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

無論弘光朝君臣如何刻意消弭太子的影響,太子被軟禁起來的消息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

天下嘩然。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自然是作為太子嫡係的赴死軍,對於南京方麵的這種變局,李四早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赴死軍幾乎沒有任何耽擱,遣三千馬步出舒城往東奔赴巢湖方向,擺開隨時準備渡江的姿態,架子拉的極大,好象真的要上闕叩問一般。

“大明東宮校典攜北地忠誠血勇之士,授命於大行皇帝托孤之重,護儲君衛義民,輾轉千裏之遙……南都群臣競疑正統,此千古嫡傳恐成不忍言之亂事……,召天下忠義以問之……正朔安在乎?先皇嫡血受困於宵小,臣等也不才,唯有提兵渡江……臣等也不敏,甘當天下之唾,亦無悔……”

這調門起的可真是高,擺明了是準備渡江攻打南京的。

剛剛升任靖國公的黃闖子黃得功更是不甘人後,星夜上疏:“東宮之事,本鎮自知之,今樞位為群小所踞,竟欲行不軌之謀,本鎮思之,心痛之首疾之,為恐竊據樞位群小蒙蔽聖聽,行親痛仇快之舉。克日起,本鎮將提兵就闕,盡誅疑太子之國賊……陛下慎之慎之。”

就連四鎮之一的劉良佐也跟著唱起了高調:“自闖賊寇京大行皇帝殉國始,南都群小上敏,妄不顧家國事,行私欲欺君上……凡此種種,筆墨難書。今竟蔽上耳目,將使皇上行人倫絕滅之悖……劉不忍見,當以兵清君之側……”

從各方麵義正嚴詞的檄文當中不難看出,隻有赴死軍真正承認太子的儲君身份,並且不惜為了這個身份和南京方麵以刀兵相見。

而黃得功和劉良佐則把矛頭對準了弘光朝的實力派群臣,打出的是清君側的旗號。

這點細微的差別足以說明問題的根源。

弘光帝是借助四鎮的武力擁立起來的,而新朝成立之後,種種大權和利益卻被馬士英等文官竊取。手上有兵有將的藩鎮勢力兵沒有得到什麽實際的實惠,這也是弘光朝和藩鎮之間不和睦的根源。

武人們當然願意借太子的事情做點什麽,其本意並非是為了什麽正統不正統的,而是想要打擊朝中的文官係統,從文官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四鎮當中,徐州方麵的高傑因為去了歸德而隻剩下三鎮,三鎮中就有兩個明確表示反對弘光朝對太子的態度,並且準備用武力“清君側”,這讓弘光朝君臣一時陷入尷尬境地。

就在這個時候,歸德方麵的許定國誘殺了徐州方麵的軍鎮高傑,然後旗幟鮮明的投靠了多鐸,給太子事件燃起的大火再添了一桶熱油。

作為小朝廷最重要武裝力量的江北各鎮,現在都沒有想去討伐投敵叛國的許定國,而是不約而同的琢磨起徐州這塊地盤來。

高傑死了,那徐州一帶肯定是要易手。

四戰之地的徐州究竟能落到誰的手中?肯定是誰鬧騰的歡就是誰的,誰的兵力更加強盛就是誰的。

於是。

僅餘的江北三鎮都折騰起來,一個個調兵遣將,嘴上喊著大義凜然的口號,通紅的眼珠子盯著眼前肥美的地盤,都在給南京方麵施加壓力。

而兩浙、福建、甚至遠在廣南的各藩王也開始異口同聲起來,隔空大罵弘光行“逆悖之事”。

要說罵人的功夫,誰也沒有江南士林的學子們更高,在東林人在暗中攛掇下,這些讀書種子的吐沫星子能把南京淹沒。

大家都在唱高調,而且調門一個比一個高,罵的一個比一個難聽……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瞎子也能看出來弘光朝是犯了眾怒,越是這樣太子反而越安全。無論是對於弘光帝還是對於馬士英,太子成了一個真正的麻煩。

