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末,太原城中,街道之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此熱鬧情景並非節日盛會,而是觀刑的——自古以來百姓都愛圍觀處決犯人,似乎別人的這血腥一幕能給自己帶來極大樂趣。
這次殺的犯人還不是被斬首,而是被判了在古代唯有淩遲可與之相比的最為殘酷的刑罰——車裂,也稱五馬分屍,或五牛分屍。即把犯人的腦袋和四肢分別捆綁在五匹馬車或牛車之上,隨著監斬官的一聲令下,馭車者揚鞭催馬(或催牛),挨了抽的牲畜一衝動,便分別往五個方向奔去,犯人的結果可想而知……
關於這次車裂有一個極為不靠譜的傳說,說這位犯人天生神力,當五頭牲畜要裂他的時候,他稍一使勁,竟然把五頭牲畜都給拽回來了。也不知誰給統計的,說這位犯人每條臂膀有兩萬五千斤的力量,兩條臂膀加起來能搞死四頭大象。
不過後來,這位極品犯人還是被裂死了,因為來了個神仙告訴他:你也是神仙轉世,今日是歸天的時候,還不趕緊的!犯人一聽,原來是老天爺喊我歸位,好吧。於是不再抗爭,呼啦啦,血灑刑場,掛了。
傳說畢竟不是曆史,但傳說也是在曆史的基礎上傳出來的。這次太原城的車裂,是真實的,被殺的人,也是真實的,說他天生神力,也不假,但絕對沒有達到車裂死不了的地步。後人之所以對他進行包裝演繹,是因為這人確實英雄了得,武功蓋世。在演義中,他是唐末五代十國第一猛將,而在正史中,他也確實是那個時代的頭牌武林高手,他的勇猛,被比作兩位三國武將——曹操手下的張遼和孫權手下的甘寧,正所謂“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對於熟悉三國的朋友,這二位的名字並不陌生,他們的故事,咱前麵也說過。
這位隻活了三十六歲就被處以極刑的**是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名叫安敬思,不過世人更熟悉的是他認了幹爹後改過的名字——李存孝,所謂天下無敵的“十三太保”便是此人。
李存孝是在和一個落第秀才的戰爭中打出威名的。有人要說了,打個秀才算甚本事,但你可知道,這秀才可是史上最大的反賊之一,傳說中一生殺人八百萬,“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他的詩作,他的名字叫黃巢。
(二)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不得誌的黃秀才(也可以叫黃鹽販子,因為他也幹過販私鹽的買賣)極其興奮地扯旗造反,攻城略地,四處屠殺,自稱大齊皇帝,掀起陣陣腥風血雨。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再是那個輝煌璀璨的盛世強國,唐朝皇帝也再無昔日李世民的蓋世氣魄,麵對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黃秀才,無奈的朝廷隻能派出那些表麵效忠、實則獨立的軍閥(節度使)去鎮壓,而且有些軍閥還是外族人。
沙陀族梟雄李克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以能殺善戰而得綽號“飛虎子”的**還是個殘疾人——獨眼龍,日後五代之一後唐王國的奠基者,便是此人,諡號“唐太祖”。
李克用平生有一大愛好,就是認養幹兒子,據說麾下義子多達百餘人,個個武功高強驍悍生猛,其中最猛的(再加上他的親生兒子李存勖,即日後的後唐開國皇帝)有十三位,在演義小說中被稱為“十三太保”,其中排行最末的便是李存孝,武功最強的也是李存孝。
所謂“太保”,原來是古代官職的稱呼,和太師、太傅並稱為“三公”,地位崇高,後來又逐漸變成了綠林豪俠的尊稱。“水滸108將”之一戴宗的綽號“神行太保”便是此意,李存孝的“十三太保”也是此意。
李克用和李存孝的首次相識,有這麽一個傳說:
這一天,李克用遊獵時遭遇猛虎突襲,幸虧一位陌生少年騰空而起,掐住虎脖頸,腳踢虎左肋,拳打虎右肋,隻三拳兩腳便將猛虎置於死地。李克用驚喜交加,忙問少年姓名,少年自報家門:姓安,名敬思。李克用大愛,便將其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
從此之後,李存孝以虎皮為穿戴,為騎兵先鋒,隨幹爹大戰黃巢,無往不勝。
“李存孝打虎”,正史無記載,但卻流傳甚廣,不僅成為一種武功招式,還被民間戲曲、評書、演義大肆渲染。
李存孝身為李克用麾下的騎兵先鋒,多次殺得黃巢軍隊屁滾尿流,不過正史對這段記載極簡,後人感覺太不過癮,便對這段曆史又進行了一番演義,說李存孝“日奪八寨,夜搶三關”,率十八騎大破黃巢八萬雄兵,奪取長安,把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黃巢活活逼死!
