要清掃地麵、灶麵、台麵,及時清除垃圾和廢棄物。每月至少對廚房進行一次“搬家”式大清掃。

洗碗布應保持清潔衛生,並要經常更換。廚房下腳不宜亂倒,要妥善處理,嚴防汙染食物。

廚房所用的餐具、飲具和容器等,用流水洗滌後,再做消毒處理,消毒方法有:煮沸法、蒸汽法、消毒櫃、藥物法。各種餐具應保持清潔衛生,放置有序。

廚房內禁止飼養家畜、家禽。禁止有毒的化學藥物和與餐飲無關的物品進入廚房。

廚房中的幾點忌諱:

一塊抹布擦一個廚房。一快抹布既擦灶台,又擦鍋、盆及碗筷,這很容易引起汙染。因此,廚房中的抹布必須按需求分開使用。應該多準備幾塊抹布,“專布”專用,並在用完後用肥皂水洗淨晾幹,過油過汙的抹布要及時調換,以免成為細菌滋生地。

同一水池裏洗太多雜物。這也是十分錯誤的。因此,家庭中的水池最好洗漱汙潔錯開,有條件者最好安裝兩個水池為佳,暫時無條件者,洗碗洗菜應另備專盆。

廚房中各式物品較多,而廚房中物品的擺放,對家庭衛生極為重要。有人買菜回來把菜籃往飯桌上一放,揀菜、吃飯都在同一桌上進行,這也是一種汙染源。因此,廚房也要分汙染區和清潔區,一切均宜按類歸放。

菜板與菜刀的清潔要引起注意。其實,切菜板和刀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每次使用後,菜板都應認真刮淨、清洗,木質菜板還應在日光下晾曬消毒。切過生魚、肉、禽的刀最好用開水燙一下,以避免寄生蟲的汙染。

好習慣養成

水槽等陶瓷製品上的油汙,應用中性、弱堿性清潔劑為宜。

不鏽鋼灶具不要用鋼絲球或化學劑擦,要用軟毛巾、軟百潔布帶水擦或用不鏽鋼光亮劑擦亮。

大理石台麵不能用甲苯擦,否則難以清除花白斑。

搪瓷廚具上的水垢不能使用酸性較強的稀鹽酸等,會損壞釉麵,失去光亮。搪瓷廚具上的鐵鏽撒上清潔劑長時間不清潔,瓷釉會變色,應及時清潔。可用布蘸醋擦拭。

煤氣灶具上的油漬,可在汙處塗煤油,擦下就幹淨了。陳跡可噴灑油汙清潔液,然後用報紙或濕布擦,新油跡可趁熱用幹布擦拭。

健康伴侶

俗話說“病從口入”。為了讓自己更健康,我們應該讓廚房的設備更整潔、幹淨、易清洗。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抗禦汙染的能力的廚具。堅決防止蒼蠅、蚊子、蟑螂、老鼠、螞蟻等進入廚房,以免對食品進行汙染,必須定時對廚房進行打掃、消毒。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很多家庭在用冰箱的時候隻往裏放,不往外“請”。時間一久,冰箱便成了細菌集聚的地方。

在許多家庭,冰箱幾乎成了食品的“保險箱”,不管生食熟食,也不管蔬菜還是肉類,還有各種各樣的殘羹冷炙,隻要往冰箱裏一扔,就覺得萬事大吉,給食物的品質上了“新鮮”的保險。可是時間長了,冰箱就不再是保險箱,而成了病毒庫了。

冰箱不清理危害大

破壞食物味道。香氣撲鼻的新鮮麵包、新鮮誘人的香蕉、荔枝,還有風味別致的豆醬、火腿、肉罐頭,經過冰箱儲存後,往往顏色盡失、美味不再,搞得不好還會吸附一些異味,就是平常說的“串味”。

造成營養流失。冰箱是竊取食物營養的主要“黑手”,特別是那些富含維生素的蔬果菜肴。在4℃的冰箱中儲藏24小時後,黃瓜的維生素C含量會下降30%。

滋生細菌病毒。在低溫環境中,食物本身的代謝變得相對緩慢,但並未停止。多數細菌並不會因低溫死亡,相反許多微生物很容易在低溫下生長繁殖,由於冰箱內濕度較大,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同樣不利於食品保鮮。

好習慣養成

冰箱內的剩飯剩菜要及時清理。每個家庭的電冰箱冷藏室內都存有剩菜剩飯,這很容易使電冰箱內的物品串味。冰箱並非沒有細菌,剩菜剩飯很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的侵蝕。因此,電冰箱內的剩菜剩飯應盡快食用,食用前千萬要加熱。