太子隻要有個三長兩短,無論是不是弘光君臣下的手,後果肯定是要南京方麵來承擔的。

至於南京的君君臣臣如何焦頭爛額的四下救火,李四根本就不關心。

在這次風潮中,赴死軍不僅亮出了自己正統的金字招牌,更把實際控製範圍往東拓展了一百幾十裏。一旦江南有任何變動,朝夕之間就可以能直抵長江。

對於李四這種明目張膽的行徑,大夥都選擇性的裝聾作啞。現在太子的事情正在風口浪尖上,誰也不好在這個時候指責作為太子最鐵靠的赴死軍,唯恐稍有不慎就成為眾人的標靶或者幹脆成了替罪羊。

大義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展露出來。

作為赴死軍的領袖,李四已經很少過問下麵的一些細節,刻意的扶植一批軍中的少壯派,這樣的結果就是李四本人不必再如以前那樣事必躬親,可以騰出很多時間和精力處理一些政務和財務等非軍事事宜。

新近扶植起來的少壯派絕對的李四最鐵杆的下屬,直接對忠誠伯本人負責,至於其他人的命令……沒有人去理會其他人。

現在的忠誠伯李四,不僅牢牢掌控赴死軍的軍權,而且直接控製著地方上的人事、財政、後勤等一切大權。

在赴死軍控製的區域之內,沒有經過這位忠誠伯的允許,什麽事情也別想辦成。

對於李四如此的獨斷專權,人們反而接受的很自然。

在這個混亂的災難年代,所有都希望有一個強勢的英雄來領導他們。而李四的個人威望和對大局的準確判斷,成為這個龐大團體最天然的領袖人物。

現在的李四雖然隻擁有一片狹長的地盤,其實和小朝廷的四鎮也差不多,隻不過這個團體更加自由而已,沒有江北各鎮那麽多的顧忌。

“鎮南呐,準備的怎麽樣了?”

孩兒兵頭目鎮南揚起碩大的頭顱,盡可能的把小胸脯挺的更高:“親爹,這是我挑選的人手,絕對可靠。”

現在的孩兒兵已經演化成為三股大小不等的分支,死狗那一部分已經跟隨太子去了南京,七斤成了李四的個人侍衛,剩餘的鎮南統領著童子軍中絕大部分孩兒兵。

孩兒兵的忠誠是最絕對也是最純粹的,這些半大孩子還不大懂許多國家民族的大道理,就認一個死理兒:李四就是親爹親娘,親爹交代的事情就是上刀山也要辦到。

自從昨天晚上把鎮南叫到私人府邸之後,小小鎮南就知道親爹要自己做很重要的事情,按照李四的命令連夜挑選童子軍中的悍者回來複命。

麵前是一桌豐盛的酒宴,酒還是熱水中溫著。

李四也不起身,就那麽半躺在椅子上,鋒銳的目光掃過鎮南和這七個孩兒兵。

燭火映照之下,孩兒兵臂膀上的袖標殷紅如血。

“我對你們怎麽樣?”李四緩緩吐出青白色的煙霧,似乎要把自己的臉色掩藏到煙霧之後,一字一頓的問道。

鎮南噗通跪倒:“親爹有什麽事情盡可吩咐,哪個敢後退半步我這就捅了他。”

幾個孩兒兵齊齊跪倒,孩子們說不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豪邁言語,隻是不住的往上磕頭,頓地有聲。

“好,親爹沒白疼你們。”李四狠狠吸一口煙,慢悠悠的吐出,整個人都籠罩在煙霧之後:“你們去給我殺個人。”

“是!”孩子們齊刷刷的大叫,根本就沒有問親爹要殺的那個人是誰。

那人是誰根本就不重要,從親爹下達命令的那一刻起,那人就注定要死。

“要是你們完不成這個任務,就不必回來了。”李四一指麵前酒菜俱全的盛宴:“若是你們有命活著回來,我賞你們酒喝。”

“是。”

殺人和被殺,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從來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遠沒有親爹賞賜的一桌子酒席更有**力。

孩子們貪婪的看一眼目前的盛宴,咽了咽口水。

無論親爹想殺的天皇老子還是神仙佛爺,他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