傳說中,李克用為寶貝義子打造了兩件趁手的兵器:渾鐵槊和畢燕撾,前者重一百二十斤,後者重三百八十斤,李存孝竟然一手一個舞動如飛,觀者無不乍舌。
傳說中李存孝兵器的重量,純屬扯淡,但兵器的名稱卻和正史記載的差不多,就是鐵槊和鐵撾。槊,加強版的長矛也,咱前麵說過;撾,是個什麽玩意呢?
和槊一樣,撾也是分量極重的長柄兵器,皆為力大者使用。有的頭部像虎爪或鷹爪,有的頭部則為拳頭狀,拳頭裏還緊握著一支鐵筆(或尖刀、矛頭),拳頭部分可當鐵錘重擊敵人,尖刺部分可用於撩、刺對手。所以這玩意兒也叫“抓”。十八般兵器中的“鞭鐧錘抓”中的“抓”,說得就是它。
就是這種奇怪的兵器,讓李存孝在出戰時盡顯特異獨行的風采和威力。每每出陣,這位傳說中的十三太保身披重鎧,袋裝弓箭,掛著長槊,獨舞鐵撾,輕捷如飛,萬人退避!而且出擊時必須有仆從帶著兩匹戰馬緊緊跟隨,因為他的體力似乎永遠耗不幹淨,而戰馬可受不了那麽重量級和長時間的折騰,所以必須兩匹戰馬換著騎!
在戰陣中,經常可以看到李存孝玩起精彩的馬術表演——隻見他持槊提撾,撂倒了幾個敵將後突然從坐騎的背上騰躍而起,接著飛一般落到了另一戰馬的背上!這套動作炫目、淩厲、瀟灑、拉風!
(三)
跟著幹爹玩死了黃巢之後,李存孝又跟著幹爹對付另一個敵人,這個敵人比黃巢難纏多了,堪稱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敵手。他就是流氓地痞出身的軍閥——梁王朱溫,此人比黃巢智商高,陰險狡詐,心狠手毒,是唐帝國真正的終結者,也是五代的第一代——後梁的開創者。
此時的朱溫,尚未篡唐稱帝,而是學習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和李克用展開唐末最為激烈的互毆。
在和朱溫軍隊的廝殺中,李存孝在暴力的同時幽默了一把。不過這幽默把敵人嚇得不輕。
大順元年(公元890年),朱溫出兵攻打無賴和尚的出身的澤州軍閥李罕之,“李無賴”向盟友“李獨眼”求救,李克用立即派出了李存孝率領五千騎兵救援。
李存孝剛到戰場,正好聽到朱溫的梁軍正在高聲恐嚇“李無賴”——你不就是仗著沙陀人李克用罩著你嘛?如今我們朱老大已經包圍了“李獨眼”的老窩太原城,十天之內,沙陀人就無巢可歸了,誰還能罩著你?你還不趕緊投降更待何時?
“李無賴”還真被這番話給嚇著了。而李存孝聽到這話後心中很不爽——竟敢對俺幹爹不敬,你們這幫人死定了!隻見李存孝率領五百精騎,催馬圍繞梁軍營寨,也開始高聲喊話,而且喊的極為幽默——
“你們說我們沙陀人無巢可歸?說得沒錯!而我,就是為沙陀人尋找巢穴的人!我很想用你們的肉犒勞一下我的部隊呢?你們軍中可有肥胖的家夥,趕緊讓他出來和我鬥上一鬥!”
啥?把我們都當豬牛羊了?要吃我們?這是哪來的狂妄之徒?!可惡至極!隻聽到三聲鼓響,梁軍中殺出一將手舞大刀,率領一撥騎兵氣勢洶洶地衝向李存孝!