冰箱內有異味要及時清理。電冰箱如果長時間不處理,會出現難聞的異味,這是因為電冰箱內各種物品的混裝造成的。食品應盡可能做到隨買隨吃,冰箱內的物品貯存時間不要過長。食品貯存時間過長,既影響食品的鮮美又易產生異味。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內一旦出現異味,應停機對箱內進行徹底清洗。可以把一小塊木炭放進冰箱內,這樣能減少異味的產生;將橘子皮、檸檬切片、花茶裝在紗布袋中,放進冰箱內,或將食醋、黃酒、小蘇打等放在冰箱內,都能不同程度地除去冰箱內的異味。

經常給冰箱消毒。電冰箱的門上有密封條,上麵的微生物達十幾種之多,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很容易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的發生。應該經常用酒精浸過的幹布清洗擦拭密封條,效果最佳。

健康伴侶

電冰箱每使用1~2周,最好對冰箱內膽及放置食品的擱架附件等進行認真的擦洗,以確保箱內環境清潔,避免異味產生。可以在排氣口和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內放置大蒜,用來殺菌消毒。從冰箱裏取冷凍的肉、魚、禽等葷食時,最好用多少拿多少,避免解凍後用不完又放回冰箱繼續冷凍,這種反複解凍的葷食會產生致癌物質,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晚餐中的健康細節

用晚餐的順序有講究

每到晚餐的時候,不管是宴請賓客還是自己家人吃飯,我們的吃飯順序似乎已經約定俗成——先來點甜飲料,而後就專注於魚肉主菜和酒品,吃到半飽再上蔬菜,之後吃主食,主食後麵是湯,最後還有甜點或水果……這種大眾公認的用餐順序,其實可說是最不健康、最不營養的。

晚餐順序的誤區:

各類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須通過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就被吸收。米飯等澱粉類食物以及含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裏停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跟消化液胃酸產生化學作用,等完全分解之後,才會被小腸所吸收。如果進餐後立即吃水果,消化慢的澱粉蛋白質會阻塞著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裏,水果在體內三十六七攝氏度溫度下,容易腐爛產生毒素,這就是身體病痛的原因之一。因此,水果應在用餐半小時之後吃。

如果飯後立即吃甜點,最大害處是會中斷、阻礙體內的消化過程,胃內食物容易腐爛,被細胞分解成酒精及醋一類的東西,產生胃氣,形成腸胃疾病。

飯後喝湯的最大問題,則在於衝淡食物消化所需的胃酸,所以,吃飯時最忌一邊吃飯、一邊喝湯,或是以湯泡飯,或是吃過飯後,再來一大碗湯,這都容易阻礙正常消化。

換一換飲食順序,更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吃飯前,先不要喝甜飲料。而是吃一些比較清爽的新鮮水果,然後上一小碗開胃湯,再吃清淡的蔬菜類菜肴,把胃填充大半;然後上主食,最後上魚肉類菜肴,此時可飲少許酒類。

按照以上順序吃飯,人們既不太可能攝入過量油脂,吃的大魚大肉也有了限製,輕而易舉地避免了肥胖的麻煩;首先保證足夠多的膳食纖維,延緩了主食和脂肪的消化速度,也能幫助避免高血脂、高血糖的出現。從食物類別的比例來說,這樣的順序可以控製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保證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提供大量的抗氧化成分,並維持成酸性食物和成堿性食物的平衡。

健康伴侶

中國人在膳食方麵講究營養均衡,更注重蔬菜和主食的攝入量。而動物性食品和油脂攝入量則比較少,所以把它們放在就餐順序的最後,是很健康的飲食方式。

采用最佳姿勢來進餐

吃飯應該用什麽樣的姿勢吃,這是很少有人關心和注意的。吃飯和姿勢有什麽關係啊?什麽姿勢不是都一樣吃飯嗎?如果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麽你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都是坐在飯桌前,端正坐姿,這樣的吃飯姿勢是正確的,但卻不是最佳的。端正坐姿,使食物由食管較快進入胃內,但是坐著吃飯卻要使我們的胃部受到擠壓,非常不利於食品的消化。吃完食物後,消化係統的血管會擴張,消化液分泌會增加,飯後也不宜做劇烈運動。而站著吃飯是最科學的進餐姿勢,站著吃飯使胃部不受任何壓力,血液供給充分,能夠充分的消化胃裏的東西,使消化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健康伴侶

蹲著吃飯,是最不健康的進餐姿勢。因為蹲著吃飯,腹部受到擠壓,除胃腸不能正常蠕動外,還會使胃腸內氣體不能上下暢通,造成上腹部脹滿等不適感。眾人湊到一起,蹲著吃飯,七嘴八舌,邊吃飯邊拉家常,說天道地,談古論今,好不熱鬧。但蹲的時間長了,腹部和下肢受壓,全身血液循環不暢,下肢酸困麻木,胃的蠕動量和張力增加,需要大量的血液,從而使對胃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直接減弱胃的消化功能。如果坐在舒適的凳子上吃飯,腹部肌肉鬆弛,血液循環不受阻礙,胃腸功能有規律地正常工作,對消化食物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