這位梁軍大將名曰鄧季筠,乃朱溫麾下驍將,凶猛賽虎狼,出手如雷電,隻是不知是肥是瘦,可否令李存孝滿足。
兩撥騎兵殺到一處,兩個猛將鬥做一團,那鄧季筠是猛將不假,可是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李存孝這路的超級戰鬥狂他哪裏見識過?他平時擊敗的也都是普通戰將罷了。
但見傳說中的十三太保或鐵槊橫擊、或鐵撾豎砸,梁軍騎兵被打了個七葷八素哀鳴一片,鄧季筠發自內心地感覺感到在李存孝麵前,他是有勁使不上,有招發不出,幾個回合下來,他驚懼地發現,自己的身子不再屬於自己了——輕鬆地被李存孝生擒。
李存孝心說:對你待遇不錯吧?若是那些不上檔次的敵手,早被我砸碎了腦殼!
當夜,另一個梁軍將領李讜被李存孝嚇成了心理陰影,估計還真是怕李存孝吃了他,於是慌忙逃竄。李存孝把鄧季筠往戰俘營裏一扔,又快馬加鞭追殺李讜,風卷殘雲,斬俘上萬,李讜連滾帶爬好不容易才逃回老窩,結果還被憤怒的朱溫砍了腦袋,而李存孝並沒歇著,而是大撾一揮,兵發潞州(今山西長治),繼續折磨朱溫的軍隊。
為了保住潞州,朱溫派出統領上萬兵馬的昭義節度使孫揆和供奉官韓規範出發,還專門派出三千牙兵(節度使的親衛兵)供其調遣。沒料想,這二位竟然是有去無回。
孫韓二人率軍路徑長子縣(今屬山西長治市)的西麵崖穀,突然聽到三聲號炮,好似晴天霹雷,也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三百騎兵如鬼魅一般撲來,為首大將身披重甲,背弓攜箭,斜挎鐵槊,手握鐵撾,大喝一聲:“你家小爺李存孝在此靜候多時!汝等還不下馬受降!”
這孫揆乃一文人,正寬衣大袖地坐於傘蓋之下,他的軍隊由於拉伸過長,導致首尾不能相連,李存孝正好攔腰衝擊,想那鄧季筠乃一驍將都被李存孝“秒捉”,這文人孫揆的下場更是可想而知,在李存孝麵前如耗子見了貓,沒等李存孝動手就嚇得癱軟在地,當了俘虜,他的戰友韓歸範乃一宦官,武力還不如孫揆呢,也被李存孝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其餘部眾被打得或死或傷或逃或降。
孫韓二人在戰俘營裏抱頭痛哭,李存孝則坐在馬上哈哈大笑:你們不是想去潞州麽?這下不勞二位了,小爺我替你們走上一遭,你們就歇著吧!
俄而,李存孝揮師殺到潞州城下!
(四)
可憐潞州已成孤城一座,守衛潞州城的梁軍大將葛從周也是一位**,昔日作戰中朱溫墜馬,他挺身而出,救出朱溫,和敵軍短兵格殺,身被數創,猶自玩命,自此備受朱溫賞識和重用。可是老葛手中兵馬有限,城中糧草不多,朱溫派來的援兵又都被李存孝滅光,縱使他再猛又有何用?更何況,來者可是恐怖的李存孝!
葛從周登城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那李存孝麾下鐵騎個個雄壯威武殺氣騰騰,李存孝更是如惡煞般散發著逼人膽寒的氣場,雙目如電,生龍活虎,舉著鐵撾高聲搦戰,那坐騎也亢奮地搖頭擺尾四蹄盤旋。
葛從周征殺半生,戰功赫赫,也和李存孝一樣生擒過不少敵將,可是若真和李存孝交手,恐怕被生擒的就是自己了。看看李存孝手裏那柄變態的鐵撾,誰能吃得消啊?!
思之再三,曾經奮勇當先的葛從周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連夜棄城逃跑!李存孝大喜,揮師進城。潞州城自此換了姓,朱溫更恨李克用了。
李存孝輕取潞州,當居首功,可這位老兄打贏了仗後卻突然思維逆轉、情緒失控,哇哇大哭,甚至開始絕食!不少人極為不解,紛紛打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原來李存孝早在攻打潞州前就認定自己必勝,幹爹肯定把潞州統帥的位置送給自己,不但李存孝自己這樣認為,很多將士也都這麽看,誰立首功誰為帥,天經地義。就在李存孝歡天喜地地等待幹爹的封賞令時,卻等到了一個好似冷水澆頭的消息——李克用封大將康君立為潞州統帥!
哇呀呀,李存孝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噴燒起來——我出生入死勞苦功高又是晉王義子,那康君立算哪顆蔥,憑什麽要我打下的潞州送給他?!
這李存孝本就自負,豈能受得這個,對他來說,這是極大的侮辱!隻是礙於這是他一向敬重的幹爹所為,才不好太發作,不過他心裏也罵過好幾聲糊塗獨眼龍了。別看這李存孝武功蓋世打仗時所向無敵,但遇到這事他卻一點辦法都沒有,總不能拿著鐵撾去砸幹爹吧?
氣性極大的李存孝一時無處發泄,幹脆賭氣絕食。折磨自己還不夠,他又開始禍害別人——濫施刑罰,隨意處斬士卒。邊餓自己肚子邊砍別人腦袋,看來,李存孝真是有點瘋了。
親密無間的父子出現了裂痕,這件事,為日後李存孝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一個伏筆。
(五)
這邊李存孝心中的怒火還沒熄滅呢,那邊燃起了真正的戰火——又有人來打李克用了,這一次可是唐朝政府軍,發令的是唐昭宗李曄,掛帥是大唐宰相張濬。李克用清楚的很:朝廷突然來打我,肯定是朱溫那流氓搞的鬼,在皇帝麵前說我的壞話。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別以為你們是朝廷的人老子就不敢揍你們!
我兒存孝何在?敵寇來犯,速速迎敵!——幹爹又召喚了。
李存孝接到命令後,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雖然在潞州統帥這事兒上幹爹對俺不公,但俺不能意氣用事就因為這和幹爹決裂,壞了自己的前程。畢竟幹爹對俺還是恩重如山的,如今強敵來犯,幹爹令俺出征,俺豈能不理?俺可不能辜負了俺名字中的“孝”字。再說了,關鍵時刻幹爹還不是得用俺。俺好好表現一番!
李存孝終於想通了,於是告別了絕食的日子,趕緊填飽了肚子,全身披掛,帶上兵器,點兵出征。
這李存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還真要命!他率領精銳鐵騎飛速挺進,在晉州(今山西臨汾)迅速張濬團團圍住。剛出來沒多久被圍了,張濬很鬱悶,問諸將有何良策,鎮國節度使韓建獻計說,那李存孝雖是絕世猛將但肯定無腦,咱深夜偷襲必能取勝。張濬聽後甚是欣慰。
當夜三更,韓建精選出三百壯士懷揣利刃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李存孝的軍營,正準備盡情殺戮一番,沒料想突然殺聲震天伏兵四起,把這稀裏糊塗的三百壯士包了餃子萬箭齊發,李存孝一馬當先,槊撾亂舞,三百壯士瞬間歸西,韓建受到嚴重驚嚇,拍馬逃回城中。
原來李存孝早就通過諜報探知了唐軍夜襲的消息,便將計就計,設下圈套,隻等韓建上鉤,韓建果然中招。
韓建全軍覆滅,李存孝直逼晉州西門,張濬一邊暗罵韓建無能一邊慌忙率軍出城迎戰,被李存孝猛衝狂殺了一陣子,掛了三千。張濬徹底見識了李存孝的厲害,如驚弓之鳥從此閉門不出。李存孝也不管他,而是棄晉州不顧,直逼絳州(今山西運城)!
誰?來打我的是李存孝?趕緊跑吧!絳州刺史張行恭一聽是李存孝的大名,連抵擋都沒抵擋,直接棄城逃跑。拿下絳州後李存孝又轉回晉州,剛準備攻城,卻發現張濬和韓建也已經棄城逃跑了,就這樣,李存孝沒費多大勁兒這把兩州變成了孝敬幹爹的大禮(其實這兩州原來也是李克用的,後來被朱溫搞走了)。
我兒果然了得!獨眼龍李克用樂得合不攏嘴,馬上封李存孝為汾州刺史以為獎勵,當然也是激勵,激勵他再下一輪的大戰中再次好好發揮,為老爹搶到更多的地盤。
這一次,李克用要對付的是兩個亂世極品——占據常山(今河北正定)的軍閥——趙王王鎔和占據幽州(今北京)的軍閥、綽號“金頭王”的李匡威,前者迷信煉丹夢想成仙,後者曾酒醉強奸弟媳。這倆極品軍閥聯手對抗“獨眼龍”,李克用為了收拾他們,不但派出了最凶猛的義子李存孝,還派出了最聰明的義子李存信——傳說中的四太保。
這李存信乃回鶻人,智商極高,精通多門外語——“能四夷語,通六蕃書”,但他極不待見李存孝,若問原因,隻有五個字——羨慕嫉妒恨!憑什麽遇到重大戰事幹爹都讓你李存孝當先鋒?憑什麽全軍上下提起你李存孝的名字就肅然起敬?憑什麽我李存信就不如你那麽火?同樣的義子,為啥差距那麽大?
每每想起李存孝,李存信都是恨得牙根癢癢,而李存孝也很不爽這位所謂的兄弟,他的想法是:上到幹爹下到士卒,對我李存孝無不誇讚,我的蓋世勇猛天下誰人不知?可偏偏那李存信見了我一副盛氣淩人的鳥樣,他算什麽東西,就是懂幾門鳥語嗎?刀口舔血他行嗎?李存孝還認為當初潞州之事,就是李存信搗的鬼,肯定是他在幹爹麵前說我的壞話了!
二子不合,終於惹出了大禍。本來李克用命令兩人好好配合對付敵人,但兩人誰看誰都煩,全都觀望不前,李存信更是仗著腦子比李存孝好點,在李克用麵前盡顯詆毀之能事——
我親愛的爹啊!存孝那廝望風而逃啊,他無心擊賊啊,恐其心懷二心啊,和賊軍有所勾結啊,爹要趕緊采取措施啊,要不然就來不及啦……等等等等
很快,這事就傳到李存孝的耳朵裏,李存孝差點又氣瘋了,其實潞州之事在他心中一直是個陰影,隻是這段日子裏暫時沒太糾結而已,如今李存信又搞出這套,壓抑已久的李存孝終於爆發了,這一次他沒有絕食數日也沒有濫殺士卒,而是做出了一個比餓自己和殺別人更加驚悚的決定——和幹爹最痛恨的敵人王鎔及朱溫秘密接觸,建立了一種極其曖昧的關係。
就算我背叛了幹爹,也是被逼的!李存孝的雄烈人生自此開始滑向深淵……
(六)
景福二年(893年),獨眼龍李克用親率大軍殺向趙王王鎔,恰巧此時,探子來報:李存孝正和王鎔商討軍機!李克用勃然大怒,須發倒豎,跳腳大罵逆子叛賊,那僅剩的一隻眼睛好似噴火。
逆子先無義,休怪為父不仁!李克用決定清理門戶,一聲令下,出兵討伐李存孝!昔日親密無間的爺倆如今勢同水火,真就幹起來了!
李克用一暴怒,首先被嚇趴下的便是那趙王王鎔,這位迷信仙丹渴望成仙的軟蛋當即派出使者向李克用表示屈服,並“大膽揭發”李存孝的叛逆行為以及勾結自己的事實,還請求拿出三萬士兵幫助李克用剿滅逆子,李克用當即恩準。
父子兩撥軍隊在邢州(今河北邢台)擺開戰陣,劍拔弩張!
李存孝和王鎔這號奇葩搞聯盟,也算是倒黴催的。既然盟友靠不住,隻能靠自己了,他決定先拿李存信這個鳥人開刀!
九月金秋,李存孝跨鞍上馬,提撾帶槊,趁夜色突然撲向李存信的軍營,李存信軍隊哪裏抵擋得住,被殺得一片大亂,死屍遍地。然而,就在李存孝盡情殺戮準備手刃李存信的時候,李克用已經親率大軍將他團團圍住,並開始築造深溝高壘,意欲使李存孝插翅難逃!
不過獨眼龍還是太低估這個義子了,還沒等他的溝壑包圍完成呢,李存孝就突出重圍,把這些個修築工事的人殺得七零八落,把這些尚未完工的溝壑又填平了。
李存孝的厲害,獨眼龍軍隊中的將士哪個不知、誰人不曉?沒一個敢去阻攔他。
按說獨眼龍應該拿李存孝沒辦法了,可是偏偏這時冒出來一個叫袁奉韜的軍校,他派人對李存孝說了一番話,徹底改變了這一切,也把李存孝送上了絕路。
袁奉韜的人是這樣說的:尚書您(唐朝節度使許多都加尚書職銜,稱“尚書”是尊稱)所畏懼的恐怕隻有晉王吧?其實晉王隻要溝壑築成,就會留下其他兵馬圍城,而他自己便會返回太原。他手下那些將領,可都不是您的對手,那些築溝壑更無法阻擋您的鋒芒!
李存孝信了此言,轉主動為被動,再也不突圍破壞了,任憑李克用挖掘溝壑,待到深溝高壘築成,李存孝已無法靠近李克用的軍隊了,別說軍隊了,就連飛禽走獸都無法通過李克用的包圍工事。
可憐李存孝被困城中,如籠中之鳥,而且城中糧盡,再無抵抗的可能。袁奉韜,算是把他坑了。當然話又說回來了,即便他不聽老袁的,以他一人之勇寥寥兵馬又何以抵擋實力雄厚的李克用?即便他成功投奔了朱溫,狡詐多疑的朱溫又真的能容得下他嗎?
其實李存孝之所以如此這般,也並非全是因為聽信了鬼話,隻是他的心中對於義父依舊存有一定的情義,和幹爹麵對麵的刀槍相向,他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秋風蕭瑟倦鳥還,黃葉飄舞人心寒!邢州城池,父子相見,一個城頭,一個城下,李存孝悲戚高呼:“兒臣蒙受王爺恩德,位及將相,難道真想舍棄父子之情而依附仇敵嗎?不過是那李存信陷害兒臣罷了!隻希望能活著見王爺說一句話再死!”
此一番,乃肺腑之言,城下聽者無不動容,更何況是李克用呢,不由得勾起他和義子之間的幾多往事。
李克用心軟了,派出妻子劉夫人進城安慰曉諭。這劉夫人多年從征,文武雙全,常給老公出謀劃策,待義子皆視若已出,李存孝平日對她也極為尊重,視為親娘一般。
一見夫人麵,母子淚雙流!
存孝隨夫人出城,見到了李克用。得見幹爹麵,李存孝當即叩頭謝罪,哭著辯解道:“我對於大晉有功無過,到這地步,皆是李存信所害!”
若此時,李存孝承認錯誤,也許李克用還能放他一馬,可惜李存孝死到臨頭也不認為自己有半點過失!李克用雖然有一絲不忍,又有劉夫人相勸,但一想到,如果寬恕李存孝,可是開了個壞先例,若日後諸將都學他,隻因內部不合而造反,豈不壞了大事!
想到此處,李克用心一橫,大喝:“你撰寫檄文,數落我一百條罪狀,也是李存信害的?!”說完下令把李存孝推出去車裂!
李克用揮淚殺義子,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慘死於太原街頭,時年三十六歲。但是車裂了李存孝後,李克用卻總是悵然若失,每每思念起他的勇猛無敵和赫赫戰功,都悲痛至極,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而每和諸將下棋談到李存孝時更是淚流不止。
基本上當領導的從來不承認自己有錯,李克用認為害死愛子的都是別人所為,不久李存信吃了敗仗,李克用以此為借口把他臭罵一頓並欲斬之,李存信叩頭謝罪苦苦求饒,李克用才免其死罪,但削去軍權。不久,做了虧心事的李存信驚恐成疾,一命嗚呼。
還有一位戰將也因為李存孝之死而倒了大黴,他就是當初取代李存孝成為潞州統帥的康君立。想當年這位老兄和李克用一起在雲中(今山西大同)起兵,為李克用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他之所以倒黴是因為他曾多次幫助李存信陷害李存孝,而每當李克用流淚追思李存孝的時候,他總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這可把李克用給徹底激怒了,最終獨眼龍以一杯毒酒要了這位股肱大將的小命。
李存孝雖然車裂慘死,但他身披重鎧狂舞鐵槊和鐵撾的英雄造型已永載史冊,還被後世大肆包裝和炒作,塑造成演義小說中最著名的無敵猛將,隻有那《說唐演義》中的李元霸堪與匹敵,隻不過李元霸的故事是完全虛構的,李存孝卻是在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十三太保”威名不朽。